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和真菌学家杨新美教授,不幸于2005年9月11日凌晨因病与世长辞,终年95岁。杨新美教授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194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植物病理学,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武汉大学和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曾任植物保护系主任及应用真菌研究室主任等职,在此期间,先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共产党。杨新美教授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对油菜菌核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是我国从事油菜菌核病研究的带路人。同时也是应用真菌学科的开创者,培养了我国第一批…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24年南京中央大学学士,1934年法国巴黎大学博士,专攻真菌学及植物病理学。早期对鬼伞菌及马勃菌的研究多所贡献,1950年以后曾从事甜菜病害、大豆病害及一些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作出了成绩。七十年代参加“中国真菌志”有关粘菌部份的编写工作,还有待续完。曾历任多处研究机构的领导职务,六十年代起任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曾担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及植物病理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3.
林传光 《植物保护》1981,7(2):31-33
林传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长期从事植病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真菌生理、植物杀菌素、水稻病害、马铃薯病害及退化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造诣,做出显著成绩,为防治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在生产上起到积极作用。 林先生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著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以及有关植病学专著、论文多篇,对提高我国植病教学、科研水平、培养专门人才,有很大贡献。 林传光先生热爱祖国,要求进步。早年求学美国获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历任金陵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兼植病系系主任,植保系副主任。并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教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多年来,林先生一直带病工作,但终因长期忠病,医治无效,在美国治病期间不幸于1980年3月31日逝世。这是我国教育界、植保界的重大损失。 本期刊登的“论真菌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向”是林传光教授的最后遗著。林先生于1979年病重期间,亲自撰稿、誊写。手泽犹存,特此谨志,以示悼念!  相似文献   

4.
真菌讲习班     
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于1980年9—10月间举办了一期“真菌讲习班”。主讲人为美籍植物病理学家曹鑫泉博士(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立大学里弗塞农学院植病系教授)。学员来自全国30多所农林院校和有关科研单位从事真菌学和疫病的教学和科研人员。讲授课程内容:一、有关真菌分类学的过去和近20  相似文献   

5.
生物防治对植物病理学历来是最大挑战之一,值得植物病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病毒学、细菌学、线虫学、真菌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都予以重视。G.B.Sanford 在1926年的 PHYTO-PATHOLOGY 上首次发表了用桔抗体进行植物病原菌生物防治的论文“影响马铃薯疮痂病菌致病力的因子”。而 Sanford 和W.C.Broad 发表的“小麦全蚀病菌的生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巴县人,1929年华西大学学士,1932年燕京大学硕士,1941年美国依沃华大学博士。归国后历任华西大学生物系教授,四川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1953年任西南农学院付院长兼植物病理学教授。早期还对昆虫学有一定的研究,自五十年代起从事四川  相似文献   

7.
江苏宜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一直从事于植物病理学的科研及教学工作。曾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及多处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领导。在研究工作方面对麦类黑粉病,赤霉病,线虫病,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及纹枯病等有卓越的贡献。曾被选为中国植物病  相似文献   

8.
《种子病理学》是丹麦专家保尔,尼尔高博士(Paul Neergaard)著。由狄原勃教授等译,农业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书共分5大部分,32章。作者以种子为中心,全面收集了大量有关种传真菌、细菌、病毒等丰富资料,系统地阐述了种子病理学原理,分析了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尤其是病害流行特点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系统地建立了植物病理学一个新的分支——种子病理学。书中还介绍了种子检验与防治的各种具体方  相似文献   

9.
黄亮教授1906-1975 广东梅州市人。1929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士,1937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研究院硕士,193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归国后任广西农学院植物病理学教授并先后兼任系及院的领导。从30年代起开始研究豆类及番茄的病害。50年代起又研究甘薯的一种新病害,均有贡献。历年除发表多种科研论文外,还编写了植物病理学教材及华南农作物病害,在学会工作方面曾担承中国植病学会及植保学会理事,广西植保学会会长及植物病  相似文献   

10.
14C-三唑酮在小麦幼苗上的吸收分布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力,内容涉及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毒性变异,毒性基因迁移,菌源传播及植物抗病基因定位,克隆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植物病理学的诸多方面,列举了代表性应用实例,展望了DNA分子技术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广阔前景,提出了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有关研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术研讨会征文为检阅我国植物病理学青年工作者近一年的研究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植物病理学发展,经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研究决定,1995年7月23日~25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届青年学术研讨会。征文要求凡属植物病理学或与之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新观点、新技...  相似文献   

12.
为交流国内外植物病理学研究新进展和密切国内外植病专家之间的联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于1988年9月1—5日在北京香山主持召开了首届北京国际植物病理学讨论会。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裘维蕃教授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农业部等领导同志出席  相似文献   

13.
黄齐望教授不幸于1982年4月13日病逝了。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纪念他。黄老(1904.1.16—1981.4.13)是我国老一辈知名的植物病理学家,浙江定海县人,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第二、三、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政协常委,民盟江西省委常委,  相似文献   

14.
1993年5月15日,一代学者,我国近代植物病理学学科的一位奠基人,俞大绂先生(1901—1993)永远离开了我们逝世了。俞先生是我国卓越的植物病理学家、农业微生物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他是我国现代植物病理学许多分支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先驱。他开拓了我国植物细菌学、植物病毒学、植物抗病育种和病生理等多方面的研究领域,从而培育了一些学科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俞先生执教60余年来,  相似文献   

15.
书刊评介     
《农业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in agricultu re)——该书由 D.W.Parry 编著,1990年剑桥大学出版.共385页.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58页)阐述植物病理学的原理.涉及真菌、细菌、类菌质体和病毒等病原物.这部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原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裘维蕃先生因病于 2 0 0 0年 9月 18日 2 3时4 5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 88岁。裘维蕃先生生于 1912年 5月 ,江苏无锡人。是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和菌物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幼年喜好文学和绘画。 1931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旁听数理化课程 ,后考入金陵大学植物病理系 ,先后从师戴芳澜和俞大绂教授。 1935年获金陵大学农学院农学士并留任助教、讲师。 194 4年获美国威大奖学金赴美留学 ,194 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 194 8…  相似文献   

17.
我国植物真菌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康振生 《植物保护》2010,36(3):9-12
植物真菌病害研究可为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与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国内外植物真菌病害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研究现状与存在的差距,探讨了我国植物真菌病害研究的重点领域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解放前江西植病科研简况解放前江西从事植病科技人员稀少,因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关江西植物病害的资料很少。最早是我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在1923年发表的《江西菌类采记》一文中,记述了在江西采到的与植病有关高等担子菌计达21种。植物病理学家朱风美教授(1927)在《中国的植物寄生菌》的文章中,记述江西有:小麦黑穗病、锈病以及其他林木病害10多种。戴芳澜(1933)的《中国真菌杂录》;邓叔群(1936)的《中国真菌》、魏景超(1940)的《金大真菌标本名录》等文献中,也片段记述了一些江西植物病害发生分布情况。吴昌济教授(1935)对《国内麦类黑穗病发生及分布调  相似文献   

19.
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生真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有些内生真菌可以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提高植物抗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的能力、刺激植物产生活性物质等。因此,内生真菌是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就内生真菌与寄主共生的分子基础、内生真菌对植物影响机制、内生真菌与寄主特异性相互作用、特殊的内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内生真菌形成的分子机制和内生真菌研究展望等6个方面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叙述,期望为科学地利用内生真菌资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工植物免疫控制作物病害是植物病理学领域中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一个方面。本文从生物免疫因子和化学免疫剂的利用上,重点介绍了在烟草、莱蔬、水稻上有效的一些病毒、细菌、真菌和有机合成物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