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文以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及生物多样性理论对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城区绿地景观网络不完善,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生态格局缺乏足够的连接,城区内的绿地斑块分布不均,新、旧城绿地建设差距较大,同时城区绿地景观特色不明显,绿地景观异质性不高,绿地景观类型单调。因此在今后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应注重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的连续性,合理安排城区绿地斑块,发展不同功能的特色绿地景观,使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形成"城在林中,绿在城中"的城市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2.
厦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与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厦门城区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厦门城区绿地生态系统中,单位绿地斑块最多,占城区绿地系统总斑块数的32%,而居住区所占面积较少,但斑块数却占总斑块数的28%。风景林地的斑块数最小,仅为1.3%,但其面积却在城区绿地系统中占的比例最大,达32.2%。公共绿地景观斑块不多,只占12%,而绿地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24.6%。厦门本岛城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243,绿地整体的多样性指数较低;景观优势度为0.914,均匀度为0.642,整体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均匀,存在看少数绿地景观控制着整个绿地格局;绿地廊道密度为0.549,分布密度较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生态防护功能。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为试验区,应用地理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基本节点3种类型。运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构建了城镇区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城镇区有53个绿地斑块,构成了城镇区绿地生态网络节点的核心;规划的14条潜在生态廊道能很好地结合绿地资源分布特点,连通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构建城镇区生态绿地网络系统。通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景观中心度评价等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价城镇绿地系统现状,优化城镇生态绿地网络,为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图5表3参17  相似文献   

4.
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从斑块、廊道和基质3个层面的绿地景观格局要素的构建出发,提出城乡绿地景观格局生态规划的基本模式,以其为城乡绿地系统构建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从斑块、廊道和基质3个层面的绿地景观格局要素的构建出发,提出城乡绿地景观格局生态规划的基本模式,以其为城乡绿地系统构建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3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对城区公园绿地景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了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等指数对北京市城区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内共有公园绿地斑块105个,绿地面积5 565.74 hm~2,占城区总面积的4.07%。绿地面积以面积大于50 hm~2的大型斑块为主,占总绿地面积的77.66%,缺少社区公园等小型斑块绿地。公园绿地斑块密度为1.89个·km~(-2),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8,优势度指数为0.83,均匀度指数为0.49。绿地斑块景观分布不均衡,分布不合理,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7.
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些景观生态学指数的计算与分析,对宜春市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生态学原理规划后的绿地斑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斑块大小分布呈均匀态势,多样性和均匀度有一定的增加,而优势度有所下降,分离度和景观破碎度也有大幅的下降,分维数则有较明显的上升,绿地景观空间格局优化成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出适合中小城市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方法,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2008年5月IKONOS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对聊城市主城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聊城市主城区绿地质量低,斑块散而小,绿地破碎化程度较严重,绿地景观整体多样性不丰富,公共绿地匮乏,建议今后要强化大、中型绿地斑块的建设,积极规划建设或改造公园绿地,为今后"江北水城"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太原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5):805-808
通过提取不同时空尺度下太原市城区绿地景观信息和分析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城市生态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2006,2015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SVM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利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景观格局特征指数。结果表明,在过去近10 a中,城区绿地景观面积比例由30.60%上升到35.41%,新增绿地主要来源于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分别为3 405,2 710 hm~2,失去的绿地主要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 444 hm~2;城市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形状更加复杂,景观多样性降低;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调整、城市道路建设和政府政策是城市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从自然、历史、生态、景观四个方面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绿地体系,最终形成“生态基质.绿色走廊.绿地斑块”的生态性型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1.
鸟类保护的城市园林多样性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然而,城市化进程迅速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鸟类因栖息地的丧失或改变很难继续生存。借助科学合理的园林营建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系统,是维持城市鸟类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城市绿地整合度,选择适宜的城市绿化植物,完善城市引鸟设施,重视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等。通过对近自然化园林生境营建方法的探析,以期在提高城市绿地观赏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鸟—人—环境三位一体的共生圈。参23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市作为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深居中国内陆,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利用遥感影像提取景观斑块,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石河子市绿地景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型绿地面积中以单位附属绿地面积最大,道路绿地次之;公共绿地中以面积>10 000 m2的大型斑块为主,居住区绿地中各级斑块数量相当,但仍是大型斑块所占面积最大;市区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7(最大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79),破碎化指数为22.87个·km-2,绿地廊道密度指数较高,为2.21 km·km-2。表明石河子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状况良好,但仍应加强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地建设,提高绿地系统的连通性,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并注重使用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13.
李俊  刘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08-2809,2817
以南充市文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在保护原则、需求原则、系统原则、特色原则的基础上,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进行绿地系统规划。详细分析了"一带、一面、四轴、五区、多点"的景观系统结构,阐述了景观渗透面、景观轴线、风貌分区的具体设计。探讨在新区城市设计的形象塑造中,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应如何与现状相结合,共同塑造特有的城市风貌,并使得城市、环境、文化三者之间彼此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最终达到城市生态有序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沙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长沙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以期为今后的长沙城市道路绿地的景观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恩施市绿地系统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部分指标(绿地率、优势度指数、景观破碎度、绿地类型分维数),对恩施市绿地系统地进行现状评析,结果表明:绿化整体水平偏低,人均绿地面积偏小;绿地的可游憩性不强;绿地斑块总体较为破碎、景观格局较复杂,此外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AHP的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金睿    辛欣  宋希强    何荣晓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3):262-268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与社会功能3方面构建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口市9个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整体优良,但优质植物景观群落配置相对缺乏。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并提出以“近自然”复层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优化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植物景观,突出本土特征,强化景观功能,提高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2018年5月20日的上杭县城区航空影像图为信息源,2017版上杭县城区修测地形图为基础数据,ArcGIS10.2为平台,结合GPS定位外业调查数据,在Fragstats4.2上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对上杭县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归纳出上杭县城市景观格局的特点。结果表明,上杭县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是主城区阻塞了重要动物的迁徙通道;公用设施景观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周边大量农业景观未良好利用;“城中村”布局散乱。由此提出了景观格局优化对策:优化布局结构;控制人工景观面积,增加城市绿地;发展农事旅游;改造“城中村”;整合小型工业企业。该研究可为上杭县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漯河市沙澧河流域景观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沙澧河流域滨水绿地景观演变的研究,揭示漯河市城市发展对滨水景观的影响,以为改善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环境、完善区域生态绿地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GIS技术和Fragstats4.2景观指数分析,采用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2个空间构成指标和5个常用景观指数,从总体构成、具体河段以及主城与郊区差异比较3个方面分析滨河区主干河流周边绿地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整体区域植被覆盖度不高。休闲服务类绿地占比较小,分布分散,连通度低。自然形态类绿地占比相对较大,集中分布,连接度低。农业生产类占比大,集中成片,连接度高;中小型河流的公园休闲服务空间体系完善,连接度较好。区域性和流域性两级河流绿地空间功能单一,连接度需提升;主城区主体类型公园和乔木林地分布较之郊区分散,连通性更好。研究结果为城市滨河区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对于提升复合生态功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