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 粗柄菇 1.1 症状 香菇菌柄粗短,菌盖肥厚而不易张开。 1.2 发病原因 大叶品种或高温型品种催菇蕾时,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5℃,菇蕾得以形成。子实体生长过程,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2℃,菌柄可以继续生长,而菌盖生长缓慢,即形成粗柄菇。 1.3 防治方法 按品种的温型特点,调节好生产期,使香菇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在低温条件下出菇,可加强光照,提高菇棚温度,使菌盖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
袋栽香菇出菇阶段的管理重点是温、湿、气、光等“四要素”。抓住了这四个要素,合理调控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可实现香菇的优质高产,从而增加收入。 温度的调控 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适温范围是 5℃- 25℃,以 13℃- 17℃为最佳。气温低于 5℃,子实体难于形成; 5℃- 15℃时,长速慢,菇肉厚,品质最佳,但产量较低; 25℃左右时,菇体生长发育快,菇肉薄,易开伞,可质量差。温度过高,原基不能形成菇蕾,常会枯萎死亡。针对子实体发育对温度的要求,管理上应根据不同季节灵活掌握。冬季气候寒冷,要靠自然气温人为地加以调节。把棚膜放低、盖严,并充分利用晴天的阳光直射,增加热源,提高菇床温度。春季气候由低变高,是香菇的盛产期。但春季气候多变,时晴时雨,温度时高时低,这就要求管理上要结合不同气候灵活安排。气温高时,加盖遮阳物,做到“三阳七阴”,并加强通风管理,降低棚内温度;低温阴雨或寒潮来临时则要盖好薄膜,以保温为主,确保菇体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1瘤盖菇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这是由于菇体发育时温度过低,时间过长,菌盖内外细胞生长失调造成。预防措施:要根据不同品种控制好温度,一般不低于10℃。2鳞片或空心菇这是由于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使子实体生长缓慢造成的。预防措施:在子实体生长期,将空气相对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  相似文献   

5.
<正>金针菇如果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菌柄向  相似文献   

6.
以杏鲍菇六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催蕾温度对工厂化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蕾期,15℃更有利于诱导菇蕾形成和发育,且对幼菇子实体形态指标的影响与其他温度处理差异不显著。但至采收期,不同催蕾温度处理对子实体的影响差异显著。15℃处理子实体形态指标高于其他处理,且单朵菇质量、单包产量最高,但品质指标稍差;14℃处理杏鲍菇产量低于其他处理,但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而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丝,完全不像正常生长的子实体,菌柄向上生长,顶端膨大后形成菌盖.其菌盖停滞在原基发育时的幼小形态,其直径仅1~2毫米.整丛菇体呈胡须状,单个菇体短而尖细,无菌盖,中下部稍粗一些,形似针头.子实体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几乎无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  相似文献   

9.
吕美芳 《河北农业》2014,(12):14-15
一、白金针菇特性白色金针菇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蕾形成适温10℃左右,子实体生长适温5—8℃。发菌期比黄色金针菇长,出菇温度比黄色金针菇低。产量低于黄色金针菇。发菌不充分不易出菇。转潮时间比黄色金针菇略长。在较强光线下白色金针菇亦为白色。我省一般在10—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出菇。  相似文献   

10.
一、菇纹 1、为害情况。菇纹在培养料七产卵.幼虫孵化后取食培养料,使之成为不适合菌蕾生长的黏湿状;幼虫取食菌丝体,造成菌丝萎缩,菇蕾枯萎死亡;幼虫从子实体基部开始钻蛀,一直钻到菌盖,被害的子实体不能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11.
<正>一、原因主要是低温季节管理不当,在低温季节菇棚内湿度有可能过大,喷水过度,菇体上附着游离水过多,吸水后不能蒸发,致使菇体新陈代谢减弱,造成各种病原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而引发子实体的各种病害;持续低温天气,造成菇棚内温度过低,食用菌子实体长期处于不良的生活环境而导致发病;食用菌出菇期处于3~4茬,菌袋内营养不良,现蕾后的子实体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而造成发黄死亡。  相似文献   

12.
鸡腿菇出菇期的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技术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现重点说明三点: 一、出菇期对温度的要求 鸡腿菇子实体形成与温度关系很大,自然温度低于 8℃或高于 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在 16℃- 24℃鸡腿菇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若温度偏低,子实体生长慢,但菌盖大且厚,柄短结实,个体肥大粗壮,品质优良,贮存期长;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快,但菌柄伸长,菌盖变小、变薄,品质降低,极易开伞自溶。由此可见,鸡腿菇出菇期自然温度应控制在 10℃- 28℃之间为宜,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一定要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二、水分管理技术 能否获得鸡腿菇的优质高产,除了调控好温度外,水分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水分管理的一个方面是喷水技术。鸡腿菇床面覆土后,应在 2- 3天内分多次将土层水分逐步调湿,将含水量达到 18%左右。含水标准是土粒无白芯,手握成团,触地能散,不粘手为宜。以后则结合温度、土层含水量和菌丝生长的情况,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补充水分,来保持土层呈湿润状态。约 10- 15天后,鸡腿菇床面子实体原基大量形成,喷水量也应逐渐加大,以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随着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菌盖膨大,每天需每平方米喷水量达到 2000- 2500亳升。一潮菇结束后,需停水 2- 3天,以利菌丝恢复生长。下一潮菇长出后,再逐步加大喷水量,周而复始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对空气湿度的管理。出菇期菇房或菇棚内的空气中相对湿度一定要达到 90%- 95%。如果空气湿度低,子实体鳞片增多,菇体无光泽,菇体组织疏松,重量轻,将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水分管理的原则概括起来为:“喷结菇水要多,出菇水要稳,转潮水要重,维持水要补,空气水要勤”。能将这五句话的含义悟通悟透,水分管理的技术也就真正到位了。  相似文献   

13.
袋料香菇大棚栽培,在12月到翌年2月进行,这期间气温低,菌丝新陈代谢活动弱,营养积累慢,形成香菇子实体过程缓慢,但菇肉厚,品质好。而一般元旦至春节期间市场香菇价格较高,因此,加强冬菇管理,提高冬菇产量,尽量多长几潮菇,可显著提高菇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蟹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原基形成需要10~16℃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13~18℃,出菇温度14℃出菇品质最理想。蟹味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55%,培养基含水量低于40%或高于80%.菌丝生长很弱。原基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80%~95%。菌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照,光线不能抑制生长.能够使菌丝色泽变深,原基形成需要光线刺激,光照与原基形成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黑暗易导致蟹味菇白化,产品质地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温度对大球盖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其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揭示温度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率、出菇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经过冷刺激(5℃下冷藏30d)后,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0℃;采用温室栽培,当菌床基质中心温度为18.7℃时,大球盖菇的产量最高、出菇数量较多;菌床基质中心温度在16~19.4℃时,大球盖菇子实体形态较好。【结论】冷刺激及高温是大球盖菇孢子萌发的重要条件,温度是影响大球盖菇生长发育、高产及优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小平菇等。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1~3厘米,有浅灰色和乳白色两种,菇柄粗壮,长2~3厘米,中实、色白。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是菌中新秀,颇受市场欢迎。秀珍菇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0℃~25℃,长菇最适温度为18℃~22℃,8℃以上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原基分化。培养基含水量60%~65%时菌丝生长正常。子实体生长发育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好,低于70%子实体不易发生,超过95%时出现菌柄抽长、不长菇盖的畸形菇。菌丝生长阶段如果菇房通风不良使二氧化碳浓度…  相似文献   

17.
<正>雾霾对菌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菌菇生长过程中吸入有毒气体,或附着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微粒,或沾染细菌和病毒,轻则造成菌菇子实体畸形、色泽异变或发生大量死菇、死蕾,或者沾染病毒、病菌后形成新的侵染性病害,或者不再出菇等,重则在菇体内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对食用者造成人体伤害。1.采取设施化生产,减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设  相似文献   

18.
<正>一、出菇管理正常管理下,羊肚菌从原基到子实体成熟需25~30天。羊肚菌原基形成后7~10天可增高至1~2厘米,菌柄和菌盖分化明显,初见菌盖雏形。此时,栽培棚内应保持土壤湿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85%~95%,棚温以15~18℃为宜,不可低于4℃、超过20℃,且要散射光照射。温度低时,羊肚菌生长缓慢,但菌肉较厚、  相似文献   

19.
形态特征草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柄和菌托组成。菌盖直径5~19cm,初期成钟形,成熟时平展,边缘整齐,中央稍起,突起处鼠灰色至灰黑色,向四边逐渐变浅。菌肉白色松软,中部较厚,菌褶为白色,后变为粉红色;菌柄中生、近圆柱形,上细下粗,菌托杯状,由外菌膜形成,粗厚,白色至灰色。常见的草菇品种有:V901、V2039、V白、V35、Vp35、V9、V733等,其中V白、V2039颜色较浅且菇体中等,其他颜色较深且菇体较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草菇属高温型食用菌,适于夏季栽培,其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0~44℃,适温30~39℃,最适36℃;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7~31℃,…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8,(10)
中温蘑菇属四孢蘑菇,它具有双环菌膜的形态特征。该品种的出菇适宜温度27~29℃,高于30℃会造成菌蕾枯黄,而温度低于26℃则形不成子实体。所以夏季种植中温蘑菇,在出菇期间,特别要注意温度的调控。菌丝生长期间的适温范围在20~34℃,最适温度为25~27℃;冬季菌种保藏,温度宜在15℃以上。该品种的子实体色泽洁白,不易褐变,菇形圆整,菌肉厚实致密,口感鲜美,优于双胞蘑菇。夏季中温四孢蘑菇的栽培比普通双孢难,如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