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 要:设计了一款应用在水肥一体化机中的新型等截面双作用柱塞泵,开展了不同柱塞行程比例(20、40、60、80、100%)和灌溉管道压力(0.04、0.08、0.12、0.16、0.20Mpa)下柱塞泵工作流量变化实验,分析行程比例、管道压力与工作流量的响应关系,定量化研究新型柱塞泵较传统柱塞泵工作效率改进程度,并与传统柱塞泵进行施肥效率、占用空间和重量等方面对比分析。新式柱塞泵可通过调节柱塞行程比例,使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精准化。满行程时,新式柱塞泵相较于传统柱塞泵输送相同流量的平均时间将节约33%—38%;当管道压力自0.04Mpa升至0.20Mpa时,新式柱塞泵较传统柱塞泵机械效率提升约18%,施肥流量提升32%—45%;同传统柱塞泵相比,新式柱塞泵结构合理,部件使用寿命长,缩小占用空间约60%,减轻重量约62%以上,减少了加工与运输成本。从机械效率、占用空间、重量综合分析,新式柱塞泵性能优于传统柱塞泵,本研究为柱塞泵高效、轻量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双缸柱塞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情况,与单缸柱塞泵相比具有提升稳定、振动小、速度快、提升力大等特点,与齿轮泵相比具有价格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具有效率高、易于实现无级变量和改变流油方向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功率尤其是进口的大功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工程机械上。但由于机手对该泵比较生疏,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斜盘式杜塞泵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对应措施,以求达到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一、常见故障及原因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简称柱塞泵)的型式有多种,但构造基本相同。现以常用的通轴菜为例简要说明其结构特点和常见故障原因。1.结构方面柱塞泵主要由柱塞、滑履、缸体、配流盘、传动轴、斜盘、回程盘、球铰、弹簧和…  相似文献   

4.
轴向柱塞泵流动特性理论建模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油液可压缩特性建立了单柱塞流动特性模型,通过对柱塞运动规律、配流盘过流面积、节流系数、泄漏效应等重要参数的分析优化,提高了模型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集中参数建立了柱塞泵的整泵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建立了柱塞泵流动特性的仿真模型,编制了图形用户界面,能够实现对柱塞泵结构、工作参数、系统环境参数与柱塞泵流动特性(如压力冲击、流量脉动等)之间的自动仿真和分析.利用柱塞泵压力流量脉动测试试验台对柱塞泵流动特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精度,证明改进的柱塞泵流动特性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对柱塞泵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双缸柱塞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情况,与单缸柱塞泵相比具有提升稳定、振动小、速度快、提升力大等特点,与齿轮泵相比具有价格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柱塞泵缸体孔加工通用夹具加工精度低、加工效率低的特点,设计了柱塞泵缸体孔加工专用夹具,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通过CATIA软件实现柱塞泵缸体孔加工夹具的三维设计,分别设计了法兰耳朵处孔车铣夹具和径向孔加工中心夹具以及膛线,最后总结夹具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斜盘式柱塞泵摩擦副的磨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轴向柱塞泵,用双端曲面齿轮代替了斜盘,用齿轮副代替了摩擦副。利用端曲面齿轮副传动原理建立了单柱塞、六柱塞双端曲面齿轮式柱塞泵的运动特性数学模型,得出了柱塞运动规律。通过ADAMS虚拟样机建立了柱塞泵运动特性仿真模型,验证了新型柱塞泵柱塞运动的可行性。利用LH-050型激光位移传感器对柱塞泵运动特性测试实验台进行了相关测试,通过实验测试结果和理论值对比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误差控制在5%以内,证明了柱塞泵运动特性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的液压执行单元内部柱塞泵结构的研究,提出一种在无背压条件下,实现柱塞泵主动增压的设计方法。借助AMESim软件对ESP液压执行单元的柱塞泵结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了泵流量、电动机转速对增压速度的影响,利于ESP进行硬件匹配时,确定相应的泵流量和电动机选型。台架试验证明,能实现ESP液压执行单元柱塞泵的主动增压功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轴向柱塞泵效率特性模型难以保证全工况下模型预测精度的问题,提出利用定常能量损失因子对现有的轴向柱塞泵总效率计算模型进行优化.首先,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对轴向柱塞泵的能量损失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轴向柱塞泵总效率计算模型误差产生的原因;其次,建立了全工况下轴向柱塞泵效率特性模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最后,对变排量工况下轴向柱塞泵的效率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变转速、变压力与变排量工况下,考虑定常能量损失因子的效率特性模型均可准确预测轴向柱塞泵的总效率,且在全工况范围内,模型的效率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仅为4.8%;考虑定常能量损失因子的柱塞泵总效率模型能够完成全工况范围内轴向柱塞泵总效率的精确预测,这为柱塞泵的节能优化设计与节能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柱塞泵在应用过程中流体运动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稳流柱塞泵阀芯结构。四缸四冲程式柱塞泵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带动偏心轮机构转动,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柱塞的往复运动,给水加压。选用石墨/ZTA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缸体材料来解决水环境下柱塞泵易磨损问题。针对其结构设计、材料选型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邓飞中 《拖拉机》2014,(4):52-54
参考一次喷油泵的设计手册,进行了两次喷油泵的驱动凸轮的改型设计,对凸轮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驱动凸轮能两次推动柱塞完成两次喷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喷油泵顶隙柱塞、普通柱塞供油特性进行试验,通过对喷油泵泵端压力、嘴端压力、喷油规律及喷油量的研究,对比分析顶隙柱塞与普通柱塞的喷油提前特性及喷油特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甘蔗收获机双向变量柱塞泵动态响应特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智  刘庆庭  区颖刚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Z1):329-334,328
采用功率键合图法建立了甘蔗收获机双向变量柱塞泵的数学模型,对其中一些影响较小的非线性因素采用近线性化或忽略的方式进行处理,针对伊顿公司生产的1系列64变量泵,在Matlab/Simulink中通过改变变量泵的斜盘倾角来分析系统的流量、压力响应特性和换向特性,结果表明该双向变量泵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能够满足4GZ-56型甘蔗收获机液压行走系统的动力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圆形喷灌机注肥泵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形喷灌机的喷灌施肥一体化作业是国内外精准农业的研究热点,选用工作压力高、流量小且稳定的施肥装置是确保高均匀性喷灌施肥的技术关键.针对圆形喷灌机实际应用和作物施肥特点,设计了一台双缸柱塞式注肥泵,包括液力端、传动端、柱塞、密封及配套动力等,单缸设计流量为150 L/h,最大工作压力为1.0 MPa;对试制样机进行了历时100 h的耐久性试验、20%~100%行程范围的调节试验和30~50 Hz频率范围的变频调节试验.结果表明:研发的柱塞式注肥泵流量随着出口压力的增大而有所减少,但不同出口压力下,流量在100 h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改变柱塞行程,泵的实际流量和理论流量几乎一致,两者间的最大差值在行程百分比为60%处,为理论流量值的7.5%;泵的流量随着电源频率的增大呈线性上升关系.试验还表明,改变柱塞行程和电源频率可以调节注肥泵的注肥流量,扩大注肥泵的流量范围.开发的注肥泵适用于圆形喷灌机等灌溉施肥系统,可实现施肥的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柱塞副能量损失分析,建立总效率损失的数学模型。基于总效率损失最小原则,提出最小留缸长度的数值计算方法。为保证柱塞相对运动时不会因摩擦自锁而卡死,提出柱塞与缸体滑动副的强度校核方法,以验证计算所得最小留缸长度的合理性。或依据柱塞与缸体滑动副强度校核方法,计算最小留缸长度以及对应的柱塞几何长度,在总效率损失最小的原则下,计算柱塞与缸体滑动副的最佳间隙。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并为某型工程机械用柱塞泵计算最小留缸长度为35 mm或40 mm,对应最佳间隙δ为0.012 mm或0.012 7 mm,理论计算总效率损失为0.3%。  相似文献   

16.
柱塞偶件密封与润滑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油膜理论和缝隙液流理论,分析了喷油泵柱塞偶件的燃油密封与润滑,提出了确定柱塞偶件最小间隙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典型直列燃油喷射系统,对喷油泵运行过程中柱塞偶件的燃油泄漏、缝隙压力、柱塞腔压力、偶件配合间隙及其变化等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为柱塞偶件设计和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典型高压水热态除鳞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以除鳞系统核心装备的往复式柱塞泵装置在系统中的综合运行性能为研究对象,从装置的节能、可靠性和安全性3方面出发,以评价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表现力为目标,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评价为核心,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素权重分析方法,开展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素实测物理参数模糊隶属度分析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基于AHP的高压水热态除鳞系统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性能模糊评价数学模型,形成了判定热态除鳞系统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力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了高压水热态除鳞系统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表现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素的权重,以及评价要素实测物理参数模糊隶属度,对往复式柱塞泵装置综合运行表现力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对顶隙柱塞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我公司现生产的顶隙柱塞和普通柱塞的喷油提前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某一非道路国Ⅱ排放发动机上进行性能及排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顶隙柱塞能够满足非道路国Ⅱ排放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要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某4102柴油机匹配VE型电控分配泵时,油泵进油电磁阀断电,发动机不熄火问题进行分析。油泵进油电磁阀断电时,残余喷油是造成发动机不熄火的直接原因。对VE泵结构原理分析后发现,出油阀结构、柱塞升程相位及柱塞有效升程与油泵的残余喷油有关。最后,通过减小油泵低转速时的柱塞有效升程,实现了进油电磁阀断电时油泵没有残余喷油,解决了发动机不熄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抽油泵泵筒与织构表面柱塞间流场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间隙值和进出口压差对抽油泵漏失比、承载力比以及摩擦系数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柱塞表面织构对环隙内部压力场、速度场有影响;在相同工况下,随着间隙值的增大,环隙内流量增大,油液平均速度增大,造成织构对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影响变大,致使其漏失比和摩擦系数比减小、承载力比增大;在相同工况下,随着进出口压差值的增大,间隙内部压力梯度增大,油液平均速度增大,由于织构对流场的影响,使得抽油泵漏失比和摩擦系数比减小、承载力比增大.因此,实际油田中合理应用表面织构化的柱塞,选取较大泵隙、较大进出口压差工况可充分发挥织构对油液的作用,可有效减小抽油泵的漏失量、减少柱塞的磨损,实现提升泵效、延长柱塞的使用寿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