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斌 《农村科技》2006,(12):56-56
一、围产期管理1.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这种饲养方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可以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2.精粗平衡注意精饲料和粗饲料合理搭配,做到精粗平衡。不要把奶牛饲喂得太饱,以免在奶牛分娩后的前几天患酮尿病。这一阶段精饲料的最大日饲喂量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3.少喂食盐奶牛产前15天左右,要减少奶牛的食盐饲喂  相似文献   

2.
正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与产奶量有直接关系,要做好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3个阶段的饲养,注意日粮精料和粗料合理搭配饲喂,利用有限的优质饲料饲喂高产奶牛,以提高养殖效益。一、产奶牛一般饲喂技术1.日粮组成力求多样化。根据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奶牛日粮原料应该尽量多样化,以确保能量蛋白降解速度平衡、氨基酸平衡、限制性营养因子均衡供应。一般奶牛的日粮应由4种以上的谷物类、豆类或其副产品组成混合精饲料(内含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添加剂);青、粗饲料应由青绿饲料、青贮饲料、根茎瓜果类和干草等组成。奶牛每天可采食优质干草3~4千克,中等品质干草2.5~3千克。  相似文献   

3.
武丽萍 《新农业》2012,(17):19-20
1.抓好围产期管理奶牛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前后各15天内的30天时间,它包括奶牛妊娠后期和泌乳初期两个时期。这一期间奶牛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五点:①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日粮中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这种饲养方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转移,可以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发生。②精粗平衡。合理饲喂,不要过多地饲喂精饲料,精饲料饲喂比例过大,不但增加饲料成本,还会使奶牛患各种疾病。注意精饲料和粗饲料合理搭配,做到精粗平衡。不要把奶牛饲喂得太饱,以免在奶牛分娩后的前几天奶牛患酮尿病。  相似文献   

4.
张庆国 《农家科技》2011,(10):42-43
<正>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需要奶牛肢蹄病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一、肢蹄病的发病原因1.营养因素。无论日粮中缺钙  相似文献   

5.
1.泌乳奶牛阶段饲养法 泌乳奶牛阶段饲养法即依据奶牛不同的生理阶段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产房期:指母牛分娩至产后15天,此期为母牛身体恢复期.因食欲不良,采食量减少,体重剧烈减轻,为此,应增加采食量,防止过度减重.要供应优质的粗饲料和精饲料,在产后6~15天,每天约加精料0.5千克,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此期精料日饲喂量按每100千克体重喂1千克精饲料,日粮中粗饲料与精饲料之比按干物质计为54∶46.  相似文献   

6.
不同泌乳期的奶牛分群饲养好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奶牛的生理机能,不同泌乳期的奶牛最好是分群饲养。奶牛分群饲养,可根据不同泌乳期分别使精饲料和粗饲料保持适当比例。泌乳一期(产后20-120天,日产奶高于20kg)的奶牛,精饲料占日粮的41%-44%...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5,(5)
<正>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是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和各种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等添加剂,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和,制作成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进行饲喂的饲养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使后备牛达到最大瘤胃发育、最大生长速度、最大体高生长,使成年母牛达到最高产量、最佳繁殖率和最大利润。1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的优点1.1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便于控制精料粗料的营养水平和比例,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腐蹄病是奶牛三大疾病之一,是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特征性症状是病牛患趾疼痛、跛行,影响奶牛生产性能,严重的会造成奶牛卧地不起,失去饲养价值而淘汰。发病原因奶牛日粮营养不均衡,特别是日粮中矿物质钙、磷比例失调或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或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缺乏,导致奶牛蹄角质发育不良或角质疏松,最终造成腐蹄病发生。运动场不平坦,奶牛运动时蹄部被尖锐异物损伤,感  相似文献   

9.
1.根据泌乳阶段不同,饲喂不同日粮日粮营养要平衡,饲料应质量好、适口性强、易消化。要注意精粗饲料合理搭配。粗饲料可任其充分采食,精饲料要视产奶量情况添加。奶牛产后16~100天产奶量迅速上升达到高峰,称为“升乳期”,此期精饲料喂量标准为:日产奶20公斤,喂精料10~20公斤/日;日产奶30公斤,喂8.5~10公斤/日;日产奶40公斤,喂10~12公斤/日。产后100~210天产奶量逐渐平稳下降,称为“泌乳中期”,此时精料给量标准应调整为6~7公斤/日。产后210天至“”料喂量可视奶牛体况和产奶量而定,一般每产3公斤奶饲喂1公斤精料。2.精饲料配方要合理…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管理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要实行低使奶牛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可以有效地后麻痹症的发生。精粗平衡注意精饲料和粗饲料合理搭配,做到精要把奶牛饲喂得太饱,以免在奶牛分娩后的前几天患酮阶段精饲料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奶牛肢蹄病是最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奶牛淘汰的主要因素。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主要受奶牛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水平、病理状况以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会严重的威胁奶牛的健康,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损害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本文详细论述奶牛肢蹄病的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以此为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供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肢蹄病对生产性能没有直接影响,因此,生产管理者往往对肢蹄病认识不够,导致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上升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要高度重视肢蹄病带来的危害。患有肢蹄病的奶牛,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等。肢蹄病对奶牛及生产的具体影响表现为:1.降低泌乳能力和牛奶品  相似文献   

13.
缓冲剂的添加条件:①处于泌乳初期的高产奶牛;②奶牛日粮中精饲料占50%-60%;③奶牛长期饲喂青贮饲料或饲喂的粗饲料几乎全是糟渣类饲料;④奶牛泌乳初期的日粮为高精、高糟渣类饲料,且粗饲料质量很差;⑤夏季泌乳牛食欲下降,进食的干物质明显减少;⑥泌乳牛群所产常乳的乳脂率明显下降;⑦泌乳牛日粮从粗饲料型转换为精饲料型(精粗饲料比例为3:2);⑧当日粮是将精料和粗料分别单独饲喂时。  相似文献   

14.
徐志新 《现代农业》2011,(11):82-83
奶牛在饲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奶牛肢蹄痛的发生,为什么奶牛会发生肢蹄病。为何会引起奶牛跛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奶牛“肢蹄病”是国内许多大型奶牛场的多发病。为查明其原因,作者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剖检与病理组织学、日粮营养价值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调查。在分析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日粮中营养物质长期不足,钙磷比例失调,致使骨质代谢障碍,是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内因;饮水含氟量偏高,氟离子在体内对骨营养代谢的破坏作用,畜舍环境卫生差,坏死杆菌乘虚而入,则是“肢蹄病”的主要外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了辩证分析,据此提出了防治奶牛“肢蹄病”的初步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奶牛肢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生产中,饲养者要了解该病发病原因,掌握防控技术。病因营养因素日粮中缺乏钙、磷,或  相似文献   

17.
奶牛肢蹄病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严重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奶牛由于体重大,蹄部作为奶牛活动的重要支撑器官,很容易发生病变,发生蹄病后,明显影响奶牛运动和采食能力,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严重者甚至被过早淘汰。奶牛发生蹄病早期具有隐蔽性,不具备临床症状,严重时表现是跛行,治疗困难,造成奶牛过早淘汰,影响经济效益。该文对奶牛蹄部生理解剖结构进行说明,并对奶牛肢蹄病中危害较大的蹄叶炎及腐蹄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常见诱发因素,提出相应防控意见,为奶牛养殖场户及相关从业者提供防控思路,以期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1泌乳牛要分阶段饲养奶牛的一个泌乳期可分成若干个阶段。通常把奶牛分娩到泌乳120d作为泌乳前期;120~305d后为泌乳后期(标准泌乳期305d);干乳期约60d。正常的胎次间隔约12~13个月。产犊前15d和产犊后15d为围产期。精饲料的配制可参考预混料使用说明书,日粮组成与饲喂方案(详见附表)。泌乳前期也可以再分段饲喂,例如:奶牛产后0~30d,日喂精料7kg,糟渣类8kg,玉米青贮8kg,干草4kg。产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科技》2006,(5):26-26
一、围产期管理   1.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奶牛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这种饲养方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仕权  张闯 《农家致富》2011,(11):44-45
三、奶牛肢蹄病1.症状夏季高温高湿,奶牛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很容易感染发炎。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2.防治措施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