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全面分析我国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与研究热点,本文通过采集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产出数据,针对生物防治领域的发文数量、高发文作者、重要机构、高发文期刊、学科分布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VOSviewer分析工具软件,绘制我国生物防治领域知识图谱,通过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当前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更加直观地揭示目前我国生物防治领域的科学研究进展,为我国生物防治领域研究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沙漠蝗在全球范围的研究动态和趋势,该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CAB Abstracts为数据源,对1910—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3 006篇沙漠蝗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沙漠蝗的文献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暴发式增长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和《植物保护学报》是发文量最多的外文期刊和中文期刊,分别为99篇和6篇。在外文发文量方面,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作者名列前茅;发文量分别为331、270和234篇。在中文发文量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发表沙漠蝗相关中文文献最多的研究机构,为6篇。沙漠蝗的研究热点与其可持续防控高度相关,尤其侧重生物防治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草地贪夜蛾在全球范围的研究动态和趋势,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CAB文摘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10-2019年在国内外发表的5 030篇草地贪夜蛾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的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整体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井喷式增长。学术期刊论文占总发文量的89.2%,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和《植物保护》分别是发文量最多的外文和中文期刊。在外文发文量方面,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名列前茅;在中文发文量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北京农学院位列前三。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热点与其可持续防控高度相关,尤其侧重生物防治和IPM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邱德文 《植物保护》2010,36(4):15-18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本文介绍了我国在生物农药资源筛选评价体系、基因工程、发酵代谢工程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和研制出的多种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药物;提出未来5~10年,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科领域主要工作是集成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明确不同生防因子控制植物病害的分子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有关领域共享技术的合作研究平台,提高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对国家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颉  原保忠 《植物保护》2019,45(4):108-115
核盘菌是当今世界上最难防治的农业植物病原真菌之一,对植物生产危害极大,核盘菌的致病性研究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2002-2017年间SCIE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核盘菌研究文献1 972篇,通过对论文产出数量和被引次数进行数据分析,综合考量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全面反映目前世界核盘菌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核盘菌研究领域科研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美国、中国、加拿大是核盘菌研究领域的主要发文国家。Plant Disease和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是核盘菌研究领域发文的主要刊源,我国核盘菌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近年来增长迅速,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是我国核盘菌研究领域科研实力较强的机构。把握时机,加强科研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加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对保证充分利用各种防治方法具有广泛的意义。生物防治策略包括三项关键措施,即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排除害虫及作物的自身防御。这些措施为植保工作者进行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植物、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生态学,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生物的生态学有助于发现更实际的生物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桔小实蝇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呈现不断扩散蔓延态势。风险分析是植物检疫的基础任务。为了客观反映总结当前桔小实蝇风险评估研究的重点与薄弱点,在1979—2021年CNKI数据库以及1985—2021年WOS核心合集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 V分析的基础上,对桔小实蝇入侵风险评估的文献总量、载文期刊、发文机构、当下研究的热点内容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风险评估文献国内最早发表于1991年,国外最早发表于2012年。2003—2008年该虫风险评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之后趋于稳定。美国和英国是在该研究领域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多的2个国家。国内发文机构集中在广东、江苏等入侵可能性较大或已被入侵的省份和地区,发文量最多的为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山大学,《植物检疫》为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期刊。热点关键词有传入风险、生物入侵、Pert技术、Monte Carlo仿真、预测预报、发生期、GARP、潜在分布区、colonization、complex Diptera、species Diptera、invadens Diptera、management、eradication等。近年...  相似文献   

9.
柑橘全爪螨作为柑橘重要的害螨之一,对柑橘的危害十分严重.化学防治由于见效快一直是主要防治手段,但柑橘全爪螨的抗药性也不同程度的发生.另外,利用天敌进行柑橘全爪螨的生物防治也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除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也引起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柑橘全爪螨四大防治特点及应用,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0.
寡糖生物防治应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诱导防御是当前国际生物防治学的热点内容,研究发现寡糖类物质是一类有效的诱导子,对于植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植物应对病虫害的能力。利用其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是植物保护的新途径。本文将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寡糖诱导子来源和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寡糖诱抗机理研究中寡糖识别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韭菜迟眼蕈蚊是葱韭蒜类蔬菜重要的地下害虫,尤喜食韭菜,其幼虫俗称韭蛆。因该虫发生量大且为害严重,近几年有些菜农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韭菜农药残留超标,"毒韭菜"事件频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两方面,如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化学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比较、筛选等。有关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甚少,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防治方法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平腹小蜂是一类优良的卵寄生蜂, 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已具有成熟的规模化繁殖技术和田间释放技术, 并成功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天敌昆虫之一, 在防治果树蝽类害虫方面效果显著?平腹小蜂的发育学?行为学?生态学?繁殖技术及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已有60多年历史,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手段的应用促进了对平腹小蜂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研究领域也开始拓宽?本文从分类学?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共生菌?滞育?寄生机制?毒液蛋白和味觉受体基因等方面, 对目前广泛应用于荔枝蝽和茶翅蝽防治的2种平腹小蜂, 麻纹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fulloi Sheng &Wang和日本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近30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旨在为平腹小蜂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是蚜虫等多种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具有发生早、数量大、食性广、食量大等特点.全面了解多异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总结了多异瓢虫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多异瓢虫世代个体发育、生活习性和捕食能力,以及保育措施与释放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农药应用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它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还会影响农药应用风险问题,包括农药使用量、农药环境行为、毒性效应等。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农药应用风险问题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气温升高、降雨变化以及极端天气频发对农药应用的直接影响,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农药应用的间接影响,为气候变化下农药应用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典型的有机地被层,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及土壤稳定等功能,可有效控制土地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因此,生物土壤结皮恢复被看作是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生物结皮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生物土壤结皮的生物组成、演替过程、生态功能、干扰响应、人工培育及生态恢复。以期深入认识生物土壤结皮的结构和功能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slug species are highly pestiferous and threaten global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urrent control methods rely heavily on metaldehyde pellets, which are often ineffective, harm nontarget organisms and have been banned in some countries. A viable alternative is the parasitic nematode Phasmarhabditis hermaphrodita (and recently P. californica), which has been formulated into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Nemaslug®) to control slugs across northern Europe. Nematodes are mixed with water and applied to soil where they seek out slugs, penetrate behind the mantle and kill them in 4–21 days. Phasmarhabditis hermaphrodita has been on the market since 1994 and since then there has been ample research on its use. Here we review the research carried out on P. hermaphrodita over the last 30 years since its development and release as a commercial product. We provide information on life cycle, worldwide distribution, history of commercialisation, gastropod immunity, host rang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its success in the field, bacterial relationships, and summarise results of field trials. Finally, we suggest future directions for P. hermaphrodita research (and other Phasmarhabditis species) to enhance its use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to control slugs for the next 30 years. © 2023 The Authors.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on behalf of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是蔬菜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蔬菜害虫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食品安全,还导致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生物防治成为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我国生物防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天敌昆虫资源的发掘、应用、技术研发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害虫研究和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几丁质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含氮多糖类生物性高分子,是昆虫表皮、中肠围食膜和气管系统的主要结构成分,保护昆虫免受化学侵蚀、物理损伤和病原入侵。昆虫几丁质酶可以降解昆虫体壁和围食膜中的几丁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昆虫几丁质酶的调控,可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实现对害虫的有效防治。本文综述了昆虫几丁质酶结构、体内表达特性、生理功能和影响因素,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与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昆虫几丁质酶在植物保护领域更深入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