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郁闭林下养平茹高产质优中国林科院林研所陈章水等1990—1991年在安徽省贵州市乌沙林场1—69杨郁闭林下进行了平菇、凤尾菇培养试验。全采收期累计,林内平均平菇产量8.57kg/m ̄2,凤尾菇8.33kg/m ̄2,与室内养菇比较,分别增产116%...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低产毛竹林效益,对粤北毛竹林进行了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年的9月份进行施肥较合适,施林用复合肥30kg/667m^2较适合,每年新竹在120-130株左右,毛竹眉径在8—8.5cm之间,年新增价值在550-650元/667m^2之间。2005-2008年的经济效益与施肥抚育前相比,效益增长倍数分别是6.5、7.5、15.9和22.5倍。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李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黑李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美国黑李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生长,并筛选出早熟品种李王、中熟品种黑琥珀、晚熟品种黑宝石和皇家宝石等4个优良品种,其3年平均树高、地径、冠幅、单株产量和产量分别达到3.40m、5.18m、1.74m^2、22.3kg、1255kg/667m^2,比对照提高1.3倍、1.48倍、1.6倍、7.88倍和7.94倍,充分显现出良种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油茶低产林通过分类经营,采取深挖垦复、开竹节沟、修枝亮脚、补植良种、合理施肥等综合技术进行改造,实施期5年间,年平均产油14.69kg/667m^2,比改造前3年年平均产油2.55kg/667m^2相比净增油12.14kg/667m^2,比未改造的固定对照地年平均产油3.13kg/667m^2相比净增油11.56kg/667m^2;实施后的4年间,年平均产油11.36kg/667m^2,比未改造的固定对照地年平均产油2.75kg/667m^2相比净增油8.61kg/667m^2。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油桐直播造林的产量,经历时5年试验,通过选用优树良种,辅以集约经营的技术措施,大大改善了林内的环境条件,提高了林分遗传品质的丰产性能和土壤肥力,促进树体旺盛生长,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与对照地相比,果期年均增产桐油210.47kg/hm2,增幅287.91%,最高年单产521.64kg/hm2,经营期4.5年和3.5年的桐林,年均净产值增加2.29倍和1.26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供水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工供水的方法,研究了水分条件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油松、侧柏、刺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促进了树木的生长,油松在1.0倍处理时,树高、胸径、材积增加最大;侧柏在1.0倍和1.5倍处理时,分别对树高和胸径影响最大,材积在1.5倍处理时效果最显著;1.5倍供水处理下,刺槐胸径和材积增幅最大。生长季中,油松和刺槐的适宜灌溉水平为2.1~2.4m^3/株,侧柏为1.2~2.1m^3/株。  相似文献   

7.
苗圃地栽培凤尾菇 ,不但能提高土壤肥力 ,有利于苗木生长 ,而且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此 ,笔者于 1999年至 2 0 0 0年进行了苗圃地栽培凤尾菇的试验研究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供试材料及试验方法1.1 品种和培养料凤尾菇是平菇的近缘种 ,具有生产方法简单、生物效率高 ( 80 %~ 10 0 % )、生产周期短等特点 ,且比平菇耐高温 ,易于推广 ,故选用了凤尾菇作为栽培种。母种引自中国农科院菌保所 ,培养料为棉籽壳 ,辅料为石膏粉、过磷酸钙、生石灰、高锰酸钾。总投料为 :棉子壳30 0 kg、石膏粉 3kg、过磷酸钙 3kg。1.2 菌种制备1.2 .…  相似文献   

8.
沙地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地测定了造林5年、8年、18年杨树人工林的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5年人工林地上总生物量和0—6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725kg/667m^2和260.66kg/667m^2;8年的分别为1086.62kg/667m^2和147.27kg/667m^2;18年的分别为1690.70kg/667m^2和297.75kg/667m^2。同时,随着林龄的增长,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逐渐增加,而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占林木总生物量的比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2年的外业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持续干旱背景下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等5个主要林型的可燃物特征,结果表明:与2012年的载量相比较,华山松林的载量增加了2.68kg · m^ -2,增加59.16%,地盘松林的载量增加了4.06kg · m^ -2,增加1.28倍,增长很明显;云南油杉的载量增加了0.01kg · m^ -2,麻栎林的载量增加了0.05kg · m^ -2,增加不明显;而旱冬瓜林的载量减少了0.12kg· m -2,减少了5.77%。  相似文献   

10.
平菇原属野生,多生长在阴湿的森林草地内。随着人们的生活需要,人们开始进行室内平菇人工栽培。室内栽培的平菇产量低,成本高且野味不浓。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农林”间作生产启发下,我们开展林内间种平菇的试验。林内间种平菇实质是平菇原始生长环境,因此,产量高,成本低,效益显著,且品质好,野鲜味浓,是春、夏、秋季广植平菇比较理想的方法,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盐源县玉米需肥规律,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生长性状之间基本存在正相关关系,玉米的实际产量与氮、磷、钾的施入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效益最好时产量为646.3kg/667m^2,最佳施肥量纯氮31.965kg/667m^2、P2O317.502kg/667m^2、K2O2.788kg/667m^2,投入产出比达到了5.31。  相似文献   

12.
选用具有强触杀、毒杀、胃毒功能的巨功作为防治药物,分别以200倍液(用量约40mL/667m^2)、400倍液(用量约20mL/667m^2)、600倍液(用量约13mL/667m^2)进行低容量喷雾防治东方蝼蛄,并与毒饵法、施放毒剂法和未施药处理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选用巨功的400倍液(用量约20mL/667m^2)进行低容量均匀喷雾,较毒饵法省时、成本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野草栽培食用菌技术福建农学院食用菌实验场研究成功的利用芒萁等野草栽培食用菌技术,可以栽培香菇、木耳、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灵芝、猴头等多种食用菌。草栽香菇、毛木耳生物效率分别达92.6%和212%,比木屑栽培分别增产6.8%和20%,成本降低15%:...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株洲县凤凰山林场集水区试验场的选择,设计,定位观测的内容和方法。通过10年的观测研究和数据分析,杉木人工林水文基本特征为:(1)在丘陵山地森林覆被率为70%-80%的条件下,降水量比同等条件空旷地年降水量增加26.1mm,年直接蒸发量空旷地为1388.1mm,而杉木林区为663.62mm,其他部分通过林木蒸腾散失;(2)杉木林内,降水截留量为9.5%,树干汇流量为2.9%;(3)杉木林内地表迳流量为46.4m^3/hm^2.a,泥沙流失量为77.56kg/hm^2.a,采伐迹地地表迳流量为101.8m^3/hm^2.a。泥沙流失量为1903.50kg/hm^2.a,而地下迳流量占集水区总迳流量98%,地表迳流小于2%;(4)杉木林地土壤最大可能贮水量为672/hm^2.a。  相似文献   

15.
平菇和凤尾菇适应性强、在我国分布广泛,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好,其产量高,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我国用阔叶锯木屑瓶栽,早已推广,但用针叶锯木屑,塑料薄膜包裹栽培,还是新的方法。凤尾菇、平菇栽培技术,必须从生物学特性去了解它,而生物学特性主要有温度、培养料、含水量、培养料的酸碱度、光照、通气等条件。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所以不论室内室外必须人工创造条件,在播种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温保温,掌握好季节,提高产量。例如,凤尾菇生物特性对菌丝体的生  相似文献   

16.
对轻、中、强等不同侵蚀程度和长期封禁的林地芒箕生长和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芒箕的盖度、密度、高生长、生物量等都随着侵蚀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长期封禁林地的芒箕生长最好,盖度达96%,密度为452株/m^2,平均高86cm,生物量10577kg/hm^2,较轻度、中度、强度侵蚀地增加了0.5—2.3、1.4~7.1、0.8~2.0、2.3~7.4倍,强度侵蚀地芒箕生长差,盖度仅29%,密度56株/m^2,平均高18cm。生物量为1256kg/hm^2。土壤侵蚀程度增加,芒箕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降低,根量和根冠比增大,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侵蚀地土壤细菌占43.0%-45.6%,真菌28.3%-35.2%,放线菌21.0%-26.4%,氨化、亚硝化、硝化细菌少,有一定数量的纤维分解菌和磷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多。不同侵蚀土壤中的微生物组成和数量的变化与相应林地的芒箕生长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7.
林地间种平菇比非林地常规露地栽培菌丝健壮,生长速度快,爬土能力强,现蕾时间可提前3.5d,其子实体菌盖厚、柄短、颜色深,生物转化率可提高40%~60%,对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加速林木生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间种平菇的林地比林下闲置林地,树高年生长量高3cm,胸径大0.2cm,木材蓄积量每667m^2,每年增加0.45m^2。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吉首市桤木人工林的管理及生长情况调查,提出了目前种植桤木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吉首市较好的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06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平均胸径达13.2cm,平均树高达11m,平均蓄积量达10.522m^3/667m^2;造林密度为167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平均胸径达12.7cm,平均树高达11.3m,平均蓄积量达15.554m^3/667m^2;造林密度为205株/667m^2的10年桤木人工林胸径达11.3cm,树高达12.0m,蓄积量达15.806m^2/667m^2。营造桤木速生林基地宜选择肥沃、湿润、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山冲或缓坡,以退耕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珠防工程监测样地调查、测定的基础上,对工程二期幼林地近三年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保土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4年生的珠防工程幼林地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比荒山高0.25%~1.41%、1.82%~3.15%和2.07%~4.56%;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在68.25g/kg~83.12g/kg和21.85cmol(+)/kg~30.60cmol(+)/kg之间,分别比荒山高25.0%~52.3%和15.6%~61.9%;珠防林幼林地的土壤侵蚀面积在1334~1538.4m^2之间,比荒山少45.2%~52.2%。通过估算,从2004年-2005年珠防二期工程共减少土壤侵蚀量5.03×10^4T。  相似文献   

20.
二滩库区锥连栎林土壤种子库和幼苗格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二滩库区群落优势树种锥连栎林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锥连栎群落土壤种子库不存在霉烂种子,虫蛀种子的数目较少,仅为2.08个/m^2;而败育种子和种子壳数目相对较多,平均密度分别达到42.78个/m^2和42.96个/m^2。(2)锥连栎土壤种子库组成中完好种子的密度为0.28个/m^2;雨季已萌发的种子密度为0.92个/m^2。(3)土壤种子库各组成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随土层厚度加深而减少,但霉烂种子例外。(4)经测算,锥连栎种子散布后的主要命运是动物捕食和转移,种子的保存率和萌发率分别仅占到单个树木种子产量的0、59%和1.95%。(5)在锥连栎树木分布的上坡有较多的萌生苗,而下坡实生苗的数量较多。(6)距树干距离不同,萌生苗和实生苗的分布模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