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小麦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的日变化动态,于2013—2014年度以周麦18、矮抗58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2个小麦品种拔节期的根系活力、叶绿素日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在06:00—18:00时间段的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二者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其中根系活力在12:00左右出现最高值,而叶绿素含量在15:00左右出现最高值;2个品种之间相比较可知,矮抗58的根系活力高于周麦18,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值表现为周麦18高于矮抗58,而叶绿素b含量表现为矮抗58略高于周麦18;2个品种根系活力日变化范围为50.51~79.34μg/(g·h),总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为4.78~4.99 mg/g;产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周麦18比矮抗58产量增加233.8 kg/hm2,增幅达2.77%。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用于植物修复的更具优异光合特性的超富集植物,以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及其同源四倍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AM-2500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其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的最大光合量子产量(Fv/Fm)、PSⅡ的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及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其中F_m'、F_v/F_m、Y(Ⅱ)值随时间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最小值出现在12:00或14:00左右,至18:00时商陆及其同源四倍体F_v/F_m值分别恢复到08:00时的97.4%、98.8%;而Fo、ETR随着时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四倍体较二倍体ETR平均值高35.49%。综上,二者在强光下均表现出可逆的光抑制。商陆同源四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更优良的光合特性,对强光环境表现出更强的耐性,用于锰污染植物修复领域更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极端干旱区葡萄微喷条件下,不同喷水方式对葡萄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优质高产的喷水方式,为快速测定大田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微喷灌溉,对不同喷水方式下,测定葡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品质与产量,分析不同喷水方式处理下的SPAD值日变化及连日变化特征、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关系。【结果】在不同喷水时长条件下,各处理的SPAD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日变化值在40.1~45.6 SPAD,其中,WP1的SPAD值(44.3)日平均值最高,其次是WP2(43.5)和WP3(42.9),CK(41.2)最低。葡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Ca=0.068 5VSPAD-0.890 2,Cb=0.045 4VSPAD-1.019 4,Ct=0.114VSPAD-1.909 6,在葡萄品质指标和产量上,采用微喷可以提高VC含量、多酚含量和单宁含量等多项品质指标,并使葡萄平均增产8.6%。【结论】不同喷水方式下,葡萄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SPAD值预测叶绿素a含量、b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光环境下桢楠幼树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全光照(Ⅰ型)和90%光照(Ⅱ型)环境下,F0(最小荧光)、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和Fv/F0(PSⅡ潜在活性),从08:00—18:00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60%~65%光照(Ⅲ型)和50%~55%光照(Ⅳ型)环境下,则呈现先降后升的单谷型,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在全光照(Ⅰ型)和90%光照(Ⅱ型)环境下,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日变化则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在60%~65%光照(Ⅲ型)和50%~55%光照(Ⅳ型)环境下,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在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之间,除F0和NP,Q的日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无显著差异。在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之间,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F0、Fm、F’m、Fv、Fv/Fm、Fm/F0、Fv/F0日均值都分别极显著(P<0.01)低于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下的对应值,而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NP,Q日均值却极显著(P<0.01)高于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下的对应值。由此可见,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桢楠幼树叶片吸收的光能有更大比例用于热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城市森林对空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采用同步监测法对贵州省贵阳市东郊针阔混交林林内林外一年四季空气颗粒物进行连续监测(09:00—18:00)。结果发现:(1)贵阳市东郊针阔混交林4种粒径空气颗粒物日变化整体上近似呈"V"形,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09:00和18:00,谷值多数出现在13:00—15:00,个别情况出现在17:00,不同季节之间峰谷值出现时间稍有差异。(2)冬季空气颗粒物浓度最高,春、夏、秋季空气颗粒物浓度高低因粒径大小、林内林外而异。(3)除夏季PM1浓度林内高于林外外,其他情况均表现为林内低于林外,粗颗粒物浓度林内林外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4种粒径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趋势比较一致,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时间基本相同,粗颗粒物浓度值显著高于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季节交让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交让木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小.夏季8:00~18:00,F0(最小荧光)和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4:00,而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 (PS 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Fv/F0(PS Ⅱ潜在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出现最小值.冬季8:00~16:00,F0日变化幅度较小,而Fm、Fm′、Fv、Fv/Fm、Fm/F0、Fv/F0的日变化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而NPQ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正好相反,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春季和秋季的Fv/Fm、Fm/F0和Fv/F0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表明交让木在春季和秋季叶片PSⅡ光能转化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潜在活性都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交让木夏季和冬季叶片的NPQ参数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表明交让木叶片在夏季和冬季吸收的光能有较大比例用于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季节交让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交让木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小。夏季8:00~18:00,F0(最小荧光)和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4:00,而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Fv/F0(PSⅡ潜在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出现最小值。冬季8:00~16:00,F0日变化幅度较小,而Fm、Fm′、Fv、Fv/Fm、Fm/F0、Fv/F0的日变化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而NPQ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正好相反,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春季和秋季的Fv/Fm、Fm/F0和Fv/F0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表明交让木在春季和秋季叶片PSⅡ光能转化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潜在活性都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交让木夏季和冬季叶片的NPQ参数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表明交让木叶片在夏季和冬季吸收的光能有较大比例用于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深耕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苗光合生产的影响,于冬前(T1)、开春(T2)、播前(T3)对滨海重度盐碱棉田进行深耕,测定棉花苗期叶面积指数(LAI)、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SPAD)以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情况,并对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含水率和容重进行分层测定。结果表明,与T0(免耕直播)处理相比,T1处理各土层含盐量和含水率无明显变化,容重下降4.0%~9.1%,棉苗叶片SPAD、LAI以及根冠比增大8.0%~29.4%,光合参数增大4.1%~14.8%,棉苗总干质量增大9.8%;T2处理各土层含盐量降低47.2%~50.9%,10~40 cm土层含水率无显著变化,容重下降9.6%~18.2%,棉苗叶片SPAD、LAI以及根冠比增大23.6%~56.0%,光合参数增大14.2%~49.4%,棉苗总干质量增大45.6%;T3处理各土层含盐量增加14.5%~57.7%,含水率降低2.4%~8.7%,容重下降18.5%~25.4%,叶片SPAD和LAI分别降低13.0%和24.0%,光合参数降低21.4%~64.6%,棉苗总干质量降低21.9%。可见,开春深耕(T2处理)可有效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更有利于棉苗光合特性提高及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华东楠叶绿素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季节华东楠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华东楠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较小.夏季8:00-18:00,F0、Fm、F'm、Fv、Fv/Fm、Fm/F0、Fv/F0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高值出现在14:0...  相似文献   

10.
单板的质量直接影响胶合板的质量。本试验采用我国生产胶合板的主要树种: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糠椴(Tilia mandshurica)作试验用材。旋切单板的厚度为2.51;2.52;4.01毫米。在不同的旋切温度(t)、压榨程度(△) 及旅切后角(α)条件下,测定单板厚度误差(σ)、单板背面光洁度(Rm)和单板裂隙度(P)的值。研究表明:旋切温度对单板裂隙度的影响很大,旋切温度应根据树种选定,椴木(糠椴)旋切温度为30—40℃;水曲柳旋切温度为40—45℃时,旋制单板质量较高。压榨程度对单板裂隙度和厚度误差影响最大,△=20—40%时,旋切单板质量比较理想。旋切后角是影响单板裂隙度、厚度误差和光洁度的主要因素。在其它旋切参数固定的条件下,h<0,α=0~-1°时,旋切厚单板的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焦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8-19,22
[目的]研究叶绿素仪在东北春播玉米营养诊断施肥中的应用。[方法]测定了叶片SPAD值,叶片全氮、全磷和全钾,及玉米相对产量。[结果]玉米SPAD值与玉米叶片全氮含量、施氮肥数量、玉米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结论]通过测量玉米SPAD来分析玉米氮素营养、预测东北春播玉米产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幼树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幼林为研究对象,对冠层顶部不同年龄针叶光合作用、叶片温度以及冠层顶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测定针叶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年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温度除了在12:00~14:00略高于气温外,其他时间均低于气温;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相同,最大值出现在14:00;空气相对湿度呈“U”型变化;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在8:00~16:00逐渐减小,并在18:00开始回升。1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始终低于当年生针叶,而前者叶绿素质量分数低于后者。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气孔导度是引起湿地松光合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图3表1参17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19个杂种无性系生长、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为楸树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楸树无性系的树高、叶长、叶宽、长宽比及叶柄长度差异极显著,胸径、叶绿素含量SPAD值差异显著;树高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比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叶长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树高、胸径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3个指标,对19个楸树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无性系9-1、07-5-8-17、07-Y27-4和07-5-8-20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群植物叶片SPAD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AD-502型植物叶绿素计,测定了深圳福田、深圳海上田园、博罗罗浮山和广州大学城的85种植物叶片的SPAD值,通过对不同类群植物的比较,以期研究各类植物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结果表明,外来植物簕仔树的SPAD值远低于其他植物;裸子植物的PSAD平均值高于被子植物。除无瓣海桑外,大多数外来植物的SPAD值较低。大类群上,红树植物与内陆植物、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不同地区同种植物、常绿与落叶、单叶与复叶、木本与草本、野生与栽培植物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小类群比较时,如同科不同属或同属不同种植物之间就存在某些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的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长期的不合理采伐,这一资源已近枯竭。本文论述了水曲柳的地理分布、生长规律、繁殖技术、遗传改良及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其利用价值,并针对水曲柳树种现状提出保护与利用策略,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森林大样地的基础上,研究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组成,同时应用徐振邦等关于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干、枝、叶生物量与其胸径的相关关系公式以及地上地下的生物量关系,直接推算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紫椴、蒙古栎、水曲柳、色木槭的生物量,进而得到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51个种,59 158个活的个体.5种主要树种的生物量以紫椴最高,为101 039.489kg/hm2;红松次之,为81 012.335 kg/hm2.水曲柳为54 767.362 kg/hm2,蒙古栎为35 035.157 kg/hm2,色木槭最低,为22 921.594 kg/hm2.对比分析以往的生物量测定结果,除了水曲柳的生物量外,笔者的测定结果都远高于徐振邦等的测定结果,紫椴的生物量高了近2倍,红松和蒙古栎的生物量都高了1倍.测定结果的不同可能源于大的取样面积及精准的仪器应用提高了对单位面积植物组成及其数量测定的精度,加之20年的植物生长以及全球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叶绿素是检测环境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关键指标。以山桃为试验材料,采用便携式叶绿素计SPAD-502测定其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并借助于Photoshop软件和MAPGIS软件,研究山桃叶片叶绿素SPAD值的颜色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表明:叶片的SPAD值与R(红)值、G(绿)值、S(饱和度)、V(亮度)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H(色相)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SPAD值随朝向、高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SPAD值有明显差异。此研究可为利用叶片的颜色特征和叶绿素SPAD值的变化规律辅助诊断叶片的健康营养状况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集不同氮素处理水平下的油菜植株不同叶位和叶片部位的高光谱数据、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实测值,在筛选原始高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基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SPAD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预处理方法的LS-SVM模型(SNV-LS-SVM)为最佳高光谱-SPAD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油菜叶片SPAD值空间分布和可视化结果。基于SPAD空间分布结果提取不同叶位和叶片部位的SPAD值,将其与对应植株和叶片位置的实测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油菜SPAD值最佳测量叶位为顶四叶的顶部。  相似文献   

19.
汪学军  祝卫华  王新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55-8657,875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对九华山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华山大雾春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大雾分布地域性强,时空差异大;大雾日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易生成大雾的时间段在04:00~06:00,占总数的36%,00:00~04:00次之,占总数的28%;大雾的消散时段一般在日出后至正午前,其中08:00~10:00占总数的64%。当气温为0~5℃、相对湿度90%、风速为0~3 m/s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有4种易出现大雾的地面和高空形势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