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是柳绵蚧重要寄生小蜂。在黑龙江省林甸县1年两代,以幼龄幼虫在柳绵蚧2龄雌若虫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柳绵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柳绵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柳绵蚧种群,笔者建立了越冬代与第一代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以来,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对柳准球蚧采取了野外定期观察,室内饲养观察及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柳树的枝干部越冬,成虫的发生期为5~6月中旬,6月中旬出现初孵若虫。柳准球蚧有三种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的控制力最强,一年发生两代,越冬代寄生率为12.1%,第一代寄生率为65%。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梨圆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在福建省的发生危害.福建名果黄花梨主产区建宁县此虫发生相当严重,1a4-5代,世代重叠.以2龄若虫和少数雌成虫在梨树枝干上越冬,越冬的2龄若虫于3月间开始活动,越冬雌成虫4月上、中旬开始产子.5月中、下旬为第1代1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是梨圆蚧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寄生性天敌已知有13种,以梨圆蚧恩蚜小蜂Encarsiaperniciosi(Tower)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寄生峰群体的47.5%和32.3%.寄生蜂对梨圆蚧的2龄若虫有寄生嗜好,其寄生率占各虫态被寄生总体的60.9%,一年中9月份寄生率最高,可达20%,一般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4.
日本单蜕盾蚧FioriniajaponicaKuwana在陕西主要危害白皮松。年发生2代,以若虫在针叶上越冬。每年5月中、下旬为第一代孵化盛期,是化学防治最有利时机。雌雄性比2.4:1,雌虫产卵量平均为21粒。发现松蚧阿错小蜂Azotussp.和蚧虫棒小蜂Signiphorinasp.两种天敌,自然寄生率为43.16%,对蚧虫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使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2000倍液以及80%敌敌畏1000倍液,在第一代若虫孵化期防治,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栗绛蚧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绛蚧1a发生1代,以小若虫固定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3月上旬越冬若虫出蛰,4月份蚧壳膨大变硬,雌成蚧4下旬至5月中旬为产卵期,平均卵量2500粒,卵孵化历期约6d,平均孵化率为97%;5月15日始见初孵若虫,5月下旬固定寄生,分泌蜡质覆盖体外,体极小,7月份蚧壳长到直径达2mm时,进入越夏、越冬.栗绛蚧的天敌有黑缘红瓢虫,内寄生蜂:花角跳小蜂,桑名花翅跳小蜂,中国花角跳小蜂,绛蚧细柄跳小蜂,绛蚧跳小蜂等8种,花角跳小蜂寄生于雄蚧,桑名花翅跳小蜂寄予生于雄蚧,也寄生于雌蚧,后3种寄生于雌蚧,1999年寄生于雄蚧的寄生率为14%,寄生雌蚧的寄生率为22.5%;自然天敌对栗绛蚧的控制作用显著.在防治板栗病虫时,增加施药次数、与施药时间不当,导致自然天敌对栗绛蚧控制能力减弱,加之栗绛蚧繁殖系数大,初孵若虫期降雨小或干旱等是栗绛蚧暴发的成因.栗绛蚧在轻、中度发生年,用药剂防治时,应在3月中、下旬施药,并注意挑治,以保护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40%速扑杀乳剂1500倍液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桑白盾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白盾蚧在陕西严重危害泡桐。年发生二代,以雌成虫越冬;每年5月上、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是化学防治最有利的时机。发现日本方头甲和榆蛎蚧跳小蜂两种重要天敌,其中跳小蜂自然寄生率可达20.45%,对蚧虫起一定抑制作用。使用40%氧化乐果2倍液、4倍液涂干,防治雌成虫,杀虫率分别可达79.3%、74.5%;使用50%杀螟松800倍液、1000倍液喷雾,防治初孵若虫,杀虫率分别可达96.9%、93.3%。  相似文献   

7.
柏牡蛎蚧在杨梅上的发生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柏牡蛎蚧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蚧主要寄生在杨梅的叶片和一、二年生枝条上。在江苏太湖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蚧越冬,越冬代雌成蚧的平均产卵量为93.21粒,第一代雌成蚧的均卵量少于越冬代雌成蚧,为60.22粒,其发育适温为20-26℃,当平均气温高27℃,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利于其卵与若虫的生长发育。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第一代一龄若虫期使用机油乳剂或扑虱灵防效较好。优  相似文献   

8.
对苏铁甲盾蚧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盾蚧在四川攀枝花地区1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苏铁叶片上越冬。研究制定了甲盾蚧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甲盾蚧种群消长与制约因素关系示意图,甲盾蚧关键致死因子为高温、瓢虫补食和小蜂寄生,关键虫期是一龄若虫期。4月中旬至下旬是一龄若虫涌散峰期,5 ̄7月是瓢虫和小蜂活动的最盛时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瓢虫和小蜂再次出现峰期。防治指标为,苏铁叶片虫口达16头时  相似文献   

9.
对苏铁甲盾蚧(Genaperlatoriapseudaspidiotus)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盾蚧在四川攀枝花地区1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苏铁叶片上越冬。研究制定了甲盾蚧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甲盾蚧种群消长与制约因素关系示意图,甲盾蚧关键致死因子为高温、瓢虫补食和小蜂寄生,关键虫期是一龄若虫期。4月中旬至下旬是一龄若虫涌散峰期,5~7月是瓢虫和小蜂活动的最盛时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瓢虫和小蜂再次出现峰期。防治指标为,苏铁叶片虫口达16头时即需防治。4月中旬用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盾蚧死亡率达92.2%。成功的保护了天敌,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cockereli(Cooley)是多种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福建福州1年发生6代,冬季无越冬现象.雌成虫在田间全年可见,5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一龄若虫高峰,全年以8月份虫口最少.每雌平均产卵80.8粒.已知寄生性天敌有4种,隶属于小蜂总科的蚜小蜂科和跳小蜂科;捕食性天敌有日本方头甲、捕食螨和捕食性蓟马.寄生蜂自然寄生率最高达75%.  相似文献   

11.
梨枝圆盾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3代。主要为害时期为越冬代4~5月,第1代6~7月,第2代8~9月。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而以为害果实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防治上应重点抓好冬春修剪有虫枝条,保护利用天敌,以及果树开花前越冬代若虫期和6月上中旬第1代初龄若虫期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2.
长角岗缘蝽是福建杉木的刺吸性害虫,该虫一年发生二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4龄,以若、成虫刺吸杉木嫩枝、芽、叶,基本全年均可为害。用2.5%溴氰菊酯,50%甲胺磷乳油,90%敌百虫晶体,40%氧化乐果防治若、成虫,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松瘿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瘿小卷蛾Laspeyresia zebeana(Ratz)是落叶松人工林一种重要的枝梢害虫。在黑龙江省两年发生一代,跨3个年度。当年和翌年9月未或10月初分别以幼龄幼虫和老龄幼虫越冬,第3年度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末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幼虫期有两种寄生蜂,寄生率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松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隶于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此虫在浙江省天台县华顶山林场危害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的嫩梢和球果,致使新梢枯萎,种子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此虫在天台1年1代;以2龄幼虫越冬;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有较强趋光性;每一雌蛾平均产卵61粒,雌雄性比1∶1;幼虫7月中旬开始孵化;5龄幼虫食量较大,反应敏捷。  相似文献   

15.
橡胶盔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近年来在西双版纳地区对橡胶树造成严重危害。本试验采用田间定株观察和人工气候箱饲养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温度对橡胶盔蚧卵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及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橡胶盔蚧在西双版纳地区没有越冬现象,1年发生4代,各代历期变化为60~110d,每雌平均产卵1345粒。在18~32℃范围内,该虫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9781***),36℃时卵不能孵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3.40℃和69.76日·度。最佳防治适期为从当年第1代初孵若虫始盛期即2月下旬到4月上旬低龄若虫高峰期结束,每10d进行1次药剂防治,连续防治4~5次。  相似文献   

16.
福建樟叶个木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叶个木虱TriozacamphoraeSasaki是樟树的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被害叶的虫瘿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羽化,3月下旬开始孵化.若虫共5龄.该虫发生期与樟树物候密切相关.呋喃丹、氧化乐果,辛硫磷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菱小萤叶甲[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是莼菜的主要害虫。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害。在实验室自然温度下,各代完成一世代所需天数依次为26.22、21.60、15.24、16.73、20.63和35天。单雌平均产卵781粒,最多可达2170粒。卵产于叶片正面,呈块状,每块一般18~20粒。第1~5代孵化率为82.13%、74.38%、49.53%、69.53%和56.29%。取食率:幼虫1~2龄为3.63%,3龄为7.56%,成虫为88.81%。第1~4代成虫寿命分别为39.56、43.94、40.00和43.67天,可用乐果、敌敌畏、氰戊菊脂和毒死蜱等杀虫剂在叶面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8.
拉缘蝽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缘蝽是危害卵叶小蜡的主要害虫之一,拉缘蝽在福建1a发生2代,世代重叠 以成虫在卵叶小蜡上越冬,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1代的4、5龄若虫、成虫和第2代1龄若虫共同为害,是为害高峰期 防治试验表明,防治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90%敌百虫晶体、20%杀灭菊酯乳油、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且4种农药对拉缘蝽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农药混合试验表明,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90%敌百虫晶体以1∶1000倍液混合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