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饲草的种植,饲草料的加工调制与利用,全舍饲肉羊的养殖及杂交繁育,以及羊粪尿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介绍了豫北山区“粮—草—羊”高效平衡养羊模式发展现状,以期为促进豫北山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荒漠草原区无霜期短、水资源缺乏、饲草料匮乏等实际情况,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部荒漠草原区具有灌溉条件和机械化作业条件的养殖合作社,开展了草田轮作技术研究。通过牧草和经济作物品种选择、水肥一体化栽培、适时收获等技术集成,进行"紫花苜蓿—草谷子—马铃薯—青贮玉米"的轮作示范。结果表明,该技术模式可以增加牧草产量,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是提高该地区土壤肥力和获得良好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为该地区草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依托“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的基础研究,调研分析“粮改饲”政策在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具体实施情况,剖析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探寻“粮改饲”政策实施过程中参与主体经济效益的变动情况,针对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在“大北农模式”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将人才培养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3个层次。通过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校企共建考核评价机制、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立, 创建了具有特色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校企一体、产学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特点, 实现了“能养会繁、会繁能防、会防能治、会治能销、会销能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腾格里”无芒隐子草是2016年由我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野生栽培品种(登记号:499),抗旱性极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治理、园林绿化和草原恢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但目前急需加快种子扩繁和解决种子脱粒与清选等技术问题。在甘肃省榆中县小区预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在河西走廊民勤县农户生产规模条件下开展了“腾格里”无芒隐子草适宜的种子脱粒和清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生产规模下(3.5 hm2左右及以下)的无芒隐子草种子,在采用的50 kg石磙碾压不同遍数处理中,以45~55遍碾压处理的种子收获率最高,与手工完全脱粒对照相比,收获率达78%以上,并且对种子发芽率与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另外,利用4.5 m·s-1风速并配以筛孔尺寸为0.7 mm的筛子过筛清选2遍,种子净度可达86%,与仅过筛而未风选的对照比较,种子净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上述结果对“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的规模化生产以及推广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鉴于2019年我国兽用抗菌药使用量的反弹与2015—2019年兽用中药市场规模(销售额)总体处于萎缩的趋势等情况,在对抗生素滥用的简单化认识误区及其不可替代性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科学观念,正确认识与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看法。同时提出在抗生素使用方面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促进“减抗”行稳致远的3点建议:⑴走出单一禁限与替代的误区,通过合理应用来“减抗”;⑵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让抗生素合理应用有法可依;⑶加强新观念人才培养与培训,促进“减抗”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指导乌兰察布市优质育肥羔羊生产体系建设,进一步了解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与当地蒙古羊羔羊在养殖效益方面的对比情况,进行了“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产肉性能试验。试验分为试验组(“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组)和对照组(蒙古羊羔羊组)2个组,每组采取随机取样方式选择试验用羊。经过体重测定与屠宰试验测定,统计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进行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经过对生长及产肉性能测定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杜蒙萨”三元杂交组羔羊平均初生重、断乳重、5月龄出栏活重、5月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蒙古羊羔羊。试验充分证明了在牧区推广“杜蒙萨”三元杂交羊生产体系建设,是实现牧区草原生态高效养殖和促进农牧民养殖户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故城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优化自主式扶贫开发模式。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规划培育具有特色的“政银企户保+奶牛产业”的扶贫模式,助力精准脱贫。以该县“奶牛贷543”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模式的运行机制、扶贫成效以及该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旨在为推动贫困地区畜牧产业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非洲猪瘟疫苗毒株、变异毒株、野毒株并存背景下,只做好外部生物安全已不足以达到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因疫苗毒株隐蔽性强、检测难度大,不知道通过引种是否会将疫苗毒株带到猪场。因此,未来猪场生物安全不能只关注场外生物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以猪为本”的“1237”P氏生物安全立体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即在做好“控五流”等外部生物安全的同时,更要关注饮水安全、注重猪的自身健康度、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实现“与非共存,与蓝共舞”。所谓“立体防控”是指全方位的防控,而不是仅仅针对猪场大门的传统生物安全防控。  相似文献   

10.
孟炜博 《中国猪业》2021,16(3):26-28
近年来,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传统的生猪养殖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生猪的养殖风险,但保障程度较低,而随着生猪期货的上市,生猪“保险+期货”为我国的生猪产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分散方式。本文力图在分析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猪“保险+期货”模式面临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草地质量初探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草地优良牧草产量、可食牧草产量、载畜量、牧草利用率和覆盖度为主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工分析的方法,对武威地区32个类型草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质量最好的草地是山地草甸,质量最关的是干荒漠和荒漠摹。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武威地区草地质量分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黄壤地区可利用草地面积大,水热自然条件优越,天然牧草丰富、产量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该区草地分布零散,且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土壤肥力低下,土地质量不高, 水土流失严重,草地管理粗放,草场退化严重.因此,草地开发中应注意用养结合,针对不同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开发利用途径:中高山地区,加快人工草场建设,解决饲草旺季余缺矛盾;丘陵区,加快发展幼林间种草,实行林草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广大农区 ,加快扩大冬闲稻田种草,推行粮草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生长季羊草割草场刈割胁迫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季内刈割胁迫羊草草原割草场,结果表明,胁迫强度与方式对草地主要种群和群落数量特征再生性影响较大;胁迫强度增强,其数量特征值下降幅度愈大,再次刈割时间愈后延,则下降愈明显,尤以羊草为显著,表明其耐刈性较差。就产质量而言,两次刈割可获得较高的牧草和蛋白质产量,一次或三次刈割则相对次之,尤其三次刈割不利影响极大;过晚利用会降低蛋白质产量,而影响牧草品质。研究证实,当地传统割草制度极大地浪费了草地资源,因此,要充分挖掘生产潜能,则须改变割草模式,科学利用,既兼顾产质量要素,又能保持草地处于良好的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增加天然草原面积和调整人工饲草料地的种植结构及规模,来增加饲草产量,以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达到荒漠草原区饲草料供给平衡。  相似文献   

15.
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龙仁乡选择101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调查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草地资源以及牧户的家畜养殖、草畜供求和家庭收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人工草地建设、草地载畜量、草畜配置以及牧户的饲草收贮、家畜饲养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从提高人工饲草产量和质量、优先发展季节畜牧业、引导新型种草和养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缺少优良豆科牧草的现状,从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了育种材料,开展了春箭筈豌豆新品种选育。采用单株选择与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历时12年,育成“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新品种。新品种显著的特性是早熟和种子产量高。在海拔3000 m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连续多年的测定表明,平均生育期为100 d,生育期范围为92~106 d,平均种子产量为2023 kg·hm-2。比对照品种333/A生育期短13 d, 种子产量高174.9%。新品种牧草产量也较高,平均2769 kg·hm-2,与对照品种相近。在陇东黄土高原夏播,作为短期轮作作物,牧草产量达3214 kg·hm-2,比对照品种高14.3%。新品种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也可用作传统农耕区的短期轮作或绿肥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7.
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群落特征及草场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及草场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总盖度、密度及生物量,随封育时间的增加呈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变化,且以封育6年达到最高;围栏封育有利于伊犁绢蒿、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的生长与恢复,生物量较对照区分别提高了158.63%~221.44%,100%,且封育9年时伊犁绢蒿重要值恢复到首位;封育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对照区均有增加,且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再增趋势;通过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认为,封育9年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尚未恢复到原始顶级状态;以草地的生产力与经济效益来考虑,初步推测封育5年为该区域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的最佳围栏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北疆平原荒漠区苜蓿(Medicago sativa)(1年)+小麦(Triticum aestivum)(3年)+苜蓿(1年)和小麦(1年)+苜蓿(4年)2种粮草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在呼图壁核心试验区开展连续5年的实地调查,比较了两种模式下粮草产量、投入成本、利润和产投比。结果表明:小麦(1年)+苜蓿(4年)种植模式下年均总利润较苜蓿(1年)+小麦(3年)+苜蓿(1年)模式提高18.71%;老苜蓿地倒茬种植小麦的前两年籽粒产量较小麦连作增产25%;小麦倒茬轮作苜蓿后,苜蓿的干草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种植3~4年苜蓿的年均粮草利润为9 050 元·hm-2,是小麦的3.26倍。综上所述,在粮食耕作系统中引入低成本苜蓿,可提高作物产量,增加轮作的利润,解决蛋白质饲料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新疆荒漠草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敏感。通过确定新疆荒漠草地NDVI阈值,提取荒漠草地范围,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气象因子等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对1999-2018年新疆荒漠草地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驱动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南北疆荒漠草地分布存在差异,研究期间总体面积减少明显,平均NDVI稳定,NPP呈上升趋势。2)全年及7-8月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同,南北疆存在显著差异,全疆大部分区域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趋势。3)从时间变化看,降水量、大型蒸发量和平均风速是新疆荒漠草地年际NDVI的重要影响因子,水分条件对生长季NDVI的影响更为明显;年蒸发量与荒漠草地NP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风速、降水量与荒漠草地NPP存在一定相关性。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气温、降水在空间上与荒漠草地NDVI、NPP呈正相关的面积较大,且降水影响面积更大。研究表明,新疆荒漠草地植被动态变化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气温、降水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其中降水影响更为明显,水分条件是荒漠草地动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由于荒漠草原牧草产草量和营养价值的季节性变化,母羊配种期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母羊繁殖力较差。通过优化放牧戈壁短尾母羊配种期前饲料营养搭配,在配种前25 d给母羊饲喂高营养饲料,短期内提高母羊营养补饲水平。结果表明:短期高浓度营养补饲后,2个试验组母羊的产羔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40%、19.69%,产双羔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92%、10.20%。在该种短期营养补饲模式下,母羊的产羔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牧民的养羊收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