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PU-30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汕优63连体和离体叶片为材料,研究了4PU-30对水稻叶片衰老进程及叶片内蛋白质、核酸含量和相关酶活力的调控效应。4PU-30能显著地延缓水稻叶片衰老,保绿效果明显。叶片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表明,4PU-30控制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水解酶和核糖核酸酶比活上升,减缓蛋白质和核酸的降解,是其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主要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库的减少,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升高,从而延缓叶片衰老;随着源的减少,以上生理指标均降低,而促进了叶片的衰老。无论减源还是减库,均可增加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SOD、POD活性,延缓根系的衰老。  相似文献   

3.
4PU-30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连体和离体叶片为材料,研究了4PU-30对水稻叶片衰老进程及叶片内蛋白质、核酸含量和相关酶活力的调控效应。4PU-30能显著地延缓水稻叶片衰老,保绿效果明显。叶片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表明,4PU-30控制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水解酶和核糖核酸酶比活上升,减缓蛋白质和核酸的降解,是其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主要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常耕抛栽水稻为对照,从叶面积大小、剑叶光合速率与衰老、库的大小及源库比率等方面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干物质分配比率较大,抽穗后叶片衰老较慢,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干物质生产与积累,免耕抛栽水稻的粒叶比较高。因此,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协调能力较强,有利于获得比常耕抛栽水稻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水稻结实期间叶片衰老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结实期间的稻为材料,在抽穗开花期通过剪去穗部部分枝梗和全穗等处理后,测定作为叶片衰老指标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及作为膜脂过氧化指标的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探讨了水稻结实期间叶片衰老与膜脂过氧化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指出,在水稻抽穗开花期间,剪去穗部枝梗或整个穗子,叶片中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下降速率在处理后的7 d内就开始明显减慢,而MDA含量增加速率只有在处理7 d后才开始减缓,SOD活性并不因剪穗处理而有所提高。表明因剪穗(或穗部枝梗)而导致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早于MDA含量的变化,与SOD活性的变化无直接关系。说明在结实期间,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表现出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并不主要是由于SOD的活性降低而导致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所造成的结果,SOD活性下降和MDA含量的增加可能与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减少一样,只是叶片衰老开始后的一种结果,而非引起叶片衰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钙对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为衰老的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pH、Ca2+对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pH影响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适pH为6.0;此条件下的Ca2+浓度为0.01~20.00mmol/l,低浓度的Ca2+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着Ca2+浓度升高,则作用减弱;最适浓度为0.1mmol/l。Ca2+能延缓杂交水稻叶片的衰老,主要原因是由于Ca2+能提高叶片中活性氧防御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建军 《作物研究》1996,10(2):12-15
】1992~1994年,在早晚季玻璃网房盆栽条件下对用远缘花粉诱变植物生态育种技术育成的属间杂种后代稳定品种远诱1号及其水稻亲本品种圭630,三系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灌浆成熟期冠层叶片的衰老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用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的叶位间差异,对比于穗部成熟度的叶片早衰老指数(AI)为指标比较了属间远缘杂交种、品种间三系杂交组合、常规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的差异,解释了超大穗型品种远诱1号结实性良好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稻叶片衰老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早衰是限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叶片是水稻最重要的源器官,其功能及衰老对水稻产量与品质有重要影响。叶片衰老特性的研究对提高光合潜力、提高肥料等投入的利用率和经济系数有重要指导意义(Waday,1991;Thomas等,1993)。因此,人们很早以前便已开展水稻叶片衰老生理的研究,特别是在近十几年中发展尤为迅速。但是,有关叶片衰老的机制还远没有搞清楚,特别是对原初伤害机制了解更少。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众多有关水稻叶片衰老的学说中,生物自由基伤害学说引起人们广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水稻营养生长阶段的衰老机制,鉴定了一个在抽穗期前多数叶片逐渐死亡的黄色水稻突变体。黄色衰老突变体表型特征为在分蘖期后,其绿色叶片基部随机出现斑点,并逐渐扩散至整个叶片。与之相反,野生型叶片在整个分蘖期均保持绿色。超微结构分析发现,水稻突变体叶片叶绿体类囊体膜和其他细胞器结构在不同衰老时期破裂,严重时导致细胞质皱缩。在叶片衰老过程中,突变体叶片光合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发生不可逆转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灌水方式对杂交水稻衰老及生育后期一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长灌水、间歇灌和早断水等灌水方式对杂交水稻衰老和生育后期一些生理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有助于杂交水稻衰老的谢节及最佳灌水方案的建立。结果表明,灌水方式明显影响杂交水稻的衰老,早断水使植株开花后不同时期遭受水分胁迫,不同程度上加速植株生理机能的衰退,使籽粒干物质积累受阻,结实率下降而减产。断水的时间越早,减产越严重而间隙灌溉由于延缓根系衰老,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延长灌浆时间,提高了结实率,从而提高增产效率,其最终产量比长灌水和早断水分别增7.4% 和13.7~28.3% 不同供水状况可能通过对根系中某些氨基酸合成的促进和另一些氨基酸合成的抑制而对上部的衰老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