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淡化试验分室内小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室内小型试验以氵蚤状幼体为对象 ,盐度日降幅在 3‰、5‰和 10‰时 ,成活率随着日降幅升高而降低 ,当盐度日降幅改在 1‰时 ,成活率仍显较低。生产性试验以仔虾为试验对象 ,盐度日降幅在 1‰ ,成活率可达 97%以上。因此 ,南美白对虾苗种淡化应在仔虾期进行 ,盐度日降幅在 1‰以内 ,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王丹  于伟君 《水产科学》1996,15(1):10-11
本文根据对辽河下游水质调查结果和对河蟹不同发育期的有关试验对河蟹蚤I和大眼幼体进行了多因子毒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出Lc50值,结果表明多因子综合效应大于单因子效应,大眼幼体对毒物耐受力比蚤I强。大眼幼体回避试验结果表明:毒物效应依次为单因子〈双因子〈三因子;大眼幼体比幼蟹对毒物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3.
河蟹幼体不同发育期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温21±2℃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氵蚤状幼体(Z1~5)、大眼幼体(M)及Ⅰ期仔蟹(P1)的耗氧量与体重呈正相关,而其耗氧率、窒息点与体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24‰盐度海水中的河蟹3—5日龄大眼幼体对海水盐度变化的适应范围;盐度经24‰递降至12‰以内为安全;放入淡水里完全没有适应能力,3分钟后死亡;由于盐度不适应而一时麻醉状态的大眼幼体一旦放回原生活的24‰盐度的海水里,可恢复正常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以提高中华绒螯蟹育苗成活率和单位水体出苗量为目的,进行育苗技术的研究。在幼体培育全过程中,注重检查、观察、水质管理。换水温差为±1℃,盐度差不超过±3‰,pH8.1—8.5,溶解氧保持4.9mg/l以上,三角褐指藻25万个细胞—5万个细胞/ml,从(氵蚤)_2开始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为饵料。水温17.8—24.2℃,盐度 20.1—23.8‰,中华绒螯蟹(氵蚤)状幼体经23天培养,发育成大眼幼体。育苗成活率达到27%,平均单位水体苗量4.57万只/m~2,产苗1370万只。  相似文献   

6.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活率(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7.
河蟹人工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池消毒后冲洗洁净,引入经两次沉淀、过滤、盐度为23~25‰的海水,然后施肥、充气,繁殖天然饵料。Ⅰ期蚤状幼体入池后,先投喂熟蛋黄,蚤状幼体发育至Ⅲ期以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等。育苗期温度从21℃逐渐升至24.5℃,每次升温不超过0.5℃。经常换新水入池。蚤状幼体发育至Ⅳ~Ⅴ期,分别换池各一次。出池前逐渐降温并淡化池水盐度至7‰左右。  相似文献   

8.
亚硝酸盐对河蟹蚤状幼体及蟹苗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NO2^-N对河蟹Z5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的毒性影响:NO2^--N能刺激和麻痹Z5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并阻碍它们变态,引起死亡;在蚤状幼体后期的水质管理中,应加大力度换水,使(NO2^--N)在Z5幼体期小于0.48mg/L,在大眼幼体时小于1.2mg/L。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不同水质盐度对乌鳢胚胎及仔鱼发育影响的试验,得出乌鳢的胚胎发育对水质盐度的适应范围为0-13.68‰,适宜范围为1.50-7.12‰;其仔鱼较胚胎发育期耐盐能力相对较弱,适应范围为0-5.62‰,适宜范围为0.-2.9‰。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北省河蟹育苗生产发展很快,沿海百余座水产育苗室中有近一半开展了河蟹育苗生产、年产蟹苗1万余公斤。目前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备状1期至蚤状Ⅱ期和蚤状Ⅴ期至大眼幼体变态难;二是时常发生大眼幼体大批死亡。为此,我们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1亲蟹的选择目前我省河蟹育苗所需亲蟹,大体上有三个来源:一是上年秋收购的人工养殖的二龄成蟹,移入半成水中促其交尾、抱卵,然后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起捕移入室内产卵;二是春天收购淡水池塘中养殖的二龄蟹;三是春季收购的海捕抱卵蟹。海捕蟹虽然个体较大,抱卵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