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18个向日葵资源材料种子萌发期的形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筛选与向日葵萌发期抗旱性相关的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向日葵种子萌发期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受到抑制;相对胚根长度、相对胚芽长度、相对胚芽干重、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MDA含量及相对ATP含量与综合抗旱能力D值呈显著正相关,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指标;供试18个向日葵材料中株系88抗旱性最强,D值为1.49,可以作为下一步寻找抗旱基因的基础材料。本研究完善了向日葵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鉴定方法,对向日葵育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份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2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小麦种子萌发期对渗透胁迫的响应,并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筛选抗旱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PEG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胚根数、胚芽鞘长度、胚芽长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各个指标在不同品种间的降低幅度不同,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59.1%、17.1%、51.7%、51.4%、18.5%、19.6%、71.1%;使用单一鉴定指标筛选出的抗旱性品种结果不一致;将隶属函数法与系统聚类法结合,筛选出蜀万8号为强抗旱型小麦品种,绵麦1403为弱抗旱型品种,川麦42和川麦55为不抗旱型品种,其余的为中间抗旱型品种;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与D值的相关性最大(0.90),可将其作为快速鉴定小麦品种抗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花生萌芽期水分胁迫品种适应性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了27个花生品种种子萌芽期对渗透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各品种的发芽率,阻碍了胚根和胚芽的生长,降低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不同品种抗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品种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率和生根率;在17.5%PEG6000水分胁迫处理下萌发期各指标a值(抗旱指数)品种间差异明显,可以作为花生品种抗旱鉴定浓度.  相似文献   

4.
胡麻品种苗期抗旱性综合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通过测定苗期8项生长指标,对16份我国育成胡麻品种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为生产上选用抗旱品种和进行抗旱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时,胡麻株高下降,苗鲜重、根鲜重和苗干重降低;根长、根干重和根冠比增加,植株成活率降低。根长与根鲜重、根干重和D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鲜重与苗干重和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根冠比和反复干旱成活率可作为胡麻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的综合指标。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可以作为胡麻苗期抗旱性评价方法应用。根据D值大小,参试品种苗期抗旱性由大到小为:轮选3号>伊亚4号>陇亚杂2号>宁亚19号>陇亚8号>定亚23号>天亚9号>陇亚10号>陇亚杂1号>晋亚11号>定亚22号>陇亚11号>陇亚13号>坝亚12号>坝选3号>晋亚10号,筛选出了抗旱种质2份,中抗种质12份。  相似文献   

5.
云南主栽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南8个主栽玉米品种(甜糯888、云糯6号、云瑞999、云瑞6号、云瑞47、云瑞88、云优105、云甜玉2号)为试验材料,人工控水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在玉米植株的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8个品种的株高、叶面积、根冠比、SOD、POD和MDA等与抗旱性有关的14个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指标性状进行了干旱胁迫下的抗性评价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相同指标性状评价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抗旱性强、中和不抗旱3类,其中云瑞47、云优105、云甜玉2号3个品种具有较强抗旱能力,云瑞6号、云瑞88和云瑞999具有中等抗旱能力,而甜糯888、云糯6号抗旱性差;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各形态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综合D值均可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依据;干旱胁迫至开花期,只有株高、叶面积、SOD和Pro与抗旱系数间为极显著相关;干旱胁迫至灌浆期,只有地上部鲜重、株高和MDA与抗旱系数间为极显著相关。无论在苗期、开花期或灌浆期,综合D值可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指标,单一指标均不能准确判定某品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现有胡麻种质资源抗旱性及其与重要育种性状间的关系,研究胡麻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和鉴定指标,为抗旱育种及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15份国内主栽胡麻品种建立的抗旱性综合评价体系,以227份国内外胡麻种质、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为材料,考查与其成株期抗旱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因子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抗旱型划分和评价指标筛选研究。结果显示:被考查性状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及关联程度各异,可选择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为优先选择指标;D值与产量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据D值将供试胡麻种质划分为7个抗旱级别,可较好地反映各供试胡麻种质的抗旱性及其特点。说明有选择地测定与D值密切相关的6个性状指标,以其D值作为评价参数可有效且准确的鉴定胡麻种质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效率,筛选抗旱优异种质,以具有代表性的79份油菜为研究材料,通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盆栽苗期干旱存活率试验,分析油菜苗期在干旱胁迫下鲜重、干重、叶面积、相对含水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12个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抗旱系数和抗旱度量值(D值)为衡量指标,对油菜材料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个抗旱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地上鲜重和叶面积平均降幅分别为69.5%和57.9%,过氧化物酶(POD)和脯氨酸(Pro)平均增加67.2%和294%。利用抗旱性度量D值评价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筛选出39个干旱敏感品种、8个抗旱品种、32个中度抗旱品种。D值与相对含水量(0.221~*)、地上鲜重(0.297~(**))、地上干重(0.253~*)、地下鲜重(0.321~(**))、地下干重(0.32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0.276~*)、POD活性(0.496~(**))和Pro含量(0.745~(**))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扁蓿豆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渗透势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甘肃景泰、陇西、镇原、永昌、天水、榆中、宁县、夏河、临夏、渭源和内蒙古土默特、陕西陇县12个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居群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PEG胁迫降低了扁蓿豆种质资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抑制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0.3 MPa的渗透势胁迫可促进陇西扁蓿豆种子的萌发,且在此浓度下其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11份材料。在-0.3 MPa PEG胁迫下景泰和土默特扁蓿豆的相对胚根长较高,表现出一定的抗旱性;高渗透势的胁迫严重抑制了扁蓿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以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芽长等5项为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12份扁蓿豆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景泰>陇西>土默特>镇原>永昌>天水>榆中>宁县>夏河>临夏>陕西陇县>渭源。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倍性多花黑麦草的抗旱能力,同时筛选优异种质资源,以23份不同倍性多花黑麦草为材料,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测定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相对发芽率等6项萌发生长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四倍体多花黑麦草的根长和芽长均高于二倍体,分别高1.79倍和1.26倍。主成分分析表明:活力指数和根长分别为萌发因子和根部生长因子中的主要成分,载荷量分别为0.924和0.743。23份材料的D值变化范围为0.117~0.946,材料PI 238886的D值最低,PI 343155的D值最高。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四倍体抗旱材料5份(PI 343155、特高、929-3、川农1号、PI 619469),二倍体抗旱材料5份(PI 266111、PI 283610、PI 619471、PI 634251、W6 9271),中等材料9份,干旱敏感材料4份。  相似文献   

10.
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条件模拟和抗旱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小黑麦种质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10%,20%,30%,40%)PEG-6000对萌发期种子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与胚芽鞘长度,以研究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模拟条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了适宜于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的指标,同时以各指标与抗旱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合隶属函数法对4个小黑麦种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0%PEG-6000溶液为小黑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适宜模拟条件;发芽率与萌发期抗旱性关系最密切;低浓度(10%,20%)PEG-6000有利于小黑麦种子萌发,并对幼苗根与胚芽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40%PEG-6000完全抑制小黑麦种子发芽;参试小黑麦种质抗旱性强弱为:中饲1048石大1号P4P2,中饲1048小黑麦属于中抗旱型,石大1号属于中间型,其余2份小黑麦种质属于干旱敏感型。  相似文献   

11.
以5个丹参栽培类型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3%、6%、9%、12%)的PEG-6000在萌发期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子叶长、子叶宽、胚芽长、胚根长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丹参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高浓度PEG对种子萌发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3%PEG-6000)处理对丹参种子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5个丹参栽培类型中豫丹参VD发芽率(0%PEG-6000)和发芽势(3%PEG-6000)最高,分别为56.50%、55.50%,豫丹参VC、豫丹参VD和豫丹参VE在12%PEG-6000下发芽率、发芽势为0%;随着PEG胁迫程度的增大,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子叶长、子叶宽、十芽重、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总体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能够概括9个指标82.635%的数据信息,对在前2个主成分中特征向量较大的8个综合指标的相对值进行因子分析,可提取出2个公因子,子叶长、子叶宽、活力指数、十芽重和萌发指数在2个公因子上有较大载荷。9%PEG-6000是较适宜的抗旱性鉴定浓度。根据综合隶属函数值...  相似文献   

12.
甜荞资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体系建立与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荞麦萌发期耐旱性鉴定胁迫浓度与鉴定指标,建立甜荞萌发期耐旱性鉴定体系,筛选优异种质资源,以80份不同来源的甜荞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PEG6000胁迫浓度(10%、20%、25%和30%),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甜荞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10%PEG6000)对甜荞种子的萌发率和根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全生育期旱胁迫方法,以穗颈粗、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7个形态性状的综合抗旱D值为鉴定评价指标,对105份广西地方稻种资源的微核心种质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单株产量与穗颈粗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5个形态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综合抗旱指数D值的鉴定评价,本研究获得了7个强抗旱型的地方栽培稻品种,占6.67%。广西的陆稻资源的综合抗旱力较强,可重点用于强抗旱种质材料的筛选。本研究为广西的抗旱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抗旱性油菜种子萌发期抗旱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浓度(8%~25%)的PEG-6000高渗溶液,对田间表现为不同抗旱等级的5份油菜品种进行种子萌发期渗透胁迫试验,统计分析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3个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材料萌发期抗旱性的关联度,筛选油菜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指标。PEG-6000浓度为19%时,不同抗旱性材料的相对发芽率平均为60.6%,变异系数为51%,强抗旱材料达到90%以上。相对根长平均为57.3%,变异系数为17.9%,强抗旱材料达到70%以上。各材料间差异显著。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与材料萌发期抗旱性的相关度>0.9。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可作为油菜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指标。PEG-6000浓度为19%时,相对发芽率>90%、相对根长>70%的材料,可初步认定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部分小麦材料的抗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地区21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小麦萌发期的发芽率、胚根数、主根长、胚芽鞘长为实验指标研究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萌发期的抗旱特性;用幼苗反复干旱鉴定方法,比较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苗期的抗旱特性;在旱棚内人工控制水分模拟干旱胁迫,以小麦开花期及灌浆期的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POD活性,成熟期的产量为实验指标,研究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中后期的抗旱特性。结果表明:品系11、17、12、4、6、15、14全生育期抗旱性强;品系13全生育期不抗旱;品系20、9、2、19、18萌发期、苗期抗旱性强;品系10、5萌发期、中后期抗旱性强;品系7、1、8苗期抗旱性强;品系16、3苗期、中后期抗旱性强。通过对21份小麦品系萌发期的综合抗旱系数、苗期的综合抗旱系数、中后期的综合抗旱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抗旱相关性不强,其中苗期综合抗旱系数与中后期综合抗旱系数相关系数最高为0.465。  相似文献   

16.
棉花抗旱品种筛选鉴定及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甘肃敦煌、新疆的棉花栽培品种和国内外引进材料中选出76个遗传来源不同的棉花品种(系)作为参试材料,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设置了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两个处理,筛选出与棉花抗旱性密切相关的10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采用综合抗旱系数(CDC)、综合抗旱指数(CDI)、综合隶属函数值(CDM)、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等四种综合评价方法对76份种质材料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显示,四种综合评价方法两两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都在0.88以上,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再利用四种抗旱评价体系得分值对76个受试棉花品种(系)进行K-means划分聚类,最终将76个品种分为高抗(Ⅰ类,5个品种)、抗(Ⅱ类,9个品种)、中等(Ⅲ类,17个品种)、敏感(Ⅳ类,31个品种)、高敏(Ⅴ类,14个品种)5个抗旱等级。为进一步方便育种家简单准确地评价选育材料的抗旱性,利用筛选出的10个农艺性状指标的抗旱系数作为自变量,四种抗旱性综合评价体系得分值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建立了棉花抗旱性预测模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