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肋柱花[Lomatogonium rotatum(L.)Fries ex Nym.]为材料,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其花器官形态特征、开花动态和传粉昆虫,并采用花粉活力、柱头可授粉性、花粉/胚珠比(P/O)与杂交指数(OCI)估算及人工控制授粉等方法对其繁育系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肋柱花单花花期6 ~ 7 d,单花开放分为花蕾期、初开期、盛开期、衰落期和凋落期,整个开放过程中柱头始终高于花药,开花后2 ~ 3 d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均较强;(2)花粉/胚珠比(P/O)为551.02,杂交指数(OCI)为4,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以蓟马为主要传粉媒介;去雄后套袋不授粉,果实结籽率为0,说明不存在无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2.
对莼菜花器官的结构、开花物候期、开花动态、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花粉/胚珠(P/O)、繁育系统、传粉方式及杂交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莼菜群体花期为5月初~6月初,30 d左右,单朵花期2 d,同一朵花内的雌雄蕊在时间和空间上隔离。莼菜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柱头可授期主要在开花第1天,人工授粉(第1天开放的花)结实心皮的比例为27.8 %,高于自然授粉(20.9 %);花粉活力在自然条件下保持4~5 d。P/O平均为14 947,属专性异交(Obligate xenogamy)型。  相似文献   

3.
 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引种的翠南报春(Primula sieboldii E. Morren)的花期、花部形态、访问昆虫种类、访问行为及访花频率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其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P/O)及繁育系统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翠南报春是典型的花柱二型植物,在同一居群中同时具有长花柱(Pin型)和短花柱(Thrum型)两种花型;花期在5月份;开花后3 d内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均较强;杂交指数OCI值为3或4,P/O比值幅度244 ~ 361,按照OCI值,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依据P/O数据,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型。翠南报春的主要访花昆虫有:鳞翅目的绿带翠凤蝶(Papilio maackii M.)、黑纹粉蝶(Pieris melete M.)、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黑边天蛾(Haemorrhagia sp.)、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双翅目的短腹管蚜蝇(Eristalis arbustorum L.)。天气晴朗时,10:00—15:00昆虫访花频率较高;阴雨天或气温骤降时,访花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紫背天葵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伟  邵玲  梁广坚  梁霞 《园艺学报》2013,40(2):363-372
 通过对濒危植物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野外定点观测和引种栽培,运用杂 交指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人工授粉和套袋试验等方法,对其花部特征、开花动 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背天葵单株花期25 ~ 30 d,群体花期45 ~ 55 d,花单性,雌雄同 株同花序、异熟,雄蕊先熟。花药与柱头相距约2.0 cm,花开放式样为雄花-雌花-雄花的开放顺序, 雌花开放一般滞后雄花2 ~ 3 d,杂交指数OCI ≥ 4,P/O 值为96.56,结合去雄、人工套袋和自然授粉坐 果率判断,紫背天葵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为主,与异交并存的混合交配型系统。对生存环境的专一性依 赖及其小居群长期自交的方式可能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球茎”是其生殖补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两种报春苣苔属(苦苣苔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产于广西阳朔的漓江报春苣苔(Primulina lijiangensis)和心叶报春苣苔(P.cordata)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为试材,从开花生物学、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P/O)比率、访花昆虫种类和访花行为、杂交指数(OCI)以及繁育系统等方面对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花期长度相近,均约45d,心叶报春苣苔开花较早;前者单花周期短,花小,每花序花多,开花式样大;后者单花周期相对较长,花大,每花序花少,开花式样小;花粉/胚珠比率(P/O)分别为290.85±5.34和331.76±13.08;二者均为雌雄异熟(雄蕊先熟),柱头和花药存在空间隔离,可以避免自花传粉,但自交亲和,需要依靠传粉媒介完成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传粉者黄纹无刺蜂(Trigona ventralis)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相同的传粉者在不同的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的传粉行为;二者OCI指数均≥4,为异交型,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自然授粉结实率均低于人工授粉结实率,前者自然结实率高于后者自然结实率,二者自然结实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万载龙牙百合为试材,研究了柱头可授性、杂交指数OCI、不同授粉方式对龙牙百合结实的影响,并对其授粉后花粉管伸长情况进行了荧光观察。结果表明:龙牙百合柱头可授期为开花前1d至开花第9天,共10d,可授期较长,柱头在开花4~6d可授性最强;花粉生活力在开花第1~3天最强;花粉-胚珠比(P/O)介于3 673~4 670,杂交指数(OCI)为5,繁育系统属于专性异交,存在传粉限制,需要传粉媒介为其传粉;自花授粉能结实,切柱授粉有助于结实。  相似文献   

7.
小苍兰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杂交指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等,对小苍兰的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苍兰雄蕊和雌蕊空间分离,花药紧贴花柱外侧,低于柱头约2 mm,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不变。小苍兰雌雄异熟现象明显,花药开裂时间与柱头可授期不同步,当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时,柱头可授性还较低。小苍兰杂交指数(OCI)为 5,花粉/胚珠比(P/O)为1 614,人工授粉的坐果率高于自然传粉,由此判断其交配方式是以异交为主,自交为辅,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8.
艾比湖沙拐枣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成  李进  吕海英  张侠 《园艺学报》2015,42(5):939-949
野外定点观察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的花部特征和开花进程,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对其繁育系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艾比湖沙拐枣5-7月开花,群体花期约70 d,单花花期4 ~ 6 d,单花开放进程分为5个阶段:花蕾期、初开期、盛开期、衰落期和凋谢期。艾比湖沙拐枣的花为两性花,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花药始终高于柱头。雌雄异熟,雄蕊先熟,花粉在开花1 ~ 4 d具有较强的活力,柱头在开花2 ~ 5 d可授性较强。杂交指数等于5,花粉/胚珠比为2 464,结合人工授粉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其繁育系统为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蚁类、蝇类、甲虫类,其中蜂类数量最多,是有效的传粉者。  相似文献   

9.
以乌兰布和沙漠自然居群的野生大白刺为试验材料,运用定位观察、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率、杂交指数等指标的测定,研究野生大白刺传粉生物学。结果表明:大白刺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花第3 d,大白刺的花粉活力达到最大值75.24%;雄性不育花和可育花的柱头在开花后第4~5 d可授性均最强。大白刺的P/O值为173 688.9,OCI指数≥4;大白刺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结实,但结实率不高;存在自花传粉现象,有性生殖中异花传粉起到主要作用,结实受到传粉者限制;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大白刺访花昆虫主要有9种类型,主要的传粉昆虫有东方蜜蜂、丽蝇。  相似文献   

10.
鸢尾的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鸢尾(Iris tectorum)居群的花部特征、授粉特性、繁育系统及访花昆虫行为等进行了研究。在自然条件下,鸢尾4—6月开花,群体花期约60 d,群体盛花期约30 d,集中在4月20日—5月20日,单株花期10 ~ 30 d,单花花期2 d。雄蕊短于花柱,花药紧贴花柱外侧,花药与柱头相差约3 mm,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不变。杂交指数OCI为4,P/O(花粉/胚珠比)为234.4,结合坐果率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鸢尾高度特化的花部特征与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和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的传粉行为相适应。人工授粉结籽率高于自然传粉,证实鸢尾自然条件下的有性繁殖系统受到花粉限制和缺少传粉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兰 《北方园艺》2016,(8):145-149
以青海玉树独一味为试材,采用野外观测和试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独一味以开花物候、OCT、P/O、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为基础的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独一味开花物候期为5—7月,OCI为4、P/O为1 645、雌雄异熟,有性繁育系统初步确定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野生东北百合种群的开花、传粉及相对生殖成功率等方面的特征,试图从开花生物学角度研究东北百合的生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东北百合为总状花序,多具花3~6朵,单花花期6~8d,花粉在整个花期都存在活力,柱头在花开2~4d可授性最强;雌雄蕊同熟、开花特点保证了自花授粉的可行性,P/O值和OCI检测确定了其属于自花可孕型,研究地的东北百合的访花昆虫主要是菜粉蝶和碧凤蝶。野生东北百合相对生殖成功率比较低,2009、2010观察相对生殖成功率均低于6%,2010甚至低于1%。  相似文献   

13.
定点观察毛茛铁线莲的开花物候、开花动态、单花的功能形态特征、花粉活性、访花昆虫的种类及频率,利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对毛莨铁线莲结实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与调查.结果表明:(1)毛茛铁线莲10~11月开花,单花花期为14~18 d.(2)在散粉当天,花粉活性及柱头可授性均最高,随开花时间的延长,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活力逐渐降低.(3)自然结实率、自花结实率和异花结实率差异显著,其中异花结实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牛角瓜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刘惠民  王连春  李璐  郑元  张太奎 《园艺学报》2015,42(10):2002-2014
野外调查发现,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n)的自然坐果率较低,影响了利用其种子纤维的开发前景。研究了牛角瓜的传粉生物学,观察了云南元江牛角瓜居群的开花进程、花部特征和访花昆虫,检测了其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对其进行了人工授粉辅助试验。结果表明:(1)牛角瓜花为聚伞形花序,花冠蓝紫色,花期全年,单花花期7 ~ 8 d,在开花整个过程中花粉一直保持较强活力且柱头具有可授性,花药一直低于柱头,由蜡质薄膜包裹的花粉粒形成花粉块,无法散落至柱头,花药和柱头间存在空间隔离。(2)牛角瓜的杂交指数为4,说明其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3)人工授粉试验显示,牛角瓜不能在柱头表面完成授粉,而是在柱头腔中,且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没有自发的自花传粉现象,在自然条件下也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人工异株授粉结实率比自花授粉结实率高。(4)昆虫借助足部特殊结构将花粉块移出并将花粉块通过花药裂口插入柱头腔中以完成授粉;牛角瓜访花昆虫共有10余种,传粉昆虫主要有膜翅目的黑小蜜蜂、圆柄木蜂和木蜂。花粉限制是牛角瓜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可通过放养传粉昆虫来提高牛角瓜的坐果率,从而增加其种毛纤维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亮叶蜡梅的传粉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南京地区引种处于半自然状态的亮叶蜡梅进行了花期物候、访问昆虫种类、访问行为及访花频率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其花粉活力、柱头可受期、花粉胚珠比(P/O)及繁育系统进行了检测。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亮叶蜡梅为虫媒植物,甲虫类是其主要的访问昆虫;其P/O比值属于兼性异交类型;在静风天气条件下,风媒传粉作用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6.
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杂交指数估算、授粉特性分析及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等方法对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开花生物学特性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掌叶木每年开花1次,花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开花的起止时间及花期的长短受当地气候影响较大;(2)花多为假两性花,即形态上为雌、雄蕊完整的两性花,而功能上为雌、雄蕊选择性败育形成的单性花,偶见雌、雄蕊可育的真两性花植株;单性花通常雌、雄异株,且雌株较雄株少,花序较雄株短5.6 cm,花期也较雄株短2周左右,雄株花序上偶尔见雌花单花;(3)单花经历萌动、露白、展开、盛开、凋落5个阶段,历时5 ~ 6 d;雄花从萌动到开花1 d的花粉活力高达90.5%,开花2 d后活力显著下降;雌花柱头在展开前部分具可授性,展开后1 ~ 3 d均具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重叠;(4)雄花单花花粉量为51 461个,雌花单花胚珠数6,花粉胚珠比(P/O)为8 577,杂交指数为4,结合人工授粉、套袋、套网和自然授粉坐果率判断,掌叶木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可能存在无融合生殖。(5)掌叶木花性别分化复杂,可孕花数量较不孕花少,可育雌、雄蕊存在较大的空间隔离,加之不稳定的传粉环境,可能是其濒危的重要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百香果花不同发育阶段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变化及有效授粉期,为百香果生产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百香果花不同发育阶段测定花粉的萌发率、柱头可授性及对花粉、柱头的电镜观察并进行人工授粉,统计坐果率及分析果实特性。【结果】百香果在花前5 h时的花粉就具有一定的活力,随后花粉活力不断升高,开花后3 h达到高峰,9 h后花粉活力仅为10.63%,20 h后为0。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1,表明百香果花为雌雄蕊同熟。花前3 h授粉的坐果率最高,开花时及花后1 h次之,此后随着时间延长不断降低,花后9 h的坐果率为0。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花前后不同时间的花粉在外观上无明显变化,柱头在花后7 h乳突细胞表面皱缩增多,20 h后柱头皱缩明显。说明可通过观察柱头的乳突细胞外观来判断柱头的可授性,而花粉却不能通过外观判断其活性。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与坐果率显著相关,但与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可食率等无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只影响坐果率,但对果实特性不产生影响。【结论】百香果花粉及柱头属于雌雄蕊同熟,花粉及柱头的活力期均较短,在开花当天均...  相似文献   

18.
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a生杜鹃红山茶“红露珍”嫁接苗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研究测定了杜鹃红山茶不同月份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并对其花期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仅3月没有花开,8月开花量达到最大为24.2朵/株.12月当天散粉的花粉活力最好,花粉活力可达94.96%,柱头在未开花时,已具有可授性,不同月份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不同,4、12月开花后48 h柱头仍有可授性.  相似文献   

19.
蝴蝶花花器结构和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文灵  李叶芳  陈贤  杨德 《园艺学报》2009,36(10):1485-1490
 通过田间观察, 运用杂交指数、花粉及柱头活力、花粉/胚珠比、坐果率等指标, 对蝴蝶花 ( Iris japonica Thunb. ) 人工种群的花部特征、开花动态及授粉特性等进行研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蝴蝶花2-4月份开花, 群体花期62 d, 单株花期9~28 d, 单花花期36~48 h。雄蕊短于花柱, 花药与柱头相差0132 cm, 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杂交指数OCI = 4, P /O值为275.68,结合坐果率结果, 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 部分自交亲和, 需要传粉者。特殊的花部结构可能是蝴蝶花结实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黄花菜‘大同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Datong Huanghu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对有性繁殖的影响,推进黄花菜杂交育种进程,对其花器官形态特征与开花动态、不同储藏温度下花粉活力变化、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类型以及杂交结实率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1)其花期从6月中下旬开始,7月底至8月初结束;成熟期花蕾为黄绿色,开放时为鲜黄色,单花开放时间约12 h;花粉粒为椭圆形,外壁具有清晰而深刻的网状雕纹。(2)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同储藏温度下花粉活力均出现降低的趋势,花粉在60d的储藏期内,–80℃超低温储藏条件较25、4、–20和–40℃条件下其花粉活力最高。(3)在开花过程中,其柱头可授性先升高后降低,花瓣打开后3 h柱头可授性可达到最强,在花瓣打开30 h后失去可授性。(4)杂交指数(out crossing index,OCI)为4,花粉胚珠比(P/O)为2 446.22,自然异花授粉坐果率显著高于人工自花授粉,由此判断其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5)在供试的多个亲本杂交试验中,‘大同黄花’为父本的结实率显著高于其为母本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