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返青期 对地力较差的麦田及高产麦田的弱苗,应追施返青肥,浇返青水要根据墒情灵活掌握.浇过冬水的麦田,春季土壤墒情适宜,可只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若土壤墒情较差,追肥一定要和浇返青水结合起来.每亩施标准氮肥15~20公斤,开沟深施.高肥、高产麦田的壮苗或旺苗,在返青期要适当进行控制,防止旺长;过旺苗还要采用镇压、深耘断根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稳定、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倒伏主要发生在肥水充足、小麦旺长、群体过大、田间郁蔽的高产麦田。早春是预防小麦倒伏的关键时期。小麦抽穗前倒伏可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20%~30%,乳熟期倒伏减产10%左右,倒伏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1发生症状分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类。1.1根倒伏根在疏松的土层中扎得不牢,一经风吹雨打,就  相似文献   

3.
韩涛 《河北农业》2020,(1):10-11
正小麦返青期是指早春麦田半数以上的麦苗心叶(春生一叶)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时,称为"返青"。一般小麦返青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0℃以上后,小麦缓慢恢复增长,植株心叶长出,小麦从返青到起身以前叫返青期,历时一个月左右,大概在2月上中旬~3月上中旬。小麦返青期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因苗制宜,浇水施肥 (一)一类苗麦田管理技术此类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胺等化控药剂,缩短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由壮转旺和生育后期发生倒伏;二是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小麦拔节中期追肥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8~10kg.  相似文献   

5.
对于土壤墒情较好,又由于播期早、播量过多、氮肥用量过足等原因造成部分中、高产小麦田块群体过大,又因为冬天较长时间的暖冬现象,很容易造成中、高产麦田出现小麦旺长,进而引发后期倒伏,因此,现提出几项控制小麦旺长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西北麦区小麦大部分处于越冬期,小麦苗情和墒情总体较好。部分田块因抢墒早播,出现旺长,个别地块旱象抬头,小麦条锈病见病早,菌源基数大。旱地麦管理要注意以下四点:耙耱保墒,顶凌追肥。对底肥不足、苗黄苗弱的麦田,结合顶凌耙耱或小雨后趁墒追肥,亩施4-5公斤尿素,促转化升级。对冬前群体过大、土壤肥力较高的旱地麦田,返青期不宜追肥,可在起身至拔节期趁雨酌情追肥。镇压划锄,提墒增温。早春小麦返青前后镇压可提墒保墒,促进  相似文献   

7.
2011年小麦播种时期早、播量大、播种深,播后气温偏高、雨水较多和冬前小麦旺长等因素,为2012年春季麦田管理提出了要主抓"两防止"、"两防治"和"一追、一除"的技术要求。一、两防止(一)防止小麦中后期倒伏1、小麦倒伏的潜在因素有3个。(1)播种量过大:一些农民片面总结往年(干旱情况下)大播量高产"经验",盲目加大播种量。根据调查,不少地块播种量都在15kg/667m2左右,个别地块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在小麦上应用得当能获得增产.中产田在越冬初期叶面喷洒能提高亩穗数而获增产;有倒伏危险的高产田在起身期喷洒能有效地防止倒伏而避免减产;对发育过快冬前旺长的麦田在越冬初期喷洒可防止冻害发生,避免减产.用量以15%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左右加水30公斤为宜.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今年我县苗情较为复杂,越冬期日照时数异常偏少,气温偏低等不利因素,特提出春季小麦管理要早抓早管、分类指导、镇压控旺、合理运筹水肥,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一、镇压划锄,控旺转壮,提墒保墒早春麦田镇压是一项提墒控旺、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对长势过旺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多次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以  相似文献   

10.
<正>一怕早春冻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育特点明显改变,已由感温阶段进入感光阶段,麦苗的抗寒性显著降低,一旦遇到春寒,植株极易遭受冻害。防止措施:①划锄。在土壤返浆时进行顶凌划锄,可以松土、保墒、增温、除草,增强麦苗的御寒能力。不论弱苗、旺苗还是壮苗,都要在返青期间抓紧划锄;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还可以适当深锄,以抑制春  相似文献   

11.
1.春季麦田管理1.1返青期(2月下旬-3月初)在冬季浇足冻水的情况下,不浇水施肥,以增温保墒促苗早发为主。1.1.1及时锄化提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麦苗早返青、早生长。1.1.2促控结合对播种早群体大、麦苗长势旺的麦田可在早春镇压,促旺苗转壮;对徒长麦田采取深耕断根(1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返青"是指麦田1/2以上的麦苗心叶长出,部分达到1~2 cm时称为"返青"。这个阶段小麦的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和分蘖。抓好小麦春季管理是有利于晚弱苗升级、防止旺苗徒长、调节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高低的关键。为搞好雄安新区小麦生产,结合雄安新区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提出如下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麦返青期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早春麦田半数以上的麦苗心叶(春生第一叶)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时,称为"返青"。从返青开始到起身之前,历时约一个月,属苗期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称返青期。这个时期的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和分蘖。这是促使晚弱苗升级、控制旺苗徒长、调节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高低的关键时期。所以返青期的管理方向是科学分类指导,加强镇压划锄,控旺苗稳长保蘖,促弱苗早发稳长,长根增蘖,巩固冬前分蘖,控制无效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资》2012,(5):23
<正>华北、黄淮麦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和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等地。本区域当前的苗情特点是:秋种基础好,土壤墒情适宜,目前苗情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但也存在着旺长面积大、麦田杂草多、病虫害越冬基数大、苗情复杂等不利因素。春季小麦管理要早抓早管、分类指导、镇压控旺、合理运筹水肥、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镇压划锄提墒保墒增温早春麦田镇压是提墒控旺、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对长势过旺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多  相似文献   

15.
小麦实施化控栽培,可以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逆能力,促进早熟、高产。一、防止倒伏喷施多效唑:在小麦返青后期,每公顷(合15亩)喷洒200×10-6多效唑溶液450千克,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喷施矮壮素: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每公顷喷0.15%~0.3%矮壮素溶液750~1125千克,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倒伏;喷施助壮素:在小麦拔节期,每公顷用助壮素225~300毫升,对水750~900千克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二、增强抗旱能力在小麦孕穗期,每公顷小麦用抗…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进入孕穗期—开花期后,虽然大部分地区小麦总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块基本苗偏高,群体偏大,个体偏弱,给后期小麦倒伏带来极大隐患。二是个别地块整地质量差,耕层浅而虚,深播造成出苗不整齐,且苗弱。三是个别地块小麦纹枯病、蚜虫、杂草等田间基数高,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将对小麦造成危害。四是部分麦田杂株较多。一、早春管理(返青期—拔节期)(一)看苗追肥早春大部分麦田要及早追肥,  相似文献   

17.
一、中耕镇压,化控防倒 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前,对各类水浇麦田及时中耕保墒.对群体拥挤的麦田,在起身前进行镇压,或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壮丰胺等植物生长抑制剂,控旺防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根据近年兴平市小麦试验田和大田的调查记载,重点分析了小麦旺长的危害、旺长麦田的判定、小麦旺长的预防及旺长麦田的控旺措施,提出了选择适宜本地区的优良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采用镇压、深中耕断根、喷施多效唑或矮壮素等控旺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实施化控,防倒高产1.喷药防倒。①喷施多效唑。在小麦返青后期,每亩喷洒200毫克/千克多效唑溶液30千克,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②喷施矮壮素。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小麦拔节初期,每亩喷0.15%~0.3%矮壮素溶液50~75千克,可有效地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倒伏。  相似文献   

20.
<正>冬前麦苗发生旺长,地上部分苗茎较高,在越冬时难以抵御严寒,容易发生冻害,后期易倒伏,且发生旺长的麦田往往冬前分蘖过多,消耗了大量养分,来年影响成穗,直接降低产量,因此,冬前对旺长麦田应当加强控制。适时踩压,及时浅锄麦苗分蘖后,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踩压。因为踩压后的麦苗受到客观伤害,地上部分可减少养分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