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浅谈中华鲟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鲟是我国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黄河及近海沿岸水域.具涸游性,性成熟年龄雌性13年、雄性8年,只有长江上游和珠江水系的西江有产卵场分布.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中华鲟是我国稀有珍贵鱼类之一,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钱塘江、闽江、珠江,近海沿岸水域也产。具洄游性,性成熟个体在5~6月份陆续由近海进入长江,溯河而上于10~11月到  相似文献   

3.
从连续到偶发:中华鲟在葛洲坝下发生小规模自然繁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典型的溯河洄游产卵鱼类。历史上,中华鲟在长江上游及金沙江下游产卵,由于葛洲坝修建阻隔了其洄游通道,1981年以后在葛洲坝下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产卵场,1982―2013年,每年均有自然繁殖发生。由于其栖息生境退化,每年洄游进入长江的中华鲟繁殖亲本逐年减少,2013―2015年连续3年在已知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活动。2016年11―12月的野外监测发现,中华鲟在宜昌葛洲坝下已知产卵场发生了自然繁殖。其中底层网具采集到中华鲟鱼卵(卵膜)67粒、仔鱼22尾;解剖食卵鱼发现,10尾食卵鱼类共摄食中华鲟卵454粒;水下视频观测到5处中华鲟卵黏附底质位点。根据采集到的鱼卵发育期及采集位点推算,产卵时间为2016年11月24日凌晨,产卵场位于葛洲坝大江电厂以下约300 m的江段内,产卵日水温为19.7℃,流量为6610 m3/s,水位为39.7 m。  相似文献   

4.
三、长江大型水利枢纽对中华鲟资源的影响和补救措施的研究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洄游性鱼类,平时栖息于我国大陆架的沿海地带。夏秋之间,鱼群由海入江,向上溯游,监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越冬和产卵,每年长江沿岸各地捕捞400-500尾,产量在6.0-7.5万公斤之间。葛洲坝枢纽阻隔了中华鲟生殖洄游的通道,使其不能到达长江上游产卵场产卵。枢纽对中华鲟资源影响的评价和补救措施成为人们注目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鲟类生物学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曾龙 《淡水渔业》1999,29(7):20-22
我国鲟鱼类隶2科3属8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黑龙江水系和西北的新疆三个区域内。我国鲟鱼类主要为5种,即栖息在黑龙江水系的史氏鲟和达氏鳇,栖息在长江水系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其次是新疆地区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珠江水系鲟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比较长江中华鲟存在差异,常称其为西江中华鲟。本文就我国3种主要鲟类的生物学概要叙述如下,供参考。1达氏鳇HuSOdauricusGgorgi,17751.1形态与食性达氏鳇横切面显圆形,呈延长的锥体状,腹面扁平,吻呈三角型。性成熟个体全长为头长的3.55~6.…  相似文献   

6.
西江中华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华鲟因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而名闻一时。西江有中华鲟,尤其广西象州境内还有中华鲟的产卵场,这就鲜为人知了。最近因在黔江上游发现了一尾300kg的中华鲟被害身亡并在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及时做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江和珠江正面临着中华鲟的繁殖保护问题。随着江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修筑拦河犬坝,阻挡了中华鲟的溯河产卵洄游通道,因此,开展鲟鱼的人工繁殖和鱼苗的增殖放流,乃是巾华鲟的繁殖保护措施之一。现将美国开展鲟鱼人工繁殖和养殖的经验介绍如下,为我国今后开展中华鲟的增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8月10日至9月5日,受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重点对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情况及现有资源状况进行调查。2013年10月31日至12月28日,长江所等多家研究单位在葛洲坝下中华鲟传统产卵场未发现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西江中华鲟的历史和现状、涸游路线、繁殖季节及产卵场状况,并就长洲水电枢纽工程阻隔其涸游通道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鲥鱼在中国东南近海生殖洄游期间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鲥鱼是名贵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沿我国东南近海作生殖洄游,并溯入长江、钱塘江和珠江繁殖。对长江和钱塘江鲥鱼性腺发育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报导,如陆桂等曾记述过钱塘江鲥鱼Ⅳ期和Ⅴ期性腺的外形特征,作者等曾注意过鲥鱼在近海和钱塘江洄游期间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1.
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三角众网河组成,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水系,历来也是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 珠江流域鱼类有385种(其中140多种为珠江特有),几乎占全国淡水鱼类种类的半壁江山,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居我国江河之首,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库和淡水渔业生产基地,著名的中华鲟标本就采集于西江。  相似文献   

12.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历史产卵场分布于长江上游,距离长江口2500-3000公里。1981年葛洲坝工程阻断了中华鲟洄游通道,随后天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人工繁殖放流补充工作从1983年开始。由于野生和人工繁殖中华鲟幼鱼有相似的洄游入海特征,因此通过在长江口水域捕获滞留的中华鲟幼鱼并区分人工繁殖个体和野生个体,可以评估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四倍体遗传的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方法,并用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和非亲缘关系群体样本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用于1999年度中华鲟人工繁殖效果评估案例中,评估人工繁殖个体在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中的比例。亲子鉴定方法结果显示,三个全同胞家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3、0.44和0.44;半同胞家系的遗传距离居中(0.57);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74。人工繁殖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2000年度长江口幼鱼群体中,人工繁殖个体的比例较低(0~3.8%),中华鲟补充群体主要来源于自然繁殖,人工繁殖放流个体对中华鲟野生群体增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暗纹东方为我国长江特有鱼类,属科,东方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东海、黄海及通海的江河下游,为近海及河川底层鱼类。每年3~5月,性成熟的河集群溯河至长江中下游产卵繁殖,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育肥,至第二年春返回海里并在海里长至性成熟,再溯河至淡水中产卵。为江海洄游性的底栖温水鱼类,自然条件下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人工养殖条件下经驯食,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鱼料、甲鱼料或河专用料等。近年来,由于河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加之出口量的增加,而天然资源日益减少,人工养殖越来越多。根据我所近年来的养…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19日,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张汉中一行3人就再次检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现象进行调研,宜昌市水产局及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陪同到中华鲟产卵场的核心区进行实地查看。中华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水域和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内,其体型硕大,体长可达4 m,体质量超过500 kg,寿命可达40余年。据资料显示,上次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是在2012年11月中旬,而  相似文献   

15.
1997年2月16B,福建省石狮市渔民在搞定置作业时捕获一条活体中华鳄。鱼体总长85厘米,高13厘米,重4公斤左右,为幼鱼。中华鳄属鳄科,分布范围较小,我国以长江为多,为泅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溯游到江河繁殖。在东经118°52”,北纬24°35’,水深20~30米,水温14℃左右的近海发现中华鳄,对研究其分布区域、生活习性、泪游规律、适温范围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福建近海发现中华鲟@王清祥!福建@叶基顺!福建  相似文献   

16.
李家明  王庆 《水产养殖》2007,28(3):15-17
长江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是我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亚口鱼科大多数种属分布于北美洲,现存约14属,近80种。长江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是我国二类保护的珍稀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以长江上游数量为多,其长江产卵场在上游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葛洲坝、三峡大坝截流后,中下游亲鱼已不能上溯到上游产卵场产卵。  相似文献   

17.
<正> 鲥鱼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是著名的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生殖群体溯入长江、钱塘江和西江繁殖。仔幼鲥鱼在降河入海前栖息于淡水水域中,生活史的其它阶段在海洋中渡过。关于鲥鱼在海洋中的分布,在一些文献中有零星的记载。如《南海鱼类志》记载:鲥鱼“分布在我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菲律宾”,并在广东汕尾采到体长228~244毫米的标本。《东海鱼类志》中记述,鲥鱼“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南部”,并在福建厦门采到体长188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16,(12):21-22
正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鱼类,为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危级(CR)保护物种。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中华鲟自然种群逐渐衰退,自然繁殖出现不连续趋势,已到达难以维系的境况,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中华鲟物种将很快走向灭绝。  相似文献   

19.
弓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弓斑东方鲀Fugu ocellatus(Osbeck),俗称河鲀。我国、日本、朝鲜等国人们历来喜食,尤以日本最甚。我国东、黄海及长江下游所产河鲀为溯河性产卵鱼类,性成熟后,每年二月下旬开始进入长江,上溯洄游入产卵场。形成我省南通、扬州、苏州等地区捕捞汛期。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2月19日,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张汉中一行三人就再次检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现象进行调研,宜昌市水产局及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陪同到中华鲟产卵场的核心区进行实地查看。中华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水域和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内。其体型硕大,体长可达4m,体质量超过500 kg,寿命可达40余年。据资料显示,上次监测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是在201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