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近些年诸多有关学者、专家的研究表明,光照强度和颜色对鸡的行为和生产性能影响较大。为了获取鸡的最佳生产指标,必须在这方面予以极大重视和深入研究。1光的强度对鸡的影响研究表明,光的强度对鸡具有多方面影响。对产蛋鸡来说,在育成期推荐使用高照度,即15~40lx;而在产蛋期则推荐使用1~5lx,因为这一光照度可以大大减少产蛋鸡的相互攻击和相互啄食,并能增强生命力和改善饲料转换。对肉用雏鸡来说,在孵出后的头几天采用比较明亮的照度,即10~20lx为宜,这一照度可以促进雏鸡的活动和帮助它们寻找饮水和饲料。但经过10~14天后,光的照度宜…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光照能刺激母鸡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使卵巢和输卵管的活动增强,加快卵子的形成、排出和输卵管的发育,从而提高鸡只的生产力。1光照强度鸡觅食所需光照度一般是低的,稍经熟悉后,鸡能在不到2.7勒克斯的照度下觅到食槽并吃食。但要达到刺激垂体和增加产蛋量,则需要2~4倍于此的光照度,也就是每平方米给3瓦的光照度为宜。2鸡不同时期的光照管理2.1育雏期光照对雏鸡的生长没有直接影响,但照明时间的长短对采食有较大影响。一般1~3日龄雏鸡以连续24小时照明,照度为15~20勒克斯,即0.37平方米有光源1瓦(用…  相似文献   

3.
在养鸡生产中,实践证明不同的光色对于鸡的生理机能、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如红光、绿光等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产蛋率等,因此,养殖户应注意养鸡中的光色禁忌。1)红光。红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有抑制生长速度和推迟性成熟的影响。故雏鸡和青年鸡应禁止使用红色灯光照明。红光对种公鸡的性功能有不利影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因而种公鸡也不宜使用红色灯光照明。  相似文献   

4.
红光、绿光、蓝光等色光,对鸡的生长和生理机能有一定影响,为避其危害,有利于提高养鸡效益。1红光红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有抑制生长速度和推迟性成熟的影响。雏鸡和青年鸡应禁止使用红色灯光照明。红光对种公鸡的性功能有不利影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因而种公鸡也不宜用红色灯光照明。2绿光绿光对成年母鸡的产蛋性能有抑制作用,产蛋鸡和种母鸡不宜用绿色灯光照明。3蓝光蓝色光线容易诱发鸡啄癖,降低各年龄阶段鸡群的抗病力,并可使成年母鸡产蛋率下降。从小到大都不宜用蓝色灯光照明。4黄光黄光可降低成年母鸡产蛋率,产蛋…  相似文献   

5.
取15—16日令自来航产旦鸡4只,分别养在单个鸡笼内。分五个试验期,即一日给以12、15、18、21和24小时连续的白光照明,照度为36.5勒克司。每一试验期为5—8天。每日早8时每只鸡投给全粉料150克,任鸡自由采食。结果如下表: 作者认为,尽管照明时间的长短对一天内的采食状况有很大影响,但一天内连续照明15小时以上时,对产旦鸡的采食活动未必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饲养实践表明,红光、绿光、蓝光等光色,对鸡的生理机能和生长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些光色的负作用,既能影响鸡的生长和增重,又可降低鸡的产蛋率。然而,在鸡的饲养过程中,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从而给养殖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规避某些光色对鸡群的危害,对于提高养鸡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红光 红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有抑制生长速度和推迟性成熟的影响。故雏鸡和青年鸡应禁止使用红色灯光照明。红光对种公鸡的性功能有不利影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因而种公鸡也不宜使用红色灯光照明。 (二)绿光 …  相似文献   

7.
根据遵化县12个孵鸡坊的生产实际情况,感到防制鸡瘟,必须把好孵鸡坊的雏鸡免疫关。为了免除孵鸡坊对雏鸡挨个点鼻时的用工较多、费时较长的缺点,我们用喷雾免疫法进行了试验。试验鸡为出壳后三小时的本地种雏鸡350只(二批),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以生理盐水按1:5和1:10稀释分两组作喷雾免疫。方法是:将雏鸡120—150只放入密闭的硬纸箱内(长、高各2尺,宽1.5尺),以喷头(如图)盛疫苗稀释液进行喷雾,经二分钟喷出疫苗稀释液5毫升即可。喷完后密闭5分钟取出雏鸡,按一般饲养管理方法进行饲育。在喷雾后第16天和131天时,先后取喷雾鸡40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照度与鸡恶癖发生的关系,在冈山县养鸡试验场做了不同照度对雏鸡和成年鸡恶癖发生影响的试验。在密闭鸡舍内,设置24个雏鸡笼和104个成鸡笼,分别装有6周龄未断喙的雏鸡216只和24周龄断喙成年鸡208只,各分成4组,每组照度分别为5勒克斯、50勒克斯、250勒克斯、500勒克斯。试验时间为12周。试验结果如下:1、恶癖发生情况:育成鸡50勒克斯组和500勒克斯组均为50%,250勒克斯组为16.7%,5勒克斯组为零;成年鸡中50勒克斯组为3.8%,250勒克斯组为15.4%,500勒克斯组为23.1,5勒克斯组为零。  相似文献   

9.
据过去文献报导,有对雏鸡切翅,以促进生长的。因此我们也做了一个试验。试验鸡只是刚出壳雏鸡,来航品种,共雌雏10只,雄雏20只。用45瓦电烙铁壹把,通电发热(不要过热)。由一助手抓住鸡身,并控制住二鸡脚,将雏鸡翅膀轻轻拉平于桌上,以电烙铁铜头一刀下去即成:切后如出血,可涂些一般消毒药品。具体切翅位置在臂骨和挠骨关节处。切后,把雏鸡放在箩笸内,任其饮水采食。12小时后检查,切翅部位伤口已收拢,行动也比较活泼。36小时后检查,雏鸡活动情况与未切翅雏鸡的情况一样。此时,将试验雏鸡与未切翅雏鸡放在同一鸡笼内饲养,切翅雏鸡也开始争食。二个月的生长比较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多种材料证明碘是家禽日粮中必不可少的营养。Krueger等(1981)和Stanley等(1984)报道:在饮水中添加少量碘促进了蛋鸡和肉鸡的生长。关于利用生长刺激剂促进雏鸡增重的报道很多。也有一些人研究了生长刺激剂对多种应激条件下的雏鸡的影响。高饲养密度是降低体重的一种应激因素并能加速鸡的老化(Hansen和Becker,1960;Moreng等,1961;Buckland等,  相似文献   

11.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雏鸡对白痢沙门氏菌有高度的易感性,严重影响雏鸡生长和发育,造成雏鸡大批死亡、生长迟缓,饲料报酬低等。本试验应用氟哌酸药物预混剂、土毒素碱等作预防雏鸡白痢试验,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材料:试验用1日龄鸡是从柳州河西鸡场进回的红宝肉用雏鸡600羽。氟哌酸  相似文献   

12.
鸡饥饿综合征是鸡经受饥饿及由此而引起的症候群。在饲养管理不善的鸡场常有发生。其危害很大,且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加强对该症候群的防治,对促进鸡健康、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死亡率及残次率有现实意义。 引起鸡饥饿综合征的原因有:(1)雏鸡出壳24~36小时之后,没有及时给食、给水。(2)出壳雏鸡体内残留蛋黄质量不高,不能满足24~36小时内的营养需要;孵化技术差,卵黄吸收不良等,使雏鸡处于饥饿状态。(3)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雏鸡因饮水增加或受寒,导致减少采食。(4)饲料搭配不当,营养不足,处于营养性饥饿状态。(5)禽舍光线太暗,食槽结构不合理(过  相似文献   

13.
自蛋鸡生产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以来 ,科学已证明在密闭式的蛋鸡舍中采用人工光照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科学工作者根据光照与鸡生长和性成熟的关系 ,对照明时间、光的波长 (颜色 )、照度、明暗周期的比例等做出了科学的论断。本课题是将鸡舍长期使用的白炽灯、日光灯改用为自整流荧光灯 (节能灯 ) ,该光源是 2 0世纪 80年代诞生的新型照明光源。它的特点是在和白炽灯相当的光照强度下照明 ,可节省电能 75%~80 % ,同时节能灯的光质好 ,光效高。由于养鸡企业长期使用白炽灯照明 ,改变光源对蛋鸡非常敏感。为了节省电能 ,改善光质 ,降低成本 ,同…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饲养后备和肥育小猪栅舍内最适宜的照明参数,在某国营种猪场进行了试验。用后备小猪进行了两批试验。第1批试验中有两个实验,目的是查明补充作人工照明100,50和10米烛光(相应为第1、第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自然照度系数为1%,50~150米烛光).第2批试验中第3个实验是研究一昼夜内光期持续18小时(试验组)和12小时(对照组)对后备小猪的影响.第4个实验是研究人工照明强度为120、50、20和5米烛光(相应为第1、2、3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于肥育小猪的影响.每组内选入30~30头5月龄后备小猪和25~30头3月龄仔猪.各组都喂以全价日粮,棚舍内小气候的参数都在畜牧卫生学正常范围内。应用2PBM 型时间继电器自动调节照明状况.试验持续时间为5~  相似文献   

15.
孵化时光照可加速出雏,而不增加畸形和死亡率。孵化时光照肉用鸡种蛋(棕壳蛋)的胚胎较蛋用鸡种蛋(白壳蛋)的胚胎增重更快。反之,前者的分化速率较后者慢。大量研究表明,光照对青年母鸡的繁殖性能很重要。由于松果体在孵化时是具有活性的,会因受到光的刺激而使促卵泡激素提前分泌,以致孵出的鸡在以后产生较多的精子和卵子。试验系将肉用鸡种蛋和蛋用鸡种强光照孵化,对孵出的雏鸡和育成的公母鸡分开饲养,以观察雏鸡的生长速度、母鸡的繁殖性能和公鸡的精液。结果是:光照孵化缩短了孵化时间36~48小时;光照孵出的雏鸡,体格较大,增重效果在六  相似文献   

16.
鸡绦虫常侵袋2—4月龄的雏鸡和中鸡。病鸡生长不良,食欲不振,精神萎缩,粘膜苍白,任血,呈现极度衰弱,两足常发生瘫痪,不能站立,严重时造成死亡。病鸡排出体外的多是成熟的孕卵节片,而头节却紧紧地吸附和钩着禽类的肠壁上。用槟榔片或槟榔粉,按每公斤体重1.5克,加水文火煮沸1—1.5小时,煎成1/10份浓汁,每只雏鸡1.5—2毫克,晚上或早晨空腹投药。早上投药后要将鸡关2小时,绦虫即可排在鸡窝里,打下来的绦虫须连同垫草烧掉或深埋。摘自《内蒙古畜牧业》1984.3.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在无窗鸡舍间歇照明以及光照强度对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育成率等的影响,笔者等使用1986年4月19日孵出的510只肉用仔鸡,于4月19日至6月21日进行为期9周的试验。对照组为一天24小时连续照明(24L);试验组为间歇照明,一组光照1小时:黑暗2小时(1L:2D组),二组光照1时:黑暗3小时(1L:3D组)。3周龄以前各组均为连续照明,3周龄后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120羽3日龄健康文昌鸡雏鸡,以研究饮水中添加食用醋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0羽鸡.处理1为对照组.在饮水中不添加醋.处理2~4为试验组,2组以1份醋兑10份水给雏鸡饮用,3组以1份醋兑20份水给雏鸡饮用,4组以1份醋兑30份水给雏鸡饮用.结果表明,以1份醋兑20份水给雏鸡饮用对文昌鸡雏鸡的生长发育有较好地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9.
Moli.  TR  钟水铭 《中国畜牧兽医》1989,16(6):25-27
60年代前,人们就发现光线对鸡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有重要作用,并开始将光照技术用于生产。此后,研究人员对鸡的光照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大致制订了以下三种光照制度: 一、延长明暗周期光照; 二、断续光照(对肉鸡和蛋鸡都适用); 三、迅速增加照明时间的光照(适用于无窗鸡舍)。光照的理论根据过去总认为鸡和其他鸟类,产蛋成绩的理想光照时间为14小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研究发现,给鸡10、14和18小时不同光照时间,产蛋率并无差异(6小时短时间光照会使产蛋减少)。但若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则有利于产蛋率的提高。这表明雏鸡初期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大约十年前,美国康乃尔大学首次对产蛋鸡进行了降低光照成本的间歇光照法的实验。间歇光照法的程序是:8小时明-10小时暗—2小时明—4小时暗(8L:10D:2L:4D)。给母鸡的刺激与恒定光照法的刺激效果相同。苏格兰农学院用17小时明—7小时暗(17L:7D)的恒定光照法和10L:4D:2L,8D的间歇照明法相比较,间歇照明法在24周龄时采用,持续不变到53周龄。在整个产蛋期,间歇照明的母鸡群产蛋高峰期推迟2—3天,但两组的产蛋量相近,间歇照明的母鸡群的蛋比17L:7D的重1.0—2.0克。孵化率高9.1%。其优点;①节省能量。每天可节省7个小时照明时间。如果每只鸡每天少用1小时灯,节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