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方园艺》2021,32(5)
试验通过香菇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平均生长速度比较了三个香菇品种香菇Ⅰ、香菇Ⅱ、香菇Ⅲ的菌丝体的生长趋势,了解香菇菌丝的生长情况。香菇Ⅱ菌丝体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且菌丝长势最好,香菇Ⅰ和香菇Ⅲ菌丝体平均生长速度几乎接近平稳;香菇Ⅱ各菌株生长速度差异最小,香菇Ⅲ菌丝体的差异最大。因此,香菇Ⅱ将会是后续试验菌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香菇病毒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香菇菌丝体中,分离出的带毒菌株SLV-3的纯培养,通过对带毒菌株(含34nm的球状病毒颗料)与正常菌株(不含34nm的球状病毒颗粒)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比较分析,认为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比较分析可以作为香菇菌种是否带毒的早期快速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选育香菇优良新品种。通过单孢分离和配对杂交,共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与亲本条带进行鉴定,有45个菌株包含了两亲本的所有遗传条带,最终证明了这45个菌株是真正的杂合子。本研究表明了利用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对早期菌丝体阶段的香菇杂交菌株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4.
香菇病毒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香菇菌丝蛋白质,根据能否检出22 000道尔顿的34nm香菇病毒外壳蛋白带作为菌株是否带病毒的指标。在生长不正常香菇菌株和对照的带病毒菌株中均检测出了34nm香菇病毒外壳蛋白带。这一结果表明,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对香菇病毒进行简单、快速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5.
香菇菌株的筛选和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真菌类药物研制中,为了选用多糖产率高的香菇菌株和提高香菇菌丝体多糖收率。作者从8种香菇菌中筛选出LD_1优良菌株。按正交表Lg(3~4)设计实验,初步确定了香菇多糖提取工艺。一、香菇菌株的筛选 1.材料与方法:奉香、广香、香三、T_3、K_2、7402、7405、LD_1 8种香菇菌株(均由大茅山制药厂提供)。筛选方法采用测量菌丝在马铃薯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和甘蔗渣麸皮瓶栽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称量在液体培养中菌丝的湿重和干重,测定干菌丝中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合运城市反季节栽培香菇(Lentinus edodes)的最适宜品种,降低烧袋带来的损失,提高反季节栽培香菇的产量,本试验利用水冷降温技术在夏天降低菇棚的温度,选用运城市夏季主栽的5个香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其菌丝体长势、生长周期、子实体品质和产量等性状,筛选出最适宜运城市夏季反季节栽培的香菇品种为庆科212。  相似文献   

7.
香菇菌深层培养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获得多糖产率高的香菇菌株和提高香菇菌丝体多糖收率,我们从多种香菇菌中筛选出优良菌株。经过设计和深层培养实验,初步地确定了香菇多糖提取工艺。 一、材料和方法 (一)香菇菌株的筛选 对7402、7405、7912、7839、7912、7403、日香5、LD1等菌株,采用测量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和甜菜渣麦麸袋栽培养基上的长速,称量在液体培养中菌丝的湿重和干重,测定干菌丝中多糖含量。各菌种分别接种在两种培养基中,每品种  相似文献   

8.
香菇菌丝深层培养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多糖产率高的香菇菌株和提高香菇菌丝体多糖收率,从多种香菇菌中筛选出优良菌株,经过深层培养实验,初步确定了香菇多糖提取工艺。认为,黄豆粉、葡萄糖培养基是最适的合成多糖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福建省3个菌株、适宜鲜销的香菇(Lentinus edodes)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其种类,应用化学评分法、氨基酸评分、模糊评价法等6种国际通用的非生物学蛋白质评价方法,对3个香菇菌株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香菇菌株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6%、21.4%、24.6%,2号香菇菌株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6.53%和6.52%;3个香菇菌株均富含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含量较丰富的必需氨基酸为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3个香菇菌株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相同,均为为蛋氨酸和胱氨酸。化学评分分别为63.92、63.75、63.44;氨基酸评分分别为82.01、79.51、82.44;3个品种香菇与标准蛋白(全鸡蛋模式)的贴近度分别为0.92、0.92、0.91。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0,(5)
为了筛选耐高温黑木耳菌株,研究从酶学方面研究黑木耳菌株适应高温胁迫的能力。将两个黑木耳菌株(DH2、10号)培养7 d后菌丝44℃热激4 h,考察热激前后黑木耳菌丝体保护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44℃热激4 h后较耐受高温的黑木耳菌株DH2菌丝体SOD活性、CAT活性迅速升高,POD活性、MDA含量在菌丝恢复时升高;不耐受高温的黑木耳菌株10号菌丝体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迅速升高,在菌丝恢复时降低。因此,高温胁迫下不同黑木耳菌株菌丝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可能与菌丝体高温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5个香菇菌株进行简易开放式栽培并观察其特性,发现菌丝生长速度、锁状联合数与生物学效率相关性不密切,香菇的酶活性,子实体形成所需时间、子实体单重、菌盖重与生物学效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本地香菇(Lentinus edodes)主栽菌株L808为对照,从菌丝生长、菌棒烂棒率、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生物转化率、标准菇比例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研究了菌株申香215和菌株PA001秋冬季栽培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与菌株L808相比,菌株申香215和菌株PA001在各方面表现均更优,但两者各有侧重,菌株申香215表现为生物转化率高,达到85.33%;菌株PA001表现为标准菇比例高,达到89.16%。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得出,各菌株的袋均经济效益顺序依次为PA001>申香215>L808。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保藏的马桑香菇菌株为试材,对其进行ITS鉴定,按照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以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野生马桑香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所选菌株为有机香菇下的进化分支,同其它香菇属食用菌具有本源差异,且野生马桑香菇菌丝的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适pH为7~10,培养温度以23~25℃最优。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选育香菇菌株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比较了双核菌丝制备的香菇原生质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再生率,观察了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以存活率37%的剂量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后,选出102份再生克隆,从中选出在CM培养基和木屑培养基上菌丝长速较快的材料23份,进行栽培试验,其中10份产量提高,出菇较早.在随后的二次或三次组织分离后代的栽培试验中,大部分材料保持了增产、早熟的性状,经显著性测验.其中2份材料的产量显著提高.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选育香菇菌株的试验程序.  相似文献   

15.
采用PDA平板和PDB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了铁、锌和钙离子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和钙离子可以在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中富集。实验范围内,铁离子促进香菇和金针菇生长的浓度均为5.6~28.0 mg/kg,当浓度超过279.3、279.3、28.0 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锌离子促进香菇生长的浓度为3.3~6.0mg/kg,当浓度超过653.8、327.0、327.0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钙离子浓度超过1721.7、8608.5、8608.5mg/L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生长。  相似文献   

16.
TritonX一100提取香菇单核体L52~(-adc)“和金针菇单核体F_(v23)的菌体壁抗原,分别注射兔子制备抗血清。同样方法制备L52~(-adc)“和F_(v23)原生质体融合子F_(02),F_(03)的菌体壁抗原,琼脂糖双向扩散显示融合子F_(02)、F_(03)的菌体壁抗原能与所制备的亲本抗血清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表明两个融合亲本的菌体壁抗原基因在融合子中得到表达。从而也进一步证实融合子确为两亲本的杂合子。  相似文献   

17.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为试验材料,探讨在液体和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菌丝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 mg/mL时,对菌球浓度、菌球直径、菌丝体生物量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 mg/mL时,菌丝萌发最快,且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差异,同时在该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因此,可选壳聚糖浓度0.017和0.01 mg/mL作为液体和固体平板菌丝生长促进剂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8.
香菇菌种不同组织分离物的DNA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菇具无性繁殖特征,香菇生产者常通过无性的菌丝分离或子实体分离进行生产用菌种的繁殖及提纯复壮。本研究运用RAPD技术研究证明,同一香菇品种的不同组织分离物虽为无性繁殖后代,但因受培养基质、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基对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香菇菌丝体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会导致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酶谱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