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的养禽场,特别是养鸡场老病未能根除,新病不断发生流行,疫病中混合感染比例增加,细菌性疫病出现比例增大。有些养禽场一方面采用增加疫(菌)苗种类、免疫数量、次数,另一方面给鸡群增投抗菌药,试图控制细菌的继发或并发感染,结果造成鸡群中菌株耐药性增强,导致在发病后很难挑选出敏感有效的药物。同时也使家禽体内有益微生物被杀死,造成菌群失调,影响家禽健康和生产水平的发挥。造成这种既浪费、又被动的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禽场消毒工作没有跟上。可以说,消毒工作是我国农村家禽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做好科学经济有…  相似文献   

2.
消毒工作是家禽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科学、经济、有效的消毒工作,是控制病原体进入养禽场和消灭养禽场内存在的病原体的主要方法之一。从常用消毒方法、家禽饲养过程中的不同消毒种类、养禽场及孵坊的消毒设施和制度等方面对家禽卫生消毒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家禽的卫生消毒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毒工作是家禽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科学、经济、有效的消毒工作,是控制病原体进入养禽场和消灭养禽场内存在的病原体的主要方法之一。从常用消毒方法、家禽饲养过程中的不同消毒种类、养禽场及孵坊的消毒设施和制度等方面对家禽卫生消毒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西部近郊,肉鸡养殖是当地畜牧支柱和特色产业,2011年,该县肉鸡出栏约3000万只,居重庆市第一.据调查,目前该县农村80%的养殖户不重视养殖场消毒工作,造成一些养鸡场老病未能根除,新病不断发生流行,疫病中混合感染比例增加,细菌性疫病出现比例增大,常由此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消毒工作是农村防疫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做好科学经济有效的消毒工作能减少动物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控疫病的发生,是控制病原体进入养鸡场和消灭养鸡场内在的病原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病原体的存在,是家禽养殖业的大敌,要消灭和根除病原体,必不可少的办法就是消毒。消毒是兽医卫生防疫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是预防和扑灭疫病的重要措施。对规模养禽场来说,如果没有完善的消毒卫生措施,就不可能预防和阻止各种疫病的发生。兽医消毒工作是防止和减少人畜共患疫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预防、控制和扑灭疫病,做好消毒净化工作是重点。但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养禽场或专业户对消毒的基本常识不清楚,往往是盲目跟从或模仿,不能进行科学消毒,致使消毒的效果不理想。现就养禽场如何进行有效的消毒,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谈养禽场的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控制和扑灭疫病,做好消毒净化工作是重点。但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养禽场或专业户对消毒的基本常识不清楚,往往是盲目跟从或模仿,不能进行科学消毒,致使消毒的效果不理想。现就养禽场如何进行有效的消毒,浅谈如下。1消毒的种类1.1预防性消毒指尚末发生动物疫病,结合日常饲养管理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舍、用具、场地和饮水等进行的消毒。1.2疫源地消毒指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传染病传染源的场舍、用具、场地和饮水等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随时消毒,指当…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不发疫病不消毒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传染病的发生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在家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排出病原体。如果此时没有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传播途径,入侵易感家禽,引起疫病发生。如果此时仍没有及时采取严密有效的消毒措施,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疫病蔓延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家禽消毒一定要及时有效。具体要注意以下三个环节:栏舍内(带家禽)消毒,舍外环…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禽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养禽场疫病的控制已成为养禽成败的关键.消毒工作作为对养禽场疫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一环,已越来越被广大养禽业者所重视.做好消毒工作,可以提高疫病控制安全系数,保障养禽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不少养禽场或专业养殖户反映:消毒工作经常搞,但对于消毒效果心中无数.笔者通过与养禽场和专业户接触了解到,养禽场的消毒有很多不妥当的做法,本文就养禽场消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以及消毒效果的措施作一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禽业向集约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各种疫病的传播感染途径越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卫生防疫消毒工作为家禽生长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养鸡场的消毒在综合防疫措施中占有重要一环,通过消毒可消灭家禽生长环境中及体外的病原体,维持舍内的清洁度,切断各种传播病原体的途径,对保证家禽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提高成活率,降低成本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当前养鸡密度大,疾病多的情况下,除了搞好免疫外,消毒显得尤为重要。1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及正确的消毒1.1清扫鸡舍。鸡群淘汰或转出后,首先要对鸡舍进行全面彻…  相似文献   

11.
正禽流感是在家禽饲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尤其在规模化饲养场,鸡群的饲养密度较高,传播速度更快,造成的损失更大。鉴于本病所造成的巨大危害,规模化养禽场一定要从各种角度出发,严控各种外源性感染途径,从而最大程度地预防该病的发生~([1])。禽流感的发生主要为场内感染或者外源性感染,前者需要做好常见的禽苗接种、场内消毒等措施,后者则需要对外来人员及野  相似文献   

12.
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针对家禽生产技术规范制订的一系列地方标准将于近日实施。“家庭作坊式”的中小养鸡场、养鸭场将在上海逐渐被淘汰。 目前,上海的肉禽场、蛋禽场、种禽场和孵化场中,中小企业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这些“家庭作坊式”的养禽场大多设施简陋,技术薄弱,缺乏系统的消毒和防疫程序,极易造成家禽感染各种传染病。此外,由于选址不规范,各养禽场之间以及养禽场与居民点之间距离较近,增加了疫病传播的几率,卫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上海新实施的一系列地方标准,对肉禽场、蛋禽场、种禽场和孵化场的规划设置、场地选择、禽舍建筑…  相似文献   

13.
<正>清洁禽舍。清洁卫生的环境是防止各种疾病暴发的有效保证。在禽舍和设备清洁、消毒后,有些病原体可能被饲养者带进,或者某一消毒工作没有执行到位,导致某一个感染点可能被保留下来,因而严格的卫生工作并不总是完全有效。垫料清除。禽舍清群后,在清洁消毒前应先将垫料或粪便清除掉。随着大型专业化养禽场的发展,合理、经济地处理垫料和家禽粪便已成为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一般的方法是先把垫料  相似文献   

14.
养禽场为了杀灭病原、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控制疾病发生和保证家禽健康,促使家禽发挥出正常的生产性能,必须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为此,本文从场区门口消毒、场内环境消毒和禽舍消毒等方面介绍了养禽场重点区域的消毒事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传染源的病原体。传染病的发生要有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在家禽养殖中,有时没有看到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排出病原体。如果此时没有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传播途径,入侵易感家禽,引起疫病发生。如果此时仍没有及时采取严密有效的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禽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传染疾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家禽危害较为严重,是世界范围内比较危险的家禽传染性疫病,同时其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了保护家禽健康生长,必须开展科学有效的疫情控制工作。在疫情控制过程中,急性免疫后家禽的抗体水平尤为重要,其直接关系到疾病控制结果和家禽生长情况,因此在疫情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开展科学有效的监测工作,具体分析鸡群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为免疫接种工作开展提供  相似文献   

17.
消毒是家禽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目的就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与用疫苗免疫预防相比,消毒对鸡群更安全,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药物残留。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不能正确掌握消毒方法而影响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对饲养环境条件、管理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要想使鸡群发挥最大的生产性能,必须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始终遵循生物安全体系原则。而消毒则是家禽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关键措施。消毒能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虽然我们对消毒工作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消毒方法和消毒程序,而影响了消毒效果。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在卫生防疫、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葛修斌 《兽医导刊》2017,(22):226-227
随着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对饲养环境条件、管理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要想使鸡群发挥最大的生产性能,必须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始终遵循生物安全体系原则.而消毒则是家禽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物安全措施之一,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群.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就能阻断传染病的流行.消毒的目的就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与用药物疫苗防制相比,不仅鸡群更安全,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减少药物残留,是家禽饲养的关键技术环节.虽然我们对消毒工作非常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能正确的掌握消毒方法,而影响了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20.
禽的胚胎病是一类综合性疾病,在日常的疾病防治工作中研究较少且易忽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胚胎病不仅造成死胚增加,孵化率下降,健雏率降低,而且由此种蛋孵出的雏禽将带有病原体,成为疫病传染源,传染病在养禽场中循环往复、绵延不断。因此,对胚胎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将常见禽胚胎病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