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我国国家基因库组建及运营者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新区携手,共同建立华大(镇江)水产科技产业园。国家基因库集生物资源样本库、生物信息数据库和生物资源信息网络为一体,通过建立高水平的生物资源样本库、高效的生物信息数据处理、存储与管理系统以及覆盖广泛的联盟网络,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及基因数据资源。华大(镇江)水产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总投资1亿元,注册资本2000万元,将在新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科委和水产局根据中央有关科技体制改革指示精神,结合本省水产行业的特点,就放活水产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问题作出规定。其主要内容如下。——全省水产行业科技推广站(所)都要实行行政与推广、科研  相似文献   

3.
《海洋与渔业》2010,(2):2-3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副所长白俊杰代表珠江所与广东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签订了渔业科技合作协议.明确以珠江所为技术依托,整合当地水产行业科研和产业资源,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平台,创建现代渔业基地,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支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深圳华大海洋致力水产科技创新深圳湾有一种鱼叫做弹涂鱼,又名跳跳鱼,每到退潮时,常从泥洞里钻出来。2014年,深圳市华大海洋研究院对4种代表性的弹涂鱼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此次基因"解密"提供了精细的弹涂鱼基因组图谱,并从免疫、氨耐受、视觉和嗅觉方面阐述了弹涂鱼等脊椎动物适应两栖习性的候选基因和分子机制。成立于2012年9月的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海洋"),主要开展水生生物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我国与国际水产科技的交流合作,建立代表我国水产科技发展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我国水产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世界渔业的共同发展,在农业部有关部门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从今年开始,将每两年举办一次面向世界的水产科技学术会议——“水产科技论坛”。每次会议将重点围绕一个水产科技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开展学术交流。2003年水产科技论坛定于9月22日至25日在广州召开,主题为“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此次论坛将分水产种质资源与育种(水产种质资源、水产良种选育和水产生物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30年是渔业新发展的30年,30年来,在渔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行业支撑、国际合作、科研基础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青虾俗称河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2009年,国内外首个淡水虾蟹类新品种——杂交青虾"太湖1号"诞生,但其繁育规模仍受到制约,导致其亲本和苗种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屡屡供不应求。青虾"太湖2号"(品种登记号:GS-01-009-2017)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施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渔业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渔业生产和水产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水产科技档案.这是我国渔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记录,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水产科技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深化改革和实现渔业现代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水产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使其为渔业生产、科研、经营决策服务,促进渔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水产品加工行业的联合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上海水产品加工技术开发中心,经国家科委批准,于9月2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这个中心是以生产条件较好的生产单位——上海鱼品厂为依托,吸收全国科技力量较强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参加组成的一个联合体。其宗旨是:组织水产品加工技术力量,面向全国,面向社会,推动科研、生产、应用的紧密结合,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全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中心的研究方向以应用为主,研究任务以开发为主,研究重点以水产食品为主。它将通过横向联合,研究开发水产品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面向全行业开展分析检测、信息交流、技术咨询、工程设计、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国际技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人员进修等活动。中心将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进行专项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档案是从事水产科研的凭证和依据,科学、完整、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让水产科技人员了解历史,启发思路,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笔者从事水产科研档案管理多年,现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好水产科技档案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增进中日友好关系,加强水产科技交流与合作应福建省水产厅的邀请,以日本国长崎县水产部次长迁宽为团长的水产友好代表团于5月21日到达福州.当天双方正式签订了水产科技友好合作关系协议.福建省副省长黄长溪出席了签字仪式,福建省水产厅厅长王克风和长崎县迁宽次长先后讲了话.宾主举杯互祝友好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实施,将促进双方水产科技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加速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简称水科院)最早的研究所成立于1947年,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院.水科院作为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解决渔业及渔业经济建设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水产科技》是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水产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科技期刊。本刊将以最新的科技信息和丰富的内容,为渔业生产者、经营者、科研与教学服务,是生产管理、科研、技术推广、大专院校以及企事业单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渔业的强力支撑作用,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与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科技合作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促进长江所科技成果在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及天津市的转化与推广,提升长江所科技支撑能力,推动相关地区现代渔业产业化发展。根据科技合作协议,长江所将利用现有技术成果为换新水产良种场在天津市建立青鱼、中华胭脂鱼北方繁育基地提供技术支撑。长江所将帮助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打破地  相似文献   

15.
在2013通威水产科技论坛上,通威股份宣布成立通威研究院,邀请国内外水产行业为主的专家成为科研顾问。并且还设立了科技奖励基金,对为行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给予奖励。这一举措无疑引起了业内同胞的关注。因此,本刊邀请通威股份总裁严虎先生,向大家介绍通威研究院及通威科技奖励基金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江西水产科技》创刊于1974年,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水产学会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提供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饲料应用技术,介绍和交流广大水产养殖业者的成功经验,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的养殖技术,为广大渔(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科研教学单位、渔业部门等提供服务,发挥好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产业指导和科普推介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江西水产科技》创刊于1974年,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水产学会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提供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饲料应用技术,介绍和交流广大水产养殖业者的成功经验,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的养殖技术,为广大渔(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科研教学单位、渔业部门等提供服务,发挥好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产业指导和科普推介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水产科技》创刊于1974年,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水产学会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提供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饲料应用技术,介绍和交流广大水产养殖业者的成功经验,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的养殖技术,为广大渔(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科研教学单位、渔业部门等提供服务,发挥好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产业指导和科普推介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西水产科技》创刊于1974年,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水产学会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提供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饲料应用技术,介绍和交流广大水产养殖业者的成功经验,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的养殖技术,为广大渔(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科研教学单位、渔业部门等提供服务,发挥好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产业指导和科普推介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江西水产科技》创刊于1974年,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水产学会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提供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饲料应用技术,介绍和交流广大水产养殖业者的成功经验,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的养殖技术,为广大渔(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科研教学单位、渔业部门等提供服务,发挥好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产业指导和科普推介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