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洁  敖长金  王丽芳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2):3590-3597
试验旨在分析季节及养殖模式(奶罐奶和散卖奶)对内蒙古呼和浩特生鲜乳质量的影响,并根据中国生鲜乳质量分级标准对呼和浩特奶罐奶进行质量分级,为内蒙古生鲜乳营养品质提升及质量安全评定提供参考依据。于2017~2018年每个季度分别采集呼和浩特不同地区奶牛养殖场生鲜乳30批次,两年共计240批次。根据NY/T 2659-2014、NY/T 800-2004、GB 4789.2-2016方法测定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菌落总数,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17和2018年呼和浩特生鲜乳乳脂率总体表现为第4季度较高;乳蛋白率最高值均出现在第4季度,分别为3.46%和3.47%,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菌落总数最高值均出现在第3季度,分别为2.50×104和6.00×104 CFU/mL,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2017年生鲜乳体细胞数在第1季度最高(39.90×104个/mL),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2018年生鲜乳体细胞数未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差异(P>0.05)。2017~2018年呼和浩特家庭式散卖奶乳脂率显著低于规模化牧场的奶罐奶(P<0.05),体细胞数及菌落总数均显著高于奶罐奶(P<0.05)。2017年奶罐奶乳脂率、乳蛋白率与2018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细胞数显著高于2018年(P<0.05),菌落总数显著低于2018年(P<0.05)。综上所述,季节对2017和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菌落总数影响较大,对体细胞影响不明显。2017和2018年呼和浩特家庭式散卖奶质量安全水平明显低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奶罐奶质量安全水平较高,达到特优级标准,规模化养殖方式及优质乳生产将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地区不同奶山羊牧场奶成分进行调研,比较不同牧场间的山羊奶成分差异,同时探讨山羊奶中体细胞数的变化及其对乳成分的影响,为山羊原料奶质量安全评估及制定山羊奶体细胞正常值范围提供一定的参考。采集湖南地区5 个不同奶山羊牧场共75 份奶样,采用Foss Mickro-FT120 乳成分分析仪测定山羊奶中乳脂肪率、乳蛋白率、非脂乳固体、总固体、冰点、密度,同时采用DeLaval Cell Count(DCC)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菌落总数和酸度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GB19301—2010)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 个牧场山羊奶中乳脂肪率、乳蛋白率、非脂乳固体、冰点、密度、菌落总数均达到国家《生乳》标准,酸度稍高于国家《生乳》标准;其中体细胞数、乳蛋白、非乳脂固体、总固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脂率、冰点、酸度、菌落总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山羊奶体细胞数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338;与乳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11;与乳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57,与非乳脂固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1;与总固体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和全株玉米均是制作奶牛青贮饲料的重要原料。为比较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将胎次、年龄、体重及产奶量相同的20 头奶牛分为两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饲喂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通过统计各组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分析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2的日平均产奶量高于试验组1,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1和试验组2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2的平均乳蛋白率高于试验组1,且差异显著(P<0.05),且全株玉米青贮比玉米秸秆青贮经济效益更高,一个泌乳周期可增加736.8 元/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乳蛋白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过程,统计分析覆盖16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37430个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检测记录。分析表明,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平均3.28±0.22%。其中,乳蛋白率大于等于2.95%的奶牛个体占80.2%,所提供乳蛋白量占群体混合样生鲜乳总蛋白量的79.3%。奶牛的胎次、产奶阶段、产奶量、乳脂率、体细胞数、泌乳季节、泌乳月份都极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1);饲养区域、奶牛场和年度总体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主要处于2.95%以上(〉80%),合理调控各种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生鲜乳的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5.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南方高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采样测定478头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自然年度(2007年4—2008年3月)的主要乳成分和体细胞数(SCC),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月份、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产犊季节对乳脂率的影响显著(P0.05);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乳脂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日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影响乳成分因素的调控提高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对某规模化牛场2007~2012年6年的产奶量和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该地区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8月份产奶量较高、乳蛋白和乳脂率较低(各月间P≥0.05)。10~次年2月份产奶量较低、乳蛋白和乳脂率较高(各月间P≥0.05)。3月和9月份,产奶量、乳蛋白质和乳脂率均居中(P≥0.05)。3月份开始产奶量上升、乳蛋白质和乳脂率下降(2~5月相邻月间P≥0.05,相隔月间P0.05),9月份开始产奶量开始快速下降、乳蛋白质和乳脂率快速上升(8月与9月间P0.05)。各月份乳糖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与产奶量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乳蛋白质和乳脂率的变化相反。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有春季开始上升、夏季最高、秋季开始下降和冬季最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乳蛋白和乳脂率变化趋势与产奶量变化正相反。产奶量、乳蛋白质和乳脂率秋季变化速度和幅度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部表示,2017年,我国生鲜乳乳蛋白率抽检平均值3.2%,乳脂肪抽检平均值3.8%,分别高出生乳国家标准0.4和0.7个百分点,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9年保持100%,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质量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8.
奶牛日粮中增加非降解蛋白饲料提高乳蛋白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乳与乳制品的消费要求也日益提高,加之市场的激烈竞争,很多乳品加工企业对原料奶的收购质量越来越重视,生鲜牛奶的收购已由原来单一以牛奶比重或乳脂率计价改为乳脂率、乳蛋白率等多项指标计价。据调查,杭州地区牛奶总...  相似文献   

9.
饲料蛋白质组分对泌乳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采用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粗蛋白质中瘤胃未降解蛋白质(RUP)比例由35.9%逐步提高到40.9%,其他营养成分基本保持一致),选择32头处于中产水平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和泌乳日龄按配对法随机分为四组,研究了不同蛋白质组分水平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蛋白质相同而蛋白质组分水平不同的日粮对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乳脂率有下降的趋势,乳蛋白产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天津地区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及体细胞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对某规模奶牛场2009~2015年的DHI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了天津地区奶牛产奶性能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产奶量每年春季缓慢上升,4~5月为每年产奶量最高的时期,差异显著(p0.05),5~8月产奶量急剧下降,8月最低;乳脂率2月开始缓慢下降,6月降至最低,之后乳脂率有上升趋势,至8月末,乳脂率迅速恢复,且较春季乳脂率含量更高;乳蛋白率降低趋势一直持续,到4月达到最低水平,一直持续到8月和9月,乳蛋白率急剧回升,直至12月持续升高,各月间乳蛋白率变化差异显著(p0.05);乳糖变化规律大致与产奶量变化趋势相似;乳中体细胞数在2月和9月出现2次高峰,5~7月持续在较低水平,各月间差异不显著。天津地区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但乳糖、体细胞数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城郊生牛奶营养质量的四季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外光谱法分别对重庆市江北区和渝北区部分奶牛养殖基地的生奶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干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统计结果显示:一年四季当中,(1)生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在冬季(11月~1月)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5月~7月)最低;但是,部分奶农的生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在春季最低.(2)干物质含量在冬季(11月~1月)最高,而在夏季(5月~7月)最低.实验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郊生奶的营养质量随四季变化呈现有规律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河北坝上地区奶牛乳产品质量的变化规律,对某规模化牛场2015—2016年的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以得出该地区生鲜乳的主要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脂率8月份最低(3.14%),1月份最高(4.20%);乳蛋白率6月份最低(3.06%),8月份最高(3.9%);乳糖含量10月份最低(4.85%),8月份最高(5.43%);全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12.27%),9—10月份最高(12.97%);非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8.44%),11月份最高(8.81%);酸度含量3月份最低(13.79°T),9月份最高(14.37°T)。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蛋白率与全脂乳固体、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酸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糖与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脂乳固体与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据对全国480个农村集贸市场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3年11月份活鸡、牛羊肉和生鲜乳价格上涨,其他畜产品价格下降。按农贸市场监测口径,11月份猪粮比价为6.49:1,比10月份上升0.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乳脂率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生鲜乳收购检验的主要指标之一。在以质论价的今天,因乳脂率偏低而被乳企压价甚至拒收的现象频发,严重影响奶农的养殖效益。影响乳脂率的因素较多,本文从饲料营养和饲喂技术方面探讨提高奶牛乳脂率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新疆玉昆仑天然食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生鲜驴乳的现场质量检验记录,经统计计算,分析研究了驴乳乳脂率变化的一般规律,乳脂率的变异幅度和等级分布以及泌乳阶段、季节、产奶量、饲养条件等因素对乳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荷斯坦牛围产后期乳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集了79头新产母牛产后0~7 d每次挤奶的牛奶样品,测定1 573份样品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牛奶尿素氮含量和乳干物质率,比较初乳和常乳在各项乳成分上的差异,并分析乳成分在母牛产后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利用SAS 9.2软件分析胎次和挤奶时间对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产牛产后第1次分泌的牛奶相比,产后第2次分泌的牛奶中的乳成分已发生改变;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干物质率在产后逐渐下降(P<0.05),而乳糖率和牛奶尿素氮含量在产后逐渐上升(P<0.05);除乳脂率外,其他乳成分在产后第7天尚未达到常乳水平(P<0.05);胎次对初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有显著影响,挤奶间隔时长造成早中晚所产牛奶在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牛奶尿素氮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初乳及过渡乳饲喂犊牛时,应充分考虑产后时间、胎次和挤奶间隔等因素对营养成分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氧化镁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清镁含量及尿液pH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胎次、泌乳量、泌乳天数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25%、0.250%、0.375%和0.500%的氧化镁(含量为70%)。预饲期7 d,正饲期70 d。记录采食情况和产奶量,计算干物质采食量;于试验第35天和第70天分别采集乳样、血样、尿样,测定乳蛋白含量、乳脂率、血清镁含量、尿液pH值。[结果] 在试验第35天和第70天,Ⅲ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4个氧化镁添加组的乳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Ⅲ组和Ⅳ组的乳脂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4个氧化镁添加组的血清镁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P>0.05)差异;4个氧化镁添加组的尿液pH值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氧化镁(含量为70%)能增加产奶量,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在该试验条件下,合理添加量为0.250%。  相似文献   

18.
鲜奶以质论价无可非议 ,但以质论价的办法需要探讨 ,因这牵涉到奶农和工厂的双方利益。从目前看 ,黑龙江省各地区采用的鲜奶计价办法大致有 :测乳脂率(乳脂肪)计价 ;测乳密度计价(以干物计价) ;测乳脂率和测乳密度双项计价等 ,以上三种计价办法 ,各有争议。反应不一。现又有人提出 ,鲜奶合理的计价办法 ,应是测试鲜奶中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乳干物质和细菌数等多项指标来综合计价。测试多项指标 ,较全面的评定鲜奶质量 ,以质论价 ,应该说是个更科学 ,更合理的计价办法。但问题是测试乳蛋白 ,乳糖等乳干物质 ,并不象测乳脂率那么简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随季节、胎次、泌乳时期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收集了山西雁北地区某奶牛场2013年11月~2014年10月(12个月)共计5 733头次荷斯坦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季节、胎次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并对其产奶量及各乳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及体细胞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胎次除对乳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含量。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及尿素氮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率与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乳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宁夏地区奶牛不同饲养模式生鲜乳成分及收购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夏不同饲养模式生鲜乳成分及收购状况,研究针对宁夏荷斯坦奶牛养殖的3种饲养模式(分别是规模场、小区、散户养殖)在2008—2009年间的饲养状况、生鲜乳成分、收购情况、日粮饲喂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场、小区、散户养殖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分别为3.073 7%、3.037 5%、2.858 3%;乳脂率为3.641 2%、3.568 8%、3.435 0%;乳糖率分别为4.796 3%、4.686 3%、4.715 0%;非脂乳固体分别为8.505 0%、8.645 0%、8.161 7%;生鲜乳的价格分别为2.943 7,2.395 0,2.366 7元/kg。规模养殖场生鲜乳的乳蛋白率、非脂乳固体均极显著高于散户(P<0.01),乳脂率显著高于散户(P<0.05),生鲜乳价格显著高于小区、散户养殖(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