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从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两个方面入手,对云南茶叶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其他茶叶生产大省进行比较分析。国内竞争力指标采用规模优势指数(简称SAI)、效率优势指数(简称EAI)和综合优势指数(简称AAI)。国际竞争力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简称PRIM)、贸易竞争指数法(简称NTB)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法(简称CA)进行分析。结论是: 云南茶叶国内和国际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竞争力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扩大茶叶出口,是化解国内产能过剩危机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中2001—2020年的茶叶贸易数据,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权重指数对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比较,并以双重双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进一步探讨影响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中国茶产业的国际市场在不断拓展,目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与其他出口大国相比相对较弱;从茶产品来看,绿茶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产品,尤其是小包绿茶长期保持绝对优势,但红茶的比较优势明显不足。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制约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上升、茶叶技术创新能力弱、出口茶叶质量低和农药相关标准不完善等。因此,提出增强茶叶技术创新能力、推进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茶叶产业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作为对象,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这些出口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将福建茶叶的出口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其他出口茶叶大省进行比较,发现福建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只是处于一般水平;最后对福建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因素探讨如何提升福建茶叶产业的出口国际竞争力、如何更好地推动福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茶业一直是湖南省重要的传统经济产业。虽然在国内湖南的茶叶出口量长期领先其他省份,然而茶叶出口竞争力却迟迟没有进步。如何有效提高湖南省茶叶的出口排名和竞争力,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对目前湖南省茶叶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概述,通过湖南茶叶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出口市场占有率(EMS)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三个显示性指标对当前湖南省茶叶出口国际排名和竞争力发展趋势进行量化数据分析,发现湖南茶业虽有较强的外贸竞争优势,但仍存在危机和不足。基于钻石模型等方面来综合分析湖南茶叶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及其影响的因素,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从生产要素、深加工、品牌建设和政府扶持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80-181
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区位优势,马铃薯是其一大优势产业,运用比较优势的方法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竞争力的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其他几个马铃薯生产大省作了相关比较,分析了云南省马铃薯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据此提出提升云南省马铃薯整体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综合优势指数法、贸易竞争指数法、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并结合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进行国内、国际2个层面的实证分析,并与其他几个产茶省进行比较,得出了制约安徽省茶叶产业发展的各个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咸宁市茶产业竞争力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分析咸宁茶产业的竞争力:结果表明,咸宁市茶产业在湖北省具有较大的竞争力,但是与湖北省其他茶叶大市比较,竞争力提升缓慢,甚至规模比较优势有下降的趋势。在分析影响咸宁市茶产业竞争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I)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标对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茶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却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定量分析两岸茶叶国际竞争力。结果显示,两岸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岸茶叶的比较优势无法转化为竞争优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海峡两岸茶叶资源,达到两岸茶业双赢。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四川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四川茶产品的竞争力,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通过对中国四川、福建、湖北、云南、贵州、浙江6个主要产茶省茶叶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四川茶叶竞争力与中国主要产茶省份的差距,同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制约四川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提升四川茶叶竞争力的对策。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茶叶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优势明显,但与浙江、福建等省相比,差距还很大;调研总结了制约四川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四大因素,并提出提高四川茶叶竞争力应为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品牌准入和质量建设、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搭建现代营销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绿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关注,绿茶市场不断升温。但是作为绿茶重要产地的安徽省大别山茶区,其绿茶产业竞争力严重不足。文章提出两条线索,即横向的左右互动和纵向的由上而下,确定了优先发展绿茶种植业、茶叶机械制造业、绿茶深加工业、绿茶包装业销售业、绿茶文化产业和绿茶旅游产业等六大产业重点,以此来提升绿茶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叶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茶叶产业科技化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各个主产省份间的茶叶竞争日趋激烈。文章利用2007—2012年的数据作为支撑,选取了国内市场占有率、规模优势指数(SAI)、国际市场占有率(PRIM)等9个指标,构建茶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内9个主要产茶省份的茶叶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系统研究,最终得出各省在全国范围内的位次,并作出相应评价研究,以便深人了解我国各省茶叶产业现状,有利于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阐述了该地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与茶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特色茶文化,提高品牌竞争力,助推茶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了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充分,茶产品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同时为做好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提出了促进产业融合、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茶叶是江西的传统优势产业,江西近几年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了更好地促进江西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该文总结了江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出茶叶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了17个国家1992-2006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木质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与要素条件、国内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木质家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要素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国内需求条件。对中国木质家具产业发展的启示是:必须实现木材进口渠道多元化,发展相关支持性产业,提高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茶叶产业的茶园种植面积、茶叶年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以及国内茶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增长趋势,茶叶年消费量增加,茶叶产业规模继续扩张;国内茶叶产业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茶叶产品结构继续调整,绿茶依然保持市场主导地位,红茶、黑茶仍是消费的热点,黄茶近两年产量增加的趋势较大,其他茶类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敬南镇白河村茶产业发展为例,分析白河村发展茶产业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历史,探讨白河村发展茶产业在助力决胜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乡村振兴中的成功做法、获得的成效和经验启示,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对白河村的茶产业发展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叶产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虽然中国的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创汇能力表现疲软。通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测算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并比较中国和世界茶叶出口量前5位国家的差距,同时从成本、质量、组织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最终提出提高中国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