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6,(6):1053-1058
为了研究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血浆中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分泌变化规律及其与藏羊繁殖力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血浆中FSH和LH的含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FSH和LH在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前期的分泌均呈现脉冲式变化,而间情期既有脉冲式分泌又有波动式分泌。FSH和LH在发情周期中先后均出现4个分泌峰,其中FSH和LH的第1个峰分别出现在发情的2h和0h;第2个峰分别出现在72h和69h;第3个峰分别出现在第10天和第9天;第4个峰分别出现在第13天和第12天。FSH和LH的分泌趋势相似,其特点是分泌量先在发情期升高,然后在发情后期和间情期降低,最后在发情前期又升高。结果表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FSH和LH的分泌方式明显不相同。在发情期和发情后期,FSH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别比LH晚2h和晚3h;在间情期和发情前期,FSH出现峰值的时间比LH晚1d,并且FSH和LH形成2个分泌峰的时间间隔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旨在分析陕北白绒山羊10月龄母羊发情周期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变化规律,为研究幼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的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一个发情周期内,连续20 d每天对8只10月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进行颈静脉采血(母羊出现发情表现记为发情第0天);在发情期当天和发情间期第5天,从08:00开始,每间隔15 min连续采血3 h,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发情期、间情期和发情周期血清中FSH、LH、E_2和P_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和间情期连续3 h内,FSH、LH、E_2和P_4均呈波动式分泌,FSH发情期比间情期波动频率快。LH发情期较间情期的波动频率低;在发情期血清内E_2含量较间情期高(P0.05);间情期血清内P4含量显著高于发情期(P0.05);在测定的20 d内,FSH、LH、E2血清中浓度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P4浓度在发情当日和发情次日低于发情间期(P0.05)。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98-2003
为了探讨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及排卵的关系。选取2.5~5岁,健康未孕雌性甘加藏羊30只,采集发情周期各阶段和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及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的含量。结果表明,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内腺垂体FSH浓度在发情期(6.873IU/L)和发情后期(6.863IU/L)较低,与间情期最大(8.228IU/L)差异显著(P<0.05),发情前期又降低(8.096IU/L);腺垂体LH浓度发情期(9.39IU/L)和发情后期(9.585IU/L)较低,间情期最大(10.629IU/L),发情前期(9.7325IU/L)降低,各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周期内血浆中FSH浓度在发情前期(2.599IU/L)达到峰值,其他时期均较低,发情前期与其他时期差异显著(P<0.05);血浆LH浓度在发情期(3.866IU/L)达到峰值,发情后期(3.179IU/L)和间情期(3.292IU/L)降低,各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FSH和LH在发情周期内均出现4个波峰: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的浓度均低于发情周期内FSH和LH各自的基础值。FSH和LH含量在垂体和血浆的这些差异性应该是两者协同调控藏羊发情和排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对10头发情期母牦牛和10头乏情期母牦牛进行24h内血液GnRH、LH、FSH分泌情况检测并对子宫进行组织切片制作,观察各腺体数量,分析生殖激素对初情期牦牛子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发情期24h内初情期母牦牛血液GnRH、LH、FSH分泌量明显高于乏情期母牦牛(P0.001)、发情期母牦牛GnRH、LH均呈脉冲式分泌;对子宫进行HE染色后发现,发情期母牦牛子宫内膜中浅层腺体、深层腺体数量均多于乏情期母牦牛(P0.05),但是扩张腺管数量少于乏情期母牦牛(P0.05)。说明GnRH、LH、FSH能够有效的作用于子宫,促进各腺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和常年发情内分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本研究对5只小尾寒羊成年母羊以及相同条件下的5只细毛羊成年母羊用导管法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FSH和LH浓度.试情公羊爬跨法鉴定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具有显著的非季节性发情特性.小尾寒羊各月份、4个季节和全年的血浆FSH和LH浓度均极显著高于(P<0.0001)低繁殖力和季节性发情的细毛羊.小尾寒羊发情期血浆FSH和LH的基础浓度、峰值、谷值、排卵前峰值均显著高于(P<0.05~P<0.0001)细毛羊的.发情期间小尾寒羊和细毛羊FSH分泌呈现2个明显的峰,第一个峰与排卵前LH峰并存,第二个FSH峰出现在发情后1d.小尾寒羊FSH二次峰均值极显著高于(P<0.01)细毛羊的.本研究结果提示FSH和LH基因可作为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候选基因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沼泽型水牛发情期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应用RIA法对沼泽型水牛发情期的血清生殖激素浓度进行测定,并分析了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同期发情的水牛在处理后至发情当天均有2个E2峰出现,第1个在发情前,第2个在发情后并与LH峰同时或之前2 h;②PMSG(肌注)+PG(肌注)处理的水牛出现发情前E2峰、发情后FSH峰和LH峰的时间为处理后24、60 h和63 h,而PMSG(肌注)+PG(子宫灌注)+LH(肌注)处理的水牛出现发情前E2峰、发情后FSH峰和LH峰的时间为处理后48、80 h和82 h;③各组水牛P4水平在发情后48 h内均低于0.8 ng/mL;④与自然发情水牛对比,同期发情处理可显著影响其发情期的FSH和LH内源性分泌水平(P<0.05);而对E2和P4均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发情期、妊娠期、休情期的海南黑毛和牛母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和孕酮(P4)的含量,对这些生殖激素的分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SH与LH分泌趋势基本一致,从发情期到妊娠期再到休情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E2在进入妊娠期后分泌量显著减少,休情期时变化不大;PRL在妊娠期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期(P0.05);P4的分泌水平从发情期到妊娠期显著上升(P0.05),进入休情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营养对大足黑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0只大足黑山羊进行不同营养水平饲喂试验,在发情间期每天采集2次血样,发情期每3 h采集1次血样,分离血浆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中的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浓度。结果表明:在发情周期内,FSH和LH呈波动式分泌,发情前出现LH峰,发情期FSH出现最高峰值,高营养水平组大足黑山羊血浆中FSH和LH水平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说明增加饲料营养水平能够提高大足黑山羊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3):5-8
用ELISA对10头发情期内和5头乏情期内的初情期母牦牛进行24 h内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分泌情况检测并比较体重和解剖观察子宫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发情期母牦牛体重、子宫重、子宫颈-子宫体长、外阴-子宫体长均高于乏情期母牦牛(P0.05),并且在发情期内发情母牦牛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5);发情期24 h内初情期母牦牛在GnRH、LH、FSH分泌量明显高于乏情期母牦牛(P0.001);在发情期内发情母牦牛GnRH、LH、FSH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01)。对比发情期内未发情母牦牛与乏情期母牦牛,二者分泌量均较低,但是发情期内未发情母牦牛激素含量较高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峰值出现。  相似文献   

10.
高原环境下母猎性发育与周期外周血中生殖激素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拉萨高原环境下长白×内江(长内)、杜洛克×内江(杜内)母猪性发育期血中FSH、LH、E2与性周期血中FSH、LH、E2、P4的水平。45日龄时,长内、杜内母猪的FSH、LH均升高达到峰值,预示第1囊状卵泡出现于这一时期。性周期中,长内、杜内母猪之间LH、FSH、E2峰值均无明显的差异。长内、杜内母猪LH峰分别出现在周期0、1d;FSH峰分别出现在周期的13、17d,并分别在3、7d出现另一小峰,可能说明在母猪性周期中存在2个卵泡生长波;E2分别在周期的15、21d达到较大值。P4变化规律不明显,P4峰均产生于17d。  相似文献   

11.
根据观察结果:母黄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9±4.9天,总体呈正态分布,个体变差为8~37天,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周期的结构由发情期与休情期2个基本部分组成;发情周期因受年龄、季节、膘成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用Elisa对3头初情期内发情母牦牛和7头未发情的初情期母牦牛进行24h内血液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分泌情况的检测并通过外表观察及组织切片制作,对比发情母牦牛与未发情母牦牛卵巢生长发育的情况。结果显示,发情期24h内,发情母牦牛血液LH、FSH分泌量明显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1);LH呈现明显的脉冲式分泌,而FSH则无脉冲分泌现象。发情母牦牛卵巢质量、横径均大于未发情母牦牛,且发情母牦牛多为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数量较少;而未发情母牦牛多见初级卵泡、无核卵泡。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发情旺季母水牛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测定了发情周期血样中的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4种激素,并分析了这些生殖激素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血清中FSH和LH的含量均由排卵前的第4天开始缓慢上升,排卵前达到峰值,在排卵后又明显下降;E2的含量在排卵前1天出现峰值,在排卵后第9天又出现1个小波峰;P4的含量在排卵后的第5天明显上升,第13天时达峰值,在排卵前3天出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6,(2):40-44
为研究自然发情和诱导发情的母犬发情期体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的分泌规律,将25只母犬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为自然发情组,试验组为诱导发情组。对6只自然发情母犬和5只诱导发情母犬采血制备血浆,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FSH、LH、E2、P4的含量,采血时间为出现发情表征的第1、3、5、6、7、8、9、10、11、13、17、24天。对照组母犬FSH、LH和E2最低含量均值分别为(4.35±1.98)ng/m L、(4.95±2.22)ng/m L和(1.33±1.04)pg/m L,FSH、LH和E2峰值均值分别为(134.44±20.97)ng/m L、(117.56±17.49)ng/m L和(6.22±2.16)pg/m L,P4含量均值变化范围是(0.24±03)~(12.51±1.76)ng/m L;试验组母犬FSH、LH和E2最低含量均值分别为(4.19±2.12)ng/m L、(5.64±3.84)ng/m L和(1.57±0.76)pg/m L,FSH、LH和E2峰值均值分别为(172.98±56.40)ng/m L、(159.12±35.87)ng/m L和(6.08±1.16)pg/m L,P4含量均值变化范围是(0.24±0.06)~(12.51±3.95)ng/m L。结果表明:自然发情和诱导发情的母犬体内LH、FSH、E2和P4变化比较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E2对FSH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4的含量变化在LH峰后的显著变化,P4稳定性和规律性更强;外源性PG-CI和FSH激素诱导发情的母犬的方法显著性提高了整个发情周期LH和FSH水平(P0.05),而对发情周期内E2和P4分泌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奶牛发情周期中生殖激素浓度与卵泡发育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从澳大利亚购进的2岁左右发情周期为21d育成母牛10头,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发情周期血清中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孕酮、雌二醇17β的浓度,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检测发情周期卵巢卵泡发育变化。结果显示:优势卵泡发育体积和FSH、LH、与E2浓度在奶牛发情周期中主要表现出两个波峰.对比分析显示奶牛在发情周期第12天(优势卵泡峰时)不发情与不排卵主要原因可能是体内前列腺素等激素量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6.
选择从澳大利亚购进的2岁左右、发情周期为21天的育成母牛10头,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了发情周期血清中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浓度,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检测发情周期卵巢卵泡发育变化。结果显示:FSH和LH浓度在奶牛发情周期中主要表现出两个波峰,其中一个波峰较小,这与卵泡两个发育波态势相似。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18.
营养和低温对母牛乏情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年龄4-5岁,膘情,体况相当,冬季不发情的健康母牛26头,分为3组,试验1组9头,搭建塑膜暖棚改造传统牛舍,并每头牛每天补充2kg饲料,试验日期从1998年12月1日至1999年6月1日,对3组母牛每月颈静脉采血1次并称重,分离出血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激素(E2)和孕酮(P4)的含量,结果表明,塑膜暖棚可提高畜舍温度(平均8.2℃),试验结束时,试验1组有6头发情,发情率6/9,试验2组有2头发情,发情率2/7,对照组10头全部未发情,试验初期,FSH,LH和E23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过程中,试验1组有2头发情,发情率2/7,对照组10头全部未发情,试验初期,FSH,LH和E23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过程中,试验1组E2显著高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FSH和LH平均含量,3组差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产单、双羔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中FSH和LH均呈脉冲式分泌,单、双羔母羊FSH在发情后的1小时都出现1个峰值(P0.001),LH在发情后的12~24 h出现峰值;经方差分析,双羔羊FSH水平在发情后1小时极显著高于单羔羊(P0.001),12小时显著高于单羔羊(P0.05);双羔羊LH水平在发情后12小时极显著高于单羔羊(P0.001),24小时显著高于单羔羊(P0.05)。说明巴美肉羊产羔数增加与血清FSH和LH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西藏高原环境条件下内江母猪性周期FSH、LH、E2、P4的含量,探讨了高原环境对母猪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内江母猪LH峰出现在周期1d,在3d可见LH的上升,达到另一小峰;FSH的分泌无明显规律,在周期15d出现FSH峰,在2d出现另一小峰;E2在LH峰前1d达到最大值(20.509±6.636)pg/mL;P4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P4峰产生于13d, P4基础浓度及峰值均显著高于平原其它猪种近2~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