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宁市为研究区域,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三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宁市2003~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地均固定资产投入、人均建设用地、土地农业利用率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西宁市2003-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渐提高,尤其在2007年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明显增大,土地投入产出指标明显提高。但土地利用强度指标未达到其应有的贡献水平,建议今后城市发展中更应在土地利用强度指标上寻找解决办法以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南省1978—2012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期间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了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和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人均耕地、政策法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和政策法规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推动作用长期内更为显著;农民人均收入和政策法规是农用地集约利用预测方差的主要来源,总贡献保持在52%以上,而农业总产值和人均耕地对农用地集约利用预测方差的贡献不足14%。从整体看,河南省农民人均收入和政策法规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集约梯度下地价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价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以石家庄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划分集约梯度,运用雷达图法和偏相关法,对不同集约梯度下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分析,石家庄市住宅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契合度约为70%,二者关系密切,但不同集约梯度下,二者关系的紧密程度差别较大;分梯度分析,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契合度为80%(集约梯度下)>75%(低效梯度下)>55%(过度梯度下),偏相关系数为0.879(集约梯度下)>0.550(过度梯度下)>0.257(低效梯度下);集约梯度下,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契合度最大,关系为高度相关,地价越高,集约程度越好,二者关系最紧密。  相似文献   

4.
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陇南市城市空间拓展难的现实,从建设用地投人产出、用地结构、强度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陇南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的原因,为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及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陇南...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处于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城市,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两者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中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体系,计算其17个地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数和城镇化指数,并构建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度量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7个地市中,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属于高水平协调和较高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7个,较低水平协调和低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10个;在城市发展类型中,集约度滞后型的城市有7个,城镇化与集约度同步型的城市有4个,城镇化滞后型的城市有6个。文中从理论上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合理分析了研究区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对四川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做出科学判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的基本特点,选取了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程度4个方面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相对重要权值,根据研究区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指标的定量化取值.最后定义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定量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的4个考查准则分别处于较差和一般可持续利用水平,加权叠加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长期处于一般可持续利用水平,因此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鄂尔多斯沙棘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建设十年以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效,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遗传算法,构建了一个拓扑结构为6-16-1的GA-BP等级评价模型。该模型以沙棘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指标数据作为输入,综合评价等级值作为输出,对鄂尔多斯人工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经过数十年的生态建设,鄂尔多斯市五个旗(区)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各地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等级值依次为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达特拉旗>杭锦旗。该模型符合精度误差要求,结果客观稳定,可为日后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的持续开展和管理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中紧扣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对中国62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评价,揭示其空间分布格局基础上,重点凝练城市土地优化利用的战略层次和措施.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存在一致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武汉都市圈、成渝地区城市群等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度高,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县级市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偏低.2)中国城市土地利用优化战略分为战略目标、约束条件、措施层等.区域层面,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为导向,统筹区域生产要素配置,促成”产城”高度融合、带动区域就业合理格局.土地利用配置及制度创新层面,创新城乡土地统筹规划机制,对城乡土地进行时间、空间与产业之间合理安排,强化完善基本供地机制,构建城乡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挂钩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长效机制.3)对接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调整、文化培育、城市空间重塑,合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和数量结构,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积极进行城市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将是中国城市土地利用转型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9.
民勤县耕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民勤县各乡镇耕地集约利用度,并形成集约利用等级分布图,对各乡镇耕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最大的准则层是耕地投入强度;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单位耕地农作物产量;耕地集约利用度最高的是薛百乡,最低的是红沙岗镇;薛百乡、重兴乡处于高度集约区,大坝乡、收成乡处于中度集约区,昌宁乡等10个乡镇处于一般集约区,红沙岗镇等4个乡镇处于不集约区。  相似文献   

10.
近25a新疆LUCC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1981-2005年气象数据及两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运用改进的Holdridge植被生态分区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以及重心模型,分析了新疆LUCC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及变化趋势。研究表明:25年间新疆温度升高,降水增多,气候变化使得区域内植被群落格局发生变化,北部地区的未利用地向草地、灌木等生态类型转化;同时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区域西北地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加,生态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重心由北偏西48度移动了3.87km,其中气候影响使土地利用程度重心由北偏东33度移动了1.25km,人为影响使其由北偏西66度移动了3.88km。  相似文献   

11.
民勤沙区不同稳定性沙丘植被生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固定沙丘优势种均生长不良,枯梢、死亡普遍,其伴生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均很小;沙丘水分条件决定了其生境条件,固定沙丘水分条件最差亦即生境条件最差;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表面易形成粘粒、粉粒结皮,其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影响降水下渗;固定沙丘表面田间持水量大是影响降水下渗的关键,其沙丘表土层粘粒、粉粒含量高是导致其田间持水量大的关键。其伴生草本植物密度并不随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而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降水少、气候干燥、表土层土壤水分易蒸发损耗所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肖艳  #  刘红斌#  李铷  傅杨  汤东生 《植物保护》2020,46(6):264-269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云南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的除草剂, 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麦田常用7种茎叶处理剂各7个梯度剂量对小籽虉草的毒力?结果表明, 在推荐剂量下, 50%异丙隆WP?5%唑啉草酯EC?15%炔草酯WP?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7.5%啶磺草胺WG?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对小籽虉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34%?99.43%?87.50%?75.00%?34.50%?37.50%, 54.17%, 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92%?92.66%?56.09%?74.43%?57.17%?45.61%?44.67%?所有除草剂中, 唑啉草酯的GR90接近推荐使用剂量的90%?异丙隆的GR90略高于推荐剂量, 其他除草剂的GR90远高于麦田推荐使用剂量?以上结果表明, 防治麦田杂草小籽虉草的首选除草剂为唑啉草酯, 备选除草剂种类少?  相似文献   

15.
黄人鑫  姜婷 《干旱区研究》2004,21(4):430-433
从新疆巩留县往西的察布查尔县境内,约2 000 km2的伊犁河南岸荒漠是未来灌区项目建设的所在地。2002年8月,对该地及其南缘和北缘地带的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查明计有291种昆虫,隶属于15目87科239属,并对未来灌区建设对昆虫区系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宁夏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宁夏各地≥0℃和≥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9 a增加显著;≥10℃积温不同等值线明显向地势较高地区移动,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积温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0℃和≥10℃积温期间降水量主要在部分干旱地带增加,这有利于干旱地带农牧业生产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7.
新疆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资料和文献,研究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寻求湖面变化和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得出降水量和湖面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06 43,经显著性检验,并用大量的数据及事实分析了湖面面积和其他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因子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大致预测艾比湖湖面的变化趋势,为决策层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套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灌区可持续发展和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需要。应用河段差法、引排差法、最大蒸发量、作物总需水量方法计算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别是49.3×108,49.2×108,54.4×108,49.7×108m3。方法相互佐证,引排差法计算结果,49.2×108m3是灌区实测引用黄河水量。引用黄河水量的分析为河套灌区节水改造、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以及黄河干流水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成灾状况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以1988-1998年蝗灾记录资料和1997-1999年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初步探讨了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数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近十年来刚察县气象资料,定性分析了不同年份灾情状况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7月份的平均气温和累积降水量对当年蝗灾发生强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