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玉米穗位高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延明 《玉米科学》2009,17(2):12-14
采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玉米穗位高性状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玉米穗位高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其次是受加性效应控制,同时还受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母体×环境互作效应不同遗传控制体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对穗位高性状的选择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宜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育种中根据亲本穗位高在不同环境中遗传效应预测值组配杂交组合,提高玉米穗位高性状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种子性状广义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 5个大豆亲本组成的 10个杂交组合F1、F2 及其亲本 ,以朱军和Weir( 1994 )提出的二倍体种子性状广义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各种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种子直接加性和显性效应及植株母体加性和显性效应。其中以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更为重要 ,占总遗传效应方差的 81.4 % ,其次是种子直接显性效应 ,占 8.9% ,合计达 90 %。植株母体加性和显性效应方差虽然显著 ,但仅占总方差的 5.8%。种子直接×母体植株加性和显性互作效应很少 ( 0 .0 83 7和 - 0 .0 3 15) ,均不显著。 5个亲本中 ,种子直接和母体植株加性效应估值正负及大小有显著的差异。如亲本吉林 2 6和吉林 2 8号 ,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正值 ( 1.2 3 54和 1.2 4 74 ) ,并且显著 ;而母体加性则很小 ( 0 .2 194和 0 .0 0 92 )。各亲本的种子与母体的加性和显性效应表明 ,种子的加性和显性效应估值 ,亦通常大于母体植株的加性和显性。  相似文献   

3.
大豆籽粒重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亲本、F1、F2三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分析大豆百粒重的种子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植株效应.结果表明,大豆籽粒重除受到种子直接加性和显性作用外,还有来自母体植株的加性和显性作用,这些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母体显性效应方差最大,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加性效应的相对比例较小.从遗传体系来看,母体效应略高于种子直接效应.种子和母体效应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到显著水平,总的狭义遗传率达到40%.根据亲本育种值的预测,东农7819号和东农46号两亲本有利于提高籽粒重.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种子穗萌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穗萌抗性水平不一的6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为亲本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的试验设计,并运用包括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种子遗传模型及估算遗传方差分量和预测遗传效应值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杂交水稻种子穗萌特性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的穗发芽率同时受种子直接加性、种子直接显性和母体加性效应的影响,且以种子直接效应为主,不受细胞质和母体显性效应的影响。在选择育种中,田间穗上发芽率以单粒选为好。而穗萌指数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但母体植株中只测到显著的母体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玉米叶片、子粒、茎秆、叶鞘、苞叶、穗轴等含水量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子粒含水量同时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母体效应控制;叶片含水量同时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遗传主效应控制;茎秆受显性效应遗传主效应控制。子粒、叶片、茎秆含水量等性状不同遗传控制体系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对这些性状的选择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宜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以宁67A等4个粳型不育系与K1722等9个粳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稻米的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主要受母体加性效应控制,而透明度以母体加性效应和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主;垩白率、垩白度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所控制,以种子直接加性效应为主。多数性状的种子直接遗传率、细胞质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透明度以母体遗传率为主,垩白率、垩白度以种子直接遗传率为主。另外,根据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各亲本的育种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主要受制于遗传主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表现则主要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3个性状的遗传主效应以母体效应为主,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遗传主效应则以细胞质效应为主。在环境互作效应中,所有外观品质性状均以母体互作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互作效应是影响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表现的主要因子,而糙米宽和糙米厚则主要受制于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浙协2号A、协青早A、V20A、测早2-2等是改良杂交后代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良好亲本,其中浙协2号A亲本的外观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一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玉米子粒性状种子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二倍体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以5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制的F1,F2,BC1,BC2世代为材料,研究了7个玉米子粒性状的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除粒厚外,各性状的遗传均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较小,细胞质基因对各性状均无显著影响,而环境效应极显著。除粒长的直接显性效应与母体显性效应间的协方差外,直接效应与母体效应间的协方差均较小,且不显著。因此,通过母体植株的遗传表现可对这些性状进行有效的直接选择。S22是改良粒重的优良亲本,而NO1,NO2,NO3对改良粒重不利。各部位子粒百粒重的直接显性效应、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及机误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直接选择粒较宽的分离类型,容易获得大粒的遗传材料,选择粒厚而宽的亲本组配杂交组合有利于提高F1粒重。  相似文献   

9.
玉米子粒容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玉米子粒容重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子粒容重遗传表达主要受胚乳基因效应(VAe+VDe)、胚基因效应(VAo+VDo)所控制,其中三倍体胚乳基因效应占重要地位.基因型×环境互作表现为胚显性×环境(VDoE)、胚乳加性×环境(VAeE)和胚乳显性×环境(VDeE)互作.在普通遗传率中,以胚乳遗传率h2Ge为主,其余为零.在互作遗传率中,以胚乳互作遗传率h2GeE为主。  相似文献   

10.
小黑麦种子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小黑麦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SD 04-1等6个小黑麦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亲本和F1所结种子的粒长、粒宽、粒厚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外观性状的表现同时受制于胚乳核基因、母体植株基因和细胞质基因三套遗传体系.控制种子粒长的遗传效应主要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VA=0.138**),种子的粒宽、粒厚、长宽比和长厚比的遗传效应主要受母体显性效应控制(母体遗传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35.59%~51.52%),粒长和粒厚存在细胞质效应.研究还发现,小黑麦粒长、长宽比、长厚比以胚乳直接遗传率为主,粒厚的细胞质遗传率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就外观性状总体情况而言,参试亲本以P1 (SD 04-1)、P3(04草鉴3)为好,其三种遗传效应能显著改善多数外观性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AD),对新质源杂交稻(CMS—FA)遗传系统的10个亲本和25个杂种一代的谷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杂交稻的千粒重和粒长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它们的狭义遗传率较大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在早代对这2性状进行选择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而粒宽、长宽比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均不显著。亲本加性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摘要: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对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各外观品质性状除了受种子、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遗传主效应控制外,还明显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长宽比和长厚比性状以遗传主效应为主,而透明度性状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多数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高,其中糙米长、长宽比、长厚比、垩白度性状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而透明度性状则以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另外,根据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各亲本的育种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of enhancing rice yield is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trong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heterosis between indica rice and japonica rice in replacement of inter-varietal hybrid heterosis being widely applied. Recently,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o increase rice yield in several countries e.g. Japan, Korea, China etc [1]. For example, an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Xieyou 9308’, which was derived from an indic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Xieqingzao…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性状以基因的显性主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影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以显性×环境互作为主,其中播抽天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和穗长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尤为明显。杂种优势研究表明,由遗传主效应控制的杂种优势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6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明恢413、97gk1037、明恢118和明恢417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以遗传主效应为主,环境互作效应较弱,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表明该4个籼粳交衍生品系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9个籼型不育系和5个籼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同时分析了早籼稻米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指数、赖氨酸含量、赖氨酸指数以及赖氨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比值等营养品质成对性状间种子、细胞质和母体等多种遗传相关。结果证实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指数等多数成对性状间的种子加性和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以及母体加性和显性相关系数均为显著正值,对这些性状进行间接改良有效。但赖氨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比值同蛋白质性状的关系则以显著负相关为主,表明选择高蛋白质含量或蛋白质指数的单株将会显著降低该比值。正向的种子和母体显性相关以及细胞质相关可以同时显著提高杂交稻组合中赖氨酸含量和赖氨酸指数以及赖氨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比值。对于主要受加性相关控制的成对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具有较好的效果,而杂交稻育种中则以利用显性相关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利用7个籼型不育系和5个籼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包括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非条件和条件分析方法,研究了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稻米外观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重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以利用条件分析的方法排除直链淀粉含量或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的影响,进而深入分析糙米重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间存在的真实遗传相关性。条件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会增大糙米重与糙米长、糙米宽、糙米厚间的基因型相关性,降低糙米重与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间的基因型相关性;蛋白质含量的表现除了对糙米重与糙米长厚比间的遗传相关性影响不大外,其他与直链淀粉含量的表现相反。不同遗传体系的条件相关分量表明,当排除了直链淀粉含量或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的影响后,糙米重与外观品质成对性状间的条件相关分量会产生与非条件分析结果明显不同的变化,其中以细胞质主效应相关、母体加性主效应相关以及相应的环境互作相关等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