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槠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中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技术对甜槠种群在浙江省天台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3个甜槠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7.98%,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13%.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常绿阔叶林种群最高,平均为0.4188;其次是针阔混交林种群,平均为0.3873;最低的是针叶林种群,为0.3613.在总的遗传变异中,种群内占75.00%,种群间占25.00%.Nei指数计算的3个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大小也是常绿阔叶林种群(0.2858)>针阔混交林种群(0.2642)>针叶林种群(0.2434).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473,基因流为1.5542.3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1757~0.2134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常绿阔叶林种群与针阔混交林种群先聚合,再与针叶林种群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大小级代替年龄结构对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优势种群密度动态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针叶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程中,马尾松Pinus masonniana种群的密度逐渐降低,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衰退型.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在3个群落中密度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甜槠Castanopsis eyrei种群仅出现在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在针阔混交林中甜槠种群密度较大,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常绿阔叶林中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分布格局随演替进程而变化,衰退型种群多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而增长型或稳定型种群多为集群分布.表2参10  相似文献   

3.
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从灌草丛到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演替系列群落土壤的有机质、总N、总P含量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灌草丛微生物生物量最低,微生物生物量C是从针叶林到常绿阔叶林阶段明显增加,但微生物生物量N却是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磷酸酶、脲酶与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均以灌草丛土壤最低;在其他3个演替系列群落土壤中,脲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大小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大小是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o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头茶在不同生境中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a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样方调查、TWINSPAN分类与DCA排序及生态位分析,以物种重要值为分类排序与生态位计测的数据指标,研究湖北省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分类及优势木本生态位宽度与重叠。结果表明:应用TWINSPAN分类并结合DCA排序,可将植被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针叶林Ⅰ、Ⅱ,针阔混交林Ⅰ、Ⅱ,E落叶阔叶林和F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同时DCA排序图中反映了植被由针叶林Ⅰ、Ⅱ——针阔混交林Ⅰ、Ⅱ——落叶阔叶林与常绿落叶混交林的格局变化。在针叶林Ⅰ、Ⅱ中,马尾松与黄山松生态位宽度较大,在针阔混交林Ⅰ、Ⅱ中,松类与栎类等都占据较大生态位,阔叶林阶段占据优势的木本种类更多,不同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随着演替表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反映了多数广生态位物种间的生态位竞争。对于大多数演替阶段群落中的物种间的关系,以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生活特性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的类型、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区域退化林地类型丰富,但各类型结构简单,垂直分布不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乔、灌层按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草本层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退化程度大的类型,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退化程度较小的类型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不同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黔东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3种林地类型不同土层(A:0~15 cm,B:15~35 cm)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种林地类型土壤物理性黏粒(<0.01 mm)含量逐渐增加,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相近,均较大,常绿阔叶林较小;土壤容重逐渐增加,总体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最大,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相近,均较小;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减小,总体表现为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毛管持水量逐渐减小,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随着土层深度增加,3种林地类型土壤pH值逐渐增加,但均处于较强酸性水平,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总体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种林地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针叶林土壤全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全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逐渐降低,总体上分别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桐庐县3种森林类型共9个森林样地的调查,分析了植物多样性、种群分布格局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树种组成上,常绿阔叶林主要以中幼龄林木为主,针叶林以高大成熟乔木为主,针阔混交林介于两者之间;②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3种类型中重要值最大的树种是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重要值分别为31.27%,47.00%和96.92%;③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常绿阔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丰富度最大的是针叶林;3种多样性指数趋势基本相同,其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最大;而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的Shannon-Wierner指数远大于针叶林,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针叶林草本层最大;④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大部分树种为随机分布,针叶林中主要树种马尾松为集群分布。图2表3参17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应用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浙江省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台山次生森林从针叶林到针阔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呈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次生演替序列3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包括幼苗及幼树)>乔木层>草本层。在3种群落类型中,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均大于草本植物。表4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