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因而城市绿地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城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其中生态功能是首要功能,起着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防灾功能、降低城市噪声等作用,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选择寒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以寒地植物景观配置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讨论植物在绿地景观系统生态化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使其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矿区是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以平顶山市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开放空间的视角阐释了矿区开放空间及其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研究认为,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分区包括矿区内部景观带、北部矿区—低山丘陵复合区景观带、北部远郊低山丘陵景观带、白龟山库区湿地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和城市建成区都市文化景观等;景观生态利用模式主要有农业景观模式、矿区生态旅游景观模式、人文生态景观模式和绿色景观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季淮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208-209
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态组成因素中的植物,起到一个反映和调节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现阶段的城市植物研究中,城市植物对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和作用,主要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景观生态规划,包括绿地系统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绿地景观的分析与评价、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等。围绕以上3个方面,研究者们用了许多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今后在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着重点。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理论的核心示范园景观评价入手,阐述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的概念、探讨了示范园景观评价的方法,并进一步从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所具有的4种功能出发,初步从4个方面展开构建了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4个方面包括社会效应、人文效应、生态质量和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八景”考察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78-17981
以黄河上游地区的西宁、兰州、银川等代表性城市"八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自然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八景"的山地、水体景观;在人文生态内容方面,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桥渠渡口、亭台楼阁、宗教寺院、历史遗迹、生产生活景观。在此基础上,对黄河上游地区"八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总结出其山地景观贯穿全区、水体景观各有侧重、桥渠渡口多在宁夏、宗教寺院遍布各地、园林艺术引入城市以及以历史遗迹传承文化的特征,进而分析了"八景"与区域生态文化的关系,指出其所体现的人文生态内涵对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要、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居民活动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认为"八景"文化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宗旨不谋而合,能够对黄河上游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以及城市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方城市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已经由建筑物的附属物发展起来,在一些城市中甚至出现了过度设计、景观克隆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北方城市居住区现状的分析,试图从生态、人文等方面来解决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逊克县滨江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和目标着手,意在建设自然、有机、文化、经济的滨江公园空间,构建逊克县的绿色生态体系,完善城市的功能。从规划设计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景观结构、主题景观的营造和植物景观的特色表达等几方面充分展示了逊克县的地域文化和滨江公园的景观特色,建设具有生态保护、娱乐、保护人文历史的多功能滨江公园,使公园的景观功能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流在城市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生态保护、景观观赏、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怀化市舞水河沿河风光带打造集休闲、生态、娱乐为一体的河流景观风光带,虽观赏价值虽位列怀化市园林景观前茅,但仍然有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此文主要在营造植物景观方面与突出人文气息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惠农渠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设计为例,通过遵循上位规划、现场条件及现状景观资源,与周边艺术家村、雕塑公园、小镇湿地等粗犷、自然的景观风格相辅相成。尊重历史,融入当地景观文化元素,蕴含河渠历史记忆、农业生产灌溉等功能,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注重大草坪的应用,配置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组团点缀大乔木,构建"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通过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材料、生态驳岸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雨水资源,构建一个弹性的、会呼吸的城市生态系统,营造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雨水收集为景观,集自然休闲、人文历史、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11.
李若南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57-257,259
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狭义景观设计和城市大地景观规划2个方面探讨了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2.
景观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性的问题,而其中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是实现景观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最重要部分。中国和匈牙利都是极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匈牙利加入欧盟之后在景观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上成果丰硕,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此为中国在景观发展的制度选择、政策制定,以及相关的教育与农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借鉴,促进景观发展中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水生态修复方法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景观水在维持城市的生态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使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发生了恶化.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针对水环境治理产生了许多修复方法.城市中景观水生态修复应具有降解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生态、环保、经济等特点.国内外景观水生态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生态法.生物修复法是城市景观水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革,农耕生活离城市中居住的人们逐渐远去。城市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各种城市问题,却将城市农业景观逐步推入公众视野。该研究首先明晰了城市农业景观的相关概念内涵,然后梳理了城市农业景观的起源、发展与主要功能,最后在剖析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农业景观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后续城市农业景观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推广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的规划设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成不变的设计不符合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理念。通过介绍国内外城市河道的发展进程,针对我国城市河道存在的水体污染严重与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探讨城市河道整治的景观设计要求。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水体环境与创造滨水景观为目标,从河道断面、生态护岸材料、亲水设施、景观需求等方面对生态河道的生态恢复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当前形势下,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质量在不断提升,然而绿色环保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备受人们青睐。城市园林景观除了基本常见的植物外,设计者还将农业经济作物融入到园林景观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丰富了景观的种类,而且还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业经济作物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性。本文详细阐述了农业经济作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并介绍了农业经济作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化剧烈发展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严重退化,使用功能和美学价值也遭到破坏。通过生态恢复结合景观设计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重建,使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再生,对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景观生态特征、环境影响和生态恢复措施,并根据城市居民调查结果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恢复目标进行分析。马鞍山市向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景观生态恢复主要通过景观生态设计并结合生态措施的应用进行改造,将其建成一座具有休憩娱乐、文化观赏、提醒世人、生态教育的绿色公园,以期为今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景观生态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物质生活水平及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不仅渴望在城市生活中有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也越来越关注园林景观生态人文性的实现与提升。生态风景园林建设是城市规划景观工程的重要一环,体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具有美学、生态及文化价值。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及养护方法,遵循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可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观赏、生态及人文效益,值得深入思考及探究。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系统性、景观性、发展性的特点。此种特点决定了生态博物馆将成为其最佳保护方式。生态博物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管理机制和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生态保护与展示区的建设。生态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具有保护、研究、教育与经济4个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房山区通过发展景观农业,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今后,景观农业的发展还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向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农业科技相结合,与品牌建设相结合,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