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调查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情况,总结了侧柏、油松、樟子松、云杉、河北杨、山杏、甘蒙柽柳、柠条、山桃、刺槐、臭椿等11个树种在造林绿化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干旱区的荒山绿化和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北与关中林区草兔危害及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野外调查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对陕北及关中林区的草兔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陕北和关中林区遭受草兔危害的面积约为12.61万hm2,平均被害株率6.71%,危害的主要树种有山杏、沙棘、刺槐、侧柏、油松等;同一树种在不同地区的受害程度不同,同一地区不同树种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应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调查地区的兔害分成4类,即麟游、耀县、富县为1类,旬邑和千阳为1类,吴旗、安塞和延安为1类,永寿、韩城和潼关为1类;在同一类内,草兔对林木的危害率近似;同时用聚类分析法将调查的9个树种分为3类,即苹果、油松和沙棘为1类,刺槐和仁用杏为1类,侧柏、豆科等为1类。在陕北和关中地区,草兔对林木的危害季节一般均以冬季和早春为主。同时,根据草兔对林木的危害特征,可将其分为剪株型、食苗型、食株型和啃皮型4种。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山西省临汾地区退耕还林地野兔的危害状况,详细介绍了退耕还林地野兔危害的调查方法,掌握了该地区野兔种类、危害特点、主要危害树种及野兔种群密度,调查结果表明:林地兔害品种主要是草兔(Lepuscapensis);受害严重的树种有刺槐、侧柏、油松、山桃、山杏、桑树、白榆、沙棘;对臭椿、刺槐、苹果、梨、花椒的幼树危害较中等,对小叶杨、旱柳、杜梨、紫穗槐、枣树的危害相对较轻。不同地块危害程度不同,个别地块被害株率高达100%,危害最轻的也达13.31%。为山西省兔害的防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山西省制定“野生动物危害补偿”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肃鼢鼠对不同树种危害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退耕幼林地进行了甘肃鼢鼠对山杏、山桃、杞柳、柠条、沙棘、白榆和油松危害的调查,结果表明:甘肃鼢鼠对不同树种危害程度不同,山杏、沙棘和油松被害程度严重,山桃、杞柳和白榆被害中等,柠条被害很轻。因此,在今后补植补造时应补栽甘肃鼢鼠不易啃食的柠条、山桃、白榆和杞柳,同时保护鼢鼠天敌,加大人工捕杀鼢鼠力度。  相似文献   

5.
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管理中的生态阈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啮齿动物群落和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人工林群落生态阈值概念.采用系统分析法,组建了刺槐、油松、侧柏被害模型和飞播造林30 d种子损失模型,并以国家及地方标准的最大允许损失指标偶联求得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管理中的生态阈值模型.结果表明,群落总密度和地面鼠的单因子群落生态阈值刺槐最大,油松次之,侧柏最小;鼢鼠和田鼠在高允许损失率下为刺槐>油松>侧柏,而在低允许损失率下为油松>侧柏>刺槐;草兔为油松最大,侧柏最小;飞播造林中的单因子群落生态阈值不仅决定于地面鼠的总密度,而且还决定于群落各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未成林造林地野兔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兔害,通过目测法和标准地法,对山西省未成林造林地野兔(lepus capensis)的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11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未成林造林地野兔平均分布密度为1.53只.hm-2,高于国家林业局确定的未成林造林地野兔生态域值(保成林指标)0.24只.hm-2的指标;野兔对刺槐危害最重,其次是山杏、油松、侧柏,对毛白杨危害相对较轻;地区间野兔对刺槐的危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致富桥     
《农家科技》2009,(12):28-28
<正>供应信息●山西省方山县马坊镇窑上村的牛爱顺来信:我的苗圃里现有2~3年生的油松苗、容器袋油松苗、侧柏苗、白皮松苗、落叶松苗以及柠条苗、刺槐苗、山桃、山杏、核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光合作用及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黄土高原乡土树种油松、刺槐、侧柏、山杏、连翘、辽东栎、文冠果、丁香、臭柏、金银花等10个树种的光合作用和抗旱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丁香、侧柏和刺槐具有极强的利用太阳光的能力,耐荫性较差,金银花耐荫性最强。与侧柏和刺槐相比,油松的耐荫性较强。金银花、山杏、连翘、辽东栎、文冠果、丁香、臭柏、油松、侧柏、刺槐的耐荫性依次降低。另外,辽东栎、文冠果、臭柏和金银花对弱光的利用率较高,可以适应一定的较弱光照环境。丁香、刺槐和侧柏为典型的阳性树种,金银花为典型的阴性树种,辽东栎、文冠果、臭柏、油松、山杏和连翘既可以适应弱光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的强光照条件下生长。10个树种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及水分特性上有差异,其抗旱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宜黄土高原干旱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山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生态移民迁出可降低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但移民迁出后如何进行生态系统恢复仍不明确.本研究以六盘山海子流域生态移民迁出后设计的6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即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旱柳(Salix matsudana)+刺槐+山杏(Prunus armeniaca)、油松+山杏、刺槐+山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油松+旱柳+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通过调查其土壤养分指标和树木生长指标,以TOPSIS法对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所有植被恢复模式均能够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38.7%~280.4%)和土壤有机质含量(16.5%~298.9%),但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82.9%~65.2%).②植被恢复模式配置的树种中,青海云杉、油松、河北杨和刺槐均能够正常生长,山杏幼苗生长不良,死亡率较高.③TOPSIS综合评价表明,青海云杉+油松+河北杨模式效果最佳(Ci=0.799 9),其次为油松+旱柳+红豆草(Ci=0.537 8)、刺槐+油松(Ci=0.526 3),油松+山杏模式综合评价最低(Ci=0.119 9).研究表明乔木针阔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更适于研究区;在林分形成郁闭抑制林下野生草本后,配置耐阴灌木和草本,利于稳定生态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辽宁朝阳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选择当地造林常见刺槐、山杏、侧柏3种乡土树种开展了造林试验,通过对成活率、保存率、当年苗木新梢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造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一树种在阳坡和阴坡上的造林效果也表现不同,整体上以阴坡的造林效果好于阳坡的效果,各树种以刺槐的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最大,说明刺槐的适应能力强,适合在北方干旱地区荒山上作为主要造林树种。也可以根据当地造林时的实际情况进行造林树种的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