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浙江与日本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省1994-1998年育成的96份粳稻材料的分析表明,浙江省粳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较低的与日本优质粳稻“越光”相似,高的超过“越光”的两倍以上。进一步研究表明,浙江省最近育成的粳稻新品质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仍偏高,若通过严格的筛选,有望选育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适宜的粳稻新品种。与之相反,日本粳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3%-18%之间,各品种间差异较小。水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杭州栽培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要比在日本福井栽培的平均高1.6%。一般年度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为2%左右。早熟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
粳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地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粳稻品种(系)在湖州、诸暨和余姚等3个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浙江省新育成粳稻品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在15%左右,品种(系)间、地区间差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随纬度的增高而增高。开展直链淀粉含量育种,以多点试验为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直播条件下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差异,以杂交粳稻、常规粳稻、软米粳稻三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直播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氮处理相比,常规施氮量提高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但减少了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糊化黏度。因此,氮肥应用使得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而言,在常规施氮条件下软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低于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从而软米粳稻具有较高的食味品质。相关分析表明,稻米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硬度、糊化温度呈负相关,而与粘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正相关。因此,在无氮条件下种植软米粳稻,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利于提高水稻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4.
选用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差异的2个粳稻品种配制的杂交组合,以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为选择指标对杂种后代进行连续的定向选择,研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杂种后代的食味值下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株系,其最高黏度和下降黏度值低...  相似文献   

5.
选用4个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的粳稻品种,研究齐穗期施氮肥对水稻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RVA谱特性影响,以及米粉蛋白质水解处理对淀粉RVA谱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齐穗期施氮肥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稻谷千粒重、成熟度和结实率及稻米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减幅度因品种不同而异;齐穗期施氮肥可极显著降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最高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及下降黏度值,而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为与之相反极显著增加,黏滞峰消减值既有极显著增加品种,也有极显著降低和无变化品种;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的米粉被碱水处理后蛋白质含量均降低到2.48%~2.64%,施粒肥与否水解处理后供试材料间米粉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施粒肥与否去除稻米蛋白质可极显著增加米粉最高黏度和下降黏度值,并极显著降低粘滞峰消减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其中下降黏度值增加幅度和粘滞峰消减值降低幅度较大,且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变化幅度比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大。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播期对不同熟期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不同茬口直播水稻的安全播期和适宜品种,以不同熟期粳稻品种作试验材料,采取分期播种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和播抽历期均呈明显缩短趋势,但不同品种的灌浆结实期变化不大。(2)随着播期的推迟,主茎叶片数减少,出叶速度不断加快。(3)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稻产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显著降低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4)随着播期的推迟,各供试品种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垩白率、垩白度呈上升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由试验可知,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适宜直播期应在6月15日前,品种应选用早中熟中粳或迟熟中粳类型。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不同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选取了16个浙江省常规晚粳稻代表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13年5月29日、6月28日和7月13日播种。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6月28日播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最高,直链淀粉含量随播期推迟呈增加趋势,胶稠度和赖氨酸含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来看,适当延迟播种有助于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8.
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双低型粳稻食味的关联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和蛋白质含量(PC)是影响水稻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二者越低则食味越佳,因此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双低的粳稻资源中可能蕴含食味优良材料,而我国现用品种几乎没有这种类型。为找寻可供利用的资源,根据资源性状记录,从国家品种资源库选取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粳稻资源,连同本课题组保留材料,共收集347份粳稻资源,经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确定其中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双低型品种65份,包括日本软、稻花香、盐粳48等。利用米饭食味计和快速粘度分析(RVA)仪测定了全部材料的食味品质性状及淀粉理化性状,分析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品种间差异,以期明确双低型粳稻资源的食味特性及其与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性状的关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AAC多为12%~16%,总体上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低;稻米PC多为8.8%~9.2%,含量较高和较低的品种相对较少;食味值为35.80~82.40,均值为66.59,食味值为60.0~70.0的品种最多;RVA特征值变异较大,最高粘度、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5%、17.8%和20.9%;而热浆粘度和崩解值的变异系数高达52.7%和40.3%。AAC、PC与RVA值显著相关;双低品种的食味值最高。食味值得分高于70的10份优良资源,均表现为AAC低于15%,PC低于9.2%。可见,优良食味稻米中,AAC和PC均是影响食味的重要因子,在选择低AAC的稻米的同时,降低PC才能提高稻米的食味,双低型粳稻资源中广泛存在食味优良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张世玺  姚坚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8):1403-1405
为研究常规晚粳稻及杂交稻等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品质陈化的差异性,本试验选择12个不同类型晚稻品种,稻谷收获后经室内常温储藏与冷藏,检测稻米的淀粉RVA特征值及直链淀粉、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对冷藏稻谷,常温储藏稻谷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均无明显变化;脂肪酸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不同类型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品种稻米淀粉黏度特征值均有明显的变化,大部分特征值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消减值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崩解值下降,且籼粳杂交稻品种的消减值和崩解值变幅明显大于常规晚粳稻。  相似文献   

10.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结实期齐穗后20天温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进行多试点、多播期和人工气候箱拉温试验,结果表明,齐穗后20d内温度是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键因子。通过对直链淀粉与齐穗后20d内温度的回归分析,得出中籼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与齐穗后20d内的温度呈舅物线型关系,而粳稻品种则呈直线型关系。此外,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对温度的敏感性因品种的不同也具有差异性,这可能与齐穗后20d的温度及品种的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