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研究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种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有利于铁皮石斛种苗生长发育的内生真菌。该研究从金钗石斛根部分离、筛选和鉴定得到3种内生真菌,将其分别配制成体积分数20%、40%和60%的液体菌剂,对铁皮石斛种苗进行接种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共培养150 d后,调查统计各处理组铁皮石斛种苗生物量,并利用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真菌侵染情况,以及重分离真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C6和FC8对铁皮石斛种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均能与铁皮石斛种苗形成菌丝团共生结构,菌株FC9则不能。通过对铁皮石斛种苗根部重分离的真菌鉴定,确定重分离得到了原接种真菌;菌株FC6和FC8能够侵入铁皮石斛种苗的根部组织,并在其皮层细胞中扩展、定殖,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其中,菌株FC6对铁皮石斛种苗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促生效应,利用2种从齿瓣石斛根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促生菌根真菌,采用注射器注射接种法分别将单一菌剂及混合菌剂接种到松树皮基质上与铁皮石斛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分析2种真菌及其不同接菌方式对铁皮石斛株高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生培养130d后,与对照组相比,FDdS-5接种组对铁皮石斛幼苗叶长、株高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dS-9接种组对叶数、根数、分蘖数、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混合菌剂(V_(FDdS-5)∶V_(FDdS-9)=1∶1)接种组对根数、叶长、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与单菌株接菌组相比,混合菌株接种对株高的促生作用为协同效应,在茎粗、鲜重及干重指标上表现为累加效应。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同样能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混合接种有可能更大地发挥微生物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长和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铁皮石斛组培苗接种6个真菌菌株,培养60 d后,接菌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接种GS222、GDB162、GDB254、MLX102菌株的苗平均鲜重增长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α=0.01),接种CLN103、CLX104的苗达到显著差异(α=0.05);接菌苗的各矿质元素(除Zn外)含量也均高于对照。接菌苗的营养根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显微观察到在皮层和中柱组织形成菌丝结等典型的共生结构,表明接种菌株已与铁皮石斛根共生形成了菌根,对铁皮石斛的生长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较明显促进作用。由此可认为GS222、GDB162、GDB254、MLX102、CLN103、CLX104是铁皮石斛优良的菌根菌株。  相似文献   

4.
独花兰菌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对独花兰的菌根结构和真菌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填补中国独花兰菌根真菌研究的空白,最终达到保护独花兰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独花兰的目的.实验采用徒手切片,酸性品红乳酚油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根的基本结构,并对独花兰的菌根组织进行真菌分离.独花兰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根真菌从根毛进入根被和外皮层,通过通道细胞侵入到皮层薄壁组织,在皮层薄壁细胞内形成菌丝团.通过两次分离,共得到36个菌株,属于担子菌和有丝孢菌,其中优势种属为镰刀菌属将16个菌株接种在华石斛组培苗上,有10个菌株对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有1个菌株(DHL-19)处理苗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α=0.05),2个菌株(DHL-16、DHL-17)处理苗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α=0.01).在3个接菌处理苗的营养根中均分离获得了原接种菌,切片观察能看到少量菌丝团.因此,DHL-16、DHL-17、DHL-19这3个菌株初步确定是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5.
6种兰科植物菌根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种兰科植物地下营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特征、菌根真菌侵入方式及在菌根内的分布和消长状况,为菌根真菌与兰花共生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连续切片的方法,用分离自野生状态的菌根真菌菌株CLB113和CLB111接种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墨兰(Cymbidiumsinense)、虎头兰(Cymbidium hookerianum)和卡特兰(Cattleyasp.)、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长距石斛(Dendrobium longicornu)种子繁育组培苗,使共生形成菌根,观察菌根形成途径及结构,并与自然状态下的菌根结构进行比较。【结果】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根与非菌根(组培苗根)在根的基本结构上没有明显区别,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根中是否有入侵的菌根真菌,在皮层细胞中常见到分布不匀、形状不一、着色较深的菌丝结;不同兰科植物真菌的入侵方式不同,地生兰菌根真菌是通过破坏根被组织侵入根皮层细胞,而附生兰菌根真菌是通过通道细胞进入;在光镜下观察到的菌丝结,在电镜下是真菌菌体围绕皮层细胞核所形成的。【结论】兰花与菌根真菌的共生机理是,菌根真菌侵入兰花的皮层细胞内,使其中存在有大量新定殖的菌丝和正在被消化的菌丝,随着菌丝及菌丝团被逐渐消解吸收,伴随新菌丝的生长和侵入,内生真菌可不断地为兰花提供营养,促进兰花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是一类与植物共生的内生真菌,研究DSE对铁皮石斛苗生长的影响,可为铁皮石斛专用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分为7个DSE菌株分别与铁皮石斛组培苗和盆栽苗共生培养两个阶段,按不同DSE菌株接种铁皮石斛组培苗设7个处理,另以不接种菌株为对照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指标;按不同DSE菌株制成的菌液浇灌盆栽苗设7个处理,以未浇菌液为对照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铁皮石斛盆栽苗生长指标.[结果]供试菌株均能与铁皮石斛苗共生,其中菌株24L-4处理的促生作用较为突出;接种该菌株后,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高、叶宽、茎径和干重分别较对照处理显著增长33.3%、65.7%、27.3%和45.1%;铁皮石斛盆栽苗的茎径、鲜重和干重分别较对照显著增长104.0%、83.9%和114.7%;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菌株的深色有隔菌丝和类似微菌核的定殖结构分布于铁皮石斛根部皮层的细胞内.[结论]DSE真菌能明显提高铁皮石斛的生产能力,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几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金叶连翘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金叶连翘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不同菌种间、同一菌种不同菌株间的接种效果,在温室条件下,对金叶连翘组培苗接种了丛枝菌根真菌GlomusetunicatumBecker&Gerdemann的3个菌株、GlomusdiaphanumMorton&Walker的2个菌株、Glomusmosseae(Nicol.&Gerd.)Gerd.&Trappe的2个菌株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明显促进金叶连翘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但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不同菌种间、同一菌种不同菌株间的接种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G.etunicatumTW、G.etunicatumUSA、G.diaphanumSC、G.mosseaeJX这4种菌剂的植株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等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该试验中表现良好的菌剂均能够尽快完成侵染过程,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与根系保持动态平衡,并发现适宜的生态条件对菌株发挥效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云锦杜鹃菌根真菌接种技术及其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从野生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L.)根系分离的4个菌根真菌菌株,采用3种方法接种云锦杜鹃试管苗.结果表明:营养液与栽培介质混合的单层接种方式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真菌共生培养方法;选择的4个菌株对云锦杜鹃试管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幼苗苗高、叶片数、主根数、根长、叶绿素、干重等指标都优于对照植株.  相似文献   

9.
3 株菌根真菌对海南钻喙兰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菌根真菌对海南钻喙兰(Rhynchostylis gigantea)无菌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共生培养90 d后3株菌根真菌对组培苗的鲜重、根数、叶数、叶绿素、蛋白质、核酸、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真菌W01和W02对植株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W02显著提高植株的鲜重增长量,W01显著提高了植株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核酸含量,S01对植株有致病性;海南钻喙兰的光合途径含有CAM途径,为兼性CAM植物,接种W01处理的植株其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并提升了植株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及温室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来自5个省(市)的10个稻曲病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液体培养特性及对品种的致病力,并用3个菌株对12个水稻品种进行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稻曲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致病性差异,不同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感反应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供试菌株的固体培养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培养形态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振荡菌液颜色、产菌丝量与致病力相关性不明显;验证了火焰灼烧表面组织分离法及分生孢子液划线稀释法的单孢分离技术和控温控湿条件下菌丝-孢子混合接种体孕穗期注射接种法,该方法分离成功率及接种病穗率均可达100%,适用于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利用AM真菌进行柑桔菌根化育苗是培育壮苗和提高果品品质的新趋势,在对枳壳菌根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个较好的优势菌种作为育苗菌剂。方法盆栽条件下研究了AM真菌Gigasporamargarita、Glomusmosseae和Glomusversiforme对枳壳实生苗营养生长及矿质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种间差异的效应。结果接种AM真菌的枳壳幼苗根系均有效地被侵染,与对照相比,能显著促进植株根系和茎叶的生长,对须根的生长促进作用尤为突出;提高了叶片矿质元素N、P、K、Ca、Mg、Zn、Cu和Mn的含量,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种AM真菌种间比较,其效应排序为Glomusmosseae>Gigasporamargarita>Glomusversiforme,但叶片矿质元素的含量与生长趋势并不完全一致。结论接种Glomusmosseae处理生长最好,矿质元素N、P、Mg和Cu的含量最高,菌根依赖性最大,且差异显著。AM真菌G.mosseae是参试3个菌种中培养枳壳菌根化壮苗的最佳菌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益生真菌对大花蕙兰组培苗生长的促进效应,从野生兰科植物根系分离的内生真菌中筛选出2株真菌菌株C2y1和S1g1,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分析2株真菌共生对大花蕙兰幼苗营养生长、矿质元素吸收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检测了真菌在兰花根系中的定殖特点。结果表明:2株真菌能促进大花蕙兰植株根系生长、总生物量增长和叶绿素含量增加;C2y1相比于对照能显著促进大花蕙兰幼苗对N、P、K、Fe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尤其是菌根化苗Fe元素含量高出对照163.24%;菌株S1g1则显著促进植株对Ca、Mn、Zn的吸收,处理植株的Ca和Zn含量高出对照62.00%和68.09%;形态结构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表明C2y1为兰科丝核菌类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sp.)真菌,S1g1为黄丝菌科Cephalotheca属真菌。显微结构分析表明,C2y1菌丝可侵入兰根皮层细胞,并形成典型的菌丝结,而S1g1仅在兰根的根被组织聚集。菌根化可有效促进大花蕙兰组培苗的营养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而不同种类的真菌对其促进效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黎勇  王小丹  罗培凤  武丙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12-22214,22225
[目的]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从野生铁皮石斛根系中分离得到的Tjl、Tj2、Tj3真菌为材料,将其接种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系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在组培条件下,Tjl菌在前期没有表现出促生作用,Tj2菌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Tj3菌则对根具有促生作用,而在后期,Tj1菌则表现出了较强的促生作用,Tj2菌的接种效果最好,促生作用最强,Tj3菌则出现烂根烂苗现象;在室外条件下,Tj2菌接种使组培苗叶数增加,侧芽数增加,侧根生长明显,株高增加显著,叶片大而深绿,根部有明显的膨大现象。[结论]2种接种方式均说明Tj2菌对铁皮石斛的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株数增多,株高增加,新芽和新根萌发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证明Tj2菌与铁皮石斛有效地建立了共生关系。因此Tj2菌对石斛组培苗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生兰组织培养存在移栽无菌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开花迟缓、花小甚至不开花等问题,这些与缺少共生的菌根真菌有关。用分离自云南保山、大理等地野生春兰菌根中的内生真菌19个菌株接种春兰组培幼苗,经4.5个月的共生培养,兰苗叶色正常,根系生长良好。测定植物生长量,从长势有明显提高的接菌苗进行重分离及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确定春兰菌根的形成,并筛选出春兰的有效共生菌根真菌为CLB111,CLB113和MLX102。通过接种处理后春兰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为70.6%、70.2%、68.6%,而不接菌的对照仅为45.6%,与对照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均为春兰的菌根真菌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5.
3种球囊霉属真菌对盆栽木薯生长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盆栽试验法,单独接种球囊霉属Glomus菌种: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Gi)、木薯球囊霉Gmanihotis(Gm)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Ge)菌剂及混合菌剂(2G),检测不同接种条件下对盆栽木薯Manihot esculenta根系的侵染能力及其对木薯生长的影响.3个试验菌种均可与木薯形成疆南星型(Arum—type)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其中Gi和Gm均可在菌根内形成根内孢子.2G和Gi均显示较强的侵染能力,Gm在早期的侵染较慢,但在后期的感染率较高,Ge侵染能力最差.2G、Gi和Gm处理组木薯的高度生长均比非接种处理的对照组好,但只有2G处理组无论株高生长还是生物积累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Ge处理组木薯在叶部和根部生物量的积累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对番茄(Lycospersicon esukurentamu)幼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或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10d后定期采样,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各处理番茄植株根和叶片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接种20d G.mosseae处理的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高达68.5%,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供试AM真菌显著增加了番茄植株鲜重、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其根或叶内IAA、GA、ZR和ABA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以G.mosseae处理的根或叶中IAA、GA、ZR和AB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和N添加处理对植物根际土壤胞外酶及其计量特征,以及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影响,从而探讨全球N沉降背景下菌根真菌对根际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机制。以1年生樟子松的盆栽菌根苗(简称+M,混合接菌处理)和非菌根苗(简称-M,未接菌处理)为对象,设置4个N添加处理:不施N(0N,0 kg·hm-2·a-1)、低氮(LN,15 kg·hm-2·a-1)、中氮(MN,30 kg·hm-2·a-1)、高氮(HN,60 kg·hm-2·a-1)。对比分析接菌和N添加处理对樟子松苗木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和胞外酶活性及其计量特征的影响,探究菌根真菌对微生物养分限制调控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接菌处理下,随N添加量增加,土壤中碱解N均呈增加的趋势。HN处理下,菌根苗根际土壤有效磷达到最大。2)LN、MN处理下,菌根苗根际土LAP、NAG和AL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菌根苗。3)MN、HN处理下,菌根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碳限制和磷限制较非菌根苗均显著降低。4)通过PLS-PM路径模型分析发现,接菌处理正效应作用于根际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综上,N添加改变了根际土壤N平衡,菌根真菌有效调控N添加下根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降低苗木根际微生物的碳和磷限制。  相似文献   

18.
铁皮石斛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从野生铁皮石斛根系中分离得到的Tj1、Tj2、Tj3真菌为材料,将其接种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系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在组培条件下,Tj1菌在前期没有表现出促生作用,Tj2菌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Tj3菌则对根具有促生作用,而在后期,Tj1菌则表现出了较强的促生作用,Tj2菌的接种效果最好,促生作用最强,Tj3菌则出现烂根烂苗现象;在室外条件下,Tj2菌接种使组培苗叶数增加,侧芽数增加,侧根生长明显,株高增加显著,叶片大而深绿,根部有明显的膨大现象。[结论]2种接种方式均说明Tj2菌对铁皮石斛的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株数增多,株高增加,新芽和新根萌发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证明Tj2菌与铁皮石斛有效地建立了共生关系。因此Tj2菌对石斛组培苗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菌根真菌对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移植的影响,为高山杜鹃开发利用及菌根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从野外桃叶杜鹃菌根中分离出的真菌混合制剂与不同培养基质混合接种,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研究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移植情况。【结果】桃叶杜鹃种子在接种菌根真菌的基质中发芽时间提早,其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成活率及移植成活率比非接种处理均有较大提高,且差异极显著。其中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处理发芽势最高,达39.00%,发芽率达72.67%;腐殖土基质接种苔藓覆盖处理幼苗成活率最高,达88.33%,移栽成活率达82.21%。【结论】菌根真菌极显著地影响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移植。播种采用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效果较好;移植采用腐殖土基质接种菌苔藓覆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对有机基质性状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番茄实际生产中应用丛枝菌根真菌(AM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有机基质和普通土壤均设接种AMF菌系GM、GV和不接菌3个处理,在番茄植株生长过程中分8个时期测量相关指标,研究AMF对有机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有机基质中接种GM的植株生长势强于接种GV的植株和未接种植株;而在土壤基质中接种GV的植株生长较好。接种AMF对番茄的根冠比和干物质生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有机基质中促进效果要优于在普通土壤中,接种GM要好于接种GV;干鲜比和总鲜重均表现出相同趋势。接种同种AMF,相同处理的离子浓度表现为Cl-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