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旱地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和矿质氮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田间试验为研究手段连续两年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和施用氮肥对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相比,覆膜和覆草均显著增加了0~5、5~10和10~20cm土层水分含量,而施用氮肥却是0~20 cm各土层水分含量均有所降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园作物各生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返青期覆膜和覆草模式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拔节期覆草模武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覆膜模式,灌浆期各模式之同土壤贮水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冬小麦生长期间不同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均较低,时空变化较小;而不同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化较大,其含量的时空变化与施氮量、栽培模武和不同时期有密切关系.增加氮肥用量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矿质氮的累积量,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明显.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累积量为覆草>常规>覆膜.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膜孔点源入渗尿素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尿素的转化规律基本一致,施肥5 d后土壤铵态氮达到最高峰,随后的10 d内迅速下降至土壤的本底值,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后15 d左右达到最大值。不同施肥方式下膜孔点源入渗土壤尿素转化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分布特征有明显的不同。灌施情况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沿着远离膜孔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表施情况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以下7~15 cm的土层内;深施情况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5~17 cm的土层内。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江源区曲麻莱县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总量及比例,结果表明:4种利用方式土壤的氮素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在0~10 cm土层,土壤全氮与有效氮含量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人工草地最高,退化高寒草甸草原最低。与高寒草甸草原相比,退化高寒草甸草原0~10 cm土层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分别降低了52.4%和76.2%,而10~40 cm土层的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却明显增加。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退化导致0~10 cm土层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退化和人工种植均导致0~1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而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明显升高,且这两个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40~60 cm土层又明显降低。因此,退化和人工种植均导致土壤硝态氮沿土壤剖面淋溶下移,并且淋溶主要发生在0~40 cm深度的土壤中。土壤无机氮总量与硝态氮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性,对土壤无机氮总量和比例的研究也表明退化加剧了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蔬菜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养分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陕西杨凌示范区不同日光温室栽培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及变化。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现显著累积趋势,其中以0~20 cm土层有机质、0~40 cm土层有效磷和速效钾以及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尤为突出。蔬菜生长过程中温室土壤剖面中铵态氮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而硝态氮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蔬菜收获后土壤剖面(0~200 cm)硝态氮残留量在707~1 161 kg/hm2之间,平均达954kg/hm2,明显高于农田土壤。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电导率明显高于农田土壤,以土壤表层尤为突出。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均达显著水平,其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说明过量施用肥料特别是氮肥,是引起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穴施尿素、滴灌施肥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碱解氮运移的影响,2019年在甘肃农业大学遮雨棚内开展施肥与灌溉试验,采用穴施尿素和滴灌施肥两种施肥方式,施纯氮量240 kg·hm-2和180 kg·hm-2,充分灌溉量和局部根区滴灌量分别是14 L和7 L。测定在距离滴头水平30 cm、垂直40 cm范围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碱解氮含量,分析施肥与灌溉后土壤氮素转化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更容易随灌水发生水平迁移,而土壤铵态氮更容易向土壤纵深迁移。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大小依次为: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平均变幅分别为32%~40%、26%~37%和6%~12%。局部根区滴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变幅比充分灌溉减小16%~20%。穴施尿素土壤铵态氮含量的空间变幅比滴灌施肥减小12%~28%。穴施尿素和局部根区滴灌调控土壤氮素转化速率,赋予肥料养分缓释性能,从而提高土壤氮素供应能力。因此,穴施尿素结合局部根区滴灌是较优的施肥与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6.
玉米膜孔灌农田土壤水氮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田玉米灌水试验,研究了畦灌和膜孔灌条件下农田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膜孔灌土壤剖面含水率比畦灌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均匀,0~30 cm土层灌水后1天和灌水后5天膜孔灌土壤含水率比畦灌土壤含水率高19.2%和18.3%;在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受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较小,主要分布在30 cm以上土壤层,膜孔灌条件下土壤铵态氮含量随时间分布比畦灌均匀,其含量最大值为41.6 mg/kg,同畦灌相比铵态氮含量增加了4.3%;硝态氮含量受灌水方式的影响较大,在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10~5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膜孔灌比畦灌分别增加了41.3%、96.3%、55.3%、50.7%和46.5%,膜孔灌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时间和垂直土壤剖面分布均匀,其硝态氮含量主要集中在0~50 cm土层,有利于作物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旱棚小车模拟小麦/玉米垄沟套作种植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垄沟部位(垄顶、垄底和沟中)施肥对小麦/玉米生长和产量及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灌水条件下,施肥部位对垄沟套作水分分布影响不显著,但土壤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大;垄顶施肥和垄底施肥处理下,由于水肥异区,其垄上小麦生长带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有效地减少了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淋溶,而后期沟内玉米生长带的水氮处理相同,因此其硝态氮分布差异较小;在相同灌水条件下,垄沟套作可以有效降低水分流失,减少氮肥损失,因此较传统平作更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且以垄顶施肥和垄底施肥效果最显著,小麦产量较平作分别增加11.47%、10.81%,玉米产量较平作分别增加18.87%、22.70%。  相似文献   

8.
基于夜间增温(设增温、常温两个水平)与铜污染 \[设CK(6 mg·kg-1)、LP(43 mg·kg-1)、MP(155 mg·kg-1)、SP(209 mg·kg-1)4个梯度\] 复合因素的7 a旱地定位试验,结合室内20℃和30℃下恒温培养91 d,分析了麦田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含量的变化及其稳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随着土壤中铜含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后降趋势,夜间增温下CK土壤硝态氮和无机态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0.8%和5.7%,在LP、MP处理下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下降17.4%、15.2%,但在SP处理下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分别显著增加6.9%和15.1%,增温与铜含量对土壤无机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呈现显著的交互效应。20℃和30℃恒温培养使无机态氮含量增加1.6~4.6倍、铵态氮含量增加5.2~13.3倍,却使硝态氮含量减少40.3%~65.1%,20℃比30℃恒温培养后土壤中有较高的无机态氮、铵态氮含量和铵/硝比。夜间增温使土壤净氮矿化作用、氨化作用的Q10值均有所提高,但硝化作用的Q10值显著降低16.8%,适当的铜含量(LP:43 mg·kg-1)将加快土壤氮的氨化、矿化和硝化速率。因此,夜间增温提高了旱地麦田土壤氮矿化作用温度敏感性,降低了无机态氮库稳定性,土壤铜污染与土壤氮库转化和增温响应的关系具有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的土壤硝态氮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测坑玉米种植试验研究,分析了常规畦灌和膜孔灌条件下农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膜孔灌溉0~60 cm土层的硝态氮在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变化较大,60 cm以下变化平缓,上下土层硝态氮含量差异相对较小。而常规畦灌在0~40 cm内变化较大,上下土层间硝态氮含量差异较大。两种灌溉方式,表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在整个玉米生育期为双峰形式,以三叶期和抽穗期为最高。与常规畦灌相比,膜孔灌溉消除了硝态氮的表聚现象,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更趋合理,更加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膜孔灌溉由于其覆膜作用,减轻了硝态氮的淋洗,提高了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基施缓释尿素占总氮量20%,50%和100%对棉田土壤无机氮分布、积累以及棉花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明确缓释尿素能否在滴灌棉花上施用,并探讨其施用的适宜基施比例。结果表明,施用缓释尿素可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其中各缓释尿素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不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89.27%、195.58%和112.70%。施肥处理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均表现为富集现象,不施氮处理则表现为负积累效应。土壤无机氮含量随基施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盈余量随基施比例的增大均为先降后增的趋势。棉花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随缓释尿素基施比例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缓释尿素是通过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或单铃重来实现增产的。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缓释尿素占总氮量50%作基肥的滴灌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较高,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在乌鲁木齐市及城郊,通过大气颗粒物采样器、气体被动采样器对大气氮素干沉降进行连续性监测。结果表明:除NH3浓度值ISFR(土肥所)高于XIEG(生地所)外,其他活性氮成分的浓度XIEG均大于ISFR。NO2-N,NH3-N(气态),PNO 3--N,PNH 4+-N(气溶胶态)和PM10(...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城市与草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的差异,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锡盟赛罕塔拉两个地区采用雨量收集器收集了连续两年的降水,并测定了大气氮素沉降物中的全氮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地区大气氮素沉降与降雨量的关系,以及大气氮沉降的氮浓度、总氮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年降雨量集中在夏季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呼和浩特市大气氮沉降的浓度在4-8月份呈递减趋势。其它月份则无太明显的变化,在降雨量最大的7、8月份,沉降氮浓度降到全年的最低值;锡盟赛罕塔拉草原5-10月份的大气氮沉降浓度变化趋势与呼和浩特市基本一致,城市与草原没有显著差异;呼和浩特市氮沉降输入的总氮量2005年与2006年度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每月变化量较大。降水量对沉降总氮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Successful colonisation of plants by pathogens requires efficient utilisation of nutrient resources available in host tissues. Several bacterial and fungal genes are specifically induced during pathogenesis and under nitrogen-limiting conditions in vitro. This suggests that a nitrogen-limiting environment may be one of the cues for disease symptom development during growth of the pathogens in planta. Here we review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 of nitrogen and nitrogen-regulated genes on disease development, caused by phytopathogenic bacteria and fungi. Furthermore,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nitrogen-limitation or general nutrient limitation on several in planta-induced bacterial and fungal pathogenicity, virulence and avirulence genes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研究裸燕麦氮效率,选用8个不同基因型裸燕麦种质进行田间试验,在不同生育期对不同氮素利用效率指标的基因型差异及裸燕麦的氮素营养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基因型间除氮收获指数变异相对较小(CV 5.04%)之外,其余指标均变异较大(CV 11.98%~26.65%);(2)氮流效率与氮素吸收效率、植株氮生产力呈显著(P0.05)、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说明植株干物质生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密切,可作为表征裸燕麦籽粒蛋白含量高低的综合指标,对高蛋白裸燕麦育种具有重要价值;(3)提高花后氮同化量和氮转运量有利于提高氮流效率(r=0.7233**,r=0.7053**);(4)裸燕麦开花期前追施氮肥可有效提高氮素吸收效率(r=0.484*),花后土壤供氮水平过高不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r=-0.701**)。研究表明裸燕麦氮效率基因型效应显著,为氮高效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5.
沙坡头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沙坡头地区引进和野生的19属51种豆科植物的结瘤固氮状况进行了调查,除花生,三刺皂荚,铃铛刺3属3种外,其余48种均能自然结瘤,种的结瘤率为94.1%,其中27种为Allen文献中未记载的结瘤豆科植物。根瘤形态大多数圆形,棒状域指状,形态较为规则,白色黄色者居多,乙炔还原活力测定表明,24.6%为无效根瘤,不同种豆科植物根瘤的乙炔还原活力相差不大,一般活力都较低,乙炔还原活力小于1μmolC2H  相似文献   

16.
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含氮化合物从大气中移除并降落到地表的过程称为大气氮沉降(N deposition),它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化石燃料燃烧、氮肥施用、畜禽养殖等人为活动,致使活性氮的排放量增加,这部分氮素最终以干/湿沉降的方式返回到地球表面,以营养源和酸源的形式介入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改变了氮素的自然循环。中国是全球氮沉降3大热点地区之一。在简要回顾大气氮沉降的研究历史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气氮沉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不同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环境氮素损失的评估、氮沉降监测分析方法的改进、有机氮沉降研究与中国氮沉降现状,氮沉降纳入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前景及氮沉降监测网络的发展等方面。鉴于氮沉降研究的复杂性,建立全国性的监测网络,辅之以模型模拟将是今后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氮磷营养对柴胡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磷营养对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控制的干旱条件下,施用氮肥降低了叶片保水力,尤其高氮处理显著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并明显降低了细胞膜稳定性,严重抑制根系生长;施氮可减缓干旱条件下叶绿素a/b的下降程度,从而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证明高氮降低了柴胡的抗干旱能力。而施用磷肥可增强细胞膜稳定性,促进根系生长,保持柴胡吸水和失水之间的平衡;并能够降低气孔对光合的限制从而保持在干旱下的光合能力。实验证明磷肥能够使柴胡在水分胁迫情况下能保持体内水分及其代谢的平衡,增强柴胡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氮素营养对烤烟抗旱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在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烤烟对干旱胁迫的一些反应,包括脯氨酸的积累、丙二醛含量和叶片膜透性的变化,并对不同氮素水平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烤烟叶片水分状况、烤烟生长及其根冠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烤烟的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干物质积累均下降,而脯氨酸、丙二醛、束缚水含量升高,膜透性增大,施氮烤烟与不施氮烤烟之间有明显差异.氮素营养改变了烤烟适应干旱的方式,施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烤烟的生理耐旱性,促进了根系的发育,增加了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大豆共生固氮动态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世界上的重要农作物,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它既是人畜的重要食品和饲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以大豆为中心的有机农作体制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环境污染。评价大豆在有机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时,人们首先注意到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特性,并着眼于固氮量的估计。为查明新疆气候、土壤条件下的大豆共生固氮动态及特性,我们于1983年开始进行了大田调查,并进行了盆钵、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20.
张掖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的氮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张掖市浅层水NO-3 浓度 1 .69~ 1 49.6mg/L ,均值 5 4 .1 7± 41 .97mg/L(n =1 5 ) ,深层水NO-3 浓度 3.89~ 82 .85mg/L ,均值 35 .65± 2 8.0 8mg/L(n =1 2 )。西北部污灌区大部分浅层水样的NO-3 -δ1 5N值在 + 9‰~ + 1 4‰之间 ,不但NO-3 浓度高 ,而且NH+4含量大 (达 1 0 5mg/L) ,说明地下水NO-3 来自灌溉的污水 ;东部非污灌区浅层水NO-3 -δ1 5N值变化在 + 9‰~ +1 1‰ ,指示地下水NO-3 来自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 ;城区、南部和西部深层水绝大部分样品的NO-3 -δ1 5N值在 + 4‰~ + 7‰之间 ,指示地下水NO-3 主要来自矿化的土壤有机氮 ,结合Na+与Cl- 以及δ1 5N与NO-3 的相关图进一步分析 ,揭示δ1 5N小的一端还有显著的化肥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