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旅游对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选取了鄂西74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鄂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在整体上呈现空间集聚性分布特征;②密度分布表现为鄂西北、鄂西南和江汉平原三大空间分布热点区域;③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和政策、景区等人文因素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促进鄂西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剖析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宜建设都市农业休闲核心区路径,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格局。【方法】以大湾区内地九市 160 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结合区域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接待人次,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和 GIS分组分析的方法对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缓冲区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其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肇庆、中山、东莞等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较多,但营业收入和接待人次较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为 7.90 km,理论预期最邻近距离为 9.27 km,最邻近指数 R=0.85 < 1;核密度分析呈现 1 个“Y”状高密度区和 2 个点状次高密度区;根据伪 F 统计量,大湾区内地九市各县(市、区)可分为 3 个组别;城市总体规划缓冲区 20 km 范围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最多,休闲农业与经济状况、旅游资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凝聚分布态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的高密度区和次高密度区,适宜建设乡镇振兴示范带、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单位等。内地九市中,形成两个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组别,包含广州市从化区、增城区,惠州博罗县,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珠海市斗门区和江门市新会区,适宜建设都市农业休闲核心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布局主要受到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集中度及均衡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35个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泰森多边形和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示范点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集中度和均衡度;采用缓冲区分析、近邻分析、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广西乡村休闲旅游影响因素。【结果】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整体上呈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集中化程度不高。各市域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11个地级市示范点呈集聚分布,其他呈均匀分布。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三级·四区·多中心布局特点;玉林为一级中心,属高值密度区;桂林、南宁、北海和百色东南为二级中心,属中—高值密度区;防城港、河池东、贵港东北和钦州东北为三级中心,属中值密度区;梧州、柳州、贺州和崇左集聚中心不明显,属低值密度区。各因素对示范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地形水系、陆路交通及客源市场等因素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人口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相对较小,是次级影响因素。【建议】加强交通网络构建,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有效提升交通可达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优化空间规划与布局,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区域联动集聚发展。深度开发广西乡村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及气候等景观资源,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内涵特色,构建区域差异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213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表明:①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呈凝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②广西东南部以及中部地区呈现高度集聚特征,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③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空间分布较为密集.④受客源市场和陆路交通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出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5.
休闲农业在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促进农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幸福。明确青岛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挖掘出未来规划要点及优化路径,从而推进此类新型产业形态良性可持续发展。文中以青岛市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值等空间分析法,分析其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示范点的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青岛市的7个区县示范点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状态,但各区域发展较为不均衡。在影响要素方面地形地势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区域路网条件和旅游资源禀赋4个方面都呈现与空间分布强关联性。基于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驱动研究,提出合理利用地区农业资源、加强示范点与自然景区联动、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注重前期规划调研4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农业发展、美丽农村建设和农民收入增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公示名单进行统计,对2012~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及我国乡村旅游占国内旅游比重和收入统计等进行数据分析。其次,论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解决路径,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张家界市永定区依托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全省文化旅游特色经济重点县品牌效应,通过旅游资源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充分调动农业旅游因素,拓展延伸旅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依托文化旅游带动农业提质升级、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立足旅游激活潜力借助旅游元素有效激活提升农业发展潜力,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目前,永定区已建成龚家垴、仙人溪、广溪峪等乡村旅游示范点35个。规划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大数据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百度指数采用叠加关键词和8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了2011—2013年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搜索,并结合2013年各地区的农业贡献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3年乡村旅游日均关注度增长速度明显;一周之内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周二最高,周六最低;出游旺季在3—6月和10—12月;清明、五一和端午三节关注度较高;华中、华南、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优于乡村旅游,西南、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态势优于该地区的农业。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有关工作。计划2014年在全国择优创建3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示范点,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发展典型,优化发展环境,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  相似文献   

10.
李国庆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76-177,203
以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从基础条件、服务管理和功能3个方面选取18个相应指标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对策,为安徽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解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选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现行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选标准》存在对科学规划的强调不够、对观光农业产品重视不够、部分评选标准量化不够和部分内容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各省份2004~2013年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星级企业的数量,运用ArcGIS10.0做出八大经济区和各省份的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沿海经济区、中部沿海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最高,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最低,其他区域居中;2影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四种:资源条件、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水平、政策扶持;3各区域和省份根据自身条件在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外部综合环境上应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最美休闲乡村时空演化规律及成因,促进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研究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分形维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休闲乡村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休闲乡村呈现凝聚型分布态势,主要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为高密度核心的“双核结构”,以川渝、闽东南、青海东部等地为次核心的“点状散射”分布特征;休闲乡村在空间上分形特征明显,呈现出不等概率分布状态,分形结构较为复杂;休闲乡村热点区呈现出从长三角地区逐渐向东北部和西南部省份迁移扩大态势,冷点区呈现出向我国西南部省份收缩态势;政策导向、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休闲乡村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影响强度呈现依次递减的变化规律。综上,加大对休闲乡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其交通可达性,构建区域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有助于休闲乡村的集群化、联动化、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吉林农业》2015,(8):34
<正>近日,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通知》明确,2015年将在全国择优创建3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示范点,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发展典型、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通知》提出,各地在创建过程中,要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开发农  相似文献   

15.
《吉林农业》2015,(1):2
<正>日前,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了《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公示》,双阳区名列其中。据悉,这是继集安市、珲春市、临江市、敦化市、抚松县、丰满区后,吉林省第七个获此殊荣的地区。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共同举办。通过自愿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和专家评审等程序,最终确定《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目前,双阳区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0多个,其中省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9家,全区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人数18500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有关工作。计划2014年在全国择优创建3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示范点,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发展典型,优化发展环境,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各地在创建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为核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2013,(5):15-15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有关精神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省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休闲农业工作部署,结合福建实际,提出2013年我省休闲农业工作要点如下:一、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继续筛选推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继续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评选20个示范乡镇、30多家示范点,引导全省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二、开展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活动继续参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活动和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继续与省旅游局、省林业厅等部门联合  相似文献   

18.
运用时间可达性、最邻近分析、地理集中指数等多种分析方法,从空间角度研究武汉城市圈农业示范点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武汉城市圈农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从城市基础条件、交通布局、河流水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影响,结果发现,地市之间以及农业旅游示范点之间交通连接性较弱,农业旅游示范点对资源的依赖性强且农业旅游特色彰显不足。应完善交通网络布局,提高各地市和农业旅游示范点之间的通达性;创新经营模式,挖掘文化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新形式;加强区域联合,促进武汉城市圈农业示范点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经基层单位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决定认定北京市平谷区等37个县(市、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北京市通州区第五季富饶生态农业园等100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现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20.
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耦合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三大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对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5年福建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新农村建设发展明显滞后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表现出高耦合低协调情况;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由东南向西北梯度递减;经济、社会、资源和区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