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泾惠渠灌区畦长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泾惠渠灌区中畦田规格参差不齐,灌区由于畦田过长而造成的灌溉水量浪费屡见不鲜,不仅没有形成高产而且极大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大田与小区试验相结合,以当地农民习惯的灌溉方式为对照,设置3个灌溉畦长处理(80、120、240 m),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改水为80%。研究了灌溉畦长对夏玉米在生育期内的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土壤水分分布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等问题,选择出兼顾节水高产可行的最优畦长。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期灌水后,80和120 m处理畦长内畦首、畦中和畦尾的土壤相对含水率较为均匀无显著差异,240 m处理畦长畦首、畦中和畦尾的土壤相对含水率产生显著性差异;80和120 m处理夏玉米在畦首、畦中和畦尾灌水均匀度较为平均且无显著差异,240 m畦长处理差异较为显著,且80 m畦长处理产量分布最为平均、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为1.021 839万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5.12 kg/(hm2·mm)。综合夏玉米产量及其分布、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泾惠渠灌区80 m的灌溉畦长是兼顾节水高产的最适宜畦长,该结论以期为泾惠渠灌区大田作物高产节水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金乡县水资源状况和节水灌溉现状出发,介绍了发展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对各种节水灌溉模式作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及建议,可为同类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灌溉用水占我国社会总用水的60%左右.在各种灌溉方式中,地面灌溉占灌溉总面积的95%,其中畦灌又是地面灌溉的主要方法,因此研究畦灌中的节水措施对于发展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间隔畦灌溉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初步结论:①隔畦灌溉比不设隔畦,单方灌水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可提高15%和10%左右,田间日均耗水强度减少20%左右;②减产量与间隔宽度呈正比;③在1.0 m、1.2 m、1.4 m、1.6 m 4种间隔情况下,间隔畦的宽度为1m时,单方灌水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最高;④隔畦中的土壤含水量低于宽畦边的含水量,其差值随隔畦的宽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的急需和农村经济条件的现实,采用塑料软管输水到畦中间,将长畦分段灌水,作为实施短畦灌溉的手段,即把管道节水与畦灌节水融为一体,通过测试分析,提出了不同土质的合理畦长的塑料软管的经济直径。经应用证明,提高灌溉有效利用系数44%。且费用低、效果好,易为农民接受。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的急需和农业经济条件的现实,采用塑料软管输水到畦中间,将长畦分段灌水,作为实施短畦灌溉的手段,即反管道节水与畦灌节水融为一体,通过测试分析,提出了不同土质的合理畦长的塑料软管的经济直径,经应用证明,提高灌溉有效利用系数44%,且费用低、效果好、易为农业接受。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灌溉水量及其节水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全国不同地区城市绿地在不同季节的适宜灌溉水量,挖掘绿地灌溉节水潜力,在探讨确定灌溉水量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全国19个省市多年逐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及其20~30 a的逐季降水量数据,通过计算提出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绿地植物类型逐季灌溉水量,并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北京市为案例,确定了其绿地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灌溉水量受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土壤性质、降水强度、地下水水位以及所采用的灌溉技术等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候条件、植物种类、降水强度及所采用的灌溉技术;在我国不同地区中,华北地区灌溉水量最大,华南地区最小,华北地区不同降水水平年夏季草坪灌溉水量为华南地区的2.39~3.08倍;2019年北京全市绿地用水存在1.90亿m3的节水潜力,其中海淀、丰台、大兴及顺义区的节水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沟,畦灌溉技术的完善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进沟、畦灌溉技术主要是围绕提高灌水均匀度这一基本指标进行的,灌水均匀度低就难以减小灌水定额;灌溉技术要素的合理确定是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的基础。文章对小畦灌溉、长畦短灌、细流沟灌、膜上灌溉、涌流灌溉等尺种灌溉方式的节水机理和适应情况以及各种灌溉方式技术要素的确定及组合进行了分析。对推广沟、畦灌溉技术的必要措施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水分利用及氮磷流失规律,以合理集成节水灌溉与减污技术,实现高产、节水、减污三者相统一,在平湖市农业排灌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小区实验。试验设定常规灌溉、薄露灌溉、改进蓄雨薄露灌溉和沟畦适雨灌溉4种灌溉模式,测定田间灌排水量及排水与渗漏水中TN、TP、NH4+-N、NO3--N和COD等指标。结果表明:薄露灌溉、改进蓄雨薄露灌溉和沟畦适雨灌溉的灌水量分别比常规灌溉减少38.6%、73.4%、91.4%,沟畦适雨灌溉节水效果最好。相对于常规灌溉TN、NO3--N、NH4+-N、TP和COD的负荷量,薄露灌溉降低25.1%、6.2%、64.3%、-29.7%、7.5%,改进蓄雨薄露灌溉降低72.5%、72.4%、77.2%、69.9%、69.4%,沟畦适雨灌溉降低79.9%、74.6%、89.9%、81.8%、81.1%。综合来看,沟畦适雨灌溉的节水减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激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水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稀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变得越来越有必要,现实中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激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通过数学模型分析指出:为激励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水管理者制定水价体系时,除考虑总水量约束外,还必须使用水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得到的净收益大于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净收益.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内农业用水粗放,水利用效率低下,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推广水稻节水灌溉势在必行。为了研究水稻节水灌溉对太湖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影响效应以及对太湖流域水资源量和水环境的影响效应,需要弄清在不同保证率下节水灌溉和淹水灌溉单位面积的灌溉水量和排水量。改进了逐日水量平衡法中蒸散发项和渗漏项的计算方法,并对该方法中各个参数的确定做了说明。最后以杭嘉湖区为例,选用1956-2000年系列资料模拟灌溉排水过程,同时采用P?Ⅲ型曲线计算不同保证率下节水灌溉和淹水灌溉的灌溉水量,并比较了两者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浅谈低压管道输水与膜上灌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山东省金乡县的节水灌溉情况,分析了低压管道输水与膜上灌溉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后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基于HYDRUS-2D模型所建模拟模型,模拟了不同土壤、灌水量和隔畦宽度情况下隔畦中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基本结论为:①壤土侧渗效果最好,在灌水4~5 d后,灌溉畦与非灌溉畦(隔畦)土壤含水量基本接近,可达到隔畦灌溉的目的;②隔畦中湿润锋距离与灌水后时间呈线形关系;灌水畦灌水量越大,在窄畦中的湿润锋越远,但增大到1 050 m3/hm2以后因渗漏的增加,湿润锋距离增加不太明显;③综合考虑节水率、产量等因素,灌水量在600~900 m3/hm2之间,畦宽选择120 cm左右,灌水利用率最佳,与田间结果一致.项目研究结果为制定隔畦灌溉制度提供了基本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西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今后5年,西安市将新增节水灌溉设施面积2.83万hm^2,到2010年底农业节水潜力达1.0亿m^2;工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重复率等措施,年节水量达1.8亿m^2;生活用水方面继续推广节水器具,开展雨、污水资源化和中水利用工程建设,年节水量达2.75亿m^2。通过包括以上的各种节水措施,到2010年全市可节水5.704亿m^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与小区试验相结合,以当地农民习惯灌溉方式8成改水为基准,设置3个畦长处理(80、120、240m),研究了畦长对夏玉米在生育期内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影响,土壤剖面含水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等问题,选择出节水高产最优畦长。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农艺性状受畦长影响较小;畦田灌水均匀度受畦长影响明显,80和120 m畦长更适宜夏玉米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灌水均匀度较高,且80 m畦长产量最高最平均,为10 218.39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5.12 kg/(hm~2·mm)。综合夏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及分布、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试验区内80 m畦长是兼顾节水高产的最适宜畦长。  相似文献   

16.
水肥耦合是当前我国农业灌溉施肥技术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发展迅速,然而,畦灌水肥耦合技术的研究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我国当前和近期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农业节水节肥发展需求。【目的】要探索地面灌溉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适宜参数。【方法】以河南轻质土壤为例,开展了畦灌水肥耦合试验研究,探索畦灌随水施肥模式下的节水节肥和灌水施肥质量控制的适宜参数。【结果】对于畦灌,50 m以内的畦长可获得较好的灌水质量,间隔灌溉方式灌水质量最好,从不冲不淤以及灌水质量综合考虑,入畦单宽流量宜小于1.98 L/(m·s),畦长小于35 m时,间隔加肥下,N和K的施肥均匀度均在80%以上,N和K的储肥率均在85%以上,连续加肥下,N和K的施肥均匀度分别在80%、45%以上,N和K的储肥率均在80%以上。【结论】从灌水施肥综合效果来看,轻质壤土畦灌的畦长不宜大于35 m,入畦单宽流量控制在1.98 L/(m·s)左右,施肥方式宜采取间隔加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土地辽阔,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形成无灌溉就没有新疆农业的特点,所以水是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新疆农业用水占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90%左右,为解决缺水矛盾,首先必须发展节水灌溉。目前新疆各灌区大部分仍采用旧的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是大畦块灌、小畦长灌、泡田深灌,尽管缺水,ylj1995年底平均每hlnZ灌溉定额仍达1185m3,灌溉定额大,水利用率低,节水潜力很大。要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目前必须从农业节水中找出路,从节水中求发展,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灌溉效益,所以在灌区内必须大力推广低压管道灌溉这一…  相似文献   

18.
尹丽丽 《河北农机》2023,(4):118-120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以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对策作为研究对象,简单进行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概述,分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注意事项,并从加强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合理配置水资源、监测水量、根据种植结构调节灌溉、加强农田水利的整合发展、智慧灌溉等维度,详细分析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对策,旨在为更多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助力我国农田水利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趋紧张,发展节水农业愈来愈重要。发展节水农业,需要推广多途径农业节水措施。我国大力发展了节水灌溉面积,推广了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作物及田间的水量损失,并逐步发展污水灌溉等。研究和推广全面的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是促进节水工作效益显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小畦灌节水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畦灌是我国北方一些灌区从灌溉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新型地面灌水技术。在对冬小麦田间灌水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灌水定额与畦坡、单井出水量和畦宽的关系,并对灌水均匀度与单宽流量和畦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控制畦宽和畦长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深层渗漏、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田间水利用率,从而实现节水、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