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各类动物疫病,切实保护饲养者利益,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甘肃省动物检疫监督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以动物检疫为基础,以动物卫生监督为重点,以确保养殖业健  相似文献   

3.
依法对动物饲养和动物产品生产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是《动物防疫法》第6条、第41条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神圣职责,是贯彻落实《动  相似文献   

4.
所谓动物防疫证照,它包括《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非疫区证明》等。动物防疫证照是货主合法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法律依据,也是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监督货主所经营动物合法的重要凭证。依据有关规定,各省在主要省际公路干线设的临时性动物防疫监督检查消毒站,主要查验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三证一标(即检疫证明、消毒证明、非疫区证明及动物免疫耳标)”和消毒工作。笔者从事312国道陕西商南段过境动物及动…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一猪业在线》在广大读作者的精心呵护下正式更名为《猪业科学》.这是中国养猪学界、业界和政界一件大事,可喜可贺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与其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现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包括《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是由法定人员按法定程序对法定对象实施检疫,经检疫合格后出具的,是动物出售、运输、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法定证明。经检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检疫活动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在总结近年来各地动物检疫工作实践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农业部修订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将《办法》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2003年第8期《中国动物检疫》李志忠同志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下简称《李文》)一文之后 ,笔者有些不同看法 ,愿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1对违反《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处理、处罚可引用的法律条文对《李文》中提出的前3个问题 ,笔者认为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经足够解决 ,不需要再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非法买卖和佩带耳标的 ;对不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免疫标识收购、运输和屠宰动物的 ;对拒绝执行国家强制免疫制度、免疫标识制度的饲养单位和个人等 ,均可运用《动物防疫法》第48条(六 )…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促进养殖业发展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做好《动物防疫法》的学习与宣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到依法行政,自觉守法,必须先学法、懂法。只有加强对《动物防疫法》的学习、宣传,使社会公众了解本法,才能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有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严肃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保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使动物饲养者、经营者、动物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教学…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 )自 2 0 0 1年 1 2月 1日实施以来 ,对我区动物防疫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结合我区实际 ,对《动物防疫法》进行了补充和具体化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但是在实施《条例》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具体事例 ,很难按《条例》进行处罚 ,使得一些条款几乎形同虚设 ,很难实施 ,下面就本人在动物防疫监督过程中碰到的事谈谈自己的看法。《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 :“动物饲养场、孵化场、屠宰厂 (场、点 )、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经营加工场等单位和个人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活动 ,应当符合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分别是《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它们是动物检疫员依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过检疫合格后出具的证明,也是经营者运输、屠宰动物和经营加工动物产品重要法律凭证。  相似文献   

12.
上海作为一个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社会影响力大,每年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动物防疫工作难度大、涵盖面广,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多。上海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提高对动物疫病的预防、管理能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市人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总结上海市动物防疫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有效做法,针对目前动物防疫工作现状,抓住动物防疫工作亟需通过地方立法予以解决的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增强操作性,在监管的过程中具有创新。及时制定了《上海市动物防…  相似文献   

13.
1 贯彻《动物防疫法》所进行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1.1 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营造全县动物防疫执法的良好氛围。1.2 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为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使我县防检疫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制定了《中卫县动物防、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按照“动物防疫法”要求,实施方案从疫病控制、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动物检疫等环节上对每个检疫人员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和规定,并组织成立了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执法监督处罚小组、执法考评小组、执法错案追究小组,明确了行政执法的范围、权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猪业》2011,(2):9-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5.
《湖南畜牧兽医》2003,(6):10-11
第一条为落实强制免疫措施,规范动物免疫工作,加强动物免疫标识管理,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农业部第1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证明和免疫档案。第三条凡国家规定对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的,均须建立免疫标识制度。第四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免疫标识生产、供应、使用,以及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等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  相似文献   

16.
畜禽产品肉、蛋、奶是“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内容,它涉及千家万户,提高动物防疫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与健康,这是防检工作神圣的职责。随着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将会面临更多、更新、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结合洛川实际,适应新形势需要,发挥动物检疫工作的作用,是摆在地方防检人员面前复杂而严峻的课题。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守法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颁布和实施,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首先让公民学法、懂法并守法,不断加大《防疫法》和<陕西省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产品包括生皮、原毛、精液、胚胎、种蛋以及未经加工的胴体、脂、脏器、血液、绒、骨、角、头、蹄等。”又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行业标准、检疫管理办法和检疫对象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这些规定明确了动物精液、胚胎和种蛋均属动物产品 ,应当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对其安全性进行检疫监督。由于动物精液、胚胎和种蛋是可繁衍后代的特殊动物产品 ,对受体和后代的健康直接产生影响 ,保证其安全性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动物防疫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的动检工作中使用的检疫证明有5种.即《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用于县境内交易、运输的动物.此证一式两联.第一联存根.第二联交动物畜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动物检疫活动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护人体键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新修订《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农业部在总结近年来各地动物检疫工作实践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对原《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于2010年1月21日以第6号部长令发布了新《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0年3月1日施行。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动物检疫证明有5种,即《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这5种检疫证明的使用,增强了在产地、运输、市场等环节对动物疫病的监督作用,降低了动物疫病扩散蔓延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检疫、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这5种检疫证明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一些不妥之处,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