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2-2016年度国家黄淮南片试验数据和江苏省淮北小麦品种试验数据,对徐麦35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麦35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徐麦35穗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故而在稳定穗粒数的前提下,提高穗数和千粒重能显著提高产量。多年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徐麦35最适播期在10月5~20日,适宜基本苗180万~270万/hm2,肥力水平偏低或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基本苗;分蘖成穗自我调节能力高,成穗数稳定。品种耐水肥,高肥力条件及合理氮肥运筹可促进其穗粒数的形成,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喜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1-8402
[目的]了解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方法]以豫麦49为对照,对河南省2005-2006年度高肥冬水组14个区试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郑农17和用99343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其穗粒数高4.2粒,千粒重高3.8g,抗倒、抗病性强,稳产性好,适合在河南省高水肥田推广;郑366较对照增产,产量结构合理,植株较矮,抗倒、抗病性较好,稳产性较好,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周麦19较对照增产,稳产性较高,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许农5号产量最高,但稳产性较差,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均以高产与稳产不协调,不宜推广种植。[结论]郑农17和周99343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郑366和周麦19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冠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本研究结合2016-2017年度和2017- 2018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8-2019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汇总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冠麦2号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麦2号在3个年度的审定试验中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适应度分别为86.4%、100.0%和100.0%,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本研究能够为冠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明晰花生品种濮花36号的特征特性和推广价值,根据2013—2014年全国(北方片区)小粒花生区域试验数据,对濮花36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并利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法分析濮花36号在北方片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结果表明,濮花36号出仁率较高(76.19%),高于对照品种花育20号,且高于其亲本远杂9102、濮花9327,表现出超亲优势。濮花36号2 a区域试验667 m2平均荚果产量300.65 kg、平均籽仁产量229.20 kg,均高于对照品种花育20号,在19个试点中增产点次达18个,表明濮花36号的丰产性较好。稳产性、适应性分析结果显示,濮花36号的均值-变异系数较小,Shukla变异系数位于2%~10%,高稳系数高于对照品种花育20号,回归系数小于1,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稳产性、适应性。本研究可为北方花生主产区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法等对驻麦328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品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中,驻麦328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丰产性;驻麦328产量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稳产性;驻麦328在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适应度分别为100.0%、95.5%、100.0%,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驻麦328对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较强,可作为绿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驻麦328为中筋小麦品种,适用于面条、馒头、包子等传统面制食品的制作。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2-2013年宁夏春小麦区试汇总结果,从产量水平、产量三要素、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分析评价永3089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永3089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7%,丰产性突出;变异系数与对照品种宁春4号相近,适应性强,稳产性较好,该品系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9~2012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20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宁麦20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其产量水平主要分布在6000~7500 kg/hm2,平均穗数为465.6万/hm2,平均穗粒数为38.3粒,平均千粒重为38.2 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数,千粒重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2020~2021年福建省优质淀粉1组中鲜薯产量试验数据,对邯薯2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GGE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邯薯2号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比对照增产26.37%和21.96%,位列区组第一和第二;邯薯2号2020年在7个试验点稳定的表现出优于对照品种和平均环境,2021年在福州、宁德、龙岩、南安、莆田和三明等6个试验点丰产性表现最好;理想品种(系)分析显示,2020年邯薯2号是最接近理想品系的品种,2021年邯薯2号是较接近理想品系的品种,均优于对照品种。2020年邯薯2号在宁德、南平、泉州、福州、三明和漳浦等6个试验点名义产量最高,具有特殊适应性,2021年邯薯2号在南安、宁德和福州试验点最适宜。综上,邯薯2号是兼具丰产性和稳产性的理想品种之一,具有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省近年育成的秋大豆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及稳产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种与年份、地点间均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它们的互作均达到显著水平。品种8101—011丰产性居首位,而稳产性不够强,可作为特定地区的应用品种。品种矮选05丰产性居第二位,稳定性较好,是一个有希望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0.
苦荞新品种‘晋荞麦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北方苦荞生产中提供合理利用‘晋荞麦2号’的依据,根据2006—2008年度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和2008年度国家苦荞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中和2008年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晋荞麦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06.0kg/hm2和2152.5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和24.4%;高稳系数分别为39.80%和5.4%,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1.58%和38.85%,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适应度分别为48.7%和100%,均高于对照‘九江苦荞’。由此得出,‘晋荞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熟苦荞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品质好,适宜加工各种苦荞保健产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在中国北方苦荞种植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指导陇春30号大面积示范推广,通过设置品种适应性对比试验,研究了陇春30号的丰产稳产性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陇春30号各年度产量变幅7 398.0~8 854.5 kg/hm~2,平均产量7 921.5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平均增产6.1%,增产显著。品种与试验地点的互作变异系数较小,丰产稳产。植株性状和生育期变化较小,产量三要素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12.
宁麦18的产量表现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宁麦18是采用改良集团法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利用2008~2011年江苏省淮南组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均为第1位,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8%和4.6%,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7.8%和7.2%。宁麦18适应度较高,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Shukla变异系数均较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宁麦18平均穗数486.7万/hm2、穗粒数41.4粒、千粒重35.7 g,产量三因素协调性较好。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作用较小。因此,在宁麦18的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稳定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3.
宁麦18是采用改良集团法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弱筋小麦新品种。利用20082011年江苏省淮南组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均为第1位,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9.8%和4.6%,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7.8%和7.2%。宁麦18适应度较高,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Shukla变异系数均较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宁麦18平均穗数486.7万/hm2、穗粒数41.4粒、千粒重35.7 g,产量三因素协调性较好。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作用较小。因此,在宁麦18的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稳定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玉溪烟后本地苦荞品种退化、产量低、适应性差等问题,2020年在玉溪引种9个苦荞品种进行烟后种植试验及评价,旨在筛选出适宜玉溪烟后种植的适应性强、丰产性和稳定性好的苦荞品种。结果表明,供试苦荞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呈正相关,主茎节数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各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由大到小排序为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主茎一级分枝、单株粒重、株高、千粒重。云荞1号产量最高,达2 740.14 kg/hm2,较对照增产16.10%,其次是云荞2号,达2 720.14 kg/hm2,较对照增产15.25%;黔苦6号产量排第3,达2 610.13 kg/hm2,较对照增产10.59%。丰产性和稳定性评价表明,云荞1号和黔苦6号在烟后种植的产量水平高且稳定性和适应性好,昭苦2号和格务在玉溪烟后种植具有较好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在玉溪烟后种植推广具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了解菏麦22的产量特性,利用2015—2018年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比例和适应度等方法,对菏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5—2016年菏麦22比对照品种济麦22略减产,减产不显著,2016—2018年两年菏麦22比对照品种济麦22均增产且增产显著,具有较好的丰产性;2015—2018年菏麦22的产量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HSC)均居参试品种的前列,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菏麦22试验3年的平均适应度与对照品种良星99、济麦22的平均适应度相当。除2015—2016年菏麦22的增产点率较低外,2016—2018年两年的增产点率分别达到89.5%、91.7%,表明在多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综合分析表明,菏麦22集合了高产、稳产、广适、多抗、优质等优良性状,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生态区域有较高的推广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高稳系数法分析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丰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稳系数(HSC)分析法,对贵州省1998-2000年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了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HSC值与平均产量(X)呈极显著相关,与变异系数(C.V)值呈显著相关;在1998-2000年两轮交替的13个油菜品种中,黔油14号的HSC值分别为:73.06%,115.87%,均居首位。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优质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黑龙江省内7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对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区域适应性等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型品系克9723-20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11.5%,增产极显著且表现稳产,适应性广,有望通过品种审定,中早熟材料生物中心202比对照克新4号增产10.6%,表现丰产,但适应性不好,可在海伦以及与其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高淀粉材料克20029-36比对照增产4.5%、炸片加工鲜食型材料克9903-99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7.6%。这两份材料在此次试验中表现一般,应进一步试验,确定其能否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13-2014年全国长江流域片花生区域试验汇总数据,利用SPSS 22.0、Excel 2010对濮花36号各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濮花36号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出仁率与荚果饱满度、百仁重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结果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应用产量均值-变异系数、Shukla方差、回归系数等方法分析濮花36号及对照品种(中花15)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濮花36号与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相当,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适宜在青枯病地区种植,选择高肥水条件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丰乐—新世纪联合体黄淮南片3年67点次试验数据,对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濉1309比对照显著增产,产量离优度低于参试种平均值和对照,丰产性突出;在变异系数分析中,高稳系数高于参试种平均值和对照,表现出在高产前提下稳产性强;适应度高于参试种平均值近20个百分点,≥2%的增产点率超过80%,回归系数接近1,在皖豫苏陕分别统计,3年均增产且增产率超过4.5%;抗冻抗倒,适应性较广;三要素协调,产量与有效穗数、千粒重显著正相关,通径系数以直接作用为主,依次为千粒重>有效穗>每穗粒数。濉1309是适合黄淮南片进一步推广利用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2019年甘肃省油用向日葵品种区试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9年甘肃省油用向日葵区域试验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葵杂7号平均折合产量4 620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10.4%,丰产性最好,稳产性一般。陇葵杂6号平均折产量4 455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6.5%,丰产性好,、稳定性最好,适应性好。XKY1502平均折合产量4 310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3.0%,丰产性较好,稳定性一般。九洋562平均折合产量4 395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5.0%,丰产性一般、稳定性差。这4个品种(系)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