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合应用变异系数、重心迁移模型、比较优势模型以及统计学和GIS分析方法,探讨了1980-2009年陕西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生产总体变化显著,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但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将危及区域粮食安全;根据粮食产量高低和生产稳定性特征,将陕西省分为高产低变型(宝鸡、咸阳、渭南、汉中)、低产低变型(安康、商洛)、高产高变型(西安)、低产高变型(榆林、延安、铜川)四个粮食类型区;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较大,铜川、西安和商洛粮食紧缺,宝鸡、咸阳、渭南和榆林粮有盈余,延安、汉中和安康粮食基本自给;粮食生产总体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重心移动的阶段性明显,总体呈"北上东进"的移动趋势;各类粮食作物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小麦、玉米和大豆、稻谷生产具有优势的地区分别在关中、陕北、陕南。研究结果以期为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区域粮食生产宏观布局与优化以及农业的结构调整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改进的TOPSIS模型在陕西省农业干旱脆弱性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10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从暴露性、敏感性以及恢复能力三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改进的TOPSIS模型计算得出各市区的相对贴近度,对陕西省农业干旱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干旱脆弱性存在地域性差异,10个市区的农业干旱脆弱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安康(0.7841)商洛(0.7650)汉中(0.6939)西安(0.5977)榆林(0.4657)延安(0.4605)渭南(0.4555)铜川(0.4319)宝鸡(0.3525)咸阳(0.2996),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从暴露性来看,陕西省农业干旱暴露性指数最高为渭南,其次为咸阳和西安,其它市区均较低;从敏感性来看,陕西省农业干旱敏感性分布两极分化严重,主要表现为陕南地区敏感性总体偏高,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除铜川市和延安市敏感性较高外,均处于较低水平;从恢复能力来看,陕西省农业干旱的恢复力分布无明显规律,按其恢复力由高到底排序依次为:延安渭南榆林咸阳西安铜川宝鸡汉中安康商洛。改进的TOPSIS模型能较合理地从整体上对农业干旱脆弱性进行评价分区,符合实际情况,为其他多属性综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算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运用重力模型,采用1990-2006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各年份入境旅游客流、旅游外汇收入的全国和各大区重心位置,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在经度和纬度方向上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波动性,总的变动趋势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方向移动,接待客流量的南北差距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呈年际波动;旅游外汇收入重心整体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规律性移动,旅游外汇收入的南北、东西差距总体进一步加大,近两年出现缩小趋势;入境旅游客流与旅游外汇收入重心在位置上有差异,收入重心在南北方向上较客流重心偏北约2个纬度,在东西方向上收入重心较客流重心偏东约1个经度;七大区的入境旅游客流重心、收入重心空间变化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各个大区内省际之间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以传统型旅游城市桂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对2016-2020年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之间的错位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在时序发展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但二者一直处于错位状态,并且疫情又加重了其错位程度。2)在空间分布上,正向错位区主要稳定分布在部分中心城区、阳朔、龙胜等区域,中部及边缘地区为反向错位聚集区,部分区域还出现了正反错位类型的根本性转变,整体呈现出“严重错位程度为主,正反错位类型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3)桂林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主要是由部分区县二者间的不协调发展所致,其中,叠彩区、临桂区和阳朔县属于桂林旅游空间错位的关键错位区。4)桂林旅游空间错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交通条件、政策环境、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要素是桂林旅游空间错位的主要障碍因子,不同区域、不同错位类型区的关键障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各因素在不同区域间的障碍度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视角的陕西省资源环境压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了基于足迹家族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价体系,并用于陕西省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估.结果表明,1990-2013年陕西省生态压力由中下(Ⅱa)降为较低等级(Ⅰb),GHG排放由较低(Ⅰb)升为中上等级(Ⅱb),水资源压力由中上(Ⅱb)降为中下等级(Ⅱa),资源环境压力由1990的中下(Ⅱa)波动降至2003年的很低(Ⅰa),再波动升至2013年的中下等级(Ⅱa).空间上,西安和渭南的生态压力很高(Ⅲb),咸阳和延安较高(Ⅲa),铜川中上(Ⅱb),榆林、宝鸡和安康中下(Ⅱa),汉中和商洛较低(Ⅰb);陕北(榆林和延安)和铜川的GHG排放很高(Ⅲb),西安较高(Ⅲa),成阳中上(Ⅱb),渭南中下(Ⅱa),宝鸡和汉中较低(Ⅰb),商洛很低(Ⅰa),安康属碳汇(Ⅰs);陕北和除宝鸡以外的关中地区(西安、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的水资源压力很高(Ⅲb,),宝鸡中下(Ⅱa),商洛较低(Ⅰb),汉中和安康很低(Ⅰa);陕北和西安的资源环境压力很高(Ⅲb),铜川、渭南和成阳较高(Ⅲa),宝鸡较低(Ⅰb),陕南(商洛、安康和汉中)很低(Ⅰa).降低陕西省资源环境压力的制约因素是GHG排放的快速增高.严守耕地资源红线和依靠农业高新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森林保育及坚持绿色发展,是提高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耕地变化驱动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陕西省以及11地市(区)1997-2006年耕地变化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陕西省各地市(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陕西省省域耕地面积变化第一驱动力为社会经济因素,第二驱动力为退耕还林政策;根据驱动因子内容划分,咸阳、宝鸡、渭南、榆林、商洛属于产业拉动型,铜川和延安属于投资推动型;西安、汉中和安康属于社会经济综合驱动型;10个地级市均受到退耕还林政策的驱动,杨凌示范区则由于特定的发展时期受到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影响。陕西省11地市(区)耕地变化的第一驱动力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第二驱动力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旅游流转移的陕西省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西省入境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游客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转移而来的,但三大区域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转移成长过程各不相同,研究发现:环渤海是陕西最大的入境旅游中转地,且年际变动较小,比较稳定;长三角向陕西转移人数少于环渤海,年际变动大,处于波动增长状态;珠三角向陕西转移数量最少,且这些年不增反减,年际变动较大;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趋于多元化,日渐稳定和均衡;陕西省对三大区域入境游客的吸引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需在开拓三大区域入境旅游市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集散时空动态研究对于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精确定位、旅游业发展重点与方向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构建了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空间集中指数模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重心模型、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运用GIS功能对内蒙古2000-2013年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时空动态演变及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内蒙古入境游客人数从391943人迅速增加到1616136人,年均增长率达12.50%,内蒙古东部与中西部入境游客数量差距巨大,且呈现东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中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快速增长,西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增长缓慢特点;2)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空间集中指数逐渐变少,表明入境客流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呈现逐渐分散态势;3)入境客流重心的运动模式呈现由“中部-东部-中部”的动态流动模式,市场重心于2000-2007年逐渐向东部地区偏移,2007-2013年逐渐向中部偏移,表明内蒙古入境客流重心不稳,入境旅游客流集散空间变化较大;4)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中缺少明星市场,有2个金牛市场、6个幼童市场和4个瘦狗市场,表明内蒙古地区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对陕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因素与特征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划依据,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陕西省旅游资源进行了区划研究。研究结果将陕西省旅游资源划分为4个旅游资源区,16个旅游资源亚区,各旅游资源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特征,在开发利用上也具有不同的方向,采用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旅游流质指数、差异分析,定量测评中国大陆31省市近15年入境旅游流质,构建"接待指数-流质指数"二维矩阵,分析发现:我国省域入境旅游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且极化现象显著,双高型均为东部地带,双低型几乎全为中部和西部地带。内生增长型和外延增长型省区数量相对较少;入境旅游流质量与平均停留时间、人天花费显著相关。延长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和提高旅游花费将是提高入境旅游流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喀纳斯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贸易因素,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和不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通过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来判断旅游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状态.从旅游"六要素"和旅游废弃物七个方面计算了喀纳斯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2007年不可转移旅游生态足迹为51215.69hm2,其中旅游住宿和旅游交通对...  相似文献   

12.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采用基本特征描述、可视化分析、等级嵌套分析、中心性分析和网络密度分析,对赴西藏游客旅游数字足迹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布达拉宫、纳木错、大昭寺、八廊街和羊卓雍错是西藏核心旅游景点,在连接西藏其他景点和吸引游客上起到关键作用;纳木错和羊卓雍错是主要集聚点,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米拉山口是主要辐射点,八廊街既是主要集聚点又是主要辐射点;西藏旅游景点可分为3级,最受游客喜爱的热门景点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和林芝地区;景点网络密度小,整体结构松散且不均衡,景区间联系不紧密;热门景点均具有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便利、可达性好的特点,其中交通和距离是影响西藏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发展的多元化、高速公路通达性日趋成熟及居民旅游需求的变化,自驾游越来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自驾游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对居民人身、财产带来一定安全隐患。鉴于此,借鉴行为学、统计学及心理学相关理论,从六个维度、22个属性出发,构建了居民自驾游风险认知定量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厘清居民对自驾游活动的心理感受和认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自驾游者风险认知的影响,以期了解居民自驾游风险认知现状。研究结果可为旅游业进一步规范自驾游旅游市场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新兴的旅游业态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中基于旅游者网络游记,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基于数字足迹下的内蒙古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域旅游流流量淡旺季差异显著,旅游者停留时间相对较短;旅游流网络结构分布不均衡,核心盟市作用突出;凝聚子群联系不紧密。文章立足于中国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紧密联系"大数据",拓展了旅游研究的广度;为内蒙古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光农业旅游是一种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从西安市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区位、市场、资源等优势出发,分析西安市建立观光农园的可行性,确立观光农业的市场定位并提出建立“三园“、“两区“的开发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形象提升的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营销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河西走廊地带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比起其他省区,差距却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旅游形象定位、旅游营销策划和市场宣传上存在着弱点。基于此,在分析河西走廊现状旅游资源特征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之上,结合旅游市场调查和旅游地空间竞争分析,对地方文脉进行深入剖析,构建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形象。最后,提出河西走廊区域旅游营销策划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在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后,依然没有进入正常轨道,该文从宏观视角分析了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研究认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主要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目的地间合作,历史文化是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的核心,以第二亚欧大陆桥为主轴的交通轴线是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的支持体系,利益分享是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水平与规模.但在旅游资源质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其数量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如何的研究较少,故文中选取全国及31个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17种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数量、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数据,对旅游资源数量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地区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民俗节庆面临原真性和商业化的两难局面,并且原真性与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关系也尚未明确。本研究以那达慕为例,构建民俗节庆原真性、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关系模型,考察原真性对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探讨原真性和商业化的互动策略。研究表明:民俗节庆原真性包括客观原真性、建构原真性与存在原真性三类,它们都直接影响游客体验。仪式、风俗、生活用具、旅游纪念品是客观原真性的具体表现;服装、舞蹈、比赛等是建构原真性的表现;而参与性节目是存在原真性的表现。这三类原真性是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