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坦洋工夫红茶是我省特有的传统出口产品,以外形优美,香高味醇,色泽红润而驰名中外。近年来,福安市坦洋茶场根据市场需求,新开发了特种坦洋工夫红茶“金针王”,“炒红”等,深受消费者青睐,每kg售价100—200元,双双荣获2000年北京中国茶文化国际研讨会暨展示会金奖。为此,本文就特种坦洋工夫红茶“金针王”制作工艺作个初步探讨。1鲜叶原料以福安菜茶、福鼎大毫、福安大白为佳,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叶要求新鲜完整,防止挤、压、折损伤。2萎凋特种坦洋工夫红茶萎凋主要采用室内自然萎凋。萎凋室要求地势凉爽,南北…  相似文献   

2.
王水金 《茶叶通讯》2011,38(3):36-37,40
2011年4月,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认定坦洋工夫品牌价值为17.69亿元,是最具经营力品牌。坦洋工夫是历史名茶,原产于福安坦洋而得名,它以香高味醇,条型细长匀整,汤色红亮的形质兼美而自成一格,品质要求“红汤红叶”,  相似文献   

3.
《福建茶叶》2010,(5):24-24
2006年福建省福安籍知名茶人林瑞富先生以“坦洋工夫”命名创建了山西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山西坦洋工夫茶城有限公司。从此“坦洋工夫”这一名扬中外的历史名茶在三晋大地安家落户,深入人心。同时也拉开了“坦洋工夫”走向现代品牌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福建茶叶》2010,(3):29-29
2006年福建省福安籍知名茶人林瑞富先生以“坦洋工夫”命名创建了山西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山西坦洋工夫茶城有限公司。从此“坦洋工夫”这一名扬中外的历史名茶在三晋大地安家落户,深入人心。同时也拉开了“坦洋工夫”走向现代品牌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福建茶叶》2010,(1):53-53
2006年福建省福安籍知名茶人林瑞富先生以“坦洋工夫”命名创建了山西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山西坦洋工夫茶城有限公司。从此“坦洋工夫”这一名扬中外的历史名茶在三晋大地安家落户,深入人心。同时也拉开了“坦洋工夫”走向现代品牌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红茶为世界主流茶类,约占世界茶叶产销量的80%。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星村,兴盛于福建福安坦洋。因此,以历史为起点,客观而现实地介绍坦洋工夫红茶,对进一步提高我国茶产业茶文化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地位,为福建红茶持续发展打造一片广阔天空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福安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于1851年面世,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全市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毛茶产量2.57万吨,毛茶产值7.61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9亿元,是全国第一批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茶业产值逐年提升,2006、2007、2008年分别同比增长17.2%、53.65%、31.87%。  相似文献   

8.
论发展名优茶的重点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叶经济发展到80年代末,兴起了一股“名优茶热”。进入90年代,我国名优茶发展速度很快。1990年全国名优茶产量为1.7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3.2%,名优茶产值4.3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14.32%;1993年全国名优茶产量达3.6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6%,名优茶产值达10....  相似文献   

9.
福安市是全国茶叶生产区,早在十八世纪中叶,“坦洋工夫”即远渡重洋销往国外。特别是随着茶叶流道体制的改革,茶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成为福安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呈买方市场后,存在着市场发育还未完善健全的情况,广大茶农迫切希望能够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营的优越性结合起来,促进小生产的分散经营向集约的一体化经营,即产业化转化。本文就福安茶业产业化做有益的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作用。一、福安莱业的现状分析1.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但规模…  相似文献   

10.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原产地。2006年福安市恢复坦洋工夫品牌建设以来,成绩斐然。然而,近年来,全国红茶发展迅猛,给坦洋工夫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在加剧。为进一步提升坦洋工夫品牌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坦洋工夫品牌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对我省1994年茶叶减产、减值的原因,从政策、市场、成本及气候等因素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走出困境的对策:稳定茶园生产基础,发展“一优二高”茶业,继续抓好名优茶生产,以及抓市场、促销售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内销为主的名优茶连年增产增值前景看好。但据1996年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公布全国抽查189家企业生产237只红绿茶产品的抽样合格率只有65%,这不能不令人担扰,其中有名优茶的质量偏低,产品规格等级不清等问题。基于此,就当前名优茶开发热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与对策,作些探讨。一、问题研究1.产品花色系列化问题。全国近年来共有省级以上名优茶600个左右,地(市)县级的名优茶更是名目繁多,其中许多都没有形成规模生产,虽在申报、评比中荣获“名茶”、“优质茶”称号,但因没有商品量,占不了市场,其结果是昙花一现或名…  相似文献   

13.
正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原产地。2006年福安市恢复坦洋工夫品牌建设以来,成绩斐然。然而,近年来,全国红茶发展迅猛,给坦洋工夫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挑战也更激烈。为进一步提升坦洋工夫品牌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我们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坦洋工夫品牌的转型升级。1坦洋工夫品牌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坦洋工夫经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课题小组评估价值19.5亿元,为国内最具经营力品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高效”与江苏棉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内从江苏省棉花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出发,论述了从发展棉花生产入手,建设“二高一优”棉花的必要性与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一、福建名优茶发展趋势 1.福建名优茶的优势 (1)福建名优茶历史悠久,品类最多福建贡茶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记载,明末清初,除产绿茶外还发明创制了红茶、乌龙茶、白茶和花茶,出现了中国品类最多的名茶。福建号称“茶树良种的王国”,至今已拥有19个国优品种,17个省(部)优品种,茶树良种覆盖率高达95%,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同时,福建特种茶种类多,产量占全国特种茶总产量的80%。  相似文献   

16.
一、现状临安是我省重点产茶县之一,1990年春茶产量占全省1/15。以生产大宗眉茶为主,名优茶数量仅占春茶总产的1%。由于茶类单一,在市场上缺乏应变能力,形成大宗眉茶积压,而作为名优茶的“天目青顶”、  相似文献   

17.
三明市辖九县二区一市,是界于闽南北之间的新兴多菜类生产区,1993年茶园面积18.64万亩,产茶8327t。在开发名优茶方面起步早,具有一定的优势,1993-1994年名优茶的产量稳定在680t左右,其中明前名优绿茶和秋毫约160t,约占1993年全年绿条总量4338t的3.69%;春秋高档优质乌龙茶和台菜以及冬片约520t,占1993年乌龙茶总量3447t的15.08%。据估算,名优茶总产值达1460万元,约占菜叶总产值5100万元的28.63%,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开发量不多(特别是名优绿茶),没有形成规模;平均价低。为此,作者试就三明市名优茶开发的优…  相似文献   

18.
山东日照大棚茶生产情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照是山东“南茶北引”最早获得成功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园面积最大的地区。日照市现有茶园7.6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6万亩,1999年茶叶总产量为2250t,总产值为1.5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为1055t,产值为1.09亿元,分别占总产量、总产值的46.9%和72.7%。近年来,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和名优茶消费市场的拉动,保护地栽培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日照茶叶生产中,大棚茶生产发展成为茶农冬季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对日照大棚茶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情况作一介绍。 一、生产…  相似文献   

19.
抗旱及保水剂应用于直播甜菜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旱及保水剂应用于直播甜菜效果分析姜玉强(吉林省通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省通榆县气候特点为风沙、干旱,10年9春旱,伏、秋旱年份也时有发生,地表水资源贫乏,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要排除和解决于旱对实现“二高一优”现代化农业的影响,笔者认为,除兴修水利...  相似文献   

20.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和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工业是我市继电机电器、船舶之后日益壮大和崛起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茶产业,对促进我市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生态型工贸港口开放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茶业发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