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蔬菜主要害虫菜青虫(Pieris rapaeL.)为防治对象,采用盆栽法对我国研制的0.3%印楝素乳油杀虫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杀虫剂对菜青虫有显著的防效,且对作物有较高的保叶率。0.3%印楝素乳油处理后第5、7、10d的防效分别为92.88%、98.12%、93.10%,第6d的保叶率为90.33%。  相似文献   

2.
5种常用生物杀虫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藜芦碱、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不同药剂浸虫法测定结果表明,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表现出较高的毒力,LC50值为0.667 mg/L,其次是0.3%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224 mg/L;5种药剂浸叶法测定结果显示,0.3%印楝素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的毒力较高,LC50值分别为10.948,11.149 m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较低。0.3%苦参碱水剂和0.3%印楝素乳油是防治中药材黄芪豆蚜较好的生物制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对板栗栗实蛾和小蛀果斑螟高效低毒的生物源农药。[方法]用Potter喷雾法测定6种生物源农药对2种害虫的室内毒效,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其对2种害虫的防效。[结果]室内毒效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48 h,0.3%印楝素乳油和2.5%鱼藤酮乳油处理组栗实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83.3%,小蛀果斑螟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3%、86.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和2.5%鱼藤酮乳油对栗实蛾和小蛀果斑螟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他4种药剂苏云金杆菌、皂烟液剂、烟碱液剂和茶皂素在室内和田间对2种害虫的防效均低于80%,防效较差。[结论]0.3%印楝素乳油和2.5%鱼藤酮乳油对栗实蛾和小蛀果斑螟具有较好的室内毒效和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茶褐蓑蛾防治药剂,选择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苏云金杆菌8000IU/ul悬浮剂、0.3%苦参碱水剂、0.5%印楝素乳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在连续2次施药后对茶褐蓑蛾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88.34%~98.35%。其中,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效最好,达到98.35%,其次为0.5%印楝素乳油,且二者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生产中可以0.5%印楝素乳油替代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6,(13):13-14
为了有效地防治小菜蛾,推广适合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杀虫剂,对0.3%印楝素乳油、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等5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三种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效,药后3d的防效在91%以上,药后7d的防效在94%以上。因此,这三种药剂可有效防治小菜蛾,并且可以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印楝素对番茄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3种印楝素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印楝素制剂即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 lycopersici)、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具有抑制作用,在印楝素浓度为100.00mg·L-1时,NEEMAZAL-T/S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4.06%、52.60%,而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这两种菌的抑菌率均高达100%;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2.18%、73.11%和80.67%,对轮枝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14%、70.25%和74.83%,也即3种印楝素制剂对镰刀菌和轮枝菌的抑菌率可由高到低排序为印楝油制剂、0.3%的印楝素乳油、NEEMAZAL-T/S。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菌核菌的EC50分别为142.817、0.844、0.126mg·L-1,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37.727、0.526、0.099mg·L-1,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7.757、2.687mg·L-1,对轮枝菌的EC50分别为16.501、12.106mg·L-1,这表明3种印楝素制剂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强于对镰刀菌和轮枝菌。因此,鉴于上述3种印楝素制剂在抑菌作用上的差异性,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印楝素制剂的研究开发,用以防治番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7.
0.3%印楝素乳油是由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最新研制的植物性杀虫剂.其主要有效成分印楝素属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对害虫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毒杀、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等,不同于一般化学杀虫剂.为了探讨本品对蔬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适用剂量,在小菜蛾2~4龄期时,在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实验地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植物源类新农药具有高效、无污染、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害虫天敌安全等特点,本试验旨在观察绿晶0.3%印楝素乳油在棉田防治棉铃虫的效果,掌握其防治棉铃虫最佳药剂使用量,为其在棉田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供试药剂为绿晶0.3%印楝素乳油、2.5%氯氰菊  相似文献   

9.
科研     
我国开发出印楝素生物农药新制剂 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生物农药印楝素新制剂”的实施, 云南中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利用高科技技术结合云南特有的植物资源,开发出绿色、环保、低残留、无公害的印楝系列生物农药,该产品为保证食品安全、出口创汇、印楝产品产业化建设、种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印楝素乳油是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生产的植物保护剂,属于高效低毒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在极低浓度下使用,具有抑制和阻止昆虫蜕皮、降低肠道活力、抑制成虫交配产卵的作用;对害虫的天敌影响较小;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无残留,…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对桑树害虫高效、对家蚕低毒且对桑树安全的杀虫剂,评价了植物源杀虫剂1%苦参·印楝素乳油10、20、40 mg/L药液在药后1、3、5、7、10、15 d对桑树的危害情况及桑叶对家蚕的残留毒性。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各处理均对桑树无明显药害;药后3 d除40 mg/L处理的桑叶使少数家蚕中毒死亡外,其他2个处理家蚕出现拒食现象,但未见家蚕中毒死亡;饲喂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3~7 d各处理桑叶使家蚕4龄、5龄龄期经过与CK(清水处理)相比延长0.5~1.5 d,饲喂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15 d各处理桑叶后家蚕各龄龄期经过、蛹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与CK差异均不显著。因此,1%苦参·印楝素乳油可以在桑园及周边使用,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15 d。  相似文献   

11.
进行5种无公害杀虫剂对油茶尺蠖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除虫脲悬浮剂、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油茶尺蠖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经济适用浓度分别为1 500倍液、3 000倍液、1 500倍液。  相似文献   

12.
分别测定了0.3%印楝素乳油、蜡蚧轮枝菌对天敌胡瓜钝绥螨的毒性,施药后10 d的观察结果,0.3%印楝素乳油直接喷于胡瓜钝绥螨虫体时毒性很小,药后10 d的LC50为5.01 mg·L -1,回归线性方程y=1.2294x+0.5260;胡瓜钝绥螨取食用0.3%印楝素乳油处理过的柑桔全爪螨则无中毒表现,即无毒性;蜡蚧轮枝菌对胡瓜钝绥螨寄生率为0,基本无毒性,故释放胡瓜钝绥螨生防园可采用0.3%印楝素乳油和蜡蚧轮枝菌防治茶小绿叶蝉、柑桔害螨、柑桔粉虱、蚧壳虫、蚜虫等害虫,既能有很好的防效又能保护天敌胡瓜钝绥螨.  相似文献   

13.
印楝素防治蔬菜茶树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0.3%印楝素乳油防治蔬菜和茶园害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菜青虫、小绿叶蝉及茶尺蠖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防效69.98%以上,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37.9%,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7.9%,对茶尺蠖的防效达34.2%以上;药后3 d,对小菜蛾就达到73.35%以上的防效,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药后7 d对小菜蛾就达到86.7%以上的防效,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74.8%,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以上,对茶尺蠖的防效达52.8%以上。并且药后10 d,对小菜蛾和茶尺蠖仍有60%以上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4.
将经筛选的5种防治茶刺蛾药剂用于田间进行茶刺蛾防效比较,同时对三龄起蚕进行残毒试验,遴选适于茶桑混植生态园使用的兼容药剂。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3%印楝乳油、1.3%苦参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茶刺蛾效果较好,7 d后的防治效果为85%以上。1.1%烟百素乳油7 d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9%。0.88%双素碱水乳剂7 d后的防效为86%;将5种防治茶刺蛾的药剂对家蚕进行残毒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乳油、0.3%印楝乳油、0.88%双素碱水乳剂等3种杀虫剂低浓度使用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较低,3龄起蚕取食喷施药剂桑叶的安全间隔期为7 d,可以在茶蚕混植区使用。  相似文献   

15.
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0.3%印楝素乳油﹥溴虫腈﹥5%锐劲特悬浮剂>2%阿维菌素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测定结果可以为合理选择杀虫剂及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3%苦参碱水剂、0.5%藜芦碱可溶剂和0.3%印楝素乳油3种植物源杀虫剂进行茶园小贯小绿叶蝉药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0.3%苦参碱水剂6.75 g/hm~2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于0.5%藜芦碱可溶剂9.00 g/hm~2和0.3%印楝素乳油6.75 g/hm~2。进一步研究表明,0.3%苦参碱水剂4.50~9.00 g/hm~2剂量范围内施药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与化学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 g/hm~2防效相当。在陕西省茶区推荐使用0.3%苦参碱水剂4.50~9.00 g/hm~2防治小贯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7.
研究3种生物农药对赤峰地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以为在同类区域开展生物治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药后14d,1.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蝗虫的防治效果都达到了85%以上,0.3%印楝素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0%以上,效果较好,在防治草原蝗虫时可选择使用,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46-148
[目的]筛选冬季清园时防治菱纹叶蝉有效药剂。[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了印楝素等5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菱纹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冬季清园使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防治菱纹叶蝉,持效期长,可维持10~14 d,使用0.3%印楝素乳油持效期为7 d,菱纹叶蝉对它们十分敏感,是防治菱纹叶蝉比较理想的药剂,适宜推广;生产上推荐使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1 000倍稀释液和0.3%印楝素乳油600倍稀释液冬春伐时防治菱纹叶蝉,可有效降低越冬基数。采用1.1%百部·楝·烟乳油防治桑树上菱纹叶蝉,不仅使用量低,而且残效消解快,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建议在第1代菱纹叶蝉发生期使用1.1%百部·楝·烟乳油1 200倍稀释液。[结论]试验结果为菱纹叶蝉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2种茶树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顺玉  尹健  马俊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27-12729
[目的]研究几种植物源农药防治2种茶树害虫的药效。[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茶尺蠖低龄幼虫和茶小绿叶蝉高峰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源农药,药后1、3、7、10d调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7.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防治茶尺蠖速效性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尺蠖;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印楝素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其中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持效性最好,药后7d防效达100%。[结论]研究结果为植物源农药在有机茶园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5种生物源杀虫剂防治辣椒烟青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兆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73-2874
选择5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辣椒烟青虫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5%多杀菌素悬浮剂,1.5%除虫菊素水剂防治烟青虫具有很好的效果,药后持效期较长,药后7~10 d防治效果达到最大值,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推荐用药量300~600 mL/hm2,叶面均匀喷雾,用药间隔期1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