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湖南云山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及其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深入了解和更好地开发利用湖南云山野生地被植物资源,采用野外调查和查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湖南云山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及其综合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云山共有野生地被植物498种,隶属107科254属,其中蕨类植物14科20属30种,双子叶植物80科194属406种,单子叶植物13科40属62种,裸子植物缺乏。生活型以草本类为主,有201种,占总种数的40.36%,而藤本、灌木、蕨类和竹类所占比例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29.52%,23.49%,6.02%和0.60%;其中直立型、缠绕攀援型和蔓生匍匐型地被植物所占比例相差较大,分别占总数的59.84%,29.52%和10.64%,大部分地被植物观赏性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该区有Ⅰ级地被植物30种,具备良好的地被植物特性,综合评价值最高,是优良的乡土地被植物,可大规模开发利用;Ⅱ级地被植物82种,具备较好的地被植物特性,综合评价值较高,可适度开发利用;Ⅲ级地被植物103种,因个别指标分值相对偏低,可选择性开发利用;Ⅳ级地被植物283种,由于某些指标分值相对较低,只能适当选择,小面积应用。总之,湖南云山野生地被植物资源丰富且大部分具有良好的地被植物特性,在开发利用时应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地选择,灵活地运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湖南城步野生藤本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湖南城步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现状,更好地开发利用其野生藤本植物资源,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鉴定和查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城步野生藤本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城步共有野生藤本植物40科88属277种,其中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较贫乏,分别只有2科2属2种和1科1属1种,占该区域野生藤本植物总种数的0.72%和0.36%;被子植物有37科85属27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具有明显的优势,有33科80属245种,占该区域藤本植物总种数的88.45%;单子叶植物处于次要地位,仅有4科5属29种,只占该区域藤本植物总种数的10.47%。在科属构成中,科的构成比较集中,属的构成相对分散。藤本植物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导,占总种数的81.59%;而地下芽、一年生、地上芽和地面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8.66%,4.69%,2.89%和2.17%,并且以缠绕类藤本占优势,缠绕类、搭靠类、卷曲类和吸固类分别占总种数的46.21%,24.55%,21.30%和7.94%。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有52属,占总属的59.09%;温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有29属,占总属的32.95%,其中以泛热带性地理分布居首位,其次为东亚分布,说明该区系带有热带和温带双重性,并且有热带成分向温带渗透和过渡的性质。同时,湖南城步野生藤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应加强对其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积极拓展开发利用途径,扩大应用面,提高对城步野生藤本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3.
贵州黔南野生木质藤本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灯  苟光前  孙巧玲  陈云飞  王瑶 《草业科学》2017,34(7):1506-1515
为深入研究贵州黔南野生木质藤本植物资源的现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鉴定的方法,对该区野生木质藤本植物的科属组成、生活型、区系分布、观赏特性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共有野生木质藤本植物478种(含32变种),隶属于45科118属,其中双子叶植物具有明显的优势,有41科111属447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6属28种,裸子植物仅1科1属3种,蕨类植物缺乏。在科属组成中,含2~10种木质藤本植物的科最多,单种属和含2~5种木质藤本植物的属也较多。生活型上,以高位芽藤本为主导,占总种数的89.12%;在攀援方式上,搭靠类、卷曲类和吸固类较少,而缠绕藤本优势明显,占总种数的46.23%;在生活习性上,以落叶型占主导,占总种数的74.06%,而常绿和半常绿型占的比例较少;始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呈现出按春夏秋冬依次大幅递减的趋势。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有87属,占总属数的73.72%;其中以热带亚洲地理分布居首位,其次为泛热带分布,说明该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同时,该区的大部分木质藤本植物都具有重要的观赏特性,其生态、经济和药用价值明显,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周边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对成吉思汗陵周边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吉思汗陵周边有野生种子植物529种隶属260属73科,分别占内蒙古种子植物的23.96%,39.82%,62.39%,在属、种层次上多样性较贫乏;植物科属组成特点是趋向大科、大属分布,寡种科属和单种科属是植物区系主要组成成分,也是植物区系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区系地理成分混杂,联系广泛;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成分优势明显,泛热带分布次之;特有程度低,表现出一定的古老性;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86.39%;水分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2.38%。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湘西南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现状,对湖南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緉山共有野生药用藤本植物41科73属128种,分别占緉山丹霞地貌区植物资源科、属、种的22.16%,10.60%,8.74%;在生活型上,木质野生药用藤本植物有99种,占有明显优势,而草质野生药用藤本植物仅有29种,处于次要地位,分别占该区域野生药用藤本植物总数的77.34% 和22.66%。其中,野生药用藤本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较贫乏,而野生药用藤本被子植物较丰富,并以藤本双子叶植物占优势;在科属构成中,科的构成比较集中,属的构成相对分散。优势科有葡萄科、蝶形花科、卫矛科、茜草科等,优势属有铁线莲属、悬钩子属、忍冬属、南五味子属、拔葜属等;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热带属性,热带分布型属共有49 属,占总属数的67.12%;药用藤本植物资源中,国家级稀有濒危保护植物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2种;在药用部位上,以根、根茎、叶类的药用藤本植物最多,分别占69.53%,29.69% 和27.34%;在药用功效上,以祛风湿、活血化瘀和清热类最多,分别占57.03%,47.66% 和43.75%。同时,对緉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地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野生草坪及地被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1991~ 1994 ,1999~ 2 0 0 0年 2次对甘肃境内的野生草坪及地被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结果表明 :甘肃境内分布的较为重要的野生草坪植物种质资源 (包括运动型和绿地型 )和地被植物种质资源 (包括水土保持植物、固土护坡植物、点缀植物、镶嵌植物、绿篱植物和五色草花坛植物 )共计 113种。分属于 2 8科 75属  相似文献   

7.
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植物区系单元,对其种子植物分别从科,属和种3个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含种子植物31科、84属、115种,分别占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11.00%,2.89%和0.48%,相对于该区较小的面积尺度,其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该区系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禾本科(21属,25种)和菊科(13属,22种)为优势科,这两个科共含有34属、47种,分别占该区系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9.53%和40.17%,表明他们对该区系的构成起较大作用;黄河兰州段种子植物区系中科、属、种的地理分布类型都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该区系中有世界广布属25个,占该区总属数的29.4%,各热带分布型共11属,占本区总属数的12.95%,各温带分布型共49属,占该区总属数的57.65%,其中,北温带分布有20属,占总属数的23.53%,世界温带分布有9属,占总属数的10.59%,种的分布型也以北温带分布型占优势,此分布型共计55种,占总种数的47%,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型,有17种,占总种数的14.53%;热带分布型的种较少,仅占总种数的19.65%,表明该区系的温带成分明显多于热带成分,温带性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野外实地考察、植物标本的采集与鉴定以及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多儿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结果表明,该区维管植物共115科469属1323种,包括蕨类植物14科25属61种,裸子植物4科8属25种,被子植物97科436属1237种。多儿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20种的优势科共879种,占该区维管植物总种数的66.44%;小属和单种属成分比例较大,占该区维管植物总属数的95.31%,总种数的75.51%。科级水平上,热带科(30.43%)稍多于温带科(26.96%);属级水平上,温带科(72.49%)明显高于热带科(13.01%);种级水平上,中国特有种有545种,其中538种与周边省份所共有,体现了该区系明显的过渡性和交汇性。该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的分布有15个分布型和5个变型,温带地理成分占绝对优势,尤其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该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较多,被列入保护名录有37种;一些古老、孑遗植物在该保护区具有良好的原始类群分布。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多儿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特征,为以后了解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二连浩特地区的种子植物进行了组成特征和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二连浩特种子植物共254种,隶属于136属39科;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单种科和寡种科占总科数的69.23%,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总属数的93.38%;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水分生态型以旱生植物为主,二者分别占总种数的80.71%和60.63%;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69.23%、75.00%和85.04%;区系起源新老并存,以新生进化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阿荣旗草地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6—10月对内蒙古阿荣旗草地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旗现有草地面积为15.64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为13.40万hm2,与1985年相比分别降低了65.40%和64.25%。全旗有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四种草地类型,分别占全旗草原总面积的32.03%,52.93%,13.81%和1.22%,占可利用总面积的32.16%,52.53%,14.21%和1.11%。载畜量从1985年的46万个羊单位增加至2016年的405万个羊单位,增加了780.43%。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干草产量为3 773.8 kg·hm-2,2 452.3 kg·hm-2,2 217.1 kg·hm-2和3 176.4 kg·hm-2,与198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2.81%,58.75%,67.22%和63.20%;草群高度为30.1 cm,30.0 cm,35.0 cm和40.5 cm,与198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9.9 cm,17.0 cm,15.0 cm和9.5 cm;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盖度分别降低了4.76%,9.78%和10.64%,温性草甸草原类增加了21.33%。阿荣旗草地现有植物资源共35科120属155种,其中饲用植物24科71属88种,药用植物31科72属80种,野生观赏植物20科34属37种,野生食用植物15科26属29种,工业植物9科10属18种,有毒有害植物9科11属14种,二级珍稀濒危植物3科3属3种。  相似文献   

11.
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的生长分布情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组成,充分认识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对兰州地区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植物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种子植物155种,隶属于39科115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114属154种。较大科(10~29种)的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中型科(2~9种)构成了植物区系组成的主体;兰州地区种子植物科的优势现象较为明显,禾本科、菊科和豆科的科、属、种分别占总体的7.69%、43.48%和45.80%;属的种类分布较松散,植物分布于多属,属的优势现象表现的不明显;该研究区植物区系科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5种类型和4种变型,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也有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总科数的25.64%和20.51%;研究区植物区系中属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种类型和9种变型,温带性属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50.44%,热带成分和地中海成分有一定表现,分别占总属数的15.65%和6.96%,说明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表现微弱,无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有1属,即文冠果属(Xanthoceras)。在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差异的研究中发现,北山种子植物物种较南山丰富,南山种子植物密度、分盖度、生物量、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整体呈现出较北山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乡土草本地被植物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超  徐希  李雪珂  晏海  董丽 《草业科学》2012,29(8):1193-1198
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乡土草本地被植物种类、频度和生长势的调查发现,公园内有乡土草本地被植物44种,隶属于22科43属。菊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的频度最高,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和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在全园分布最广泛。建议将二月兰、抱茎苦荬菜、蒲公英(Taraxacum officnala)、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委陵菜(Potentillae chinensis)、草木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野豌豆(Vicia sativa)8种植物在北京城区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科属组成、特有性、濒危状况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依据2021年9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查阅对比文献和馆藏标本,梳理总结了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相比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青海省新增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大类22科30属53种1变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种(发菜),二级保护植物52种1变种。3)物种数量最多的科、属分别为兰科(10种)、杓兰属(8种)。4)中国特有属1个,中国特有属+青藏高原特有属3个,中国特有物种9种,青藏高原特有物种9种,中国特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13种,另有青海省特有种1种(久治绿绒蒿)。5)青海省54种(含变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18种处于易危(VU)等级,12种处于濒危(EN)等级,总计受威胁等级物种数30种,占所有物种的55.55%。6)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绝大多数分布在青海东南部,主要在玉树州、果洛州和海东市草原及森林生境中,与青海省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54种(含变种),绝大多数为二级保护植物;特有种类有32个,占所有物种的59.25%;受威胁物种3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多数分布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了解及有效保存内蒙古地区的牧草种质遗传资源,对大兴安岭南段东南麓低山丘陵各类天然草场资源的分布及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采集植物标本的鉴定结果统计,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774种,属88科329属,饲用植物占植物总数的82.17%.同时调查还发现,该区草地资源存在过度放牧、良种未得到充分保护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牧草育种和良种繁殖体系及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牧草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