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山东青州、山西运城和河南安阳3个种源地的流苏1年生实生苗为试材,比较不同种源流苏幼苗的耐热能力,设置25、30、35、40℃等温度梯度各胁迫10 d,测定热害指数、叶片含水量、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3个种源流苏幼苗的热害指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含水量减少,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40℃胁迫后下降。河南种源的流苏幼苗经过40℃胁迫后热害指数最小,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叶片含水量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变化幅度最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不同温度胁迫中均高于山东和山西种源。应用Fuzzy方法,对不同种源高温胁迫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不同种源流苏幼苗耐高温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河南种源、山西种源、山东种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水杨酸对东北对开蕨耐热性的影响,以2年生的东北对开蕨幼苗为试验材料,用浓度分别为0( CK)、0.5( T1)、1.0mmol · L-1( T2)的水杨酸溶液进行叶面喷施。3 d后置于40℃高温下培养4d。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东北对开蕨幼苗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 Pro)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质量摩尔浓度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水杨酸可以降低东北对开蕨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提高SOD活性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提高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从而增强该植物耐热性;当处理浓度为0~1.0 mmol· L-1时,水杨酸浓度越高,上述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水杨酸对东北对开蕨耐热性的影响,以2年生的东北对开蕨幼苗为试验材料,用浓度分别为0(CK)、0.5(T1)、1.0 mmol·L-1(T2)的水杨酸溶液进行叶面喷施。3 d后置于40℃高温下培养4 d。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东北对开蕨幼苗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水杨酸可以降低东北对开蕨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提高SOD活性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提高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从而增强该植物耐热性;当处理浓度为0~1.0 mmol·L-1时,水杨酸浓度越高,上述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对膏桐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个种源膏桐实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水分饱和亏缺、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的质量摩尔浓度、叶绿素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膏桐对35 ℃高温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在45 ℃极高温处理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元阳种源的生理指标变化不明显,澜沧、宾川种源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的质量摩尔浓度、膜透性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变化明显;其中脯氨酸积累较高.胁迫末期,元阳、澜沧和宾川种源分别为25 ℃适温处理的4.00、19.33和35.04倍.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3个种源膏桐的高温耐受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元阳种源、澜沧种源、宾川种源.  相似文献   

5.
在40℃高温胁迫下,测定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在不同浓度ALA(25、50、75、100、125 mg/L)处理后幼苗热害指数,叶片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ALA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促进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热害指数。其中,50 mg/L ALA叶面喷施处理时对提高秦岭高山杜鹃耐热性相对效果最好。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LA可以降低秦岭高山杜鹃的热害指数,缓解热损伤,提高植株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6.
土壤干旱胁迫对二月兰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二月兰盆栽幼苗的试验,分析测定了土壤干旱胁迫对二月兰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胁迫过程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加,二月兰叶片含水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均逐渐下降;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1年生喜树幼苗为材料,研究在不同NaC l质量分数胁迫下喜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着NaC l处理质量分数的升高,幼苗植株的盐害指数升高;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叶片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NaC l质量分数低于0.45%时增加较少,而NaC l质量分数高于0.45%时增加较多。由此得出,喜树幼苗在NaC l胁迫下虽然具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但对盐胁迫还是比较敏感的。  相似文献   

8.
以3个杜仲无性系为材料,分别进行高温处理10 d,观察杜仲脯氨酸和丙二醛的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杜仲幼苗叶片中的脯氨酸质量分数提高;杜仲幼苗在高温胁迫下,丙二醛的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无性系之间有较大差异,对照处理的丙二醛的质量分数远低于高温胁迫;不同无性系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对照处理的3个无性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大于高温处理;高温胁迫下,3个无性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下降趋势;高温胁迫使杜仲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不同温度处理使杜仲幼苗胞间CO2的摩尔分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大;高温条件下各无性系的蒸腾速率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9.
平欧杂种榛优良品种的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杂种榛品种的1年生盆栽苗为材料对其进行干旱胁迫,分别取样测定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其变化规律和差异性,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新榛3号叶缘发黄,新榛2号和新榛4号稍有发黄,新榛1号叶片没有明显变化。4个品种的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升高;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4个品种的各个指标变化幅度均不相同。各品种间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差异极显著;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差异显著;SOD活性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抗旱性生理指标,得出其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新榛1号、新榛2号、新榛4号、新榛3号。SOD活性不宜作为评价杂种榛抗旱性的单一指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MDA质量摩尔浓度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可作为杂种榛抗旱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失水胁迫对五叶地锦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L.) Pan-ch.)盆栽幼苗为实验材料,分析了失水胁迫对其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五叶地锦幼苗的几个生理指标影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片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增大;质膜相对透性增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都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源棕榈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棕榈抗旱种源,以贵州省及云南省19个种源的2年生棕榈盆栽幼苗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实验,测定干旱胁迫不同阶段下不同种源棕榈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胁迫末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棕榈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的质量分数和相对电导率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均呈上升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干旱末期不同种源间棕榈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复水30 d后,9个种源存活率为100%,7个种源的存活率在80%~90%,贵州贞丰及安龙种源成活率仅为60%。通过对19个种源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贵州毕节、贵州长顺、贵州习水及贵州兴义种源为抗旱性较强的棕榈种源。  相似文献   

12.
辣椒开花结果期对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遮雨网室以辣椒品种串串香、世纪红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抗干旱能力的辣椒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辣椒叶片的叶绿素(Chl)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品种串串香比世纪红有着相对较高的Chl含量、Pro含量及SOD 和POD活性(或活性的增幅),相对较低的MDA含量,表明串串香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相对较强,世纪红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硝酸镧对大豆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大豆“晋豆1号”幼苗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硝酸镧(La(NO3)3)对大豆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la(NO3)3处理可促进一定盐胁迫下大豆幼苗的生长,使其干物质产量增加,叶面积增大,增强保护酶系统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及膜相对透性,使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增强了幼苗对盐渍环境的抵抗能力,缓解了盐害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三叶期玉米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分别于24 h和48 h后测定玉米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共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即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SOD、POD和CAT活性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种源沙枣对于混合盐胁迫的生理响应,为筛选优良耐盐沙枣种质与沙枣的园林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以宁夏银川、甘肃张掖两种源地二年生沙枣幼苗为试验材料,选用NaCl、Na2SO4的1∶1(体积比)混合盐溶液胁迫40 d,观测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理指标。  结果  随盐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两种源沙枣幼苗叶长、叶宽、新梢和地径生长量,包括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随盐浓度增加,幼苗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片胞间CO2浓度呈上升趋势。随胁迫时间延长,两种源沙枣净光合速率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叶片气孔导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两种源沙枣叶片胞间CO2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叶片蒸腾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宁夏、甘肃种源沙枣的耐盐阈值分别为1.088%和1.153%。  结论  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种源地沙枣幼苗耐盐能力有所不同,甘肃种源沙枣耐盐能力强于宁夏种源。叶绿素含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丙二醛、蒸腾速率、叶片膜透性、脯氨酸等6个指标可作为评价沙枣耐盐性的重要指标,叶长、叶宽、新梢、地径生长量等指标可作为辅助评价参考指标。研究结果对沙枣种质的耐盐性评价及其引种栽培、丰富盐碱地区植物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源地云杉的苗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青海云杉、黑云杉、欧洲云杉、蓝云杉和白云杉不同种源的2年生苗木为试材,测定其在不同水分梯度下叶片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质膜透性(RP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研究其抗旱性.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胁迫下,5种云杉的SOD、CAT活性和Pro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S含量、MDA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OD活性呈降-升-降的趋势,叶绿素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在不同种及种源间的表现不一.5种云杉的苗期抗旱性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黑云杉>欧洲云杉>蓝云杉>白云杉;不同种源地云杉的抗旱性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001>黑云杉001>欧洲云杉001>黑云杉002>欧洲云杉002>蓝云杉001>蓝云杉002>白云杉001.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抗旱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关联顺序依次为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脯氨酸>质膜透性>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叶绿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玉米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叶片中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后又慢慢降低。脯氨酸含量、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活性可以作为鉴定玉米耐盐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山杜鹃的耐热性,给高山杜鹃的引种栽培提供依据,通过对秦岭高山杜鹃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杜鹃幼苗叶片的热害指数,并测定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随着茉莉酸甲酯浓度的增加,SOD、POD及CAT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茉莉酸甲酯浓度在100μmol/L时SOD、POD及CAT活性达到最大,分别为107U/g、92U/g和12.74U/g;MDA含量、质膜透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茉莉酸甲酯浓度在50μmol/L时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最小,分别为20%和8.92μg/g。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均能缓解高温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茉莉酸甲酯浓度为50μmol/L和100μmol/L时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各项生理生化特征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减轻高温对高山杜鹃的热伤害,提高其耐热性。  相似文献   

19.
油菜素内酯对秦岭高山杜鹃耐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高山杜鹃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0.05、0.10、0.50、1.00、1.50 mg/L]油菜素内酯(BR)对高山杜鹃热害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随着BR质量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BR质量浓度在0.5 mg/L时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32.8μg/g、2.5 mg/g,SOD、POD、CAT活性最高分别为89.6、84.5、25.5 U/g;MDA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BR质量浓度在0.5 mg/L时效果最为明显,MDA含量在高温胁迫72 h比对照组降低40.49%;不同质量浓度BR均能降低热害指数,缓解高温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BR质量浓度为0.50 mg/L时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各项生理生化特征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减轻高温对杜鹃的热伤害,提高其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