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此实验为甘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方法依据。以乌拉尔甘草不同来源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不同时期甘草愈伤组织细胞大小变化;采用悬滴法观察了不同时期甘草愈伤组织线粒体形态、大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细胞大小受外植体来源影响显著(P<0.05),芽来源愈伤组织细胞大小(均值31.40 μm)大于叶来源愈伤组织细胞大小(均值29.41 μm)且大于根来源愈伤组织细胞大小(均值25.67 μm);愈伤组织细胞大小受培养时期影响极显著(P<0.01),培养到30天时细胞达最大,均值为37.45 μm,之后到40天时,细胞平均减小到29.55 μm。芽和叶来源愈伤组织细胞内的哑铃状线粒体数目高于根来源愈伤组织细胞内的哑铃状线粒体数目。愈伤组织细胞线粒体大小与外植体来源及培养时期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根来源愈伤组织在培养30天时线粒体长度均值最大,达2.60 μm。芽来源愈伤组织在培养40天时线粒体长度均值最大,达2.07 μm。叶来源愈伤组织在细胞培养40天时线粒体长度均值最大,达2.01 μm;培养时期对愈伤组织细胞线粒体大小影响极显著(P<0.01),培养到30天时细胞最大,均值为2.06 μm。此研究结果,为甘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甘草脱分化及再分化调控提供细胞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杜刚  李启任  王玲 《种子》2007,26(7):26-28
以水稻(Oryza sativaL.)成熟种子为实验材料,从成熟胚的盾片诱导水稻愈伤组织,并对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和分化培养,研究其感受态和决定作用的形成。基因型对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有较大影响。合系41第一代愈伤组织不同培养时间分化感受态,呈下降趋势。进行了8~9次继代培养,在继代培养过程中4个水稻品种愈伤组织的分化感受态,基本呈下降→上升→缓慢下降的趋势。4个水稻品种中,合系42分化率较低,合系41五代后分化率较高。合系41第一代愈伤组织培养17 d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决定作用致少要2 d才能形成,愈伤组织分化感受态不同,造成决定作用形成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植物离体再生主要经历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或器官发生和不定芽产生等过程,其中愈伤组织形成是在外源生长素和相关蛋白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是植物离体再生的关键环节。拟南芥LBD16、LBD17、LBD18和LBD29是促进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关键转录因子。通过对37种白菜高代自交系外植体芽再生频率的统计分析,选出具有显著差异的材料,研究了大白菜愈伤组织发生过程中上述同源LBD基因的表达变化模式,初步分析了LBD基因表达对大白菜愈伤组织产生和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菜LBD基因与拟南芥LBD基因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共有8个上述基因的同源基因;离体培养的白菜外植体在诱导7 d时产生愈伤组织,而LBD基因在此时表达量达到最高,然后开始降低,在整个愈伤诱导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愈伤诱导各时期中,LBD基因在高再生频率材料中的表达一般都要高于低再生材料。这些结果表明,LBD基因参与大白菜愈伤组织产生并促进离体组织植株再生的关键基因,这为从分子水平上筛选高效再生材料,建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麦草是一种优良的牧草与生态建设草种,为了以种子为外植体建立高效再生体系,研究了不同激素、培养基添加物对新麦草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外源激素调节抑制胚的萌发、促进愈伤发生是诱导成熟胚形成愈伤组织的关键,这一过程中2,4-D和ABA起重要作用;而6-BA对继代培养中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和分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玉米幼叶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因其形态学部位的不同而呈显著差异, 从基部向上依次递减, 幼叶外植体的内源IAA和ABA水平亦相应地呈递减趋势。 2, 4-D及与BA组合对基部切段的愈伤组织形成无显著影响, 愈伤组织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 单独使用BA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 采用2 mg/L 2, 4-D与0.5 mg/L BA的组合最有利于胚性愈伤  相似文献   

6.
不同凝固剂对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陆地棉种质系珂字312和陆地棉标准系TM-1为材料,结合优化的陆地棉体细胞培养体系,系统地研究了琼脂、Gelrite和Phytagel3种培养基凝固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愈伤的增殖、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hytagel作为培养基的凝固剂,可显著改善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过程中的褐化问题,并具有提高胚性愈伤组织增殖速度、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频率等作用。Gelrite虽也能改善棉花体细胞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但因水化现象严重而影响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其效果不如Phy-tagel。因此,在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过程中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过程中,宜用Phytagel作为培养基的凝固剂,而无菌苗培养和愈伤组织诱导仍可以选用琼脂凝固剂。  相似文献   

7.
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里存在着复杂的生化反应,不同的愈伤组织有着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用MS培养基对楸树幼嫩种子进行培养,诱导产生出三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以此作为实验材料。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楸树胚状体形成过程中三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之间以及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在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的含量都远远高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而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楸树不同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265-2272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途径之一,在维持生物基因组稳定性与调控基因转录和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明确棉花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基因组DNA的甲基化变异模式以及甲基化图谱,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亚硫酸盐测序(WGBS)技术对棉花愈伤组织分化(非胚性与胚性)过程中的DNA甲基化模式进行了全面比较。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表明,在棉花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非胚性愈伤组织的mCG与m CHG所占比率高于胚性愈伤组织,而不对称m CHH的比率则低于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的mCG、m CHG、mCHH及mC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均低于胚性愈伤组织。基因组甲基化区域分析表明,棉花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基因间、启动子和基因下游(转录终止位点下游2 kb)的甲基化水平较高,同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基因间、启动子及基因下游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均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棉花愈伤组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为进一步研究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生姜离体培养形态发生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和不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不同培养时间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酶POD,SOD、CAT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姜愈伤组织的脱分化、再分化和植株再生等阶段与生理生化有密切的联系;同期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均大于不具有形态建成愈伤组织;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POD和SOD在愈伤组织的脱分化期起主导作用,CAT在愈伤组织的再分化期起主导作用,可溶性蛋白质在愈伤组织的脱分化期表现突出,在再分化期表现到极致,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愈伤组织的脱分化期表现突出;不具有形态建成的愈伤组织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均表现不强.  相似文献   

10.
李波  马赫 《种子》2017,(8):47-5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叠氮化钠(NaN3)诱变方法,对2种苜蓿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和NaC1、PEG、混合胁迫处理,测定NaN3诱变对苜蓿愈伤组织5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N3诱变和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加,苜蓿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下降的趋势,NaN3诱变+混合胁迫处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积累最多,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1.
罗伦隐球酵母对蒜薹采后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蒜薹为试材,研究了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对引起蒜薹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交链孢霉菌(Alternaria Nee ex Wallr.)的生物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在PDB试管中,罗伦隐球酵母菌悬液和培养原液能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在蒜薹上,罗伦隐球酵母菌悬液和培养原液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越早接种拮抗菌,抑菌效果越好;适量的有机碳源和有机氮源可以促进罗伦隐球酵母的生长,提高其抑菌效果,而添加无机氮源会降低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油菜叶肉细胞及其在脱分化和再分化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善华 《作物学报》1989,15(2):146-150
对油菜叶片及其外植体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和分生组织细胞进行了详细的透射电镜观察。观察表明,它们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有关。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油菜叶肉细胞是一种典型的薄壁细胞,细胞质很少,但叶绿体非常丰富。脱分化的愈伤组织细胞类似于薄壁细胞,中央也有一个大液泡,液泡周围有一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辐照剂量对大蒜辐照诱变效应,以休眠期白皮蒜与萌发期紫皮蒜为试材,采用0~40 Gy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剂量对大蒜农艺性状、叶片上表皮气孔、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0 Gy剂量能够完全抑制大蒜萌发,休眠期白皮蒜较萌发期紫皮蒜辐射耐受性强,且相同辐射剂量下农艺性状表现均较好。随辐射剂量增加两品种均出现植株矮化、假茎缩短、叶片数降低、叶面积减少等现象,叶片气孔长度、宽度以及上表皮细胞长度呈变小趋势。综合可见,萌发期的紫皮蒜对辐射更具敏感性,而小于10 Gy为大蒜辐照诱变育种适宜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玉溪田烟前作蔬菜面积增加及其肥料用量较大,对后作烤烟的施肥及烟叶产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的实际问题,于2004-2006年采用大区试验方法开展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有效N水平内及施N量基本相近的条件下,小麦及油菜、蚕豆、大蒜及叶菜类、菜豌豆等不同前作的烤烟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有明显差异。烤烟施N量,除考虑土壤有效N含量外,还要考虑前作;烤烟前作为大蒜、叶菜类、菜豌豆等施氮量较大的田块,要严格控制烤烟的施氮量;提出了土壤有效N及不同前作与烤烟施N量的关系表,丰富和完善了烤烟科学施肥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外植体及植物激素对油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油茶快速繁殖和生物技术育种提供技术参考,以油茶无菌苗的叶片、茎尖、茎段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及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的影响。2,4-D与KT的组合更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叶片、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组合为MS+2,4-D 0.5 mg/L+KT 1.0mg/L,茎尖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MS+2,4-D 0.5 mg/L+KT 2.0 mg/L;在选择的3种外植体中,叶片最容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100%。从不同外植体的最高诱导率及对植物激素的需用量来看,3种外植体诱导的难易程度从高到低为:叶片>茎段>茎尖。所以在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时,应优先选择叶片作为外植体。  相似文献   

16.
大蒜发芽叶培养体细胞胚发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大蒜发芽叶培养于MS(1/2NH4NO3_+2,4-D2mg/L+KT0.5mg/L上,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后,转移到MS(KNO32525mg/L+(NH4)2SO41650mg/L,无NH4NO3)+KT2mg/L+6-BA4mg/L+Adenine2mg/L+IAA0.01mg/L培养基上,25天后,形成体细胞胚并能再生植株。其中,胚状体发生的必要条件是NO3/NH^+4>1,KT/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通过赤霉酸和杀菌剂处理,在降低蒜薹病害发生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其品质。以金乡蒜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赤霉酸GA3 50 mg/L(S2)、赤霉酸GA4+7 50 mg/L(S3)、赤霉酸GA4+7 25 mg/L(S4)、咪鲜胺800倍液(S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6)、GA4+7 25 mg/L+GA3 25 mg/L(S7)、GA4+7 50 mg/L+咪鲜胺800倍液(S8)、GA4+7 25 mg/L+咪鲜胺800倍液(S9)、GA4+7 50 mg/L+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10)、GA4+7 25 mg/L+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11)10个处理,以浸泡清水作为空白对照(S1),采收后将薹苞部分放入药液中浸泡5 min,放入恒温冷库(0℃)中贮存,6个月后调查病害发生率,测定蒜薹的含水量,叶绿素、Vc、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的结果比较,赤霉酸与杀菌剂能够抑制蒜薹贮存期病害的发生,发病率均抑制在20%以内;蒜薹含水量总体提高1.5%左右,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5、4.9 mg/100 g以上,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0 mg/g左右,能够减缓蒜薹中水分、Vc、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损失。其中GA4+7 50 mg/L+咪鲜胺800倍液混剂效果最佳,各指标值均远高于对照,两者之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赤霉酸与杀菌剂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贮存期蒜薹的发病率,减缓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贮存后产品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非洲菊组织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非洲菊花托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综合分析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在非洲菊组培过程中对花托培养、继代增殖和壮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配方中非洲菊花托培养的最适组织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1.0mg/L+糖30g/L+琼脂5%;继代增殖培养的最适组织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糖30g/L+琼脂7%;无根苗壮苗生根的最适组织培养基均为1/2MS+NAA0.5mg/L+糖20g/L+琼脂7%。  相似文献   

19.
观察分析剑麻叶片纤维细胞形态结构特征,及明确取样部位,为深入研究剑麻纤维细胞发育机制及形态提供基础性和实验性的参考。根据剑麻叶片及植株植物学特征确定取样部位,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2个生长时期成熟叶片的不同区域和3个成熟度叶近轴端纤维细胞形态结构的差异。由电镜图片可知,剑麻不同生长时期叶片的中部和近轴端纤维细胞紧密相连、大小不一,但叶片中部区域多为不含原生质体的细胞壁结构,而近轴端细胞中存在含有细胞器的原生质体。进一步观察了3个成熟度叶片近轴端的纤维细胞形态,发现叶片纤维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被液泡挤压到细胞边缘,叶绿体为最突出的细胞器。幼年叶和成熟叶中的叶绿体多呈梭形,外膜完整,可见较清晰的片层结构和垛叠区,稚嫩叶的细胞中叶绿体出现皱缩及片层结构排列较紊乱,线粒体肿胀,胞浆内出现空泡,存在细胞核中异染色质增多和质壁分离的现象。综合分析图像信息推测,剑麻叶片纤维细胞生长发育活跃部位位于叶片近轴端,是观察剑麻纤维细胞结构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