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珊  李廷轩  张玎 《北方园艺》2012,(16):138-141
对辽宁省沈阳地区露地、温室2种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和微生物区系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露地改为温室栽培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累积量均高于露地,其中速效磷、速效钾的增幅最大,与辽宁省保护地土壤肥力分级指标相比,温室土壤速效氮含量较低,有机质含量属中等水平,全氮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属高水平;土壤pH值整体下降,且温室使用的时间越长,土壤酸化趋势越明显;2种栽培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都以细菌为主,但从群落结构来看,温室土壤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列下降,而真菌和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2.
露地覆膜对华南地区冬季茄子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12):52-56
以华南区主栽茄子品种'长丰三号'为材料,研究冬季露地覆膜栽培对茄子植株干物质积累、各器官养分吸收和茄子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华南地区冬季茄子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除苗期外,覆膜栽培茄子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同一生育期无膜栽培的茄子,在盛果期,其根、茎、叶和果实的干质量分别比无膜栽培的高55.14%、30.23%、23.62%和22.34%。整个生育期,覆膜栽培茄子吸收的氮、磷和钾的总量均显著高于无膜栽培,分别高13.17%、17.12%和18.81%,但2种栽培模式下茄子对氮、磷和钾元素的吸收量均为:氮>钾>磷,且二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基本一致。同时,覆膜栽培茄子的单株果数和单株产量也均显著高于无膜栽培的。因此,冬季茄子露地覆膜栽培可有效促进茄子对养分的积累并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该栽培模式具备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估算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对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 年湖北 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为206 万t,其中有机质164 万t,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5.12 万、2.79 万、5.74 万t,占全省化肥 用量的4.08%。武汉市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占全省的19.36%。湖北省各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为1 666 kg·hm-2,其中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为1 334 kg·hm-2 和126 kg·hm-2。全省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 以仙桃市和鄂西南较低,其次是鄂东南和鄂西北,湖北中部包括江汉平原分布最高。湖北省24 个蔬菜监测县市蔬菜废弃物 资源量平均为4.22 万t,其中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和嘉鱼县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达到了3.38 万 t 和3 180 t。全省各县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以枣阳市最高,宣恩县和咸丰县较低。不同种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差异 较大,为2.71 万~47.32 万t,其中根茎类蔬菜最高,其次是甘蓝类和豆类。  相似文献   

4.
朱金籴  焦书升  王璟 《蔬菜》2018,(11):27-32
以开封市郊区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下,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之间的耕层土壤酸碱度以及速效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pH值比2年限大棚土壤降低了0.4个单位;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碱解氮含量比露地种植高42.4%;2年限大棚土壤有效磷含量比露地土壤高4.6倍;土壤速效钾含量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无明显差异;5年限大棚土壤有机质比露地土壤高13.6%。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陆静 《蔬菜》2021,(5):23-27
为了研究温室茄子氮、磷、钾素最大利润施用量,为茄子合理施肥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温室内,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温室茄子氮、磷、钾素最大利润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素施用量梯度的增大,茄子产量逐渐增加,边际产量、边际产值和边际利润均呈递减趋势,其中边际利润最终出现负值。根据最大利润施用量计算公式求得茄子氮、磷、钾素最大利润施用量分别为0.62、0.41、0.29 t/hm~2,进而得出最大利润施用量的理论产量分别为95.58、96.04、95.35 t/hm~2。  相似文献   

6.
姜俊  王勇  赵红星  李艳 《长江蔬菜》2014,(21):20-22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inn.),又名落苏、昆仑瓜,是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茄子的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钾等多种营养成分。根据营养专家分析,茄子的预防疾病指数为26.29,生命力指数为9.7142,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茄子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亚洲栽培最多。传入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各地栽培普遍,茄子是我们黄淮地区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1]。河南省茄子种植以露地生产为主,为了提早上市和延长供应期,普遍采用设施穴盘基质育苗进行栽培。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利用早春露地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进行短期覆盖栽培,使供应期进一步提早,满足了市场对茄子周年化供应的需求[2]。  相似文献   

7.
采用均匀布点、重点加密、充分考虑农田种植类型的原则,采集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58份土壤表层样品,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和SPSS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北京东南郊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及pH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4.5g/kg、1.13g/kg、82.1mg/kg、129.1mg/kg和8.16。以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方法为评价标准,土壤全氮含量为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偏下水平,有机质含量主要集中在Ⅲ~Ⅴ级,约占87.9%;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较高,主要集中在Ⅰ~Ⅲ级,约占87.9%,且有效磷的变异系数为113.73%,属于强变异,呈明显的区域不均匀分布;土壤速效钾含量为中等偏上水平。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5种养分含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农田类型间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均表现为设施菜田露地菜田粮田果园,速效钾的含量表现为设施菜田果园露地菜田粮田。采用ArcGIS中的无偏最佳估值的普通克立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表明,长子营镇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中北部含量高于南部,尤其以中部地区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施用水溶性有机肥对温室茄子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水溶性有机肥对茄子植株的营养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24.1%,氮含量比对照增加28.7%,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9.7%,全氮含量增加29.5%,速效钾含量增加8.9%,速效磷含量增加5.5%。  相似文献   

10.
以种植3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