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农业科学》2013,(6):F0003-F0003
成果名称:柞蚕绒茧蜂病控制技术研究 成果概述:柞蚕绒茧蜂病是柞蚕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全国主要柞蚕区均有发生与危害,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其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解决该病日趋严重的危害,在国家商务部茧丝绸发展基金的支持下,从维护蚕场生态平衡及确保柞蚕生命安全与人食用安全的实际出发,首次系统的研制出专用防治药物“茧蜂克星”,彻底控制了该病对柞蚕生产日趋严重的危害,填补了柞蚕绒茧蜂病理论研究的多项空白,被专家评价为具有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云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31-132
简要介绍了柞蚕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情况,着重提出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空胴病、微粒子病、饰腹寄蝇病、线虫病等5种柞蚕病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柞蚕脓病俗"黄烂病"或"老虎病"。它是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生后,其病毒能够迅速扩散,传播,导致大面积蚕儿发病。严重影响柞蚕的质量和产量,而且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制约柞蚕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和研究柞蚕脓病发生机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使柞蚕脓病发生机率降低,提高柞蚕脓病防治效果,是柞蚕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根据生产实践经验,结合柞蚕脓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提出如下防治方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的研究Ⅱ.防治技术研究吴佩玉,魏成贵,徐公晟,王洪军,宋荣财,郑士印(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庄河市蚕业站)(大石桥市农业局)柞蚕软化病是柞蚕三大病害之一,而软化病又包括柞蚕空酮病、吐白水软化病、细菌病(皮条、稀屎腚)。生产中发生最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柞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及特点,并通过对柞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的分析探讨,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6.
1脓病及防治方法1.1症状柞蚕脓病俗称黄烂病、老虎病、嫩起子、水眠子、里倒山或油烂茧等。它是一种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柞蚕脓病主要发生在蚕期和蛹期,一般1龄期发生脓病的情况很少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柞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特点及上升原因,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渣子病,是由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蚕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该病的发生,而且分布范围广,全国各柞蚕产区都有发生,是柞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给柞蚕繁种带来很大麻烦和造成巨大损失。近年,随着气候变暖和蚕期降雨过多,柞蚕场柞蚕微粒子病源污染严重,加上防病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9.
夏焱 《吉林农业》2011,(8):54-54
柞蚕脓病和空酮病(软化病)是影响柞蚕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脓病和空酮病在生产上发生非常普遍,在每年的开始见茧期均有发生,尤其是前一年发病较为严重的蚕场进行放蚕时,该病的发生率会更高,给柞蚕的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传统的防治方法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且费时费力、且投入成本比较高。为了将脓病和软化病的大发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黑龙江省佳未斯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引进了沈阳农业大学新药保蚕宁,在室内小区试验的基础上,在山上进行了蚕场试验示范,为进一步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微波处理柞蚕卵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对柞蚕微粒子孢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功率180W 处理10分钟效果最佳。不同卵龄的柞蚕卵对微波的耐受力不同,卵龄48小时对微波耐受力较强。不同功率微波处理柞蚕卵,卵的失水量不同。柞蚕卵经适当的微波处理后,有提高孵化率的趋势。经微波处理的柞蚕微粒子病卵,蚕期微粒子病死蚕率显著下降,证明微波对防治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柞蚕空胴病在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发生.特别是辽宁、吉林、延边等蚕区受害较重.据1961~1963年辽宁省十几个柞蚕重点县的调查,平均受害率为30~40%,严重的达70%以上,对柞蚕生产威胁很大.关于柞蚕空胴病的研究,国内外尚无报导.为了尽快解决其危害,对空胴病的病原,病症和病变,病原菌的菌种鉴定,传染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在柞蚕制种过程中,用显微镜检出微粒子病母蛾并淘汰其卵是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方法,也是控制住微粒子病的根本环节。只要把住这一关,基本上可控制住微粒子病的发生。要把住镜检这一关,首先从国营蚕种场抓起。在镜检过程中除抓住正常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一、采种  相似文献   

14.
柞蚕绒茧蜂病药剂防治研究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应用10种药剂进行柞蚕绒茧蜂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初步确定药剂9901的防治效果最佳。不同浓度防效试验证明,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的最佳下限临界浓度为0.25mg/ml。  相似文献   

15.
柞蚕微粒子病作为一种传染性蚕病,长期困扰柞蚕放养和柞蚕制种工作。本文介绍了微粒子病的病原种类、生活史以及传播途径和侵染机制;分析了普通镜检法、免疫学检测和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目前针对柞蚕微粒子病现状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凡红 《河南农业》2011,(18):42-43
一化性柞蚕饲养是我省西南部浅山区农户的一项传统产业,也是蚕农的主要收入来源。柞蚕的野外放养方式决定了其受自然气候、病害、害虫的影响较大,直接影响了蚕茧的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借鉴相关科研成果,对柞蚕饲养过程中常见的微粒子病、脓病、寄生蝇、寄生蜂等危害严重的几类病害的各阶段病症、病原和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柞蚕生产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柞蚕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目前,柞蚕主要的常见病害有脓病、软化病、微粒子病和蝇蛆病、线虫病。对这些病害,已经研究和推广了科学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都可以达到90%以上。 1.柞蚕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柞蚕寄蝇病病原的种类、柞蚕饰腹寄蝇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胚胎学、寄蝇病的防治及药剂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当前生产中柞蚕寄蝇病防治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柞蚕蛹作为食品对人的安全性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柞蚕蛹的需要,必须检测本病害防治药物在柞蚕蛹内的残留量。经检测,目前生产中使用0.25 mg/ml的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鲜活蛹和缫丝蛹中9901的残留量为0.021 mg/kg0、.039 mg/kg,均远远小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11月23日发布实施的农产品安全质量优质无公害安全要求中乳及乳制品中9901最高允许残留量的标准(0.1 mg/kg)。因此,应用9901防治柞蚕绒茧蜂病后的柞蚕蛹对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危害、病原、传染途径及发病症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