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粉虫壳聚糖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浓度分别为1%和10%的甲酸、醋酸和乳酸三种有机酸中,脱乙酰度在75%以上的黄粉虫壳聚糖在有机酸的浓度为1%时可以溶于甲酸、醋酸、乳酸,不溶于柠檬酸、酒石酸、草酸,部分溶于水杨酸;在有机酸的浓度为10%时可以溶于甲酸、醋酸、乳酸、柠檬酸和酒石酸,不溶于草酸,部分溶于水杨酸。在无机酸的浓度为1%时可以溶于盐酸和硝酸,不溶于硫酸和磷酸;在无机酸的浓度为10%时,在供试的几种酸中均不溶;黄粉虫壳聚糖可以溶于1%~60%的醋酸,在醋酸浓度为80%时有少部分溶解,在冰醋酸中部分溶解。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柠檬酸、乳酸和醋酸对鲜牛百叶的脱黑膜作用.结果柠檬酸、乳酸和醋酸的脱黑膜效果明显好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化学试剂,其中,柠檬酸脱黑膜效果最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有机酸浓度、漂烫温度(电磁炉所设温度加热至沸腾)、漂烫时间3个因素对牛百叶脱黑膜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此3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黑膜条件为柠檬酸浓度5%,漂烫温度150℃,漂烫时间1.5 s.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高脱乙酰度、高黏度的壳聚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甲壳素品种和粒度、碱液浓度、碱处理方式、温度5个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利用优化条件制备壳聚糖后,测定其黏度和脱乙酰度。[结果]不同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依次为碱处理方式>碱液浓度>温度>甲壳素粒度>甲壳素的品种。优化的壳聚糖制备条件为碱处理方式1+1+1、碱液浓度50%、温度110℃、甲壳素粒度20、甲壳素的品种为东海小虾壳。制备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黏度分别为94%和2760 mPa.s。[结论]将得到的壳聚糖制成壳聚糖醋酸膜,对活性橙的染料废水有明显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碱法从马尾松毛虫蛹中制备壳聚糖,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蛹依次经盐酸脱矿物质、氢氧化钠脱有机物质、双氧水脱色处理后获得白色片状固体物甲壳素,其水分含量为3.32%,灰分为0.99%,脱乙酰度为92.54%,粘度为18.3MPa·s;由甲壳素制备壳聚糖的条件为NaOH浓度50%,处理时间5h,处理温度80℃;由甲壳素获得壳聚糖产品的产率为79.21%。  相似文献   

5.
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干虾壳为原料,采用5种方法提取甲壳素,同时对蛋白质进行回收,得出从干虾壳中提取制备食品级甲壳素最优方案。结果表明,方法Ⅴ为最优方案,即虾壳预处理为5 mm大小,10%柠檬酸浸泡13 h,10%Na OH于97℃处理3 h,再经过10%H2O280℃水浴浸泡2 h氧化脱色,处理过程中料液比(m∶V,g∶m L)均为1∶10,可制得残留氮量2.20%、灰分含量1.33%、产率为25.16%的食品级甲壳素。产生的废液采用乙醇沉淀法回收蛋白质可减少污染,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6.
杏仁百合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杏仁、百合为主要原料,经磨浆、乳化、调配和均质,制得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复合饮料。试验结果表明:杏仁脱苦去毒用0.3 %的柠檬酸在40℃ 下浸泡24 h效果最佳,百合防褐变处理用0.2 % VC+0.1 % 柠檬酸效果最好。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杏仁5 %,百合4 %,白砂糖6 %,乳化剂0.2 %,增稠剂0.15 %。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0.06%nisin,0.06%nisin+0.5%乳酸,0.5%壳聚糖,0.5%壳聚糖+0.5%乳酸,0.5%壳聚糖+1%醋酸溶液以及无菌蒸馏水(对照组)浸泡处理冷却猪肉,然后用保鲜膜包裹后4℃储存,定期测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BARS值、p H值和a*值,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isin和壳聚糖分别协同0.5%乳酸溶液对冷却猪肉进行处理,能使冷却猪肉具有良好的防腐保鲜效果,挥发性盐基氮和脂质氧化上升较慢,对p H值影响较小,同时能使冷却肉a*值降退延迟,nisin或壳聚糖协同乳酸用于冷却猪肉防腐保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害虫马尾松毛虫中提取甲壳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酸碱法对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N aOH不同处理条件对脱有机物质和甲壳素产率的影响,确定了从马尾松毛虫蛹中提取甲壳素的基本工艺:(1)脱矿物质:盐酸浓度为2.5%,浸泡时间为20 h,浸泡温度为30℃;(2)脱有机物质:N aOH浓度为6%,浸泡温度为75℃,浸泡时间为10 h;(3)脱色:双氧水浓度为9%,浸泡时间为2.5 h,浸泡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甲壳素产品为白色粉状固体,其N含量为6.87%,灰分为1.19%,水分为8.37%。产率为29.97%。产品的N含量达到食品级甲壳素标准,灰分含量达到工业级甲壳素标准。实验有助于后续深入研究马尾松毛虫蛹中甲壳素的提取,也为今后进一步制备虫蛹壳聚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五谷虫蛹壳为原料,采用酸碱法提取甲壳素并制备壳聚糖.结果表明,从五谷虫蛹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最佳工艺为:盐敏脱矿物质的质量分数为5%,处理温度为30℃,处理时间为20h;NaOH脱有机物质的质量分数为5%,处理温度为75℃,处理时间为6h.在此工艺下所得甲壳素产品为白色片状固体,其产品质量指标达到食品级甲壳索标准,其水分含量为6.89%,灰分为0.81%,含氮量为6.51%,提取率为32.3%.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工艺为:NaOH质量分数55%,浸泡时间6h,浸泡温度100℃.所得壳聚糖产品为白色片状同体,其水分含量为3.17%,灰分为0.67%,脱乙酰度为80.94%,黏度为20mPa·s,提取率为19.4%.  相似文献   

10.
三种保鲜剂对常温下羊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了醋酸复合保鲜液、山梨酸钾复合保鲜液和高粘度膜保鲜液对羊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8%的山梨酸钾、5%食盐、1%柠檬酸钠、10%醋酸钠7、6%水配制的复合保鲜液在肉样表面喷涂一薄层,采用真空包装,能使羊肉在20~27℃下保鲜16 d;33%糊精2、.5%葡萄糖、9.9%食盐及水配制的高粘度保鲜膜,能较好地保持羊肉色泽、风味,使羊肉保鲜7 d;2%醋酸、1%乳酸、0.25%柠檬酸、0.1%抗坏血酸复合保鲜液可保存鲜肉7 d.  相似文献   

11.
实验对香橙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进行了研究。在发酵乳30%的条件下,以鲜橙汁、白砂糖、柠檬酸、稳定剂(稳定剂是由海藻酸钠、单甘脂、蔗糖酯组成的B-1型乳化稳定剂)为因素,以果汁添加量10%、20%、30%,白砂糖添加量6%、8%、10%,柠檬酸添加量0.05%、0.10%、0.15%,稳定剂添加量0.03%、0.04%、0.05%为水平,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鲜橙汁20%,白砂糖8%、柠檬酸0.05%,稳定剂0.04%。  相似文献   

12.
乳清发酵法制备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两步厌氧发酵法用于从乳清制备乙酸。[方法]以乳清为原料,通过两步发酵法制备出乙酸。在第1步发酵过程中用植物乳杆菌(1.215 8)将乳清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在第2步发酵过程中用丙酸杆菌(1.2130)将乳酸发酵成乙酸与丙酸,二者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在发酵的第1步过程中,乳酸的转化率达到47.47%;在发酵的第2步过程中用气相色谱仪成功地将乙酸与丙酸进行了分离,分离的乙酸转化率达到5.643%;乙酸浓度在1~8 mg/ml范围内时,乙酸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9 4,回收率为102.7%。[结论]利用该方法从乳清制备乙酸,不仅能合理开发利用乳清,而且还能降低乙酸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蒋慧  于磊  马春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20-1021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对青贮效果的影响。[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即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以50%+50%、60%+40%和70%+30%比例混播,分析各处理青贮材料的pH值、CP、NDF、ADF、乙酸、丁酸、乳酸和总酸的变化,研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播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单播苜蓿相比,混播可以显著降低青材料的pH值(P〈0.01)、NH3.N/TN值(P〈0.01)和丁酸含量(P〈0.01),有利于保存青贮物的营养成分。混播还可提高青贮产物中乙酸、乳酸和总酸的含量(P〈0.01),从而提高苜蓿青贮品质。[结论]以混播处理A(苜蓿50%+无芒雀麦50%)效果最好,pH值,NH3-N/TN的含量最低,乳酸含量和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添加剂对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利用糖蜜、甲酸、乳酸菌制剂和酶制剂分别或共同对 2种不同含水率的苜蓿进行了青贮调制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添加剂处理的苜蓿 1(含水率 71%~ 73% )和苜蓿 2 (含水率 6 2 %~ 6 4 % )青贮饲料的等级均为良好 ,且发酵品质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糖蜜使苜蓿 1和苜蓿 2青贮饲料乳酸与总酸质量比分别提高 4 7%和 32 % ,NDF降解率分别提高 10 %和 2 2 % ;乳酸菌制剂降低了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 ,提高了乙酸含量 ,使NDF降解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 2 6 %和 18% ;酶制剂提高了动物的消化率 ;乳酸菌制剂和酶制剂共同作用使乳酸与总酸质量比分别降低了37%和 39% ,同时提高了动物消化率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甲酸处理使饲料中乙酸与总酸质量比分别降低了31%和 2 5 % ,NDF降解率分别提高了 19%和 14 %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糖蜜有效抑制了苜蓿 1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 ,但苜蓿 2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显著优于苜蓿 1(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HS-SPME-GC-MS法检测中国白酒中乙酯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HS-SPME-GC-MS方法,检测了3种中国白酒酒样中的乙酯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Shan”中含较多的乙酸乙酯、较少的乳酸乙酯和戊酸乙酯;“Si”中含较多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是典型的浓香型白酒;“Bei”含乙酯类成分较少。  相似文献   

16.
以甜菜渣和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按照不同质量比(鲜样)混合青贮,分析添加玉米秸秆对甜菜渣青贮饲料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渣直接青贮其乳酸含量较低(0.67%),乙酸含量较高,为乙酸发酵类型;添加玉米秸秆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P0.05),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P0.05),9∶1和8∶2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氨态氮的生成量(P0.05),其发酵类型均为乳酸发酵型。通过flieg评分体系对不同组合进行评价,其等级均为良好。添加玉米秸秆后除9∶1处理组以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明添加玉米秸秆降低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添加玉米秸秆后其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除9∶1处理组以外其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综合各项指标,认为甜菜渣和玉米秸秆的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为90%甜菜渣+10%玉米秸秆(9∶1)。  相似文献   

17.
接种乳酸菌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接种同型乳酸菌后,苜蓿青贮的pH值降低,乳酸含量增加,乙酸、丁酸、氨氮含量下降;接种异型乳酸菌后,则苜蓿青贮的pH值提高,且乙酸含量增加;添加绿色发酵汁,既能降低苜蓿青贮的pH值,增加乳酸和乙酸含量,还可减少丁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用从健康奶牛瘤胃液中分离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3株即HL1、HL2、HL3,进行体内外发酵试验。体外发酵试验是按瘤胃液是否添加菌株分为对照组(C),添加HL1组(T1),添加HL2组(T2),添加HL3组(T3),以便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体内发酵试验是将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添加到粗精比60∶40组(T4),粗精比50∶50组(T5),粗精比40∶60(T6)日粮中,对照组(C)为不添加菌株的各自日粮,检测该菌株在日粮变化的情况下在瘤胃中产酸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1)在体外发酵试验中,三组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明显低于C(p0.05);T1组中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C、T2和T3(p0.05),而T2和T3却不显著高于C(p0.05);T1组和T3组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p0.05)。(2)在体内发酵试验中,T4组与自C相比,pH显著降低(p0.05),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和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T5组与自C相比,pH未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显著减少(p0.05);T6组与自C相比,pH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未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最强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HL1)体内外均能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降低乳酸的浓度,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