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作为青藏高原组成部分的川西北高寒牧区,为我国温带草原的一特殊地域。其牧草植物,除具有温带草原的共同特征外,还有着高寒环境所赋予的特点。探讨高寒牧区主栽草种与温带种类在需温特性上的差异,及地域间的类型分化,对明确高寒牧区草种的水热生态适应特点和类型  相似文献   

2.
林草融合之后,草原工作的重点由生产和生态并重向生态优先转变,在生态修复建设中草种的保障环节十分薄弱,已成为当前草原生态修复所面临的主要瓶颈。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促进生态建设、草牧业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本文总结了草种工作的现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健全草种生产供应体系,提升草种市场监管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为解决制约草种发展的突出问题,使草种生产迈入更平衡更充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引种生态适应性及混播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提供适宜的草种和合理的品种组合、提高人工草地的生态适应性,1998年5月~1999年5月在天祝县金强河甘肃农业大学高山草原试验站进行了多年生禾草引种及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多叶老芒麦和冰草产草量高、越冬性好,是高寒地区首选的引种材料;混合播种时,各组合都能获得与单播相近或高于单播的产草量,其中无芒雀麦、多叶老芒麦、冰草和紫羊茅产量均高,且茎叶比较小,是该地区首选的高产优质草群组合。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草原大国和草种利用大国,但却是草种业弱国。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促进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草原保护、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草牧业,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有发达的草种业作为坚实的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草原生态建设现状分析、问题诊断和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现状分析多年来,我省在治理草原"三化",遏制草原生态逆向发展方面做出了艰苦的努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实施了人工种草、飞播牧草、草原围栏、草原改良、西部治碱、退耕还草、"生态草"建设、草地治虫灭鼠、草原防火、草种基地建设、天然草原保护和草原禁牧舍饲等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围绕呼伦贝尔草地资源、草种育繁、人工草地建设、草产品加工、草原生态修复等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为呼伦贝尔市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助力草原生态向良好型发展,保障农牧民增收、增产。  相似文献   

7.
在祁连山区的大通河上游对梭罗草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利用青海冷地早熟禾和同德小花碱茅作为对照,进行3年的栽培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梭罗草能在祁连山区海拔3700m的地区正常完成生育期,生育期为95d,较对照明显早熟,梭罗草的株高低于对照品种,栽培第2、3年,梭罗草牧草产量与种子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认为梭罗草在祁连山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较好,通过驯化选育可作为该地区适宜栽培草种。  相似文献   

8.
《草业科学》2007,24(3):70-70
“高寒1号”生态草是国内外资深专家针对我国高寒地区草地改良、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而科学配比的牧草草种组合。它在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甘肃甘南和云南迪庆等高寒地区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中国草种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加文 《草地学报》2016,24(3):483-484
正中国是草原大国和草种利用大国,但却是草种业弱国。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促进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草原保护、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草牧业,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有发达的草种业作为坚实的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先后做出一系列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疆奇台县草原站在2012~2015年对温性荒漠、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草甸草原、山地草甸及高寒草甸7大类草地进行了生物量监测。监测结果与1986年相比,各类型草地产草量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不同程度退化。监测结果可为评价实施生态奖补机制以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见发  陈怀顺 《草业科学》2005,22(11):13-16
依据白银地区的水-热及土壤基质等自然环境状况及生态恢复需要,划分白银地区为冷温微润、冷温微干、微温微干、微温干旱、微温极干5个生物气候及生态恢复区、10个恢复亚区.根据各恢复区的基本特征、退化现状和退化主导因子的分异,探讨了区域生态恢复途径.  相似文献   

12.
苏超  薛忠民  焦锋 《蚕业科学》2012,38(1):146-151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以及荒漠化是陕北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灾害,桑树以其生理生态学特性和经济价值,成为该地区的经济与生态型树种。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陕北黄土高原的风沙区和丘陵沟壑区分布着较为丰富的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沙的适生桑树种质资源,并形成高大乔木桑、梯田埂桑、桑草间作坡地桑、沙地灌木桑等多种桑树类型与栽植形式,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防护和特色农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通过介绍陕北黄土高原桑树种质资源的分布、不同生态类型桑树栽植与收获技术,以及桑树对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的作用,诠释桑树生态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植被盖度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本研究以1987、2003和2008年3期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通过NDVI植被指数估算植被盖度,对腾格里沙漠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定量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8年研究区低盖度植被区面积逐步减少而高盖度植被区面积逐步增加,区域植被恢复效果明显;此外,通过对1987-2003年和2003-2008年两个阶段的植被盖度等级面积转化对比分析,区域内植被恢复的面积所占比率从1987-2003年的13.54%增加到2003-2008年的18.86%,表明植被恢复具后效性,其生态效益的发挥是一个逐步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合选择法,育成抗寒、抗病、种子产量高的老芒麦新品种康巴老芒麦。其牧草青绿期长、抗寒、耐旱、抗病、抗倒伏,种子成熟期集中。试验通过品种的育种过程、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其品种干物质较对照提高15%,种子产量高于对照川草2号品种20%,适应川西北高寒牧区及类似地区种植,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地和生态建设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辽西北沙地草原乡土植物种类及其园林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构建园林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沙地草原中出现86种植物,其中综合评价值在4以上的有6种,分别为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尖叶铁扫帚(Lespedeza juncea)、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野韭(Allium ramosum)、野葱(Allium chrysanthum)和石竹(Dianthus chinensis),这6种植物生态适应性强,抗旱性强,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辽西北及干旱寒冷地区植被修复、园林绿化的优良植物。  相似文献   

16.
韩福松  余成群  付刚  彭依 《草地学报》2022,30(11):2856-2864
低温和干旱是限制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两个非生物胁迫因子。掌握牧草抗逆性机制,选育具有强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牧草是寒旱地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基础。在形态学层面,低温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牧草会形成多种抗逆性形态结构,这些结构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牧草对逆境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在生理生化层面,牧草通过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脱落酸、乙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的响应,以适应低温和干旱胁迫。在分子水平层面,牧草通过信号转导、应答和抵御基因的表达等综合作用,以适应寒旱胁迫。总之,本研究从牧草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综述了牧草对低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以期为全面认识牧草抗逆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两种老芒麦生态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陈功  贺兰芳 《草业科学》2004,21(9):39-42
在海拔3 200 m的青海环湖地区,对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duoye和短芒老芒麦E. breviaristatum的生态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种老芒麦在试验区无灌溉条件下,均表现出返青早、抗寒、耐旱、产草量高等优良特性.多叶老芒麦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达11.75和o.82 t/hm2,可作为试验区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当家草种.短芒老芒麦干草产量可达9.50 t/hm2,可作为试验区内以收获饲草为目的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干旱草地生态区划分及宜栽牧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西北地区干旱草地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引种,驯化和成功繁育了国内外30余种适于西北地区干旱环境栽培的耐旱牧草,并对旱生、超旱生牧草的生态型进行了量化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地理位置、水热资源、植物群落、土壤类型及地表基质等4项指标,将我国西北干旱草地划分确定为高原、盆地极旱荒漠草地生态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地生态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区和人工草地生态区,及各干旱草地生态区宜栽牧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干旱频发,严重限制了作物生产和植被恢复。因此,鉴定天然耐旱植物物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盆栽苗干旱处理,设置4个干旱梯度,分析干旱胁迫下白刺花根系生长生理指标,发现其根系最先感知到干旱来临,其根长、表面积、体积增加,生长素、赤霉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在重度干旱下白刺花也未发生严重脱水和幼苗死亡的现象,表明其有较强的抗旱性,适合在半干旱区以及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重建与饲料开发中应用。试验阐明白刺花抗旱的适应机制,揭示白刺花抗旱能力,为白刺花在西部喀斯特地区全方位、立体式产业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钱洁鑫  吴澜  乌音嘎  乌恩 《草地学报》2017,(6):1178-1185
羊草(Leymus chinensis Tzvel.)草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好的天然草原类型。由于近年来的过度放牧、开垦破坏与干旱等原因,导致羊草草原退化面积逐年扩大,产草量和草群营养价值降低,经济和生态功能日趋削弱,羊草草原的修复需求是紧迫的。然而,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羊草草原的修复面临诸多难题。丛枝菌根真菌广泛存在于草原生态系统中,能与宿主植物形成共生体,对植物具有多种有益效应。本文从养分吸收、生长发育、抗逆性、根际土壤环境及种间关系这些方面介绍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的综合效应,并对丛枝菌根修复退化羊草草原植被提出展望,旨在为开展退化羊草草原的菌根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