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再生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再生率的因素,本试验以3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影响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克隆指数和分化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玉米自交系幼胚的愈伤诱导率差异极显著。 生长环境对975-12影响显著,对18-599和416051影响不显著。18-599和416051的胚大小为2mm时II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而975-12在胚大小为2.5mm时II型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3个自交系的克隆指数和分化率一般在第3或第4代时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表明,18-599和416051这2个自交系具有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克隆能力强、易分化的优点,是玉米转基因研究中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2.
水稻胚性愈伤诱导及其遗传转化的几个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日本晴成熟种子及幼嫩种子为材料诱导形成胚性愈伤组织,经农杆菌介导将水稻隐花色素基因的4个RNAi和2个反义RNA表达载体分别转化日本晴愈伤组织,再经抗性筛选和分化培养诱导形成植株,经分子检测筛选出阳性转基因苗。对胚性愈伤诱导率、抗性愈伤率、分化出苗率及转化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成熟种子、新鲜成熟种子及幼嫩种子愈伤诱导率均大于81%,平均为86.67%,其中以新鲜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6.89%;抗性愈伤率成熟胚为22.21%~40.71%,平均为28.49%,幼胚为36.79%~43.21%,平均为40%,幼胚的抗性愈伤率高于成熟胚;分化出苗率成熟胚为59.29%~80.43%,平均为71.59%,幼胚为63.16%~72.73%,平均67.95%,幼胚与成熟胚差异不明显;转化率(Gus检测阳性率)成熟胚为43.07%~81.08%,平均61.59%,幼胚为58.33%~76.67%,平均67.50%,幼胚转化率稍高于成熟胚。  相似文献   

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愈伤组织的倍性、品种、外植体对野生型愈伤组织中耐盐细胞频率的影响。发现 :( 1)单倍体和二倍体愈伤组织的耐盐细胞频率比较接近 ,四倍体愈伤组织的耐盐细胞频率一般比单倍体和二倍体愈伤组织的小 ;( 2 )不同品种的耐盐细胞频率差异大 ;( 3)二倍体植株幼穗培养产生的二倍体愈伤组织和四倍体植株花药培养产生的二倍体愈伤组织的耐盐细胞频率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基因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基因过程中涉及的外植体选择、高渗和农杆菌共培养、选择培养基筛选转化体等因素对愈伤组织生长及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玉米自交系中有少数幼穗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转化效率高;高渗和农杆菌共培养以及除草剂筛选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致使部分转基因愈伤不能分化成苗,并提出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早稻(Oryza sativa)栽培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产上优良旱稻(Oryza sativa L.)新品种旱稻297、旱稻10号等的幼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材料,用基因枪法把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了这些品种的愈伤组织,经两轮Basta抗性筛选和分化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检测,T0和T1代Basta抗性实验表明,bar基因已整合到旱稻的基因组DNA中,并在T1代继续表达。对各品种幼胚培养的诱导、分化培养基实验表明,MB和MS培养基可作为这5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改良的RMB2、RMS2培养基可显著地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实验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和建立的遗传转化系统。为早稻的抗除草剂分子育种和其它基因转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变异及生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变异状况及充分利用刺槐同源四倍体有性过程创造的变异资源对四倍体刺槐进行遗传改良,研究了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类型及其生活力特征,主要结论如下: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按照子叶数量、颜色及饱满程度,可以划分出5个类型: 黄二(YVT)、黄三(YMT)、黄四(YRF) 、绿二(GNT)及白二(WNT),所有类型种子胚混合平均单胚重量接近二倍体的1/2。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YVT、YMT、 YRF类型样本种子胚染色体数目仍然是四倍体。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低于二倍体相应指标,YVT、YMT、 YRF类型种子胚的上述2种指标明显高于GNT、WNT类型。以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作为种子胚生活力强弱的评定指标表明:上述2种指标越高的种子胚,其生活力就越高,上述2种指标均小于二倍体相应指标的30% 是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生活力丧失的临界指标;YVT、YMT、 YRF类型种子胚上述2种指标均高于二倍体相应指标的30%,组织培养时均有一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具一定的生活力,其中YVT类种子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平均57.8%)、生活力最强,已培育出此3类胚的实生苗; GNT、WNT类型种子胚上述2种指标均低于二倍体相应指标的30%,组织培养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0,胚细胞均失去了生命力。较好的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综合条件为: MS基本培养基附加2,4-D 2.0 mg/L和6-BA 0.5 mg/L。  相似文献   

7.
小孢子培养是创造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红花的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红花游离小孢子的高效培养体系,用20份红花材料研究花药及小孢子培养中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和胚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小孢子发育时期、红花品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浓度是影响红花诱导愈伤组织的关键因素。花药培养的愈伤及胚诱导率高于游离小孢子,且受基因型影响。单核靠边期管状花长度为 0.45~0.50 cm时,诱导成功率达到68.32%。供试的20份红花材料中,有11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有1份分化出了胚状愈伤,诱导成功率为15.79%。分化培养最适培养基组合为1/2 MS+B5+ 6-BA 1.0 mg/L + NAA 1.0 mg/L;小孢子悬浮培养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以添加6-BA 4.0 mg/L 和NAA 0.5 mg/L效果最好,诱导愈伤率为22.5%。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生产上优良旱稻(Oryza sativa L. )新品种旱稻297、旱稻10号等的幼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材料,用基因枪法把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了这些品种的愈伤组织,经两轮Basta抗性筛选和分化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检测,T0和T1代Basta抗性实验表明,bar基因已整合到旱稻的基因组DNA中,并在T1代继续表达。对各品种幼胚培养的诱导、分化培养基实验表明,MB和MS培养基可作为这5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改良的RMB2、RMS2培养基可显著地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实验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和建立的遗传转化系统,为旱稻的抗除草剂分子育种和其它基因转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麦×玉米胚培养产生小麦单倍体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经染色体人工加倍后第一代即可获得纯合稳定的加倍单倍体DH系,与花药培养获得的DH系相比,具有不受小麦基因型差异的影响、没有无性系变异发生等优点,因此在小麦的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小麦×玉米诱导单倍体胚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对单倍体胚培养再生成苗,特别是培养过程中环境温度和光照等对单倍体成苗率的影响国内尚无系统报道.  相似文献   

10.
玉米幼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不同材料、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分化、植传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8个玉米自交系幼胚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在继代过程中差异较大。将能继代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5010和综3自交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且植株移栽可成活。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离体培养获取耐盐变异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取糯玉米耐盐变异体,以120mg/L的平阳霉素预处理糯玉米自交系(S1、S2)种子20h,萌发后用茎尖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比较了激素组合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 4-D 2.0mg/L和6-BA 0.25mg/L组合诱导胚性愈伤的效果最好;在添加100mg/L CH、6-BA 0.25mg/L和2, 4-D 2.0mg/L的继代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生长良好。将胚性愈伤组织依次在含NaCl 10g/L、15g/L和20g/L培养基中进行筛选,获得耐盐变异体,转入分化培养基中诱导再生植株,自交1代种子在含NaCl 15g/L、20g/L的培养基上萌发率较对照种子高数倍,在20g/L NaCl的胁迫下,变异体自交1代种子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及K+ / Na+比例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贾玉芳  陈曙  柴明良 《核农学报》2010,24(3):466-469
分别以0(对照)、5、10、20和40Gy的60Coγ射线辐照沟叶结缕草匍匐茎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比较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再生情况,测定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以及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5Gy辐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再生没有影响;10和20Gy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再生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再生分化形成3个以上小苗的外植体比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2.50%和8.68%;而40Gy辐照使愈伤组织的胚性保持能力和再生率分别下降21.67%和8.78%。不同处理对再生植株的SOD、POD、CAT活性及染色体倍性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经γ射线辐照的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中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最高可达对照的2.4倍(20Gy)。  相似文献   

13.
榨菜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分子标记对榨菜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变异性进行了分析。RAPD检测表明:经2、3和5次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以及经2次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的再生植株的分子标记呈现多态性,变异频率分别为2.04%、1.85%、1.79%和1.56%;流式细胞仪(FCM)分析表明,继代培养后的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在染色体倍性上与亲本相比没有发生变化,皆为二倍体(2n=36)。另经2、3和5继代培养只有2次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分化出了再生植株,且有3.33%的植株与其亲本间存在表型差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玉米单倍体核磁共振分选系统基于一个含油率阈值,无法对胚败育籽粒和单倍体籽粒正确分选的问题,分别对玉米生物诱导产生的二倍体、单倍体和胚败育3种不同籽粒类型的单粒质量和含油率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籽粒含油率双阈值提高单倍体正确识别率的分选方法。该研究以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和3个自交系为母本,以高油型诱导系为父本,进行生物诱导产生的3种不同类型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分选系统分别对不同类型籽粒的单粒质量和含油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粒质量整体表现为单倍体>二倍体>胚败育,除二倍体籽粒与胚败育籽粒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其他籽粒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籽粒的单粒质量平均变异系数为16.62%,并且每个材料的3种籽粒类型间出现较大的重叠区域。而不同类型籽粒含油率整体表现为二倍体>单倍体>胚败育,变异性以二倍体最小,平均变异系数仅为12.52%,其次是单倍体,而胚败育籽粒最高(34.14%),但其含油率最低且均≤2%;每个材料各自的3种类型籽粒间含油率呈现梯度分布,存在较明显的界限。由此可见,利用籽粒含油率能够区分玉米生物诱导的3种不同籽粒类型,而单粒质量则不能;通过设置二倍体籽粒的最小含油率为上限,胚败育籽粒的最大含油率为下限,利用含油率的双阈值可提高单倍体的正确识别率,为玉米生物诱导单倍体高效自动化分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PCR-based techniques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s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atio of transgenic DNA to total DNA. It is shown that the DNA content per mass uni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10 maize cultivars. The DNA contents of endosperms, embryos, and teguments of individual kernels from 10 maize cultivar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the tegument's DNA ratio reaches at maximum 3.5% of the total kernel's DNA, whereas the endosperm's and the embryo's DNA ratios are nearly equal to 50%. The embryo cells are diploid and made of one paternal and one maternal haploid genome, whereas the endosperm is constituted of triploid cells made of two maternal haploid genomes and one paternal haploid genome. Therefore, it is shown, in this study,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GMO quantification depends on the reference material used as well as on the category of the transgenic kernels present in the mixture.  相似文献   

16.
以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受体材料,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表达bar基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甘薯植株。农杆菌菌株LBA4404携带含有bar基因的双元载体pCAMBIA3300。共计450个胚性细胞团用于遗传转化。在添加2 mg/L 2,4-D、100 mg/L Carb和0.5 mg/L PPT 的固体MS培养基上选择培养8周后,得到了19个PPT抗性愈伤组织。将这19个抗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1 mg/L ABA、100 mg/L Carb和0.5 mg/L PPT 的固体MS 培养基上,其中的10个抗性愈伤组织共再生出103株拟转基因植株。PCR分析表明,其中的69株为转基因植株。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bar基因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除草剂喷洒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高度除草剂抗性。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胚乳再生植株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颖  龙自立  张璐  叶庆富  刘永立 《核农学报》2012,(2):257-261,310
以猕猴桃(Actindia chinensis)金桃品种的胚乳为外植体,探讨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和蔗糖浓度以及暗培养等条件对胚乳培养器官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对猕猴桃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显著;在20g/L的蔗糖浓度条件下,胚乳愈伤组织的器官分化效果最好;暗培养可以促进胚乳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器官形成,其中暗培养7d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