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从山东省东昌府区的水肥一体化应用现状角度入手,就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说明。【方法】明确小麦、玉米两种作物在栽培过程中的节水灌溉要点,确保淡水资源和养分能够针对性地供给。【结果】通过应用该项技术能够达到满足小麦和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养分需求,一次铺设滴灌带有利于两茬作物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结论】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节水和节肥效率显著,值得在今后小麦、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结构访谈方法对山东省龙口市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管理人员进行调研,评估当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限制因素与产量提升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品种丰产性低、播期过早、播量过大、肥水运筹不合理,5年内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的技术措施是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改良品种和玉米秸秆还田.夏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栽培管理粗放、播种质量不高、干旱,5年内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的技术措施是推迟套种时间、园地制宜选用良种.从中长期来看,未来5~20年内小麦-玉米两熟制大田生产的产量提升需要栽培管理技术、优良适宜品种、极端气候预防及补救技术措施和提升粮食作物补贴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灌溉技术之一,已在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项目组在多年的试验和探索基础上,形成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滴灌管带铺设、接茬播种、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完善,对于山东省更大面积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高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夏玉米为指示作物进行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探讨提高夏玉米产量合理、节水节能的水肥管理措施。试验表明,通过夏玉米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可以有效的达到玉米水肥管理实现节约用地、节水节肥节能、节约用工、增加产量、保护耕地、降低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灌溉技术之一,已在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项目组在多年的试验和探索基础上,形成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滴灌管带铺设、接茬播种、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完善,对于山东省更大面积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高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NO3--N)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利用作物轮作降低土壤NO3--N累积,减缓其淋洗,以提高氮肥周年利用率。【方法】夏玉米季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冬小麦采取节水省肥栽培,研究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NO3--N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夏玉米季施氮量与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NO3--N累积量与冬小麦的产量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冬小麦季采取限氮或不施氮处理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各层NO3--N含量,与夏玉米收获后相比都有显著降低。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冬小麦季施氮157.5 kg•hm-2(N240+157.5)或者冬小麦季不施氮前茬夏玉米季施氮360 kg•hm-2(N360+0)都能满足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对氮的需求,产量、吸氮量和周年氮肥利用率相近且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夏玉米季高施氮处理,当季氮存在很大的淋洗等损失风险。【结论】夏玉米季施入的氮肥对后茬冬小麦有很强的有效性,小麦季采取节水省肥栽培,能显著减少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的NO3--N,减缓其淋洗,同时保障作物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分配应充分考虑前茬残留氮素对后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田间冬小麦与夏玉米的试验研究,结合示范区试验示范,对冬小麦与夏玉米生育期进行了优化、对种植方式进行了调整、夏玉米深松播种、增施钾肥与冬小麦增施磷肥及有机肥等有效措施,研究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根据期品种特性,实现冬小麦、夏玉米稳产、提质,大面积发挥中河北低平原区的产量潜力。考虑该地区气候与环境资源特点和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作物增产理论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曲周为例,利用AquaCrop模型和指标评价法,建立了粮食作物生长环境要素(气象、土壤等)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评价了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下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对水热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AquaCrop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冠层覆盖度、生物量和产量,并能分析作物种植技术对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显著影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在播种-拔节时期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3)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67和0.50,产量分别增加326和972kg/hm2。说明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影响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内对水热资源的利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作物效率和理论潜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可作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因干旱、冻害以及播种不及时等原因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为曲周地区的作物种植技术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与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贮墒旱作节水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氮肥高效施用技术,基于贮墒旱作栽培(冬小麦和夏玉米灌底墒水或出苗水,生育期内不灌水),在全年施氮量360 kg/hm2下开展了前后茬作物施氮量配比不同的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种施氮处理,分别为冬小麦120 kg/hm2+夏玉米240 kg/hm2(W0N1);冬小麦1...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高低会对小麦的产量产生直接影响,而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也具有较强的地域针对性,为保证冬小麦年年持续高产,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整地质量及播种质量,加强水肥管理,做好除草工作,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为冬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保障。文章以河南焦作地区为例探讨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塬西部主要作物水肥效应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防雨棚控制条件下,采用最优设计和盆栽试验,研究水分和肥料对冬小麦、春玉米、夏谷子的产量及生物学产量效应指数,作为证券旱地水肥关系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水肥效应是水分大于肥料,谷子则是肥料大于水分,并提出了作物的肥水需要量。  相似文献   

12.
在防雨棚控制条件下,采用最优设计和盆栽试验,研究水分和肥料对冬小麦、春玉米、夏谷子的产量及生物学产量效应指数,作为评判旱地水肥关系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的水肥效应是水分大于肥料,谷子则是肥料大于水分,并提出了作物的肥水需要量  相似文献   

13.
<正>冬小麦的合理栽培管理技术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由于各个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各异,因此所适用的具体栽培管理技术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为保证冬小麦年年持续高产,在栽培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如整地质量、品种选择、播种质量、水肥运筹及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的问题,把握关键,从而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86~1988年度冬小麦、夏玉米3×3多点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冬小麦、夏玉米包括土壤测试值(土壤全氮含量、Olsen-P 含量)在内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通过1992年~1993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校验,以土壤 Olsen-P 含量变化规律将两种作物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联立起来。形成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由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推导出冬小麦施用磷肥对夏玉米的后效效益方程,它与轮作试验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5.
小麦夏谷一体化亩产吨粮配套栽培技术赵君实,任德昌,管延安,傅文词,王福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250100)(莒南县农业局)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在一年两作亩产吨粮的模式化栽培研究中,对小麦、夏玉米,小麦、水稻等亩产吨粮综合配套技...  相似文献   

16.
唐山市丰润区是产粮大区,冬小麦要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通过采用选择优良品种、生长期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种植管理技术来提高单产,以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7.
唐山市丰润区是产粮大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通过采用选择优良品种、生长期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种植管理技术来提高单产,以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承担的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两熟制粮田规模化生产现代耕作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4年4月28日顺利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引进了适合小麦玉米田机械化灌溉的卷盘行走式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并进行了智能化改进提升。研制了通用高地隙拖拉机底盘,为小麦玉米中后期管理提供了动力机具。研究提出了小麦玉米微灌模式下水肥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形成了适于冬小麦一夏玉米现代耕作模式的技术体系,制定并颁布了河北省地方标准"冬小麦、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该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全年小麦玉米粮食亩产达到1340千克,3年示范推广180万亩,总增粮食1.06亿千克,总增效益4.38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对小农户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发挥了引领、示范及带动作用,对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是量化农业高效用水重要指标,作物蒸散发(ET)是表征WUE重要参量,研究作物ET及WUE对实现高效灌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非监督分类(ISODATA)和光谱耦合技术(SMT),结合光学遥感提取2007~2016年北京市大兴区种植结构,基于RS-ET算法计算以乡镇为最小单元的冬小麦和夏玉米蒸散发,分析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遥感提取面积与统计结果R2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812、0.743和18.6%、1%;2007~2016年冬小麦和夏玉米平均ET均表现为北部小、南部和西南部高,冬小麦ET波动范围为334.18~435.61 mm,多年平均ET为392.66 mm,冬小麦ET值呈下降趋势,夏玉米ET波动范围为307.84~313.06 mm,多年平均ET为309.59 mm,夏玉米ET整体呈上升趋势;大兴区各乡镇冬小麦多年平均WUEET为1.41 kg·m-3,夏玉米平均WUEET为1.90 kg·m-3。研究可为区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及灌溉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开展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作物高效用水的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冬小麦不同处理中,以氮肥底施+拔节期追施氮肥同时进行灌水20 m3/亩的处理增产幅度和灌水利用率最大,其较对照增产28.8%;对夏玉米不同处理中,以氮肥底施+拔节期追施氮肥同时进行灌水20 m3/亩的处理增产幅度和灌水利用率最大,其较对照增产28.8%;对冬小麦/夏玉米各处理中,分期追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对促进区域节水农业发展、解决季节性干旱和水肥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