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树脂在武当道茶多糖脱色和脱蛋白过程中的效果及DEAE-纤维素-52层析柱分离武当道茶多糖的效应,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对样品上样流速、温度和料液比进行L9(34)正交实验,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树脂201x7在料液比11:1、上样流速1.0 m L/min、50℃条件下,武当道茶多糖脱色率为87.49%,脱蛋白率为43.27%,多糖保留率为89.12%。树脂201x7纯化后的武当道茶多糖经DEAE-纤维素-52层析柱分离得到5个不同组分。上述方案稳定性好效果明显,可用于武当道茶茶多糖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是我国琳琅满目、溢光流彩的古名茶中珍品。恢复后的仙人掌茶,以其风韵独特,制工精湛,受到茶业界人士和饮者的赞誉。“名山出名茶,名茶伴名泉”湖北省当阳县境内的玉泉山,战国时期就被誉为“三楚名山”。山势巍峨,磅薄壮观,翠岗起伏,溪流纵横。据考察,仅树木品种就多达三百余种。古木参天,翠竹摇影,藤萝蔓生,芳草萋萋,四季常绿,郁郁葱葱。更有香飘四季的“月月桂”,花瓣千枚的“千瓣莲”,叹为奇观。山间云雾弥漫、地下乳窟暗生、山麓右  相似文献   

3.
茶季话茶     
茶季话茶宣州是皖南乃至全省的茶叶重点产区之一,七十年代被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1994年全市实有茶园54698亩,茶叶总产2929吨。历代众多名茶中,有被誉为“茶称瑞草魁”的水东“碧山横纹”,始于明代的“敬亭绿雪”、“狮峰云雾”,八十年代末研制的“天竺...  相似文献   

4.
对三锅扁茶机在扁形名茶制作上的应用,笔者曾作了一定的前期探索,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三锅扁茶机各锅槽在扁形名茶制作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并试图利用三锅扁茶机与其它名优茶机械组合制出色绿扁形名茶。笔者作了相关的对比试验,对三锅扁茶机在贵州名茶制作中可行的试验方案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名茶研制开发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名茶品质的形成与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采制技术密切相关。优质鲜叶原料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基础 ,精湛的制茶技术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关键。本文以“天山真香”等名茶为例 ,就制茶技术与形成名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1 制茶技术与名茶外形各种名茶都有其独特美观的外形。如天山真香茶外形挺直略扁 ,旌德魁针茶紧秀似针 ,旌德亳芽茶扁平似雀舌等 ,虽然外形各不相同 ,但都有共同的品质要求 ,即外形要求“三个一致” :形状一致、大小一致、色泽一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1 采摘优质的鲜…  相似文献   

6.
开汤普洱茶     
许文舟 《贵州茶叶》2006,34(4):27-27,31
作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普洱茶以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特征称著于世,有茶中“古董”的美誉.在数百种茶中,普洱茶最能代表我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茶与诗似乎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诗人不知留下了多少有关茶的优美诗词。安徽的许多地方不仅产茶,而且名茶尤多,这类咏茶诗中,写到安徽名茶的着实不少。诗仙李白是一个评茶行家,相传他曾在安徽敬亭山(属宣州市)独坐饮茶,写下了“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散芳律,采服润肌骨。从毛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  相似文献   

8.
群体茶树品种在我国茶叶生产上所占栽培面积最大,我省95%以上茶园所栽培的都是良莠不齐、优劣混杂的群体茶树品种,而且这些群体品种茶树大部分均巳树势衰老,特别是我省生产的一些名茶优质茶,由于树势衰老,茶树生活力下降,产量和质量均难提高,使市场上产生名优茶紧缺的供求矛盾,急需从当地群体茶树适制名茶类型中选育适制名茶优质茶的茶树品种,对老茶园提纯复壮和换种,以提高名茶优质茶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  相似文献   

9.
茶中的氨基酸浸出量对茶汤的滋味及营养价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报道,名贵优质绿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都较高。《名茶研究选集》,究其原因,名茶除了对制茶鲜叶要求较高外,其生长环境对鲜叶中积累较多的氨基酸也有一定的作用。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茶园的海拔高度和坡向都对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影  相似文献   

10.
制茶的历史     
一、制茶的开始中国自很古时代就开始利用茶这种植物作饮料了,甚至有说是从药神神农时代开始的,但其普及还是经过三国至唐代才开始的。后来,名茶产地中国的主要茶产地的形成也是从唐代开始的。随着饮茶的普及发展,制茶技术也发展起来;由茶圃、茶田的形成逐步发展为茶行  相似文献   

11.
“天阙茶”初考孙晓燕(南京市雨花台区林业指导站210012)“天阙茶”曾为南京茶史上有记载的茶之一。但是由于几度沧桑,这一名茶早已绝迹,制作工艺亦已失传。本文根据所搜集的零散史料,对“天阙茶”作一初略考证。一、“天阙茶”的起源南京古时牛首山、紫金山、...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产于云南,历史悠久,越陈越香,越陈越贵,是区别于其它茶叶的最大特征。在《中国名茶志》书中的“云南卷”中,刊登云南名茶有20个,普洱茶排在首位。近年来,普洱茶活动多,主要有茶节、商务大会、交易会、展销节和高峰论坛等。省领导对普洱茶作了很高评价。普洱茶的产量大幅增长,市场销售增多,产销开始兴旺。普洱茶对外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较往年也是很大的增加。此外,2007年4月5月以后,普洱茶产销和价格也出现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州是江南茶区中单产较高的地区,也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名茶区之一。先后有虎丘茶、水月茶、天池茶、碧螺春等名茶;尚有明初从灵岩山传到日本福岗县八女市郊黑木町的“八女茶”等。其中虎丘茶的品质最好,被明·屠隆《茶笼》评为:“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明·文震享《长物志》转用了这一评价;明·张谦德《茶经》则认为“品第之,虎丘最上”;明·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从比较中肯定了虎丘茶的品质;“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  相似文献   

14.
程徽儿 《茶业通报》1996,18(1):45-46
谈谈科学使用嘣嘣制茶机程徽儿(安徽农业大学230036)一、嘣嘣制茶机创制由来嘣嘣制茶机,也叫哐哐机,因制茶时发出的特有嗓声而得名,确切的说,这个机子应该叫做黄花云尖茶理条机,或云尖茶理条机。自从1985年宁国部级名茶黄花云尖面世后,这个名茶的名声很...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饶平县的凤凰圩,这是一个以凤凰取名的山区,这里的凤东、凤西乡就出产着一种特有风味的名茶——凤凰单欉茶。据当地老农谈:“单欉之意是指在许多茶株里单独一欉。”在百年前,凤凰地区的茶农采制茶叶时,发现在千百株茶株中有一两株生得特别好,叶也丰满肥厚,制成的茶香气特别芬芳醇浓,于是对这一两株茶树特别注意培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一个茶区的兴衰,一种茶类的形成与发展,原因很多。直接影响的因素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消费的固定与转移等等。雅安茶区现在行政区划有雅安、名山、荣经,天全、芦山、宝兴、汉源、石棉等,除汉源、石棉二县外,其中六县历史上都产茶。雅安种茶历史悠久,是我省重点茶区之一,在全国茶叶生产中有一定地位,长期以来生产细茶、边茶。最早细茶比重很大,所产贡茶、名茶种类很多,颇有盛名。唐代白居易有“琴里知闻唯绿水,茶叶故旧是蒙山”。黎阳王“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相似文献   

17.
王镇恒 《茶业通报》2003,25(4):188-189
茶圣陆羽,为了搜集名茶,探寻水源,踪迹几乎遍及当时的唐代各地,他是名山无不登,名茶无不来,名水无不饮,名寺无不游,名人无不交,逢茶叙无不到,遇茶农无不问;无年无月不为茶,无时无刻不为水,有茶必知产地,有水必辨泉源,凡有关茶水的事,不厌其详,必写记录,故能著作千秋不朽的《茶经》。他是茶癖、茶癫、茶怪、茶仙、茶圣,被人称为茶的化身,祀为茶神,后人誉为“一代茶圣,功垂万世”。今岁正逢诞辰1270周年。陆羽有两个名,两个字,十多个号,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他的号有陆子、陆生、陆三、陆三山人、陆处士、陆鸿渐山人、陆文学、陆太祝、竟…  相似文献   

18.
以茶机促茶兴使穷村变富村余海亮(江西省丰城市农机局331100)江西省罗峰名茶的主产地是丰城市南边罗山上中腰海拔734米的殿上村。该村89户,有茶园面积480亩,已投产250亩。村周围群山环抱,地势略平,终年雾期长,日照短,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具有茶...  相似文献   

19.
石墨茶为黟县历史名茶,因手工加工复杂,至民国初期而失传。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技术支持,研发石墨茶加工新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善真  方惠 《茶业通报》1993,15(1):29-30
“天山真香”是80年代新创的省级名茶,产于皖南旌德县西部天山境内。从1982年起对天山名茶的基地建设、茶园管理及采摘、制茶诸方面开展了研究。1988年邀请世界科学家、中国茶叶一代宗师陈椽教授亲临指导,传授制作技术,“天山真香”名茶应运而生,使天山优越的小区域自然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高山名茶相得益彰,当年六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