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菊花切花的最佳保鲜剂,以大花菊‘神马’为材料,利用不同保鲜剂配方对其在保鲜期长短和切花保鲜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号保鲜剂(去离子水+0.03%阿斯匹林+30 g/L蔗糖)中切花的花期延长至30天;不同保鲜剂对保鲜过程叶片和花瓣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不同,叶片和花瓣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溶性蛋白和SOD变化趋势一致,丙二醛含量趋势不稳定,而叶片和花瓣POD同工酶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研究结果可为菊花切花过程各中保鲜剂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为菊花切花的长短距离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保鲜剂对杜鹃切花采后观赏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杜鹃切花的适合保鲜剂配方,以东洋杜鹃品种‘红元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保鲜剂对其进行瓶插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切花瓶插寿命、鲜质量变化、水分平衡、质膜稳定性等生理指标和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300 mg/L8-羟基喹啉对‘红元宝’切花的保鲜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延缓花瓣边缘卷曲和萎蔫,促进花径的增大并保持更长的开花时间(18 d),维持切花体内水分平衡,减缓其鲜质量变化及质膜透性的增加。而0.2~0.6 mmol/L硫代硫酸银处理不利于‘红元宝’杜鹃切花采后品质的保持,反而加剧了切花的衰老。经筛选,确定30 g/L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为‘红元宝’杜鹃切花的最适保鲜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瓜尔胶和柠檬酸复配对黄桃进行保鲜处理。将配置好的不同比例的复合保鲜剂分别采用喷淋法和浸泡法处理黄桃,每隔6 d通过测定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硬度变化等指标,研究复合保鲜剂对黄桃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黄桃的保鲜处理及天然复合保鲜剂的应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复合保鲜剂质量分数为0.5%瓜尔胶和0.1%柠檬酸时,黄桃果实失重率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硬度变化趋势最平缓。采用浸泡法保鲜效果优于喷淋法。  相似文献   

4.
为延长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切花的保鲜时间,利用白糖、白醋和洗洁精混合制成家用保鲜液。通过测定瓶插寿命、花径、观赏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家用保鲜液对切花品质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菊切花瓶插期间,处理9(30 g/L白糖+20 g/L白醋+1.2 m L洗洁精)切花的瓶插寿命为12.3 d,比对照延长3.8 d;最大花径达到9.38 cm,比对照增大1.03 cm;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丙二醛(MDA)含量增长速率最慢,可作为非洲菊切花的理想家用保鲜液。通过采用正交表L9(34)设计,极差分析表明,保鲜液组成中白糖水平的变化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影响最大,而洗洁精则对MDA含量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可为非洲菊及其它鲜切花家用保鲜液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切花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切花菊品种‘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Jinba’)接种5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分别在苗期和花期,通过测定相关形态及生理指标,研究AMF对切花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接种对照相比,5种AMF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切花菊根系,增加植株株高、叶片数、根长和花瓣面积等,促进切花菊生长。接种AMF能够增强切花菊根系活力,提高根系、叶片和花瓣中的可溶性糖含量(Glomus mosseae除外),从而改善渗透调节。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G. intraradlces是对切花菊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的菌种。  相似文献   

6.
以仔姜为研究对象,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二氧化氯和山梨酸钾溶液浸泡及复合处理(1-MCP+二氧化氯+山梨酸钾)对仔姜进行保鲜,定期测定仔姜硬度、腐烂率、色泽和失重率等感官指标,可溶性糖、总酚和VC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以及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组织结构等指标,研究1-MCP、二氧化氯和山梨酸钾3种保鲜剂单独及复合处理对仔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保鲜剂单独及复合处理均可延缓仔姜腐烂率、硬度和失重率的下降,抑制仔姜可溶性糖、VC和总酚含量的下降,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复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最好,贮藏60 d时,仔姜仍能保持较好的生理状态和活性成分含量。研究结果可为仔姜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适宜于香石竹切花保鲜的苯甲酸钠浓度,采用在基础瓶插液中分别添加150、200、250、300 mg/L苯甲酸钠的保鲜液对香石竹切花进行瓶插处理,每2 d取样测定切花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苯甲酸钠的保鲜瓶插液均能延长香石竹切花的寿命,改善切花水分状况,提高切花品质;与对照相比,苯甲酸钠质量浓度为150 mg/L和200 mg/L的瓶插液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差异均不显著,而苯甲酸钠质量浓度为250 mg/L和300 mg/L的瓶插液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差异均显著(P<0.05)。综合比较,苯甲酸钠质量浓度对香石竹切花保鲜效果排序为250 mg/L>300 mg/L>200 mg/L>150 mg/L。本研究结果可为延长香石竹切花瓶插寿命及保鲜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壮大,鲜切花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但鲜切花从采收到变成商品直至丧失使用价值,整个过程经历的时间非常短。鲜切花易于腐败,其采后损失率约为20%,远远高于果蔬产品。因此,花卉保鲜剂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花卉保鲜剂在采后处理的各个环节中,从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都可以使用。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切花可以通过保鲜延缓衰老过程。许多切花、切叶经过保鲜剂处理后,可延长货架寿命2~3倍。使用花卉保鲜剂还能使花朵增大,保持叶片和花瓣色泽,从而提高花卉质量。目前国内市场上最大的三家保鲜剂企业——荷…  相似文献   

9.
几种保鲜剂对百合切花贮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几种不同的保鲜剂组合对冷藏百合切花贮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瓶插液中加入蔗糖可提高百合切花的观赏品质,50 g/L是最适蔗糖浓度。几种保鲜剂组合中,预处液为2×10-4mol/L硫代硫酸银 + 100g/L蔗糖 + 100mg/L赤霉素, 瓶插液为150 mg/L 8-羟基喹啉硫酸盐 + 50g/L蔗糖 + 20mg/L赤霉素的保鲜剂组合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三种生物保鲜剂对凤凰水蜜桃保鲜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3种生物保鲜剂对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发现对水蜜桃最为安全有效的保鲜剂。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为试验材料,在室温(25~32℃)条件下,使用3种生物保鲜剂(姜汁、Vc保鲜剂、中草药保鲜剂)对采后水蜜桃进行喷洒处理,自然晾干后,测定其硬度、失重率、相对电导率、呼吸强度、丙二醇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7项生理生化指标,试验周期7 d,每天定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3种保鲜剂都能够有效保持果实硬度和质量,推迟呼吸高峰,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采后水蜜桃都有一定的保鲜效果。Vc保鲜剂在维持果实硬度、膜透性等各个方面都明显好于其他处理组,在贮藏第7天,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44%,89%,相对电导率、丙二醇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低于对照组43%,28%,49%;姜汁与中草药保鲜剂之间保鲜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为此,Vc保鲜剂综合保鲜效果相对最好,最为安全有效、经济可行,可在生产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瓶插黄兰(Michelia champaca L.)花开放和衰败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反应。以黄兰不同开花阶段的花瓣为材料,瓶插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变化,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兰切枝单花平均瓶插寿命为8.5天。花朵开放和凋谢过程中,花瓣中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盛花期活性最强;POD活性在整个过程中持续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开花前期逐渐升高,显色期后则快速下降。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是黄兰花衰败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Ag+污染环境,开发适宜于切花菊运输前的不含Ag+的预处理剂及预处理方法十分必要。笔者用不同浓度(0~2000 ml/L)无银杀菌剂——苯扎溴铵对切花菊‘神马’的鲜切花进行了不同时间(0~24h)的预处理,然后插入盛有自来水的瓶内,放在温度为20~25℃室内,调查保鲜效果。与其他预处理相比,在100 ml/L溶液预处理3h,瓶插后鲜重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6d后,极少数叶片发生萎蔫,叶片黄化速度也很缓慢,约90%的叶片12d后还可以保持新鲜;花蕾开放速度也缓慢,15d后仅有50%的花蕾开花,且花瓣挺阔,无枯萎迹象,而且茎干挺直,不弯颈;保鲜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的预处理。由此可见,使用100 ml/L的苯扎溴铵溶液对菊花鲜切花进行3h的预处理,对其贮运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30mg/L蔗糖+500mg/L硝酸钙的基本液为对照,添加不同浓度(30、50、70、100mg/L)的山梨酸.研究不同浓度的山梨酸保鲜液对非洲菊鲜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能不同程度增加鲜切花的鲜重,增大花径,延长瓶插寿命,其中以添加100mg/L山梨酸的保鲜液保鲜效果最好,鲜重可比初始值增加16.8%,内层花径变化率比对照增加8.6%,瓶插寿命可比对照延长3d。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适宜浙江省冬季设施栽培的切花多头菊最佳品种,以48个切花多头菊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17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测量和评分,通过不同品质和农艺性状评价分析,探究浙江省冬季低温对不同品种切花菊商品性的影响。依据48个切花多头菊品种冬季低温种植表现,28个切花多头菊品种的栽培效果符合市场要求,当处于低温环境中其生长状态佳,各项生长及品质指标达到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切花多头菊的冬季栽培提供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5.
Petal growth associated with flower opening depends on cell expansion caused by water influx.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flower opening and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improving cut flower quality, we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soluble carbohydrates and invertase activities in rose (Rosa ‘Meivildo’) petals using attached and cut flowers, and the effects of α-napthylacetic acid (NAA) and methyl jasmonate (MeJA) on cut flowers. Cut rose flowers were harvested at the tight bud stage (TB), or mature bud stage (MB), which is the commercial harvest stage, and 2 days after TB. Cut flowers were immediately treated with deionized water or 1% (w/v) glucose. Fresh weight (FW) and the levels of soluble carbohydrates in petals in cut flowers were lower under postharvest conditions than those of attached flowers during flower opening. Although invertase activities in petals of attached flowers increased drastically during TB and MB, those in the petals harvested at TB did not increase under postharvest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ucrose metabolism, including invertase activity, could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ut rose flower opening to a greater extent after harvest. In addition, we tried to control flower opening by affecting invertase activities in petals of cut rose flowers. Cut flowers treated with NAA opened faster and those treated with MeJA opened later than in controls. Levels of soluble carbohydrates and invertase activity in petals were also changed by these treatments. In flowers treated with NAA, activities of both vacuolar and cell wall invertases increased 1 day after treatment and then decreased through to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although activities in control flowers never increased after harvested. By contrast, cell wall invertase activity in MeJA treated flowers increased 1 day later than with the NAA treatment and remained at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until 4 day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ducing invertase activity in postharvest conditions may important for the quality of cut roses.  相似文献   

16.
大叶女贞抗寒性及冬季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探索冬季大叶女贞叶片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植株抗寒性的关系,以不同树龄、不同抗寒性植株叶片为材料,于2011年11月上旬-2012年3月中旬的每1个节气内分别采样,测定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并在2012年4月初对每个采样树冬季受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树龄及不同抗寒性的植株冬季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具有不同的变化曲线,低温胁迫下叶片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出现上升趋势越早、上升幅度越大的植株,其抗寒性越差。丙二醛、可溶性糖反映出的抗寒性与植株实际的受冻情况基本一致,两者可作为植物抗寒性测定的生理指标。优树的抗寒性与普通树或受冻树的差异,是由于其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调节能力不同所致,这种生理调节能力和植株的遗传性有关,且随着树龄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龙船花为材料,测定龙船花在花蕾发育的不同时期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的含量,并分析它们随着花蕾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花蕾的发育,龙船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大致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大致呈增加趋势;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随着可溶性糖达到最大值后呈现下降趋势。通过研究其花蕾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揭示其衰老的内在规律,拟为龙船花的开花生理及花期调研究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红掌耐热机理和选择耐热育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以皇冠、阿瑞博、骄阳和粉冠军4个红掌盆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9℃高温对它们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其耐热性。分别测定胁迫不同时间后各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等10个生理指标,并分析各指标随胁迫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4个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MDA)呈上升趋势,RWC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通过10个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以及胁迫48 h后指标值大小的综合分析,可初步认为,皇冠和阿瑞博的耐热性较强,而骄阳和粉冠军的耐热性较差,与实际生产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李波  马赫 《种子》2017,(8):47-51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叠氮化钠(NaN3)诱变方法,对2种苜蓿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和NaC1、PEG、混合胁迫处理,测定NaN3诱变对苜蓿愈伤组织5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N3诱变和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加,苜蓿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下降的趋势,NaN3诱变+混合胁迫处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积累最多,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