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1.菌丝疯长平菇菌丝生长过程中,由于空气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极易发生"菌丝疯长"而不出菇的现象。防治措施:在生产前期的管理中,加大通风量,降低空气湿度,也可加强冷热刺激,以促进子实体形成。2.锈斑病草栽平菇常见菌盖、菌柄上产生锈褐色斑点,俗称"锈斑病"。其发病主要原因是菇房或菇棚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引起。防治措  相似文献   

2.
袋栽香菇,在子实体分化、现蕾时,常发生烂菇现象.其原因主要有:长菇期间连续降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菇房湿度过大,杂菌易侵入,造成烂菇;有的属病毒性病害,使菌丝退化,子实体腐烂;有时因管理不善,秋季喷水过多,相对湿度高达95%以上,加上菇床薄膜封盖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使菇蕾无法正常发育而霉烂.      ……  相似文献   

3.
现将双孢菇死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温度过高 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相似文献   

4.
菇房(棚)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场所,其设施直接影响到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控制。因此,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来选择不同类型菇房(棚)。现将笔者近年来获得较好效果的三种类型菇房(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1 持续高温。在出菇前期,菇棚温度达到20℃以上,致使菇床水分蒸发和菇体新陈代谢加快,水分及营养供应不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可导致小菇蕾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枯萎死亡。 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加强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 通风不良。菇棚长期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大于0.1%),子实体发育的代谢热不能迅速排除,  相似文献   

6.
<正> 1 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 2 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  相似文献   

7.
<正>一、畸形菇1.光秃无刺菇症状:子实体呈块状,没有菌刺分化,块状子实体表面粗糙,有时出现皱褶。子实体能够不断膨大,但菌肉质地较为松软,具有猴头菇子实体的独特气味,表面颜色较正常猴头菇子实体深。原因:如果猴头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的环境温度高于24℃、空气相对湿  相似文献   

8.
正一、调节温度气温超过23℃时,猴头菇子实体发育缓慢,会导致菌柄不断增生,菇体散发成花菜状畸形菇,或不长刺毛的光头菇,超过25℃还会出现菇体萎缩。猴头菇出菇期最佳温度为16~20℃。出菇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温度,若超过规定温度,可采取空间喷雾化水、畦沟灌水增湿、覆盖遮阳网等方法来降低温度。同时要错开通风时间,实行早晚揭膜通风,中午打开罩膜两头,使气流通顺,创造  相似文献   

9.
建棚:选择地势平坦排水便利,远离污染源的区域建设菇棚,每个菇棚占地约0.5亩。原料配制:按照比例配制原料,采用堆料方式进行发酵,严格控制好温度与水分,适时翻堆,以达到腐熟原料杀菌消毒的作用。菌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同时必须具有良好的商品性,如“2796”、“F6”等。播种与管理:播种前采用甲醛熏蒸杀菌,通风降温,并保持在29℃以上,湿度达到64%左右,然后再均匀播种,并覆土3-4cm,喷水保湿,最上层要用塑料薄膜盖好,封闭通风口,一般35—40天内可以出菇。菇的直径为3-5cm即可采收,采收时应保持棚内适度通风,应及时将死菇与杂物清理掉。防病治虫:适时做好褐腐病、褐斑病、菇蝇、菌螨的防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做好生产记录。  相似文献   

10.
<正>猴头菇是一种中低温结实性木腐型真菌,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需半年时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就会引发生理性病害。但若每个环节都能认真细致地管理,就能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减少损失。1.不出菇病状:袋栽或瓶栽猴头菇,在菌丝长满培养料后,长时间不能出菇。发生原因:猴头菇菌丝长满培养  相似文献   

11.
兰亚图 《福建农业》2007,(11):25-25
一、菌丝徒长菌丝覆土调水后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大量冒出覆土层,浓密成团,甚至形成不透水菌被,易造成迟出菇、不出菇的现象。成因有菇房温度过高、湿度大、通风不良、菌种种性不佳等。防治办法:①选用良种,适时播种。②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湿度,抑制菌丝生长。③发现菌  相似文献   

12.
<正>夏菇长菇阶段正值气温较高季节,对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利,香菇越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做好越夏管理是香菇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管理不当易出现萎蕾烂菇。其管理要点如下:一、遮荫控光夏日棚温升高,荫棚要用茅草、树枝加盖,避免阳光直射,其光源仅靠四周棚壁草帘缝中透进弱光,使整个菇棚处于荫凉暗淡状况。夏季菇棚场地的选择,以傍山依水,空气流畅,光照不强的山坳、河旁为适。如果光强过大,温度升高,菇体  相似文献   

13.
一、温度过高菇棚突然升温或持续几天高温达20℃以上,棚温高再加上通气不良等易造成死菇。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配合调节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二、通风不良菇棚内通气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0.1%以上),易闷死菇蕾,再遇高温死菇更为严重。要结合天气情况,注意通风换气,每天2~3次.气温高应在早晚或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猴头菇是一种中低温结实性木腐型真菌,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需半年时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就会引发生理性病害。但若每个环节都能认真细致地管理,就能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减少损失。1.不出菇病状:袋栽或瓶栽猴头菇,在菌丝长满培养料后,长时间不能出菇。发生原因:猴头菇菌丝长满培养  相似文献   

15.
猴头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真菌,其培养中常发生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给其高产栽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简单分析了幼菇萎缩、不出菇、光秃无刺菇、珊瑚菇4种生理性病害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几点防治措施,为猴头菇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人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荫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菇出现畸形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一直栽培猴头菇,在培植过程中发现有的猴头菇会出现畸形,总结其原因及预防办法如下:1光秃无刺菇菇体呈簇状分枝,个体肥大,表面皱缩粗糙,无刺毛,肉质松脆,略呈黄色或褐色,香味正常。  相似文献   

18.
丁湖广 《新农业》2005,(11):53-53
四,野外摆袋.诱导定向出菇 猴头菇是好氧性菌类,栽培场所要求空气新鲜.野外菇棚较为理想。菌袋经过室内发菌培育25天左右,菌丝生理成熟.便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猴头菇通常出现菌丝尚未走满袋,就开始现原基.分化成子实体。因此要注意观察.及时把菌袋搬到野外阴棚内摆场,并进行搔去原菌种块表层.诱导定向整齐出菇。  相似文献   

19.
1、空心白根菇: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菇棚温度,保持在14-18℃。  相似文献   

20.
1、烂果原因棚室内光照不足,长时间遇阴天或雨、雪天,棚膜表面灰尘多,致使温室内光照不足,湿度过大。幼果长时间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造成烂果。(1)棚室内温度过高。在杏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